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从痰淤论治风湿性关节炎病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395733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论文-从痰淤论治风湿性关节炎病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医学论文-从痰淤论治风湿性关节炎病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医学论文-从痰淤论治风湿性关节炎病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学论文-从痰淤论治风湿性关节炎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论文-从痰淤论治风湿性关节炎病(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从痰淤论治风湿性关节炎病从痰淤论治风湿性关节炎病【 【摘要摘要】 】 风湿性关节炎当隶属于中医学“痹病”范畴,主要是因风、寒、湿等外邪痹阻经络 所致。该文从致病因素、病理环节、临床治疗来探讨痰淤在风湿性关节炎病中的 重要性。 【 【关关键词键词】 】 风湿性关节炎 痰淤风湿病是风湿性疾病或风湿类疾病的简称,是泛指影响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 肌肉、滑囊、肌腱及免疫系统等的一组疾病。风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 明了,但其发生与A组溶血性链球菌的感染有关。本病多发生于寒冷地区,与链 球菌感染盛行地区一致。而风湿性关节炎在风湿病中占很大的一部分,据相关报 道,目前我国风湿性关

2、节炎患者总数已超过1亿,根据其临床表现,以关节、肌肉 等疼痛为主,痹病泛指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邪气乘虚而入,致使气血凝滞, 经络痹阻,引起相关的系统疾病的总称,临床上以肢节痹病为多见,多以肢体经 络为邪气所阻塞,导致气血不通,经络痹阻,引起肌肉关节,筋骨发生疼痛、麻木 、灼热,曲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风湿性关节炎当 隶属于中医学“痹病”范畴,主要是因风、寒、湿等外邪痹阻经络所致。本文从风湿 性关节炎的基本病因病机及其致病因素、病理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从痰淤论治作 理论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就正于同道。1 风风湿性关湿性关节节炎炎发发病的病理关病的病理关键键是是“不通不通”

3、,其致病因素皆可致痰淤,其致病因素皆可致痰淤风湿性关节炎为慢性进行性过程, 一般说病之始发,“不通”为其病理关键,所谓“不通”,指经脉气血为邪气所扰,运 行不利,甚或痹阻不通。而“不通”的原因之一是经络中必有痰淤。在中医学中,痹 病既久,则病邪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轻到重,导致脏腑的功能失调,而脏腑功 能失调的结果往往就是产生痰浊与淤血。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曰“元气既虚, 必不能达血管,血流无力,必停留而淤。”现代中医病理指出:“阳气一虚,无以 化水湿,阳光不照,阴霾内生。”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其风气盛者为行痹,寒气盛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杂病源流犀烛诸痹源 流注曰

4、:“痹者,闭也,三气杂至,壅蔽经络,血气不行,不能随时祛散,故久而为 痹。”表明无论是内因还是外因(风寒湿热等)都与痰淤密切相关。素体虚弱,肝、 脾、肾三脏功能低下,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主肌、四肢,脾失健运,产生痰饮水湿, 阻塞脉络,影响气血流通而致痰淤。风、寒、湿、热等外邪在痹病中重要的致病因 素,也是产生痰淤水饮的病理因素。叶天士云:“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经年累月, 外邪留着,气血俱伤,其化为败淤凝痰。”类证治裁亦曰:“诸痹良由营卫先虚, 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气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滞, 久而成痹。”2 痰淤是重要的病理痰淤是重要的病理环节环节风湿性关节炎中,痰淤既是

5、病理结果,又是关键的病理因素。明代张景岳认为:“ 痹者,闭也,以血气为邪所痹,不得通行而病也。”痹病既得,风寒湿之邪充斥经 络,气血运行不畅,邪斥日久,寒凝津血为痰淤,热炼津血为痰淤,湿停为痰。清 代林佩琴在类证治裁痹证论治:“痹久必有痰湿败血淤滞经络”,叶天士说:“其 初在经在气,其久入络入血。”患病日久,气血循行不畅, 而致“血停为淤,湿凝为痰”, 痰淤互结, 与外邪相合,闭阻经络, 深入骨骱,胶结则难愈。赵献可医贯云:“痰也,血也,水也,一物也”都提出痰 淤同源的观点,痰淤既是致病因子,又是病理产物。在临床上也表现病势的渐进 性和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气血淤滞愈甚,皮肉筋骨失却濡养,

