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的村寨》教学设计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395854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欢乐的村寨》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欢乐的村寨》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欢乐的村寨》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欢乐的村寨》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欢乐的村寨》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欢乐的村寨》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欢乐的村寨》教学设计(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欢乐的村寨欢乐的村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欢乐的村寨教学设计 迷 人 的 火 塘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音乐版五年级第十册第二欢乐的村寨迷人的火塘 。 二、教学目标: 1、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迷人的火塘,初步掌握歌曲的二声部,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 2、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了解少数民族侗族的音乐风格特点和风土人情,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 学唱迷人的火塘,掌握切分节奏“” “,了解侗族的音乐风格特点,拓展学生的音乐化视野。 四、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歌曲的二声部,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 五、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节奏卡片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2、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律 动 导 入】 1、用身体律动导入节奏 X X X X (师) “同学们,我们一起活动活动,请看老师的身体动作,同学们模仿”。 2、加入音高 3 3|1316 师边唱边律动。 (师) “同学们,我们增加一点难度,看看有什么变 化,请同学们模仿”。 3、变化节奏,生再模仿 (师) “看都难不倒大家,我再增加一点难度,请听听老师的音名有没有变化,请同学们模仿”。 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 学生按节奏边唱边做身体律动 学生听辨旋律的变化,感受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不同,再次模仿,边唱边做身体律动。 教师通过身体律动的方式解除学生的紧张感,让学生直接用身体去感受侗族节奏、音调的特点,为学

3、唱歌曲做好铺垫。 由感受节奏过渡到模唱音调,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发声练习。 【揭 示 题】 1、 (师) “同学们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且每个民族都有它不同的化和生活,刚才老师唱的这些音调就是我国一个少数民族的音调,你们都知道是哪些少数民 族吗? 2、师:看同学们知道的少数民族还真不少,但老 师刚刚唱的是侗族的音调,今天老师也带了一首侗族的歌曲,请同学们读读题目。 3、出示题迷人的火塘 4、 (师):“请同学们按老师的节奏读“ X X” 。 、 (师):“我们用这个节奏填上刚才学过的侗族音调唱唱歌名迷人的火 塘 ” 6、 (师):“接下让我们一起到侗族的村寨去走一 走,看一看。 ”

4、学生回答:“藏族,苗族、维吾尔族”等各种答案。 学生朗读歌名 学生按节奏朗读歌名 学生按节奏模仿老师的音调唱出歌名。 通过听辨、模仿,准确演唱切分节奏在旋律中的作用。 以音乐贯穿教学,突出音乐的本体性使得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在音乐氛围中进行。 【歌 曲 新 授】 1、师播放音乐,进行演示,配有迷人的火塘作为背景音乐 。 侗族概况 侗族服饰 侗族建筑 侗族民居 侗族乐器 2、师介绍侗族风情化 (师)侗家人有个习惯,就是在忙碌了一天后全寨子的人都会聚集在火塘的四周,在那里举行篝火晚会,那载歌载舞的场面,让人别提有多开心了。 3、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火塘吗? 4、再次聆听歌曲迷人的火塘 。 、师提出

5、的问题“谁知道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 学生初听歌曲,感受活泼、欢快情绪 学生谈自己对火塘的理解。 学生回答:合唱 感知二声部的音响,为后面合唱打好基础。 通过展示,使图画美和音乐美的有机结合,让学生了解侗族的风土人情。 通过多次聆听,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侗族的音乐风格。 【歌 曲 新 授】 【歌曲新授】 学唱歌曲第一声部 学唱歌曲第二声部 二声部练习 学唱齐唱部分 1、师范唱低声部旋律,指导生视谱学唱。 (师) “那我们一起先唱唱低声部旋律”。 2、师在歌曲教唱中指导学生掌握切分节奏的演唱。 3、师范唱高声部旋律,指导生视谱学唱。 4、师指导生分组合作完成二声部的练习,感受和声的音响魅力。 (师)

