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模式探讨【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5397838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RTF 页数:4 大小:137.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模式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模式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模式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模式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模式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模式探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模 式探讨论文摘要:学会一技之长,就业和前途就有保障。当今社会对中职学校 计 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技术水平的高低以 及 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强弱,已经成为今天衡量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质量 和 水平的重要尺度之一。本文围绕就如何培养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应用能力这 一 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一套教材、两个阶段、三个强化,四个更 新” 的改革方法和培养模式,对中职学校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有一定的现 实 参考意义。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应用能力培养模式 1 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的喜与忧 近几年来,中职计算

2、机专业毕业生之所以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其中主要 的 因素还在于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可塑性大,敬业精神较强,能把所学专业 的 计算机知识和技能随时应用于实践,工资待遇要求不高,一般都低于大专以 上 学历的人员,在就业应聘时能提供给招聘单位的在校时的各种作品,或者是 获 得各种竞赛证书、等级考试证书较多大大增加学生就业的机会。 然而,根据我们对本地区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情况的追踪调査数据显示, 中 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中所隐藏的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一是对口 就 业率很低,一次就业专业对口的不到 30%,不对口的就业率占 50%,而认为 “专业不对口,但有部分关联的”比例为20%。二是就业稳定性差

3、,因为专业 不对口,频繁“跳槽”的很多,当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被问到“您期望在 目 前工作单位的服务年限”时,有近80%的回答是“边做边找,工作压力太大, 有更好的单位就跳槽一。三是非计算机专业人才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就业岗 位 的挤压,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中职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学习公共计算 机 基础课程,只要有一定的天赋和不懈的努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并不比那 些上课玩游戏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差,有些用人单位注重的是计算机某个方面的 应 用能力够用就行,不需要很全面很专业。因此,如何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 改 革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是我们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的 当 务之急。 2中职

4、学校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要确定一种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弄清楚用人单位需要怎么 样 的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的人才。 根据我们对周边地区用人单位对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与 能 力要求的调查得出结论是知识结构方面包括: 计算机软硬件安装与维护基本知识;文字编辑、图像图表处理的基本知识;计算机软件的基础及程序设计、软件开发的基本知识;数据库应用基本知识; 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知识。能力方面主要有:对计 算机系统熟练的操作能力;文字处理、编程及软件开发工具的操作能力;对微 机系统的安装、检测、维护、维修的能力;对计算机设备、网络和机房的安装、管理能力。经

5、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总结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应该 按照强化基础、拓展特长、突出能力、提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模式来实施培 养, 具体的总结为“一套教材、两个阶段、三个强化、四个更新”。 2 1 一套教材 教材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教学的基本工具,是落实课程 改革思想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用人单位对中职计算机专业的知识 结构和能力要求表明,学生不必掌握高深的计算机专业理论,而应加强对学生 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组织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对计算机教材进行 反复讨论,对原有教材按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要求进行筛选、 浓缩,结合本校实训场所实际,进行校本教材“实

6、训指导书”的编写,计算机 教学及考核以各门课程相应的“实训指导书”要求进行,以强化基础,拓展学 生特长,突出学生能力,提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组织实训教学。2. 2两个阶段 用人单位对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在培养目标上要求学生计算机专业 口径尽可能宽,这是学生毕业就业的客观要求。为此我们将学生在校前两年划 分为“合格+特长”即“夯实专业基础”和“拓展学生特长”两个培养阶段进行。 夯实专业基础阶段主要解决“厚基础,宽口径”的问题,教学时间为一年 级。在教学按排上,应注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学生学习的可持续性,精选教 学内容,严格按各门专业课程的实训指导书要求进行实训教学,提高课程的综 合化程

7、度,鼓励学生根据自身要求尽可能选修一至两门专业选修课程。 拓展学生特长阶段主耍为了解决“针对性、适应性”问题,教学时间是二年级,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计算机的操作技能。教学课程中以就业优先 为主导思想,根据计算机行业用人需求的变化,培养学生适应某个岗位群的工 作能力为目的,发挥“双师型”教师个人的特长开设一定的特色选修课程,充 分利用课余时间,组建计算机专业各种团体小组进行学生特长发展的活动,灵 活设置弹性专业模块,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专业特长,增强学生的就 业竞争能力。 2. 3三个强化 1)引导学生热爱计算机专业,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爱因斯坦曾经说 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

