探索上海国际大都市人才资源开发新路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420026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66.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索上海国际大都市人才资源开发新路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探索上海国际大都市人才资源开发新路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探索上海国际大都市人才资源开发新路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探索上海国际大都市人才资源开发新路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探索上海国际大都市人才资源开发新路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索上海国际大都市人才资源开发新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索上海国际大都市人才资源开发新路(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索上海国际大都市人才资源开发新路内容提要大力提升与上海国际大都市地位相匹配的人才国际竞争力,这是上海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找准自身发展位置,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途径,也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该文根据新世纪上海的城市定位和功能,设计了人才国际化等六大战略,提出了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人才资源开发的具体思路、途径及方法,着重在人才建设的新观念、新思维、新机制上做文章,努力探索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开发与管理之路。上海开埠 150 多年的历史是从封闭到开放,从传统到现代的过程。随着21 世纪的开始, 当我们致力于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过程中,探索上海国际大都市 人才资源开发新路(以下简

2、称“人才新路”),更应符合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 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的要求,符合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 后的大趋势, 符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格局对建设国际大都市的要求,并研究和借鉴其他 大都市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扬长避短,势在必胜。一、探索“人才新路”是由上海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决定的当今世界,人才和人的能力建设, 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意 义。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 为当代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广阔前 景,也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深刻变更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 引发了世界各国对人才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新一轮竞争。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最为稀 缺的资源

3、,如何开发和利用人才资源也就成为各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能否居于 主动地位的关键。 要想在经济的发展中赢得更加有利的地位,就必须高度重视人 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根据中央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 上海要建设成为国际大都市。 “十五”期间, 是上海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初步确立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际大都市地位的重要时期。这个战略定位表明,上海应该成为集聚、整合、 传输全球性资源的国际市场中心和枢纽城市之一。它同时也蕴涵着上海人才资源 开发的战略方向。从历史经验看,上海的崛起和发展,离不开海内外移民。无论 是三十年代成为远东的经济中心,还是解放以后成为中国最大的制造业中心,以 及九十年

4、代上海开始建设金融、贸易和经济中心, 每一次经济发展的高潮, 都引 发了一轮人才汇集的高潮。随着中国加入WTO ,上海的又一轮高度开放时代已经 到来,同时也意味着新一轮人才汇聚高潮的到来。只有高度开放的城市, 才有可 能成为全球经济活动的市场中心, 才有可能依托市场机制高效地配置更多的全球 性资源。高水平的外向度和开放度,是一个城市走向国际化的集中体现。因而, 上海构筑国际人才资源高地,这是时代的呼唤和要求。1、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的需要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 要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 任务切实抓好, 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 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党中央提出实施人才战略, 把实施人

5、才战略写进了“十五计划纲要”,使人才战略成为国家发展战略, 这是党中央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全面审视新世纪国际国内形势作出的重要 决策。特别是江泽民总书记“七一”和北戴河重要讲话,把人事人才工作放在了 一个突出的地位, 强调要“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促进人才脱 颖而出的良好风气”, “中国能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 在人才,同时明确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建立一支宏大的、 高素质的 人才队伍。这一系列重要的指示,对上海的人事人才工作而言,既明确了目标, 也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我们必须按照党中央的号召,从我国国情和上海 市情出发,从发展开放型经济必

6、须按照国际通行惯例办事的要求出发,从拓展经 济发展空间必须融入全国和世界的要求出发,进行人才资源开发战略设计, 为建 成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2、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需要自 1994 年黄菊同志提出构筑上海人才高地这一战略命题后,它成为贯穿上 海“九五”期间人事人才工作全过程的中心目标。但是,“人才高地”是一个动 态的概念,如果说它过去主要是指国内人才高地的话,那么,随着21 世纪经济 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中国已加入WTO ,上海的城市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变 化、经济社会发展历程, 以及特殊的战略地位和发展目标,要求我们必须明确提 出“构筑国际人才资源高地”的命题。近代历史发

7、展表明, 上海要想汇入亚太地 区高速发展的经济圈, 发挥它在当代中国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必须将人才发展提 到经济发展的首位。 构筑国际人才资源高地, 这是上海在全球化过程中找准自身 发展位置,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途径,也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率先基本实 现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从国际经验来看, 作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 至少有三方面的特征: 一是很高 的 GDP 总量,一般要求达到全国的十分之一左右,纽约GDP 是美国的六分之一, 伦敦是二分之一,巴黎是四分之一,东京是六分之一左右;二是贸易的国际化, 所从事贸易活动的70% 以上应是世界贸易, 30% 是本地贸易;三是世界员工,白 领应成为人力资

8、源的主要部分, 同时人才体系全球开放。 从这个标准来分析,“人 才国际化”是国际“四中心”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创造其它条件的基础。 在这 方面,上海目前的差距还很大。因此,从上海城市定位的要求出发,上海也必须 探索“人才新路”。3、适应新世纪激烈国际竞争的需要21 世纪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世纪,经济发展将从主要依靠自然资源优势、 依靠资本投入, 转到主要依靠知识和技术、 依靠知识化的劳动者和信息化的劳动 工具上来。知识和掌握知识并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人才正在成为决定经济和社 会发展的核心因素。 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越来越决定着各国在全球政治、经济舞 台上的地位和尊严。 特别是中国加入 WTO 后

