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408213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87.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教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六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教案古诗三首教学要求1 学习生字“葵、羹、煎” ,掌握字音、字形。2 借助注释,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 朗读诗歌,读出感情。背诵三首诗,默写出塞。教学重点1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思想感情。2 朗读、背诵课文,默写出塞 。教学准备1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生平。2 寻找或绘制一张豆类植物的简图.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已经会背许多古诗了,有些诗,描写了优美的自然风光,如小池 、 咏柳 ;有些诗,反映了生活中寻常却有意思的小事,如宿新市徐公店、小儿垂钓;有些诗,表达了作者的所思所感,如泊船瓜洲、 静夜诗。所有的诗

2、,都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都与诗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已经预习了第10 课,那么这三首诗写的是什么,又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二丶学习长歌行和七步诗1 指名读长歌行和七步诗 ,注意纠正读错的字。同桌练习读文,并互查能否读正确、读流利。2选择一首自己认为理解或体会较深的诗都与同学、老师交流。(1)指名读长歌行交流中相机点拨:作者通过哪些事物说明时光易逝,且去不返?你认为这首诗中作者最想表达的是哪几句?(2)七步诗交流中相机点拨:根据写诗的背景故事,诗中的豆和萁分别指谁?从“泣”和“煎”字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3结合交流时自己的进一步感悟,练习有感情地读这两首诗。(1)自主练习读。(2)指

3、名读,评议,再练习。评议指导要点:长歌行读时要突出作者列举的自然界的三种现象:朝露消逝、万物由青变黄、河水滔滔东流,给人以形象感。“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一句,读出萁燃烧之熊熊,豆哭泣之哀哀。“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一句,读出作者的愤慨和痛苦心情。指导中,视学生情况适当范读,播放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头脑中的形象,进一步读好两首诗。4 练习背诵两首诗。三、练习书写生字词1认真抄写 5 个生字。2根据抄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如:“葵”字中间部分笔顺是:同“登”字上半部。“羹”应写得紧凑,不能拉得太长。3.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每个字组一两个词。如:向日葵、天竺葵,衰老、衰弱,煮饭、煮茶,闭门羹

4、、残羹剩饭、煎饼、煎鸡蛋。第二课时一、复习背诵前两首诗。二、导入新课与前两首诗不同, 这节课我们要学的是古诗中很独特的一种诗: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诗。这类诗虽然保存下来的不多,却令人惊心动魄,把我们的视线拉回古代的多事的边塞,凄凉悲枪的战场。王昌龄这首出塞,又是表达了作者关于战争的什么观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呢?三、汇报自学情况1指名读出塞,再同桌互相查读。指正字音:“教”读 ji o,“还”读 hu n。2 汇报: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可能对“秦时明月汉时关”、“不教胡马度阴山”存有疑惑。四、指导理解诗意,朗读并背诵课文1根据学生质疑,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启发学生思考。:(1)王昌

5、龄是哪个朝代人?他诗中写到了哪两个朝代?(2)诗的后两句写了哪个名将?写他的什么事?2阅读小资料。王昌龄是唐代著名诗人。当时唐朝边关战事不断,许多人被迫去戍守边关,战死疆场,一去不返,给社会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灾难。根据诗、小资料尝试理解诗意。教师可适当讲解:月亮还是秦汉时候的月亮,边关还是秦汉时候的边关, 到万里之外的边关去打仗的战士至今未还。要是飞将军李广还在,敌人绝不会也不敢来侵犯。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想象作者夜吟时内心对时局的关心,对战士的同情,对无能将领的不满。4根据体会到的思想感情练习朗读。朗读指导要点:; 前两行要读出边塞的清冷、凄凉和战士的艰苦、死伤;后两行应读出作者渴望有良将

6、、渴望国泰民安的心情,读出对飞将军英雄气概的赞颂。5背诵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检查背诵是否正确。五、默写课文1先认真看每个字,尤其是易写错的字。2默写。默写后与课文对照、改错。六、总结,布置拓展性作业类似出塞这样描述边关塞军旅生活的古诗有很多,你还能背一首吗?老师给同学们推荐几首,课后可查找一下,读一读,你会对古代战事有更多了解,对这种边塞诗有更深的体会。 (投影打出下列资料 ), 凉州词一王之涣凉州词一王翰夜上受降城闻笛一李益11. 草船借箭一. 教学要求1. 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2.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

7、事情的前因后果。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 教学重点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三. 教学难点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四. 教具准备有关影音课件五. 教时安排: 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给课文分段。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了解时代背景。1. 复习旧知: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赤壁之战,文中讲谁用火攻的办法战胜了谁 ?这个故事出自哪本书 ?谁能说说当时的时代背景? 结合学生口述板书长江北魏曹操三国演义长江南吴孙权周瑜联蜀刘备合诸葛亮2. 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篇三国演义中的故事。题目是草船借箭( 板书课题 )

8、 写的也是东汉末年蜀吴联手抗曹。孙权手下的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他,双方展开了一场智斗;到底周瑜设下什么计来陷害诸葛亮,结果怎样,学了课文就会知道。二.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1. 读全文,画出生字新词。2. 读后思考:课文写了哪些有关人物? 主要人物是谁 ? 课文写谁向谁借箭 ? 3. 分小组讨论,提出自学课文中遇到的问题。三. 检查自学情况。1. 谁来说说课文写了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准 ?谁向谁借箭 ? 2. 认读生字卡。3. 重点检查字词:字音难点:擂 ( 旧) 丞(chng) 惩(chng) 罚(伯) 字形辨析:罚罪弩怒努胶狡绞跤4. 检查朗读情况:逐段指名朗读,要求字音读准

