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鞋业行业状况分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408229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鞋业行业状况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成都鞋业行业状况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成都鞋业行业状况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成都鞋业行业状况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成都鞋业行业状况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成都鞋业行业状况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鞋业行业状况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都鞋业行业状况分析一、成都鞋业行业现状?产业集聚效应。目前成都已形成由近4000 家相关企业组成的产业集群。武侯鞋都工业园区及周边聚集了四川省80% 以上的制鞋企业。 以生产女鞋为主,其女鞋年产量占全市鞋产量90% 以上。?市场份额。年产皮鞋过亿双、年产值过 70 亿元的规模产业,销售额逾 100亿。其中女鞋产量位居全国 第三位。 其中出口占 80% (内销不到 20% ) 。以边贸为主:主要市场俄罗斯其次为美国、欧洲、南美洲(占出口 76.5%)。内销以二、三级市场为主,主要销往武汉、北京、沈阳、郑州、株洲、常州等地。?政府扶持。2005年 12 月武候区被中国轻工联合会、中国皮革协会授予

2、“中国女鞋之都”荣誉称号。“一都两园”中国女鞋之都,崇州制鞋工业园区,金堂制鞋工业园区。根据成都市政府规划,到2015 年,力争将成都建成全国最大的鞋业生产基地。年生产能力达 5.5 亿双, 制鞋产业总规模 1000亿元,其中工业产值 500 亿元,贸易、服务业等收入500亿元,带动成都及周边 96 万人就业,其中鞋业产业工人62 万人,贸易及配套服务人员 34 万人。?“东鞋西移”制鞋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随着沿海地区劳动力本、原材料价格不断上升, 中国鞋企的制造基地也将向中国西部地区迁移。原因如下: 1. 西部地区拥有充足的能源、充裕廉价的劳动力、 优惠的政策措施。同时, 西部地区提供

3、了全国一半以上的牛、羊、猪等生皮资源, 长期以来这些生皮被长途运输到东部沿海地区加工成皮革, 然后再输送给国内的皮鞋生产企业。2. “东鞋西移”还将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生产效率。(西部悠久的鞋历史)3. “东鞋西移”有利于企业开拓西部市场。(农村市场)代表企业:巴西派诺蒙鞋业、 奥康鞋业、双星集团等。二、鞋业行业特性? 成都鞋业产业特点1、 以女鞋制造为主。 以女鞋制造为主, 其中又以女靴生产为主。大类:女靴(占全部成都生产的女鞋主要分为四产量的60%)四季鞋(占全部产量的15%)单鞋(占全部产量的15%)凉鞋(占全部产量的10%) 。2、以外销为主。我市皮鞋以为跨国公司贴牌生产为主,主要出口俄

4、罗斯、东南亚、东欧为主,在欧盟也有一定市场,在国内有影响力的皮鞋品牌至今仍寥寥无几。3、生产企业数量多。对比一下:广东惠东女鞋3362 家,其中女鞋企业占鞋业比例98 ,2000 家注册企业品牌。深圳龙岗龙岗女鞋企业 1000家, 700 家注册企业品牌。成都女鞋市场 1500家,300 家注册企业品牌。4、生产企业相对集中。成都市皮鞋、鞋材企业和专业市场主要集中在武侯区, 聚集了成都 80%以上制鞋企业, 直接从事制鞋并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达到600家, 涉及鞋类相关产业的企业4000 余家;皮革生产主要集中在崇州市,产业集聚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产业链的配套和完善。? 鞋业产品特性1. 以

5、市场为导向流行性2. 受气候的制约季节性两个因素决定鞋业行业特点:小批量、多款式、多属性(材料、尺码、款式、颜色、季节、年份、品牌、价格)销售周期短( 30-60 天)积压产品不易处理(退换货机制,一般由生产厂商和经销商共同分担风险,经销商再把风险转移跟加盟商或者自营店)三、鞋业企业经营模式?生产型企业为其他企业提供外包服务,也就是OEM。?供应商为鞋类企业提供原材料。?产供销一体有自主品牌的大型企业(加盟、代理+自营店)拥有一体化的商业模式,成熟的销售渠道。(画图)?电子商务型企业凡客诚品四、成都鞋业发展问题1、缺少知名企业和品牌。 我市皮鞋企业基本以为跨国公司贴牌生产为主,在国内有影响力的

6、皮鞋品牌至今仍寥寥无几,而外形基本相同、质量无明显差异的同质化产品,趋同的营销策略,使企业不可避免地陷入一轮接一轮的价格战中。2、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截至现在,聚集了成都 80%以上制鞋企业的武侯区,2004 年规模以上企业 59 家,尚无销售收入过 5000 万元的企业,单体企业实现税收较少。3、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主要表现在企业家素质不高,经营管理水平落后,产品自主开发设计能力不强, 营销手段单一,企业处于低附加值的产业底端。4、配套产业链未完全真正形成。 由于企业以为跨国公司贴牌生产为主,皮革按照要求主要从沿海一带运输而来,并且鞋材鞋饰也严重依赖省外供应, 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5、鞋业企业“长鞭效应”明显。当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方式和物理经营区域不断扩充, 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合跨物理区域的异地多点经营。库存管理、销售管理、人员管理、物流调配等,一系列原本可以按部就班解决的问题,随着经营网点的增加和经营距离的延伸,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6、 信息化水平低下。成都制鞋业大多采用手工操作的方法,经营者没有信息化建设的管控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