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398028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40.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衣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衣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衣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衣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衣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衣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衣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衣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引起的人与动物共患传染病第一节鹦鹉热Psittacosis鹦鹉热又名禽衣原体病f。 w1ch1amydiosis,或名鸟疫 ornithosis,是由鹦鹉热衣原钵所致人和畜禽共患的一种传染病。通常为隐性感染,但在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时,也可能表现为临床疾病。 在易感宿主组织中,衣原体视菌株而定,可在心外膜、 肺、气囊或腹膜上引起炎症、坏死和增生性病变。全身感染可导致高热、厌食、嗜E 民、腹泻 ,偶尔死亡。人的感染可呈轻型流感样或为隐性感染,有些茵株可引起牛、羊、猪、猫、兔、鼠等哺乳动物的肺炎、多发性关节炎、肠炎或流产。随着养禽业的发展,禽鸟中本病的发病率升高了,近年来人的

2、鹦鹉热在世界各国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说明本病对公共卫生的影响严重。C 流行病学本病主要是群体巢居野禽的疾病,多为隐性感染,全世界迄今至少已在约130 种禽类中发现了衣原体感染。营养缺乏、 过度拥挤电细菌性或原虫性疾病、运输、 迁徙等应激状态 ,可导致疾病明显化。有感染性的衣原体可从眼泪和鼻涕中排出,但绝大部分从粪便排出,在粪便中可存活数月。衣原体感染主要通过含有粪尘的空气传播,病禽常见腹泻 ,有大量衣原体从粪便进入环境包括羽毛的污染,在干燥后这些物质就化为有感染性的气雾。呼吸道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其次是经口感染。易感禽与病禽排泄物接触是维持衣原体感染的重要因素 ,禽鸟的交易、鸽的竞赛和野禽的迁

3、徙,都有助于在禽类群体中散播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的自然储主是野禽、野兽、家畜和家禽,但禽、兽之间的关系至今尚不清楚。人从禽类受到感染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吸入污染病禽粪便、分泌物或羽毛的气雾,偶有被病禽咬伤或吃病禽肉而感染的。吸入感染可发生于一般家庭、鸟店、禽鸟养殖场、动物园、动物检疫所、家禽加工厂、医院和实验室等地,常为饲养、贩卖、加工处理禽鸟人员的职业病。人类从家畜或野兽感染衣原体病的十分罕见, 症状和病变不同菌株鹦鹉热衣原体所致疾病见表810 -临床诊断二实验室诊断病原学检查1.病原特性衣原体Chumy 出的在微生物分类中的地位,介于立克次体与病毒之间 , 它只能在活的细胞内生长,增殖过程有一

4、定的发育周期。衣原体属可分两个种,即引起人沙银、包涵体结膜炎、 性病淋巴肉芽肿和小鼠肺炎的沙眼衣原体C.tmchornGtis 和引起人和禽鸟鹦鹉热、多种哺乳动物肺炎、肠炎、多发性关节炎和流产的鹦鹉热衣原体C.psit- I 二 A 第八章衣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引起的人与动物共患传染病表 8-1 鹦鹉热衣原体的致病性323 宿主病鹦鹉热 (鸟疫 ) 名各种年龄的野禽和家禽多发性关节炎人类脑脊髓炎胎盘病 (牛流行性流产 ,绵羊地方流行性流产)结膜炎猫、绵羊、山羊、牛、猪、马,兔,小鼠等羔羊、楼牛镜牛、犬牛、绵羊、山羊、猪、兔、小鼠嗜眠 ,高热 ,分泌物增多 ,产蛋减少 ,根据病原体的毒力X 同

5、,病死率。 钊%。病变有纤维素性气囊炎 ,心包炎 ,腹膜炎 ,肝周炎 ,肝脾肿大不适 ,头痛 ,高热 ,咳嗽,肺炎 ,脾炎 ,偶有脑膜炎。某些菌株与人类性病淋巴肉芽肿及流产有关。经治疗的病例病死率可低于1%,未治疗的病例病死率可达 20% 结即如黯辩时如黯妻去撒在黔i 军踱行 ,腕关节或酣关节肿胀F 高热 ,不适,纤维素性滑膜炎,臆炎 ,偶有肝病变 ,病死率不等不适 ,共济失调 ,高热 ,腹泻 ,麻痹 ,纤维性肝周炎,心包炎 ,腹水暂时性高热,衣原体菌血症,怀孕后期流产 ,胎儿肝病 ,偶有水肿 , 腹水 ,气管出血斑 ,胎盘炎症和坏死症状和病变亚临床肠道感染绵羊、猫、豚鼠、牛、猪牛、绵羊、野兔

