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金融业发展状况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396087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扬州金融业发展状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扬州金融业发展状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扬州金融业发展状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扬州金融业发展状况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扬州金融业发展状况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扬州金融业发展状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州金融业发展状况(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扬州金融业发展状况摘要摘要: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金融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堪称现代经济的核心。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受该国金融业发展状 况的影响,而金融业的发展又受制于政府经济管理政策的选择,因此,政府 可以通过对金融业的管理来间接影响经济发展。 由此可见,研究金融业的 发展状况,制定发展的优化方案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词:关键词:经济、金融、扬州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the financial sector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increasingly

2、important role, be called the core of modern economy. A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heavily influenced by the countrys financial development, the impact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was subject to the choice of the governments economic management policy, so the government can manage the financial

3、sector indirectly affect economic development . Thus,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sector, the formulation of development of the optimization program is very important.Key words:economy finance Yangzhou1 引言:“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坐落于扬子江边古运河畔的扬州,已经有 着近两千五百年的历史。唐朝的“扬一益二” ,清朝的“两淮盐课甲天下”都是 繁盛扬州的一个缩影

4、,见证者扬州的辉煌历史。但是这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去, 我们要正视现实,正视放在扬州面前的诸多机遇与挑战。金融,作为现代经济 的核心,如今在扬州的是怎么一个发展状况,在扬州的腾飞中又将扮演一个怎 样的角色。 2 扬州经济发展状况2.1 整体的经济发展状况2据资料显示,扬州市 2006 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为 1100.16 亿元,人均地区 生产总值为 24543 元。2007 年,扬州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为 1311.89 亿元,人均 地区生产总值为 29419 元。而到 2008 年,一直七月份,扬州的地区生产总值就 达到了 1290.20 亿元。并且,众所周知,2008 年是有着金融危机大背景的一年。

5、 此外,扬州还具备更深入发展的强劲动力。据 2006 年相关资料显示:基础设施 建设强势推进。沿江高等级公路全面建成通车,扬州二电厂二期扩建工程 3 号 机组并网发电,水电气热等配套设施更加完善。编制了沿河开发总体规划。安 大公路三垛以南段贯通,先导段建成通车。各开发园区、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 步伐加快。 “八区二园”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和外贸出口分别占全市的 81.9%和 84.2%。新增省级开发区 3 个。扬州出口加工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封关运 行。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成功举办 2006“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赴欧美、 日韩、东南亚和港台、京深沪杭等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推介活动,有效拓展

6、了客商源、信息源、项目源。围绕项目落地和投产达效,加强配套服务、跟踪 督查,提高招商项目成功率。全年注册外资实际到账 7.61 亿美元,增长 44.7%。新批 1000 万美元以上项目 75 个。新增民资注册资本 215 亿元,增长 30%。实现外贸出口 23.6 亿美元,增长 23.9%,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占 48%。完成 外经营业额 1.25 亿美元,增长 20%。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全市县域经济实 现地区生产总值 767 亿元;完成财政收入 85.7 亿元,增长 28.3%。经济结构不 断优化,县域三次产业比例由 2005 年的 13.4:56.2:30.4 调整为 11.7:58.1:

7、30.2。特色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已逐步形成石油化工、汽车及 零部件、船舶制造、电工电器、服装加工等主导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产 值的比重达 70%。2.2 扬州金融业的发展2.2.1 扬州金融业发展状况 伴随着扬州经济的快速的发展,金融业也在活跃的发展着。据相关资料显示 2007 年年末扬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 12538440 万元,年末扬州个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 7507716 万元。2008 年金融业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 37.1 亿 元,增长 15.1%。金融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市人民币存款余额为 1551.91 亿元,同比增长 23.8%;储蓄存款余额为 899.1 亿元

8、,增长 25%。人民 币贷款余额为 889.4 亿元,增长 20.3%。保险业经济补偿功能得到较好发挥。 全年保费总收入 43.65 亿元,比上年增长 27.3%。全年保险机构共支付各类赔 款 5.99 亿元,比上年增长 39.1%。2009 年第一季度全面促进信贷快速增长的 “组合拳”举措初显成效,最明显的体现就是扬州市信贷增长迅猛,不少企业 感到了实实在在的“春暖” 。来自人行的最新统计显示,到 3 月末,扬州市本外 币存款余额为 1902.15 亿元,比年初增加 319 亿元,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 26.17 个百分点。本外币贷款余额为 1104 亿元,比年初增加 202 亿元,同比多 增

9、 161.97 亿元,是去年同期的 5.88 倍,是去年全年信贷增量的 1.35 倍,创历 史新高。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37.02%,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 19.22 个百分 点。由此可见,扬州的金融业有着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到 2006 年底,扬州保 险市场正式开业的保险公司有 21 家,已经有 19 家公司加入行业组织,成为扬 州市保险行业协会会员单位。2006 年,全市产寿保费总收入为 30.86 亿元,同 比增长 14%;保险深度为 2.8%,保险密度为 673.9 元;支付各类赔款 5.40 亿元,3同比增长 37%。2006 年,全市财产险保费收入 5.81 亿元,比上年同期净增

