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博物院讲解词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399586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DF 页数:41 大小:16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博物院讲解词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西安博物院讲解词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西安博物院讲解词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西安博物院讲解词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西安博物院讲解词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安博物院讲解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博物院讲解词(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西安博物院讲解词 目录景区:荐福寺历史介绍 - (4)明清碑石 - (5)宋碑- (9)白衣阁 - (10)小雁塔 - (10)藏经楼、义净 - (13)拴马桩 - (14)大雄宝殿 - (14)古树名木 - (15)慈氏阁 - (15)雁塔晨钟 - (15)南山门 - (16)博物馆:一楼大厅 - (17)2 唐长安城模型 -(18)明清西安城模型 - (20)周秦文明 - (21)勾连云雷纹鼎 - (21)提梁卣 - (22)匜、盘 - (23)永盂- (23)卫簋- (24)编钟- (24)茧形壶 - (26)茅、戈 - (26)汉唐风采 - (26)铜鉴- (27)错金银勾连云纹钫

2、 - (28)金饼- (28)马蹄金和麟趾金 - (28)鎏金朱雀压镇 - (29)羊灯- (29)3 西汉美酒 - (30)鎏金走龙 - (31)铜镜- (32)汉代陶俑 - (33)唐代陶俑 - (34)三彩腾空马 - (35)丝绸之路 - (35)康业墓 - (36)史君墓 - (37)百戏- (38)金乡县主墓 - (38)三彩镇墓兽 - (39)府城华章 - (40)元代陶俑 - (40)明代陶俑 - (41)4 景区讲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参观西安博物院。西安博物院于 2007 年 5 月 18 日正式对外开放,总占地面积约 16 万平方米,是由唐小雁塔、荐福寺古建筑群和博物馆三部

3、分组成,这种集馆、塔、寺、园为一体的独特建筑布局在全国博物馆界独树一帜。2004 年,西安博物院被热心市民评选为西安未来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荐福寺荐福寺是唐长安城内著名的皇家佛寺,本分为寺院、塔院两部分,唐末战乱,寺院被毁,塔院留存,后人便在塔院的基础上重修了寺院,塔寺合一的荐福寺经过历代的翻修,重建,现在基本为明清格局,唯有小雁塔仍是唐代建筑。5 荐福寺在隋代是隋炀帝杨广在藩时的王府,唐朝建立后,将这里收为皇产,也曾作为英王李显的王府。这里继隋炀帝之后第二次成为“潜龙旧宅”。公元 683 年 12 月 27 日,高宗李治在洛阳驾崩,高宗驾崩百余日,武则天下令在李显旧宅建寺为高宗追献冥福,最初

4、的寺名是“大献福寺”。武则天登基后,将“大献福寺”改名为“大荐福寺”,并亲自用飞白体题写寺额“敕赐荐福寺”。碑在小雁塔院子里会看到很多这样的碑刻,碑刻上主要纪录了关于寺院内增修、重修、翻修的情况,建好后刻碑记载以表功德。明、清碑刻这四块碑石,中间的两块是清代的,外面的两块是明代的,其实从赑屃的材质也可以判断出它们的年代。赑屃,龙生九子之一,形似龟,好负重,便有了驮载石碑的工作,在寺院的碑石下都会见到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力士。据说摸赑屃头能给人带来6 福气,所以参观的游客都喜欢摸摸赑屃头,清代的赑屃是青石质地,而明代采用的是花岗岩,青石质地比较容软,可以看到长年累月的触摸,赑屃头部已经形成了一层厚厚

5、的包浆,非常的光滑,而年代更久远的明代赑屃是质地较硬的花岗岩,所以至今仍保持原貌。最东面的这块明碑是1980年在荐福寺大殿东侧出土的,正面是圣旨碑,背面是荐福寺殿堂图 ,相当于今天的工程竣工图。公元1426 年,勺思吉蒙钦赐度牒,应该类似于今天的任命状,来到荐福寺做住持。当他来到寺院后看见寺院破败不堪,殿堂废弃,只有宝塔巍然耸立时,心理十分难过。便发愿修缮荐福寺。他四处化缘,募集银两,筹到一部分资金就修葺一部分,从公元 1432 年到公元 1449 年,共用了十七年时间才全部修好,大修后的寺院前后殿宇,周围廊庑,俱各完备,基本上奠定了今天荐福寺的格局。荐福寺大修竣工后,勺思吉将竣工图呈请礼部奏