6、、蹄鼠牛结膜水肿充血 ,粘隙性分泌物 ,猫有高热 ,滤泡性结膜炎 ,角膜炎 ,形成角膜黯腹泻、虚弱、新生仔畜死亡,肠炎、野兔和靡鼠为致死性肠炎,可引起流行 ,病死率高 ,脾肿大 ,肺有坏死灶 ,呈败血症无临床症状 ,在肠粘膜可发现衣原体tact 。衣原体是一属独立的微生物,呈圆形或椭圆形,有细胞壁 ,直径。 .21Pm,光学显微镜下勉强可见 ,能为姬姆萨等染色法着色。细胞内繁殖 ,因生活周期中各期形态不同,染色反应亦异 ,有始体 Gaitial b。dy和原体 e1emenury b。dy之分 ,前者无传染性,为繁殖型 s 后者有高度传染性 ,感染主要通过原体或称原生小体引起。受感染的细胞内可

7、查见各种形态的包涵体 ,由原体组成 ,对疾病诊断有特异性, 衣原体在一般细菌培养基上不能繁殖,必须依赖活细胞供给养料,尤其是在代谢旺盛的新鲜组织中生长最佳。所有菌株均能在鸡胚中生长,也能在细胞培养中生长繁殖.实验动物中以小鼠和豚鼠对之较为易感。2.标本的采取在一些严重的全身性病例,从患者的血液和大多数器官组织中均能检查和分离到病原体 ,但最适合的检查材料可从有症状或有病变的部位采取。如肺炎病例取肺充血部位或气管分泌物,肠炎病例取肠道粘膜或内容物:气囊炎病例取变厚的气囊和渗出物,肝脾炎可取肝、脾 ,结膜炎可取结膜刮屑或分泌物等。对温和病例或亚临床感染的禽类进行制检时,可采取肝、脾、肾和结肠内容物

8、等病料作病原分离,病料采集后如不立即进行检查,应迅速保存于-20或更低的温度,如此则组织标本中的衣原体可长期维持其活为。如在0-20之间反复波动 ,则衣原体细胞内形成结冰晶体时就易被灭活。在处理病料时可能给人带来危险,操作人员接触或吸入有传染性的气雾,或被损皮肤污染了有传染性的排泄物时,易受感染而致病,必须谨慎 ,应充分注意在处理病料时的个人卫生防护。324 第二篇合论3.直接镜检在新鲜渗出物或器官压片胞浆中的鹦鹉热衣原体能在显微镜下检出。以姬魏萨氏法染色 ,病菌的着色随生长阶段而异,形态较小有传染性的原体以姬姆萨民法染成紫色,形态较大的繁殖型始体则染成蓝色。新鲜渗出物亦可不必染色,在湿封固标

9、本中以相差显微镜直接检查 ,在 500 倍或更高倍下用高倍和干相差物镜可清晰易见病菌分布于单核细袍的整个胞浆中 ,但此法不能将可能存在于细胞内的任何霉形体和衣原体区分开来, 4.病原分离和鉴定用于分离鹦鹉热衣原体的实验动物是鸡胚、小鼠或豚鼠。 也可用细抱培养, 1 鸡胚接种衣原体的所有菌株均能在发育鸡胚卵黄囊中分离和繁殖。衣原体悬液以0.2m1剂量接种于67 日龄鸡胚的卵黄囊中,受感染的鸡胚常在512 天内死亡 胚胎和卵黄囊表现出血或充血。此时如将卵黄囊制成抗原,并在补体结合CF试验中能与衣原体阳性抗血清起反应 ,则可确认卵黄囊己受衣原体感染。如可疑病料组织匀浆接种鸡胚第一代没有发生死亡,则于

10、接种后1014 天收获卵黄囊 ,加砂粒和肉汤研磨,以 0.2m1 剂量接种于另一组6 日龄鸡胚。需作三次盲目传代,如均无特异性鸡胚死亡,则可作出原始可疑组织中不含有鹦鹉热衣原体的结论。2小鼠和豚鼠来源于禽类的鹦鹉热衣原体菌株无论以脑内、鼻腔内或腹腔内途径接种,均能在幼龄小鼠中分离和繁殖。在人类引起性病淋巴肉芽肿的菌株和某些在哺乳动物引起严重肠炎或败血症的菌株也可在小鼠中繁殖。根据接种病菌的数量和毒力,小鼠可在515 天内出现衣原体感染的典型症状和病变。强毒菌株能引起严重的全身性感染使小鼠竖毛、沃食、呆滞 ,可在 57 天内死亡。 剖检可见器官充血,尤其是肺 ,肝、脾肿大 ,表面可覆盖一层纤维蛋

11、白,胸腹腔积有粘性渗出物,所有这些渗出物以含有大量单核细胞为特征,其中很多细胞的胞浆内有衣原体。如衣原体的毒力较弱,则小鼠可不死,但衣原体在腹膜细胞里的生长繁殖损害了血管内皮,使血浆从腹膜微血管漏出,因此含有炎性细胞的纤维蛋白性液体大量积聚于腹腔中。在6 周龄的小鼠 ,其积液量可增至10 时,其液体中单核细胞常为衣原体所严重感染。来源于禽类的强毒致死性菌株和引起牛脑脊髓炎或绵羊多发性关节炎的菌株可用豚鼠分离。豚鼠是牛、羊衣原体菌株的首选实验动物,因为这种动物对少量衣原体的生长比鸡胚更为易感。引起脑脊髓炎或多发性关节炎的衣原体菌株不论接种量多少,在小鼠体内都不能繁,殖也不能引起病变。在诊断时应用