10、保费 1.22 亿元,增长 26.6%;赔案 53031 件,支付赔款 4.14 亿元。其中,车险保费 收入 4.02 亿元,增长 29.5%;企财险保费收入 5578 万元,增长 17%;家财险保 费收入 586 万元,下降 33%;责任险保费收入 1606 万元,增长 1%;保证险保费 收入 199 万元,下降 8%;工程险保费收入 306 万元,增长 58%;其他险保费收 人 6438 万元,增长 73%。 2.2.2 金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过去的日子里,扬州的金融业取得了取得了诸多发展,但是依旧存 在的些许问题。银行业,在扬州很少可以看到建、交、中、工、农五大行以外 的股份制银行

11、。这种情况既不有利于资金的扩充,也不利于银行之间的竞争同 时还不利于银行对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优化。保险业,扬州市保险业发展满足 不了扬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除了与社会公众对保险认知度不高有关,还与一 些保险公司的诚信缺失有关。 “一是保险业务员卖保险时说得天花乱坠,导致顾 客误解,最终对保险公司不信任;二是有些保险公司在理赔过程中,让顾客吃 了不少苦头。 ”市保险行业协会负责人说。因此,保险公司加强诚信建设很重要。 ,同时也存在这样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一是个人代理人素质有待提高;二是 公司竞争主要停留在保费规模和人员增长的层面,服务和业务品质等长远竞争 能力的培养有待加强。追求规模,不求效益的粗

12、放型经营,特别是不断抬高手 续费等恶性竞争行为有待治理,监管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投诉现象还有 发生,售后服务有待进一步提升,保险公司和业务员的社会接受程度有待进一 步提高,行业整体形象仍需努力改善。 3 谋求可持续发展之路3.1 银行业3.1.1 优化服务 积极支持辖内银行、邮储机构优化机构设置,完善网点布局。大力引进中、 外资银行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组建农村合作银行或农村商业银行。支持组 建专业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鼓励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多种所有制 金融组织,创造条件开展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试点。 “十一五”期间,引进 3-5 家 机制灵活、竞争力强、充满活力的中、外资银行来扬设立

13、分支机构。市区、江 都、高邮、宝应等农村信用联社改建成农村合作银行或农村商业银行。积极争 取商业银行来扬设立金融功能服务中心、配套服务中心。通过建立合作办、 签订合作协议等形式,密切与尚未在我市设立机构的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的 沟通联系,吸引来扬投放贷款、开办业务。 3.1.2 积极改革创新 积极推进金融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服务创新,激发银行机构增添活力。 鼓励银行机构以市场为导向、需求为基础,创新发展“普惠性金融”业务,不 断开发金融新产品、新服务。建立差别化的小企业授信、授权机制,提高审批 效率。大力推广应收账款质押、存货质押、保兑仓、联保贷款等业务。积极争 取“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

14、点,探索集体建设用地抵押融资的办法和途 径。开发农民创业贷款、农民建房按揭贷款等适应农民创业和城镇低收入家庭 消费需求的金融产品。加大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的宣传,改进和完善农民工 金融服务工作。充分运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积极发展网上交易和远程业务,4推进银行卡联网通用,丰富银行卡功能。 3.1.3 加大信贷投入 各银行机构要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 的信贷方针,正确处理好落实宏观调控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突出金融 服务重点和地方经济特点,切实加大有效信贷投入,优化信贷结构,促进经济 又好又快发展。一要进一步加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信贷支持,加大对高 效农业、农

15、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综合开发等信贷投入,健 全农户贷款工作机制,完善和推广农户联保贷款,创新适应农户需求的金融产 品。 “十一五”末,全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户有效建档面达 100%,有效农户 贷款满足率达 90%以上;二要进一步加大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投入,全力拓展县 域信贷市场,合理调整、适度下放贷款审批权限,鼓励县域贷款快速增长,力 争三年内县域贷款增量实现翻一番,县域贷款余额占比达 50%;三要进一步改 进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市各商业银行要建立专门机构办理中小企业贷款业 务,把中小企业贷款作为未来发展新的增长点,建立和完善适合中小企业特点 的授权授信制度、信用评级制度及贷款

16、操作流程。未来三年中小企业贷款保持 20%的年增长率。市区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对银行机构发放的市区微小企业贷 款的新增部分,按省财政给予风险补偿额的 50%进行配套补偿;四要进一步增 加对沿江开发和园区建设的信贷投放,合理引导金融资源向沿江开发和园区建 设集聚,帮助园区建设载体提高融资能力,加强和改善对园区企业的金融服务; 五要进一步加大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信贷投放,对投资量较大 的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实行银团贷款,集中投放,提高效率。3.2 保险业3.2.1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引导保险业启动保险人才建设工程,着力培养 优秀的经营管理队伍、专业技术队伍、市场营销队伍和行业监管队伍,积极引 进保险产品开发、精算、投资、风险管理、企业管理等专业人才,进一步深化 人才体制改革,优化人才配置结构。进一步提高保险行业吸纳再就业人员的能 力和水平,积极扶持保险教育培训,完善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机制。鼓励大 专院校开设保险学专业,引导保险企业设立保险专业奖学金,加强教育与保险 业的合作与交流,为保险业的发展培养各类优秀的专业人才。加强企业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