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生借书说》《论读书》教案及练习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401213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生借书说》《论读书》教案及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黄生借书说》《论读书》教案及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黄生借书说》《论读书》教案及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黄生借书说》《论读书》教案及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黄生借书说》《论读书》教案及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生借书说》《论读书》教案及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生借书说》《论读书》教案及练习(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生借书说黄生借书说 论读书论读书教案及练习教案及练习黄生借书说 论读书教案及练习黄生借书说 论读书二教学目标(一)语基础知识目标1 词语积累书非借不能读也:书不是借的就不会好好地读。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不是那人自己的物品而勉强从别人那里借到。夫人,那人。指向别人借书的人。强假,勉强借。惴惴焉摩玩之不已:忐忑不安地将它玩弄不止。惴惴,惴惴不安、提心吊胆,忧惧的样子。摩玩,玩弄,抚弄。必高束焉,庋藏焉:一定捆起挂在高处,收藏起。 “高”形容词作“束”的状语, “在高处”。庋,置放;收藏。姑俟异日观:姑且等到日后再看吧。姑,姑且、且。俟,等候、等待。异日,日后、将。故有所览辄省记:(因为迫切地要读

2、书,又得不到书)所以(凡是)有看过的就记在心里。有所览,有看到的。辄,就。省记,记在心里。省,明白。俸去书,落落大满:薪俸花掉了,书籍买了, (屋里)到处都堆放满了。落落,堆集的样子。俸,指官俸,做官的俸禄。今黄生贫类予:如今黄生像我(以前)一样贫穷。类,似,像。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只是我把自己的书拿出同别人共用,这和张氏吝惜自己的书(不借给别人)好象不大相同。惟,只是。公,动词,同别人共用。吝书,舍不得(把)书(借给别人)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既然如此,那么我是实在不幸而遇到张(这样的吝啬鬼) 。然而,既然这样,那么。固,本、诚然、实在。消遣:用自己感觉愉快的事度过空闲的时间

3、;消闲解闷。愚鲁:愚笨。轻鄙:轻视;看不起。挑剔: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摘。辩驳:提出理由或根据否定对方的意见。炫耀:中是“夸耀”的意思。梗概:大略的内容。锐利:(感觉)灵敏;(眼光)尖锐。博学多知:形容学识渊博,见多识广。狡黠:狡诈。2 一词多义3 需掌握的字的读音摩 俟 s 辄 zh 俸 fng 庋gu 惴惴 zhuzhu 蟫 n 挑剔 t 炫 xun耀梗 gng 概狡黠 xi4 需掌握的多音多义字作者、作品简介标题中的“说”,是古体中的一种,这种体裁的往往就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提出作者的看法,观点是“发人之所未发”的,一般以议论为主,也兼有记叙和抒情的成分。在写法上讲究波澜起伏,使人感到变

4、化莫测。篇幅一般不长,要做到言简意赅。它起于春秋战国时策士们的游说,到唐代便扩大成为一种通用的体。我们以前学习过的韩愈的马说 ,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都属这类。袁枚(1716-1798) ,字子才,号简斋、随园主人,清朝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著名诗人。乾隆时考中进士,曾任江宁(今江苏江宁)等地知县。33 岁辞官后居住在南京小仓,筑随园,因是金陵织造园林旧址,故改其名“随园”,又因此自号“随园老人”,晚年还自号“仓居士”,过着论赋诗的悠闲生活。他一生喜爱水田园,思想比较自由解放,论诗主张抒写性情,创性灵说,反对模仿古诗的格调。他的诗风格清新灵巧,大都描写日常生活。著有小仓房集 、随园诗话 、 子不语等

5、。黄生名允修,贫而好读书,袁枚很器重他,也很乐意帮助他。除了借书给他之外,还支援他一部分生活用费。作者对黄生的学业也深有影响,黄生原想致力考证,袁枚不赞成,希望他跟自己走,学诗。古代书籍刻印不易,印数不多,得到书比现在难得多,要想博览就得靠借,但旧时没有公共图书馆,只得向私人藏书者借。由于有书的人不多,得书又不易,加上私有观念重,自然不愿借出。还由于当时书借出后损坏甚至丢失的情况也不少,旧时就流传着“借书一痴”, “还书一痴”的俗语,所以书就更难借了。正因为如此,借的书就更能激发人们勤奋阅读。弗兰西斯培根,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十三岁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读书,十五岁进葛莱律师公会为高级生,二十