6、:“还是按照刚才的分工,一组完成高音声部,一组完成低音声部。生分组合作完成二声部的视唱。现在我们要集中注意力,两个小组要同时进行完成这条二声部的视唱练习。注意两个声部的音量要均衡,希望我们这次挑战成功。 ” 、师指导生视谱学唱齐唱部分的旋律。 6、完整的演唱歌曲旋律,感受侗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师):“现在我们请各组分别汇报展示一下你们的学习效果。 ” 学生视谱学唱低声部旋律。 在歌曲中掌握切分节奏的“” “ 学生视谱学唱高声部旋律。 学生进行二声部练习,感受和声的音响魅力。 。 学生学唱齐唱部分的旋律。 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旋律,感受和声音响魅力。 启发学生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第一声部。

7、【综合表现】 填词演唱深入学习歌曲 合唱练习 1、师指导生分组合作演唱二声部的歌词。 (1)填唱高音声部的歌词 (师):“我们先进行高音声部。我唱歌曲的前半部分,你们完成后半部分的歌词填唱。 ”(播放伴奏) (2)填唱低音声部的歌词 (师):“我们说低音声部不太好把握,所以我们更要集中注意力,千万不要受高音声部的影响。还是我唱歌曲的前半部分,你们唱后半部分的歌词。准备好,注意后半部分又两拍休止,还有音准和节奏。 ” (3)完整填唱歌词 。 (4)启发学生用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师生合作演唱。 (6)小组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学生填唱高音声部的歌词 学生填唱低音声部的歌词 学生在教师的

8、引导下,进行二声部填词演唱。 为准确表达歌曲内涵,有针对练习重难点乐句。 用歌唱的状态 填词演唱。 通过师生、小组合作,让学生获得合唱的体验,继而达到全体参与的效果。 【拓展延伸】 1、 (师):“外国人评价中国的音乐是单声部音乐,但当 1986 年我们侗族同胞去法国表演原汁原味的民歌时震惊了乐坛,扭转了中国没有多声部音乐偏见,这就是侗族大歌,同学们想不想听听?” 2、欣赏侗族大歌 学生回答:想 欣赏童声演唱的侗族大歌 通过欣赏原汁原味的侗族大歌,使学生感受到不同的音乐风格,加深对侗族音乐化的理解。【小结】 师生小结,下。 (师):“侗族有句话,说的是“饭能养身,歌能养心,愿同学们今后能主动了

9、解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都能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做一个爱音乐,爱生活的人!” 学生自由畅谈学习感受。 激发学生热爱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 巴塘连北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主要了解我国藏族的风土人情,领略藏族民歌风格, 培养学生喜爱藏族 歌舞艺术的兴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唱准歌曲的曲谱,特别是跨小结切分音,连音线, 圆滑线。 3、能准确熟练地演唱歌曲巴塘连北京 ,听赏阿瓦人民唱新歌 4、欣赏并了解巴塘弦子,能学会跳简单的藏族舞的动作,为歌曲编排舞蹈。 教学重点: 了解藏族风土人情及藏族歌舞风格。 教学难点: 唱好跨小结切分音,连音线,圆滑线。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彩色围巾、袖套

10、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新 导 入 1、师生问好 2、节奏游戏 师:在上之前,老师想和同学们玩一个节奏游戏,考一考大家,看能不能够把老师所拍的节奏准确地重复一遍。 1、师生问好 2、学生模仿老师拍打节奏。 通过”节奏游戏导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堂中,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新 活 动 1、点题,初听歌曲 师:同学们的节奏感真不错,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首包含这一节奏的民歌,名叫巴塘连北京 ,不知道大家能否听出歌中哪里与这一节奏相同,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复听歌曲(播放幻灯片) 让我们再听歌曲,看它是属于哪个民族的,请 听。 师:你怎么知道它是

11、藏族的呢? 1、学生聆听音乐,说出感受 (热烈、欢快) 2、生答:藏族 学生各抒己见,堂气氛活跃。 在活动中让学生记忆音乐,并感受音乐的美,同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 新 活 动 3、介绍藏族 师小结: x 藏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在那可仰望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在那可观赏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雄伟建筑-布达拉宫;藏族人民性格豪放,善于歌舞;藏族的服装主要是传统藏服,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藏族同胞特别喜爱”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有吉祥之意。 4、律动感受音乐 师:下面让我们先学学藏族的几个基本动作吧。 (边听歌曲边律动)、出