8、趣来源于好奇,好奇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 一 个人只有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好奇心,感兴趣了,才会启动思维,苦思冥想; 只 有对一个问题感兴趣了,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对学生进行必要的 专 业思想教育,打好扎实的专业基础,是学生毕业之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为 此, 我们在学生入学时的第一周便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讲座,对学生进行职业生 涯 的初步规划教育,告诉学生中职学校各个阶段,学习什么,为什么学,怎么 学, 鼓励和引导学生热爱计算机这个专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从抽象的理论中 找 到实实在在的快乐,愿意跟你学、跟你练,否则学生会在每天的游戏或聊天 中 度过。 2)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对

9、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 为提高他们就业的竞争能力,必须以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 养为 主线。而充分调动“双师型”教师的才能,加强实训课程教学又是创新型 人才 培养的关键所在。因此,培养规划上应侧重放在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知识结 构上, 为保证学生毕业之后能有一个“宽口径”的就业机会,必修的课程一定要 让学 生切实掌握好,不能让学生有偏科现象,其次是把握好软件与硬件相结合, 把 更多的精力放在实训课程教学上,强化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要让 学生 在“做”中“学”的“岗位仿真”训练中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学 生在“拓展特长阶段”,应开设综合性实训课程内容为主,重点培养学生分析 问

10、题、作品的方案设计、应用开发和综合思考等项目技术问题分析的能力,并 要在实训教学时数上给予充分的时间保证,至少占课时总时数的一半以上。对 学习较好的学生鼓劢他们积极参与计算机各种专业团体活动,如:系统安装与 维护小组,网页制作小组,平面广告设计制作小组,网络维护小组,动漫制作小组等等,通过参与这种活动,开展各种技能竞赛,拓展学生的专业特长,开 阔学生的专业视野,让学生在参与教师科研和企业实际项目开发为主要方式, 使学生学会调研、确定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完成项目的各个步骤和方法,培养 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提高项目开发和项目管理的创新能力。 (3)强化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当代教育的“四大支

11、柱”告诉我们: 要 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同生活”。现代企业的员工 素质也要求我们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团 队精神。一个不会与人共事不会与人合作的学生,在将来就业的岗位上是难以 立足的,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已不再有什么 单纯的经典的计算机应用,越来越多的是跨学科跨行业的综合应用。因此应用 型人才在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同时应具有广泛的人文、 社会科学知识。适当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设一定数量的人文、艺术方面的课 程或讲座,可以提高学生思维表达能力,增强人文精神,更好地融入这个竞争 激烈的社会,提高他们

12、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增强应对困难的抗压能力。2. 4四个更新 1)教学方法的更新。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不是由教师 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 单被 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 替的。 因此,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不应当再以主体身份出现,而应当作为学 生学 习的组织者、帮助者、督促者或引导者。由此,我们的教学方法也要因应 而变, 教师多开展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方法来调动 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的更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更新在不断加速,知识获取、传播的方式也在更新

13、。随着广播、电视、互联网“三网合一 ”的快 速普及教师和教材已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因此,改革教学手 段,充 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校园网络平台充分发挥计算机教师的专业优势, 建立起 双向互动的教育技术平台,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实施教学活动,是 全面提 高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重要保证。 3)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随着计算 机 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充分利用自身 专业优势从互联网上进行可持续的学习,完成专业课和实践教学的同时,争取 上级教 育行政主管部门支持,定期派送教师到企业或高等职业院校培训机构接 受前沿 知识的学习和技术的培训,

14、完成计算机专业“双师型”教师的转型,确 保教师 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最新的,这样的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才具有更强的 市场竞 争力。 4)计算机实训设备的更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办好职业教育的前提 是必要的实训设备,计算机硬件技术发展之快让许多中职学校难以应负, 面对 一个被淘汰的计算机机房,专业知识再强、教学方法再好、教学手段再高明的 教师也无法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被严重打击,久而久 之,学生的实训课自然而然变为游戏聊天实训课了。因此,及时更新计算机实 训设备,确保计算机专业课程有效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和各种操作 技能的必要保障。 3 结语 中学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有差异性、多样性,面对“职教三年 攻坚”的新形势,如何加强专业建设,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育理念,是中职 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在构建适合人才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 式探索实践中,“一套教材、两个阶段、三个强化、四个更新”的人才培养模 式也要因校而异,有个性才有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多媒体应用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