6、深入骨节 而出现关节肿胀、畸形、活动障碍,淤留皮肉则为红斑或结节,累及脏腑及所属 五体,可致脏腑功能失调。素问痹论曰:“病久入深,营卫之行涩,经脉时疏故 不通。”因此,痰淤是痹病的基本病理特征,贯穿于风湿性关节炎的始末。 3 临临床表床表现现有痰淤可辨有痰淤可辨风湿性关节炎隶属痹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肌肉、筋骨、关节酸痛、麻木、重着、发 热,肿胀、僵直拘挛、屈伸不利、畸形等,留著皮肉则为红斑或结节,久痹累及脏腑 及所属五体,可致脏腑功能失调。疼痛是痹病临床最常见的症状,病机属于痰淤 互结,留著于筋骨,不通则痛。圣济总录云:“若因伤折内动经络,血行之道不得 宣通,淤积不散,则为肿为痛。”清代唐容川云

7、:“凡是疼痛,皆淤血凝滞之故也。” 痰淤为阴邪,痰为湿所化,痰淤为病,故可见肢体重着不适,湿聚生痰,痰淤互结 ,停留肌肤,形成硬结。久病入络,气血凝结,不能濡养皮肉筋骨,出现关节僵直 拘挛、麻木、屈伸不利。肿胀多因淤血留阻、津液不行或痰湿淤血互结所致,其他 症状如麻木,皮肤硬化,皮下结节,形成的原因很多,主要是风寒湿侵袭,痰淤阻 滞有关,病机也不外卫虚邪侵,经络阻滞,气血不荣养组织等有关。4 祛痰化淤在治祛痰化淤在治疗疗中有着重要体中有着重要体现现痹病的治疗上一般总以祛邪活络,缓急止痛为基本大法,然痹病虽不是急症,但 病患多感邪日久,痰淤多是其病理产物,进而为邪使病情复杂,更为难愈,故祛 痰化

8、淤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是重中之重 。医碥指出“寒能滞气涩血,湿能停痰聚液,久之淤血痰饮之为痹。”因此在治疗 痹证时,多以“怪病多痰”“久病入络”,来辨证用药,除注重传统的祛风、散寒、除 湿、养阴、清热、补肾等方法外, 还应重视“痰淤”的存在。若痹轻,则用祛湿祛淤药物, 如防风、羌活、独活、川芎等;若淤痹较重,加用归尾、丹皮、丹参、赤芍、桃仁、 红花之属;痹证日久,可选用三棱、莪术等破血消症之品;若兼痰淤,偏于湿者, 用车前子、茯苓、猪苓、薏苡仁等;偏于痰者则用陈皮、半夏、苍术、厚朴等;偏于 顽痰不化用白芥子、制南星;若淤在经络骨骱, 关节肿胀僵硬畸形,可用虫药辛咸之品来搜风剔络,如地鳖虫、全蝎、

9、蜈蚣、水蛭 、穿山甲、蜂房,以奏宣通脏腑,疏通经络之功。医学衷中参西录云:“穿山甲味淡,性平,气燥而串,其走串之性无微不至,故能宣通脏腑,贯彻经络,透达关窍 ,风痰凝血聚为病皆能开之。”乳香、没药二药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二药并用为 宣通脏腑,流通经络的很好组合,肢体关节等疼痛皆能治之。5 结语结语 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病,此病一般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常因寒冷、潮湿、劳 累、天气变化、季节等因素而使症状加重。西药治疗有其弊端,中医认为风寒湿 热之邪伤及肢节、经络、肌肉是发病的外在因素,正气亏损或先天不足、是疾病 形成不可缺少的内在因素。然而无论内因外因,痰淤阻塞气血不通,肌肉关节受 累,经络痹阻失养是为病机所在,故治疗上活血祛痰通络为其根本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