6、请朝廷,请皇帝赐予7 寺名,在圣旨碑上详细记载了礼部奏请和答复的过程。竣工图上可以看到使用了绿琉璃瓦,当时规定皇家亲自或钦赐才可以使用绿琉璃瓦,擅自使用有违宫规,礼部奉旨审问勺思吉:“怎么在寺院内使用了绿琉璃瓦?”勺思吉辩解说:“荐福寺在唐代时是皇家寺院,寺内的主要建筑均是绿琉璃瓦建造,在维修中,我只是在废墟中找到旧的绿琉璃瓦用于沿边安盖。”礼部奉旨再问:“既是荐福寺已经废弛,是化缘修盖,不合适使用绿琉璃瓦沿边安盖。 ”礼部将审问勺思吉的奏本呈请当时的皇帝明英宗,英宗下旨:“准勺思吉还任荐福寺住持,本僧不问。 ”没有降罪应是英宗接受了勺思吉的辩解,寺院本非新建,琉璃瓦又是旧有,而且作为唐皇家寺

7、院,合当使用绿琉璃瓦。明英宗朱祁镇并亲赐“敕赐荐福寺”的木质匾额,现悬挂于慈氏阁南面。在圣旨碑的背面刻有勺思吉呈请的荐福寺殿堂图。图上可以看到当时寺院是五进院落,中8 轴线上共有七座大殿,从南向北依次是山门、天王殿、钟鼓楼、慈氏阁、大雄宝殿、藏经阁、小雁塔,殿与殿之间用廊庑连接。在图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小雁塔是中间大,两头小的造型,形似枣核、橄榄,塔刹为陶质宝瓶顶。前面我们有讲到小雁塔的塔刹在1556 年的关中大地震中被震毁。清代时,荐福寺的维修主要集中在康熙年间。这块碑就是康熙三十一年重修荐福寺碑记,在碑的背面也有新修后的荐福寺殿堂图。在图上可以看到与明代的殿堂图相比有几处不同,首先是塔的变化,

8、明代的塔是完好的,并且是中间大、两头小的形状,而清代经历了关中大地震,塔已经没有塔顶,又有清康熙二十二年的底层包转,塔的形状已经变成了上小下大;再有就是明代的五进院落七座大殿,在清代时变成了十进院落九座大殿,明代时的廊庑连接,清代时变成了围墙连接。在殿堂图下还刻有 荐福地量记,记载了康熙年间荐福寺的寺院和山林地产的面积。当时寺院的面积约为一百三十四亩有余。9 宋碑宋徽宗郑和六年李壄撰刻的大荐福寺重修塔记是小雁塔内保存最早的碑刻。从唐中宗景龙年间到宋徽宗正和六年,也就是从公元707 年到公元 1116年,已有409 年,碑上记述,这四百年间小雁塔仅是由于大自然的侵蚀损坏,使塔的檐边和檐角塌落,而

9、塔的其他部分都是完好的,没有开裂或是倾斜的问题,说明唐时的设计和建造工艺水平是非常高的,所以郑和年间的整修前后也只用了四个月的时间。碑文上主要记述了这样一个事情,当时有位名叫 “山谷子”的信士,曾梦见一座白色宝塔,在游历之时偶见小雁塔与他梦中所见之塔一样,便出资维修,因梦中之塔为白色,修塔时便用白垩土粉饰一新,塔呈通体洁白,白垩土类似于我们所说的白石灰。今天,小雁塔的塔身,仍可以见到白垩土粉刷的残迹,这也与碑文记载相吻合。10 白衣阁这是明代初建, 清代翻新以后的建筑白衣阁。白衣阁是供奉观音菩萨的地方,传说观音喜欢穿白色衣服,人们称她为白衣大仕,白衣阁因此而得名。观音菩萨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相

10、貌慈祥,是救苦救难的象征。小雁塔这就是著名的唐代佛塔小雁塔。塔起源于古印度,是埋藏佛骨舍利的建筑。小雁塔就是我国早期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代表。密檐式塔层数比较高,檐层比较密集,每层砖砌迭涩挑出,檐底有棱角牙子作装饰,每层在南北正中还开有半圆形的券窗,塔体由下向上层层内收。可以看到小雁塔的五层以下收分不大,六层以上急剧收杀,使塔的轮廓曲线圆和秀丽,好似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挺拔、修长、俊俏。1961 年 3 月 4 日,国务院公布小雁塔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天的小雁塔已经成为11 古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小雁塔,本名荐福寺塔,建于唐中宗景龙年间,也就是公元 707 年至 709 年,原有 15