6、二岁时被认可为律师。直到詹姆斯王朝时,培根受封为男爵,1607 年任法部次官,1617 年时升为掌玺大臣,1618 年再升为英格兰大法官,被封为浮如阑(地名)男爵,1621 年受封为圣奥本斯子爵。同年因受贿被弹劾,判处四万镑罚金,并终身监禁。后为詹姆斯王所释放并退还罚金。1626 年春,为了试验冷藏是否可以保存肉类持久不腐,在大风雪中受冻,患重感冒逝世。马克思称培根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培根反对经院哲学和唯心主义,提出了经验理论经验的公式。他强调发展自然科学的重要,重视知识对人生对社会的作用,提出“知识就是力量”。他的学说也有不足之处,存在着“神学的不彻底性”。培根还

7、是一位散作家。他的论说集是一本世界性的名著。6 培根名言警句知识就是力量。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三讲解黄生借书说(一)主旨这篇“说”就青年黄允修向作者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勉励青年人努力为自己创造学习条,奋发向学。(二)重点语句“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中的“然”和“然则”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然”和“然则”在言中都充当连接成分,但一个是词,一个是短语,具体用法也不同。 “然天子读书者有几”中的“然”,相当于“然而”“可是

8、”等,表示转折的意思。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中的“然则”,相当于“这样(看) ,那么”,它紧承上引出下面的意思。对“然则”的解释不能生搬硬套、僵化呆板,应注意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翻译。译作“(既然)这样那么”。(三)思路全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第 1-2 段)就黄生借书一事,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接着用摆事实、作类比等方法,列举藏书不读书的情形进行论证。首句是统领句,指明以下的话是对黄生说的。第二部分(第 3 段)写自己年幼时和做官以后的切身体会,再次说明“书非借不能读”,这是用谈体会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第三部分(第 4 段)拿黄生与自己相对比,向黄生提出希望,勉励黄生珍惜

9、有利条,勤奋读书。第四部分(第段)照应开头“授以书而告之”,结束全,进一步表示对黄生的期望。(四)写作特点1 全构思严密,紧扣中心。开头开门见,提出论点:“书非借不能读”,结尾照应开头,点明写本的缘由。中间三段是重点。首先,举历史上的例证,天子、富贵之家和一般藏书家都是以书为装饰品,实际上并不读书。然后,用读自家所有的书和读借自别人家书的两种不同心理作对比,证明“书非借不能读”。接着,以自己幼年时和当官后的经历和体会加以印证。最后,以自己当年的贫寒境遇和黄生相对照,使黄生能感到借得到书读的幸运,以激励他下苦功读书。2 夹叙夹议,议论层层深入,含蓄有力的表达了主旨。第二段,在举了三个事例之后,慨

10、叹“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作者对那些束之高阁、沾满灰尘的丰富图书不能尽其用而表示愤慨,并为家贫好读书的青年鸣不平。第三段,在叙述了自己的经历和体会后又叹息“借者之用心专”,但是由于书难借“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这里进一步表达了对借书的青年的深切同情。第四段,在谈了黄生与自己当年相类似之后,委婉的说到黄生机遇好,应该用功读书。3 运用对比手法。以藏书者“高束焉,庋藏焉”的做法、 “姑俟异日观”的心理,向借书者“惴惴焉摩玩之不已”的做法、 “今日,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的心理作对比。以“落落大满,素灰丝时蒙卷轴”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作对比。上述两个对比,都有力证明了“书非借不能读”

11、这一论点。第四段,以“张氏之吝书”同“予之公书”作对比,由此引出黄生之“幸”和作者之“不幸”的对比,蕴含着对黄生的厚望。(五)后练习解答第一题(相应名言为“乐之者”“专心致志”“自得之”句以及“不如无书”句、学思关系句等。两启发主要如观点新颖独到,表达形象、风趣、别致)读书杂谈中关于嗜好的读书这一观点,其相应的孔孟名言为: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嗜好的读书的实质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是手不释卷,此观点与“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等名言也有相应关系。 读书的三种姿势中相应观点和名言为:l。正襟危坐、刻苦钻研坐着读,相应为“不专

