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课的导入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399437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RTF 页数:4 大小:120.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高中数学课的导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高中数学课的导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高中数学课的导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高中数学课的导入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高中数学课的导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高中数学课的导入(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高中数学课的导入山东省东明县第一中学 张发林 山东省东明县第一中学 张发林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开端是成功的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开端是成功的 一半”,如何导入是教学环节的关键一步。数学课堂教学中一半”,如何导入是教学环节的关键一步。数学课堂教学中, 导入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生动有趣、富有艺术性的导导入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生动有趣、富有艺术性的导 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但一堂课如何开头,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下面,笔者结合自但一堂课如何开头,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下面,笔者结合自

2、 己的教学实际,根据数学素质教育的要求,就高中数学新课己的教学实际,根据数学素质教育的要求,就高中数学新课 的导入教学策略谈谈自己的体会。的导入教学策略谈谈自己的体会。一、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一、设置情境,激发兴趣创设良好的导入情境,激发探索动机是引导学生探索学 创设良好的导入情境,激发探索动机是引导学生探索学 习的前提。随着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由知识传授为主转向个习的前提。随着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由知识传授为主转向个 性、才能的发展为主,导入阶段的目标也应随之由为知识学性、才能的发展为主,导入阶段的目标也应随之由为知识学 习做准备为主转向情感诱导为主;由关注知识技能领域转向习做准备为主转向情感诱

3、导为主;由关注知识技能领域转向 关注发展个性领域。因而,在导入阶段应当弱化复习作用,关注发展个性领域。因而,在导入阶段应当弱化复习作用, 强化情境创设功能,创设好奇、疑惑、生动、有趣的情境,强化情境创设功能,创设好奇、疑惑、生动、有趣的情境, 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而产生主动探索的强烈欲望。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而产生主动探索的强烈欲望。新课开始可讲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小故事、小游戏或创设 新课开始可讲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小故事、小游戏或创设 情境等,适当增加趣味成分,使看似枯燥的数学也变得形象情境等,适当增加趣味成分,使看似枯燥的数学也变得形象 具体,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有利于提高学

4、生具体,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有利于提高学生 的学习主动性。的学习主动性。例:在讲数学归纳法一节时,由于许多学生对一个 例:在讲数学归纳法一节时,由于许多学生对一个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经过数学归纳法的步骤证明后是正确的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经过数学归纳法的步骤证明后是正确的 不太理解,在新课开始时刻讲游戏:玩“多米诺”骨牌。玩不太理解,在新课开始时刻讲游戏:玩“多米诺”骨牌。玩 此游戏的原则主要有两条:(此游戏的原则主要有两条:(1 1)排此骨牌的规则:前一块牌)排此骨牌的规则:前一块牌 倒下,保证后一块牌一定倒下;(倒下,保证后一块牌一定倒下;(2 2)打倒第一块。讲完这两)打倒第一块。

5、讲完这两 条规则后问学生:“经过这两个步骤后,结果怎样?”学生条规则后问学生:“经过这两个步骤后,结果怎样?”学生 很快回答:“所有的牌都倒下了。”由此游戏引出数学过纳很快回答:“所有的牌都倒下了。”由此游戏引出数学过纳 法的定义。法的定义。二、设置疑点,引起重视 二、设置疑点,引起重视学贵有一疑,这是常理。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不断发 学贵有一疑,这是常理。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不断发 现问题,学习数学才有兴趣,才会主动。亚里士多德曾说过现问题,学习数学才有兴趣,才会主动。亚里士多德曾说过: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

6、 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探索问题,并鼓励发表个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探索问题,并鼓励发表个 人独到的见解。这样,必定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而导入人独到的见解。这样,必定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而导入 恰恰是设疑的开始,因此教师在导入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设恰恰是设疑的开始,因此教师在导入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设 置障碍的方式,故意制造疑团而成悬念,提出一些必须学习置障碍的方式,故意制造疑团而成悬念,提出一些必须学习 了新知识才能解答的问题,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激发学生了新知识才能解答的问题,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激发学生 的求知欲,从而形成一种学习的动力。的求知欲,从而形成一种学习的动力。

7、例 例: :讲余弦定理时,可如下设置:我们都熟悉直角三讲余弦定理时,可如下设置:我们都熟悉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满足勾股定理角形的三边满足勾股定理: :222cab=+, ,那么非直角三角形的三那么非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怎样呢边关系怎样呢? ?锐角三角形的三边是否有锐角三角形的三边是否有222cab=+- -x? ?钝角三钝角三角形中钝角的对边是否满足关系:角形中钝角的对边是否满足关系:222cab=+ +x?假若有以上?假若有以上 关系,那么关系,那么x=?教师从这个具有吸引力和启发性的“设疑”?教师从这个具有吸引力和启发性的“设疑” 引入了对余弦定理得推证。再如:讲立体几何球冠一节引入了对余弦定

8、理得推证。再如:讲立体几何球冠一节 时,教师可如下设疑:由三个平行平面截一个恰好把球的一时,教师可如下设疑:由三个平行平面截一个恰好把球的一 条直径截成四等分,试问截得球面的四部分面积大小如何?条直径截成四等分,试问截得球面的四部分面积大小如何?教师留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观察议论,同学们一般猜测两头教师留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观察议论,同学们一般猜测两头 面积较小,中间的两“圈”面积较大。教师这时却肯定的说面积较小,中间的两“圈”面积较大。教师这时却肯定的说:“这四部分面积是一样的,都是球面积的“这四部分面积是一样的,都是球面积的1 4!”又说:“这难!”又说:“这难 道可能吗?两头看起来确实好像小

9、,中间的圈要大,可是他道可能吗?两头看起来确实好像小,中间的圈要大,可是他 们的面积相等却是事实!让我们来学习今天的内容:球们的面积相等却是事实!让我们来学习今天的内容:球 冠。”通过这个内容的学习,同学们自己就可以解开它们的冠。”通过这个内容的学习,同学们自己就可以解开它们的 面积为什么相等的谜。学生带着这个疑团来学习新课,不仅面积为什么相等的谜。学生带着这个疑团来学习新课,不仅 能提高注意力,而且这个结论也将使学生经久不忘。能提高注意力,而且这个结论也将使学生经久不忘。如何处理教材,如何设置疑点,是教学艺术的表现,良 如何处理教材,如何设置疑点,是教学艺术的表现,良 好的设疑可以激起学生学

10、习的欲望,从而更有利于对新知识好的设疑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更有利于对新知识 的理解。的理解。新课导入的环节是新课教学的先导,设计巧妙的新课导 新课导入的环节是新课教学的先导,设计巧妙的新课导 入,能够有效地为新课组织教学,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入,能够有效地为新课组织教学,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 课的学习上来,能够恰到好处地为新课创设情境,激发起学课的学习上来,能够恰到好处地为新课创设情境,激发起学 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便有一种内在的力量推动他自觉地、积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便有一种内在的力量推动他自觉地、积 极地去探究,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极地去探究,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备注:此文发表于 备注:此文发表于2009-20102009-2010学年度学苑新报第学年度学苑新报第4444期期 第七版(总第第七版(总第32803280期)。国内统一刊号:期)。国内统一刊号:CN13-0037,CN13-0037,邮发代邮发代 号:号:17-152,17-152,出版日期:出版日期:20102010年年5 5月月2 2日。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