11、 层,上有塔刹,下有地宫,今天看到的小雁塔因历经千年磨难,塔顶、塔刹损毁,残存14 层,高 43.3 米。“雁塔 ” 由来小雁塔是荐福寺佛塔的俗称,那“雁塔”之称由何而来?椐大唐西域记记载:佛祖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以后,早期分为大乘和小乘两个宗派,区别就是大乘戒肉食而小乘不戒,一天,小乘佛教的僧人(小乘佛教信奉菩萨)看到一群大雁从天空飞过,他们仰天长叹说: “我等诸僧多日没有肉吃,菩萨知道吗?”话音刚落,大雁中领头的雁自折翅膀掉落到僧众面前,僧众见此情景,明白是菩萨显灵教育他们,急忙跪拜并把大雁葬于院中,建了一座“浮屠”取名为雁塔,以表赎罪,而且从此以后小乘佛教也戒荤食。唐玄奘从印度取经回来时把“

12、雁塔”二字带回了中国,便有了“雁塔”之名。12 “神和”之说小雁塔建好至今已有1300 多年的历史,这期间饱受了战火的洗礼和地震的憾摇。在历史上西安是一个多震的地区,平均不到50 年就会发生一次地震,小雁塔作为高层建筑在多次破坏性地震中保留下来,有力的证明了唐代高超的建筑水平,同时还为我们留下了具有神秘色彩的神和之说。为了能科学解释“神和”之说,考古工作者对小雁塔进行了考古钻探,发现小雁塔的地基呈半球体,塔坐落于半球体的正中,地震时因塔受震的应力均匀分散,简单的说与“不倒翁”的原理一样,这就是小雁塔屹立千年不倒的科学原理。(小雁塔下的地宫存放的应是义净从印度带回的300 颗佛骨舍利,可是 19

13、65 年打开地宫的时候, 里面都是垃圾填充物,于是工作人员做了回填保护。)塔顶毁后的小雁塔曾多次修葺,可历次维修中都没有将其修好,这是什么原因呢?古代没有修好是因为当时的人们认为在佛教寺院里发生的事情都13 是佛祖的旨意,不能违背佛祖的旨意。而新中国成立后, 1965 年的修葺没有修好就不能这样解释了,那次没有修好是因为当时资料有限,并不知道完整的小雁塔是什么样子, 这样在梁思成大师建议的 “修旧如旧”保护方式下,就保有了小雁塔塔顶现有的样子。 1980 大殿东侧发现了几块碑,其中一块明代的碑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小雁塔的塔顶,和大雁塔一样是陶制宝瓶顶。藏经阁藏经阁,是寺院内存放经书的场所。义净是唐

14、代著名高僧,他立志效仿玄奘到印度取经,他从海路出发到印度,义净在印度求法学习25 年,历经 30 多座城市。 公元 695 年义净回国, 带回 400多部佛典经卷和300 多颗佛骨舍利,他是继玄奘之后在佛教方面取得最大成就的僧人。14 拴马桩拴马桩也称 “ 拴马石 ” 。过去是在乡绅大户人家门前用以拴马的,栓马桩上的造型都有一定的意义,比如这件,一匹马上骑一个人,则寓意马上封侯或者背背(辈辈同音)封侯,再如有猴子形象的,就是取西游记中孙悟空当过弼马温的故事,中国古代传说猴子是马的保护神有避瘟的作用,马棚中一般都悬挂猴的图像。(这件拴马桩是国家一级文物,是我院的“拴马桩之王”,造型为“一狮驮五人”,在一只狮子上雕刻有五位形象惟妙惟肖的人物,这将我国古代的的雕刻水平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大雄宝殿小雁塔内的大雄宝殿供奉的是竖三世佛,即现在的释迦牟尼佛;过去的燃灯佛,未来的弥勒佛。现在看到的大雄宝殿是在清代木构架的基础上全面重新整修过的,这里现在设立的是商品部。15 古树在小雁塔院子里树龄超过800 年以上的古树有十棵,其中九棵槐树,一棵楸树。在石碑旁边的两棵古槐与小雁塔同龄, 已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