12、豚鼠比用小鼠优越之处,在于感染前后更易采取其血液作血清学试验用。必须注意在小鼠和豚鼠的实验室群落中可能有自然感染的衣原体病。从各地实验室群落t 的小鼠肺中己分离到至少有5 个鹦鹉热衣原体菌株和沙眼衣原体的Nigg 民鼠肺炎菌株 ,病原菌可由带菌动物的肺匀浆经鼻内途径接种,反复通过健鼠传代而发现,受感染的小鼠终于发生弥漫性肺炎。豚鼠亦可自然感染一种能引起结膜炎的鹦鹉热衣原体菌株,在动物之间通过接触感染传播 ,病菌在繁殖鼠群落中可持续存在,绵延不绝。3细胞培养来源于禽类的衣原体菌株能适应并在鸡胚原代细胞培养物或小鼠传代细胞 “L“ 细胞、 McCoy民细胞培养物中生长良好。为从自然感染的组织中初次

13、分离衣原体,细胞培养物对组织中少量衣原体的生长不像鸡胚卵黄囊那样敏感,来源于哺乳动物的衣原体菌株 ,如、多发性关节炎、地方性流产或牛、羊肺炎的病原体在细胞培养中仅能有限地低度繁殖 , . 第八章衣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引起的人与动物共患传染病325 4生长特征衣原体为球状体,仅能在宿主细胞的胞浆内以多阶段的发育周期方式增殖。其有感染性的原体是一种细小、厚壁、直径为0.20.3 队 m 的致密菌体 ,这种菌体一旦被吞噬后,可增大为一种薄壁的、不太致密的非感染性始体,直径为 0.91 件 m,通过分裂而增殖,子代细胞逐渐变为较小的、厚壁的原体,其中含有核糖体和一个弥散的核。这一过程是在胞浆内空泡中

14、进行的 ,空泡壁不久消散,病菌扩散到宿主细胞的整个胞浆中。在整个生长阶段中,衣原体在细胞内的微菌落可含有成百个菌体,因此 ,在镜检受感染细胞的湿封回标本或染色的压印片时 ,可在很多宿主细胞的胞浆中看到不同大小的成堆菌体。在 37培养时 ,细胞培养物中的生长周期为1748 小时 ,取决于所用菌株和细胞培养物的类型。大多数衣原体菌株在鸡胚中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9,受感染的鸡胚如在3941孵育时 ,胚胎死亡的平均日数可缩短13 夭。根据所接种的菌株和菌数不同,衣原体可在312 天内杀死鸡胚 , 衣原体的细胞壁含有比例很高的类脂质,使菌体对脂洛剂和去垢剂敏感。季钱化合物,烧基 -联甲苯 -氯化钱的稀释液

15、(1:1000是实验室常用的消毒剂,它能使在含有大量蛋白质搭液中的农原体浓缩悬液迅速灭活,相对来说石炭酸的消毒作用较差。衣原体对酸、碱有抵抗力,在0.1mould 氢氧化销或0.1m01/L 盐酸中尚能短期存活。 在 56或以上的高温下可被迅速杀灭。血清学检查检测衣原体病抗体的血清学方法较多,国内外最常用的方法是补体结合试验,此外还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琼脂免疫双扩散试验和间接血凝试验等。补体结合试验一般用加热处理过的衣原体悬液作为抗原属特异抗原来测定被检血清 属特异抗体。 以衣原体标准株感染鸡胚,收取含大量原体的卵黄囊,用 PBS pH7.2 配成 2030%悬液 ,煮沸 30 分钟,冷却后加

16、石炭酸使最后浓度达0.5%,制备成抗原测效价后保存备用。用含衣原体的卵黄膜悬液给公豚鼠腹腔或皮下注射,以制备高兔豚鼠血清。补体结合试验按常规方法进行 ,禽、猪血清中的衣原体补体结合抗体,只能用间接补体结合试验检出。一般于感染后 710 天出现补体结合抗体,通常采取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间隔 10天左右 ,如抗体效价为 1:81:16 或增加 4 倍以上时才有诊断价值。除补体综合试验外,也可进行血清中和试验、毒素中和试验和蚀斑减数试验。血清中和试验在鸡胚进行 ,鸡胚可因衣原体和特异性抗血清的预先中和而免于死亡。毒素中和试验在小鼠进行 ,小鼠当静脉注射衣原体和特异性抗毒素后可免于早期死亡。蚀斑减数试验用细胞培养物进行 ,由于专门制备的高效价免疫血清的作用,可使衣原体在细胞培养物所引起的蚀斑数减少 90%左右。 据报道 ,葛文楠等 1986用 ELISA 检测羊衣原体病,认为比补体结合试验更为敏感 ,适用于诊断畜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