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分析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394973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年级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年级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三年级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下册三年级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分析教案分析三年级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分析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人教版第六册第五组的一篇,这篇描述了江南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这篇的作者是按杨梅的生长过程特点进行观察的,先写杨梅树,再写杨梅果,写了杨梅果的形、色、味,叙述顺序清楚,语言简洁,朴实、亲切。同时,采用细腻的描写手法,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一、本的教学目的:1、学习本的 13 个生字,初读,了解大体内容。2、朗读,形成以读悟情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对植物的热爱之情。3、让学生明白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杨梅的,各写了杨梅的哪些特点

2、,是怎样把它写具体的,进而形成根据相应语句概括特点及意思的能力。4、在读书、理解、美读、感悟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背诵。二、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理解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杨梅的,各写了杨梅的哪些特点,是怎样把它写具体的。2、在理解以及美读的基础上,流畅地背诵。三、教学时间:2 时。四、教学方法:感情朗读,讲解、指导法,探究法,讨论法。五、教学准备:搜集杨梅生长过程、品种特色等有关资料,制作电脑。条允许的情况下带几个杨梅果到堂上,边观察实物,边上。六、教学过程:我打算依据下列程序进行这篇的分析与教学。(一) 、首先范读,使学生对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接着学习生字词,解决朗

3、读过程中的障碍。(二) 、指名分段朗读,检查学生对内容的初步熟练程度,同时正音,为后面的感情朗读、美读品味打下基础。(三) 、抓住杨梅树的特点和美丽可爱以及杨梅果的形、色、味三方面展开美读、理解、感悟。首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从“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等语句中感悟杨梅树的勃勃生机和美丽可爱。接下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此段,达到熟读成诵,同时指导学生感悟这段字写得美在哪里。(四) 、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 4、 、6 自然段,让学生说出每个自然段中所写的杨梅的特点。让学生明白“摘一颗放进嘴里,舌尖触到

4、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这一语句是从作者的触觉方面写出了杨梅的特点,领悟作者对杨梅形的喜爱,同时,抓住杨梅的大小和小刺的特点领悟杨梅的可爱以及随着生长过程的变化而变化,从而知道植物的生长规律。下面的第五、六两个自然段可安排学生自学,小组探讨,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基本上对学习描写植物的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印象,这样,学生学习自读本中的相关时,就会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接下的学生自学过程中,我打算做巡回指导,一是观察学生讨论、学习情况,二是及时调控学生的学习状态,三是及时回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使自己下一步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

5、我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汇报、总结、并指导学生要深入理解内容的前提下,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美读,从而达到背诵下的程度。在总结的时候,要使学生明白“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是从眼睛看到的方面描写杨梅果肉、果汁的特点;“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中从味觉方面介绍了杨梅果的可口以及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另外,让学生懂得“我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就不觉得酸了。吃饱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感觉到牙齿被它酸倒了。 ”这一段话是写作者的生活经验或者说是作者在吃杨梅过程中的深切感悟。提示学生我们在观察事物时,也要像作者一样,从不同方面详细、有条理地介绍,并要加上自己的感悟,或所得,使读者能清楚地从你的作中见到你所写的事物,以及你对所写事物所寄予的情感。(五) 、在学生对内容全面理解的情况下,我将指导学生背诵,同时,给学生指出背诵的一些技巧,并运用各种激起方法,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和背诵效果。(六) 、最后,对本进行适当的总结,布置学生观察我们这里的一种特产,写一两段话,使学生在堂上学到的知识能正确运用在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