12、心致志,则不得也”;2 不要不加分析地全盘吸收,要主动地用自己的体验和智慧去检验,批判地读,敢于与权威对话,相应名言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读书诵诗,与古人谋”;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及“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则与 1、2 两条都有关;4 中所谈的躺、坐、站三种读书姿势都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韵味。简单一点的回答只找出相应的名言即可;再低一点的要求,鲁找到“1”、孙找到“l”“2”的相应名言就行。读了两后受到什么启发,一是内容观点上,注意两新颖独到的观点,如嗜好的读书的实质,如站着读(当然两中其他的观点都有独到之处) ;二是表达上,鲁提法(嗜好的

13、读书)和比喻(打牌作比)风趣、别致、生动、形象,孙以躺、坐、站三种姿势代替读书的态度和方法,同样是别致、形象、生动,化抽象的说理为感性鲜活的表达是两共同的特点。三是鲁是演讲,平易的开场白、像普通人一样和人谈心、形象性的表述、语句短而明快,注意缩短与听众的距离等都是这个演讲的特点。四是孙的三种读书姿势并不是独立平行阐述的,而是把它们互相联系起,第一种的局限第二种弥补,第二种的不足第三种完善。讨论可以各抒己见,但应加以引导。第二题读书杂谈中作者的观点,全面理解应为:1 十分推崇嗜好的读书,其实质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手不释卷,在每一页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即无功利,趣味浓,很投入。此

14、状态既包括随随便便、轻轻松松的自由读,显然也包括自觉自愿的做学问的深入研读。2 认为在现今社会条下,读书的人们的最大部分还是为职业的读书,虽然带着苦痛,有些勉勉强强,但人们要吃饭,要生存,也得为职业刻苦攻读。3 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当然是在应做的功已经做完之后。第三题此道练习的基本要求是能抓住两的主要观点和主要理由。柏主要是大力”声讨”借书不还,原因主要是借者往往以为小事一桩而毫未顾及书主的需要和心理,乃至弄到黑白颠倒的地步;柏主要是讲借书之弊,但并末完全拒绝借书。袁主要是讲借书之利,即非借不能读,理由主要是自己的书往往束之高阁,借的书害怕催讨因而抓紧阅读,也正因为如此,袁同样

15、认为借书必还。设计柏、袁的对话可以充分利用中原有的话语、事例;也可以变通说法,可以有合理的想象,形式也不拘一格,但总体而言应立足本,不能脱离本而任意编造。此题的目的就是通过比较促进更好地读懂,同时通过比较了解同一事可以有不同的说法。此题更高一点的要求是,通过比较对柏、袁两的观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有条理的梳理,特别是对其中“自圆其说”“言之成理”的那些论说理由和论证的过程有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该梳理如下:柏的主要观点:一是借书必还,理由是对方未及时归还,书主人要用时便找不着,这是读书人最伤心、窝火的一事。二是必须对此大加强调,原因是借者往往不还,而且往往借去未看;作者着重分析了借而不还者的心理,即

16、认为这是小事一桩,又不是借银子,即使占为已有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偷书还是雅贼呢,又认为书主不肯借书或催讨还书显得不够朋友、小气,而这些心理,尤其是不够朋友、小气,又是书主也有的,因而造成了借书不还反而合情合理的荒唐现象。特别巧妙之处是以幽默笔法把上述两点糅合在一起论说,即把书主写得很无奈、很可怜,似乎很不占理、很不通人情,而显出对方的无理、可气、可恶,进而自然得出借书必还的结论。袁的主要观点:一是书非借不能读。原因分析了两条,这两条也是对书主和借者心理的分析。其一自己的书总觉得有的是机会,有的是时间,“姑俟异日观”,其结果是束之高阁;其二借的书“必虑人逼取”,因此抓紧阅看, “摩玩之不已”。并以自己的遭遇、经历为例特别地说明了上述道理。二是借者应读必专,归必速。这后一观点论证得很巧妙,以黄生和自己当年的处境作对比,一方面说明了自己今日肯借的原因,另一方面却巧妙一转,只用“知幸与不幸”一句巧妙地得出了“读必专,归必速”的结论。其中的种种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