9、,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以人才争夺为 核心的激烈国际竞争。 西方发达国家在人才竞争中的领先优势有目共睹,而一些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急起直追,令人刮目相看。 如印度在短短十多年中, 信息技 术迅猛发展,已成为软件开发和制造的世界第二大国。我们的竞争对手不是少了, 而是不断在扩大。 当今社会, 国际性城市已成为国家现代化的象征,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充满活力的城市,历史潮流已把它推向21 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 正如黄菊同志反复强调的那样,90年代的发展只是打基础,上海真正的发展在 于 21 世纪头十年的功能性发展。因此,提升人才国际竞争力,加速构筑国际人 才高地,这是我们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关

10、键。二、上海战略性人才开发的环境分析(一)从地理环境看,上海具有人才集聚的独特区位优势上海位于中国南北海岸线中心、 太平洋西环航线的要冲, 是中国面向世界对 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处于沿江和沿海两大经济开放交叉点的上海,可沟通和广袤 腹地及世界各国的联系, 具有对内、 对外两个经济辐射面的地理优势。在某种程 度上,恰恰是上海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得上海自19 世纪中叶辟为对外开放的商 埠后,吸引了世界各地各种各样的移民,从而迅速崛起,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就发展成为近代中国的经济、 贸易、金融中心和文化中心, 成为远东的国际大都 市。今天,借助这种区位优势,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上海亦已成为世界城市

11、 体系中引人注目的“东方明珠”,区位优势正迅速转化为经济优势,开始成为海 内外创业者的向往之地。去年的一次就全国各地高校学生的调查中反映,约40% 的大学生毕业去向愿意选择上海。这将是上海构筑人才高地的有力支撑。(二)从经济环境看,上海正成为海内外企业集团、跨国公司投资发展的 热土随着上海投资发展环境的更加开放和宽松,政策环境更趋完善, 除了国内许 多大的企业集团纷纷把总部迁往上海外,海外跨国公司和外资银行也纷纷进驻上 海。截止 1999 年底,世纪 500 强跨国公司中超过半数( 254 家)在上海设立了 机构,其中的 144 家投资了 511 个有规模的项目。外商总的投资项目已超过2 万个

12、,引进的外资超过300 亿美元。1999 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4% ,出口总额 的 55% 来自外商投资企业。 一批著名的跨国公司, 如通用汽车、 大众汽车、 贝尔、 朗讯、西门子、 NEC 、夏普等参与了上海重点发展的汽车、通信信息设备、石油 化工、现代家电等产业, 使这些产业的年销售收入均超过500 亿元,成为上海经 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上海形成投资、生产、科研和销售的 综合配套经营体系。另外,在上海的外资银行已有200 多家。可以预计,我国加入 WTO 后,外国公司来华投资将掀起新一轮高潮,它们迫 切需要实现本土化经营, 必然会对本市高素质人才展开争夺。必须承认,

13、外资企 业凭借其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加上更为合理的用人制度, 能支付比 国内用人单位更高的报酬,对本市的优秀人才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加入 WTO 后的短期内,肯定会造成国内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人才的流失,甚至可能出 现继 1978 年改革开放、 1992 年小平南巡讲话后的第三次人才流失高峰。这是我 们必须正视的现实。 同时,外企人才本地化战略也会产生积极的外部效应,将促 使我们构建更为有效的与国际接轨的人才战略,积极地参与竞争并最终走向双赢 (下面将作进一步分析)。(三)从发展趋势看,经济全球化正不断推动各国城市国际化的进程进入新世纪, 随着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贸易、投资、金融

14、领域的更加自 由化,生产要素将在全球范围内加速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世界统一市场的范围 和领域将不断扩大, 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客观上将提高 世界经济的总体质量、效益和稳定性,促进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与此同时,世 界范围内无论是发达国家, 还是新兴的工业化国家, 都把建设国际化城市作为适 应全球化进程的既定战略。 事实上,随着各国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进一步增强, 各国的发展政策以及社会文化的相互影响,城市国际化趋势不可阻挡。1981年,美国经济学家科恩( R?B?Cohen )基于经济全球化趋势,首次提出 了“全球城市”( Global City)的概念。他认为,全球城市是作

15、为新的国际劳 动分工的协调和控制中心而出现的。以后,各国学者对所谓国际化城市作了进一 步的研究,不断拓展它的内涵。实际上,无论是世界城市(World City )、全球 城市、国际性城市( International City ),都属于国际化城市的范畴,意味着 经济全球化已开始导致城市国际化。毫无疑问,城市国际化进程将促使国际人才竞争更加白热化。美国总统 2000 年 5 月向国会提出的一项人才引进计划有,在 2001年至 2003年,美国对高科技 人才引进的名额将从每年11.5 万人增加到 20 万人;德国内阁也在 2000 年 5 月 通过了向从非欧盟国家引进的信息技术人才发放“绿卡”的

16、规定;日本计划采取 各种措施,使外籍科研人员占科研人员总数的比例在今后几年达到30% 。面对如 此态势,上海的人才国际化进程必须实施超常规战略。三、“人才新路”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走向(一)主要内涵具体来说,上海“人才新路”探索,应围绕人才国际化、人才市场化、人才 信息化、人才法制化方面做文章,全面推进国际人才资源高地建设。1、人才国际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人才国际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从世界范围来看, 现代化大都市通常都是开放度很大、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城市。 因此,对于当前的 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来说,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正确把握人才国际化这一趋势,不 仅要为此做好准备, 而且要积极研究对策, 努力做好人才构成的国际化,加大吸 引国外人才工作的力度; 努力做到人才素质的国际化, 加快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的、 宽广知识面的、 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交往能力的合格人才;努力做到人才活动空 间的国际化,力争创造一种让人才特别是世界级优秀人才自由进出上海的氛围, 尤其要在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加快引进高层次人才、高新技术人才和高 级青年人才。2、人才市场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才的流动和配置很大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