12、示切分音节奏,在歌曲中找出切分音(板书) 6、学唱曲调 师: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把旋律唱一遍。 (在长音出做甩袖动作) 师:这首歌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两个乐句,大家能否看出旋律有什么相同之处?歌曲由两个乐节组成一个乐句,呈上下句结构,介绍“换头合尾”和“鱼咬尾”两种民族音乐创作手法。 师:完整地唱一遍歌谱,体会“换头合尾”和“鱼咬尾”的作用。 3、学生倾听老师介绍 4、学生边听歌曲边律动 、学生在黑板上寻找切分音 6、学生跟老师哼唱一遍旋律,并了解“换头合尾”和“鱼咬尾”两种民族音乐创作手法 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藏族的风土人情,以及民歌风格的由。 感受藏族民歌风格 培养学生的模唱能力, 掌握切分音节奏,

13、完成乐谱的学习,并了解两种民族音乐创作手法。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 新 活 动 7、学唱歌词 a、师带唱歌词,完整听老师唱一遍 师:一字多音和长音是构成藏族音乐风格的重要音乐元素,让我们再唱第二段感受一下吧。 b、歌词分析,思想教育 8、学跳藏族舞 师: 同学们的歌声真是悦耳动听,我还有个小秘密要告诉你们哦!你们看!(视频播放巴塘弦子简介) 呀!原巴塘居然还是弦子之乡呢! 巴塘弦子,是一种民间歌舞,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藏区家喻户晓,广为流传。让我们再跳几个藏族舞蹈动作吧。 A、平步拂袖手 B、一步一靠双晃手 、三步一撩 D、献哈达 学会了这些动作,让我们合着音乐

14、舞起吧。 7、学生朗读第一段歌词并分句学唱第一段,带有藏族风味地完整的随伴奏音乐演唱歌曲。 8、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巴塘弦子 跟老师学习藏族舞蹈动作 随音乐跳起藏族舞蹈动作 通过师生合作学唱,帮助学生学会完整演唱歌曲。 通过学习巴塘弦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舞蹈中体验歌曲的情绪,感受动作的韵律美。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三、 延 伸 拓 展 师: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今天老师 除了带藏族的民歌,还带了一首佤族的民歌,请同学们听听。 (播放视频) 师:歌曲表达的情绪给你什么感受? (热情、欢快) 是啊,佤族人民世世代代以狩猎、耕耘为生,他们的音乐与他们的风俗一

15、样古朴、粗犷,在末尾有句衬词:“江三木啰”是佤族的语言,表示欢乐、友好的意思。让我们再听一遍,在尾句时全体一起唱“江三木啰”好吗? 小结:我国是个拥有 6 个民族的大家庭,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藏族的民歌,也欣赏一首佤族的民歌,还有很多不同民族的歌曲都非常好听,让我们多一些了解不同的民族的歌曲,感受他们的音乐化吧! 学生观看视频,说出感受 听老师介绍佤族风土人情,并一起唱衬词“江三木啰” 学生听音乐走出教室 通过”延伸拓展”让学生了解巴塘弦子,还进一步感受其他民族音乐的美,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北京喜讯到边寨是人民音乐出版社教材第十册第二单元的欣赏曲,

16、本单元的主题是“欢乐的村寨”,从各种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在在少数民族村寨里,当喜讯传时他们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 【教材分析】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我们祖国的心脏。在那里发出的重要信息都会传遍全国各地,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产生激荡和回响。管弦乐北京喜讯到边寨就是表现了重大喜讯传到祖国边陲时,寨人们欣喜若狂、纵情欢庆的情景。这是一首热情奔放的舞曲,结构紧凑,表现手法简朴,音乐形象鲜明。其主题取材于苗族和彝族的民间音乐,曲调新颖,节奏明快,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全曲由引子、六个具有舞曲特征的主题(表现不同的舞蹈场面)以及第一个主题反复再现所构成。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 ,能熟悉各主题音乐的旋律,并能会唱第一主题音乐和第四主题音乐的旋律; 2、能听辨出各主题音乐开始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以及各段音乐所表达的情绪; 3、通过唱、听、跳、涂色等活动,感受在少数民族村寨里,当喜讯传时他们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