9、,句义读完整。及时评议,纠正读音。5. 各小组派代表提问。教师酌情处理:某些简单问题可让学生当小老师来解答,某些问题教师可进行解答, 一些涉及重难点部分提醒学生在讲课过程中认真听讲,寻找答案。四. 默读课文,划分段落。1. 默读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先写什么 ?接着写什么 ?最后写什么 ? 2. 讨论分段:第一段( )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用短期造十万枝箭的任务来陷害诸葛亮。第二段( ) 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万枝箭。第三段( ) 周瑜看到诸葛亮借箭成功,自叹不如。五. 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2. 熟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精讲课文,总结。教学过程一. 导入师:今天,老师和

10、同学们一起来继续学习第10 课(生:草船借箭)在上一节课中,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大意,并给课文分了段。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生:诸葛亮为了赶造十万支箭,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二. 新授师:那么,在“草船借箭”这个历史故事中,你最喜欢谁?(生:诸葛亮)喜欢他的什么?(生:聪明才智、非凡的智慧) ,课文中是怎么说的?(生:神知天、知人、知地、考虑周密机妙算) 板:神机妙算 这话是谁说的?(生:周瑜)师:周瑜怎么说?(生:对于这句话,你有什么要问的吗?生质疑(周瑜为什么这么说?) (生自由答:因为周瑜开始想用造箭来刁难诸葛亮,可没想到诸葛亮竟然用草

11、船借箭。所以)学习第三段师: 课文中哪些段落最能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生:第三段)这一段写什么?(生: 草船借箭) 板: 草船借箭 大家想看看诸葛亮是怎样用草船借箭的吗? 师演示影片 师:刚才大家都看了影片,现在就请同学们结合影片,以小小组为单位来学习第三段, 生汇报自学情况 生:精通天文、善于分析人物性格、熟知地理、考虑周密师:也就是师:那么“知天”你是怎么体会到的?从看出诸葛亮知天 , 通过抓重点词句来理解, 因为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 “仍然”的意思是:表示情况继续保持不变,诸葛亮之所以第一天、第二天都没有动静,而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

12、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是因为他精通天文,算到第三天四更时,江上有大雾,是向曹军借箭的最佳时机。否则诸葛亮周瑜长叹一声, 说: “诸葛亮神机妙 算,我真比不上他!”想一想: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主要表现在那几个方面?请你用最精练的语言说一说?知天:“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 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 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这时候大雾漫天,江面上面对面都看不清。 ”知人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去。”曹操听到鼓声和

13、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前两天都没动静,不会这么有把握对鲁肃说:“请你一起去取箭。”结果,江面上大雾漫天,面对面都看不清。师:那你能不能学学诸葛亮这样很有把握地对鲁肃说?(指导朗读)师:那么“知人”你又是怎么看出来的?从看出诸葛亮知人,通过抓关键词句来理解,“一定”在这里是确定、必定的意思。诸葛亮善于分析人物性格,料到曹操疑心重,不摸清虚实,是不会轻易出兵的,曹操果然只是“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所以诸葛亮笑着对吃惊的鲁肃说: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去。”(师:那你能不

14、能学学诸葛亮这样笑着对鲁肃说?)(指导朗读)诸葛亮善于分析人物性格,算到鲁肃为人忠厚,可以信赖,请了鲁肃帮忙,并要求他保密。鲁肃果然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周瑜。因为“私自”的意思是:被着组织或有关的人,自己(做不和乎规章制度的事) 。可见,鲁肃做这件事并没有告诉周瑜。师:那么“知地”你又是怎么看出来的?从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知地: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水顺风,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看出诸葛亮。诸葛亮早就算到天快亮的时候,驾船回来是顺水顺风的,即使曹操要追也来不及了。师:那么“考

15、虑周密”你又是怎么得知的?从看出诸葛亮考虑周密,通过抓关键词句,结合做图来理解,诸葛亮考虑周到,安排巧妙:在借箭 板:借箭 之前就想到让鲁肃准备 板:准备 二十条船,要有足够的受箭面积;又“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 ,江上大雾漫天,“用绳索连接起来”既保证了船只不会走散,又提高了受箭面积;在借箭之前就想到让鲁肃在每条船上安排 30 个军士,在借箭时“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既给曹军施加压力,又提示了射箭方向。在借箭之前就想到让鲁肃把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借箭时,开始“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而后“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这样不仅增大了受箭面积,还使船

16、体保持平衡。小结:师:同学们刚才都说的很好,下面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把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整理一下,同学们请看书本,有老师来引读:诸葛亮知天,算到第三天四更时候(生:这时候大雾漫天,江面上面对面都看不清。) ;又知人,算到曹操疑心重,不摸清虚实,是不会轻易出兵的,笑着对吃惊的鲁肃说:(生: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去。”) ;算到鲁肃为人忠厚,可以信赖,请了鲁肃帮忙,并要求他保密。鲁肃果然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周瑜。还(生:私自拨了二考虑周密: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