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思考的头脑走进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带着思考的头脑走进课堂(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带着思考的头脑走进课堂带着思考的头脑走进课堂“教师讲,学生录。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朱棣文先生对中国课堂教学现状的一句概括,无疑给我们一声棒喝。哈佛女孩刘亦婷切身体会:中国学生是知识强于能力,接受多于挑战,刻苦胜于协作。因而这样的现象也就司空见惯:中国的孩子正襟危坐等待老师上课,美国的孩子吵吵嚷嚷大大咧咧迎接老师到来。因而这样的结果也就不言而喻:基础教育,中国上乘;精英教育,中国平庸;奥林匹克竞赛,中国胜卷稳得;诺贝尔奖,中国一再无缘。做教师的也许永远不会怀疑教育的神圣,但我们是否反省过;当我们竭尽心智把学生喂填得如同北京烤鸭一般“肥满”的时候,我们也是在把学生的野性、灵性与天性一同填
2、埋啊!为应该而学,为应试而教,非但毁灭了一代又一代学子走向诺贝尔奖的前程,同时,也注定了一代又一代教师奋斗一生沦落为教书匠的命运。因为习惯于等待,所以不敢怀疑;因为习惯于接受,所以不敢挑战;因为习惯于成功,所以不敢冒险。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的“可持续性”发展。新世纪拉开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无疑想给我们的基础教育打开一扇全新的视窗:带着思考的头脑进入课堂!如果说“传承教育”接着的是继承型、依附型人才,那么, “创新教育”培养的将是创新型、发展型人才。带着思考的头脑进入课堂,要求我们的教育做好服务工作,要求我们的教师份好导学的角色,变“教”为“导” ,变“学”为“问”。在“思考”状态下,课堂教学
3、将更注重“人”的大写。培养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课本就是世界”为“世界就是课本” ,学会学习,从而学会发展、学会创造。开发多元智能现代教学的大气魄,不在于知识爆炸和信息高速,而在于教育的人本化和教学的多元化,在于最大可能地激发人类的智慧和潜能。带着“等待”的头脑进入课堂,迎来的永远只是“过去时”:带着思考的头脑进入课堂,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才能挥洒灿烂的“将来时”!木头木匠校长校长的用人之道一位老教育局长在一次年轻校长培训会上,给大家出了一道有趣的考题,要求每人从院内一堆木料中找回一块有用的木头来。众人不解,有人猜测:莫不是老局长教我们制作教具吧?随着老局长的指点,校长们来到木
4、堆旁,不停地挑拣着。结果,只有 2 人找回平整的木板,3 人找回较长的木段,其余的校长皆空手而归。局长问其故,答曰:“余下的全是废木。 ”老局长笑了笑,请大家再次走进木料堆,并叫来一位木匠师傅,对校长们说:“你们不是认为这是一堆没有用处的木头吗?下面请木匠师傅谈谈他的看法。 ”木匠说:“校长们,依你们的眼光来看,这也许是一堆废木头,可我却不这么看。就拿做椅子来说吧,平整的木板做椅面,较长的木段做椅腿,短小的木段做椅档,弯木可以做椅靠,就连这不起眼的小木片,也可以做成使接榫牢固的楔子,这叫长木长用,短木短用,直木直用,弯木弯用。生活中许多地方都用到木头,只要你用的恰当,它就是有用的木头。总之,木
5、匠眼里无废木。 ”老局长的用意不言而喻,其中蕴含的道理更是深刻。在普遍推行校长负责制的今天,如何合理用人,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用人不当,就会造成学校人才资源的配置失衡与浪费,挫伤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感情,制约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那么,如何消除这一弊端呢?笔者认为:作为一校之长,首先要克服认识上的误区,摈弃私情,凭一颗公正之心,量才适用。量才适用,就是以人为本,人尽其用。这是用人的前提和根本。“木匠眼中无废木” 。校长应是一个巧手木匠,下属都是可用之人,不让一个闲着。这即体现了对人的尊重,也体现了科学管理的思想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团结、友善、合作的人际关系。它比单纯地采用“
6、末位淘汰制”或动不动就让职工下岗的做法更富有人情味,更能让大家接受,也更能赢得众人的拥护和支持。当然,量才适用,并非走过去“大锅饭”的老路,合理的竞争是必要的,至于如何采用竞争方式则不是本文讨论的话题。同时,量才适用,也并非忽视人与人之间才能的差异。平时校长要认真观察,多文了解,不仅要认识每个人的显性才能,还要发现其潜在才能。这就像高明的木匠了解木头一样,既要把握其大小、粗细、曲直等外形,还要把握其内质,如纹理的疏密、质地的软硬等。然后,方可因才而用。更重要的是,在使用木头时,需要经过锯、劈、刨、削等工序。同样, “人才”也不是天生固就,而是要经过后天的打磨、塑造。“人才”不是一静止的、固定的
7、概念,而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概念。所以,校长要树立“用才必先养才”的概念,时常督促、带领广大教职工加强学习,并努力创造条件,对他们进行训练、培养。如此,可谓科学的用人之道。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充满魅力俄罗斯有句谚语:“不是蜜,但它可以粘住一切的是语言。 ”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如春风化雨,常常能使学生如沐春风,获益匪浅。从根本上讲,课堂语言艺术是一种智慧,一种激情,一种文化,而不是单纯的技能或技巧。它是教师人生感悟、社会历练、求索研究,探索创新之后对人生、对社会、对语言、对教学感知集成后的一种新境界的言语行为。它和教师素养、思维方式、教学理念,乃至人生态度息息相关,需要教师具有学识、智慧和激情。学识。
8、教师如果只是所教知识的存储器,恐怕不能有生动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必须将知识系统化、内化,形成对知识的独立见解、创新认识,才能打破知识的学科界限,产生对知识、人生、社会、教学的深刻体验,课堂教学语言也就会丰富多彩, “粘信一切” 。提高学识水平除了读书之外,另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增加阅历,所谓“世事通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就是要求教师决不能成为书呆子。教师如果没有介入社会的意识、融入生活的热情,缺乏对人生、社会、教学的独到见解,就不可能有生动的教学情景,教学语言就难免单调乏味,难以将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演绎成新鲜、生动、有趣、可感的形态。可以说,没有教师对教学内容的主体化改造、加工,没有教师对
9、教学内容的个性化处理,没有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多学科、多纬度的重构与反思,便没有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智慧。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从本质上讲是智慧,是“禅机” 。古人云:“语不惊人死不休” ,这只是道出了语言推敲的艰辛与技巧。语言艺术固然要有遣词造句、语法修辞、谋篇布局的智慧,但是提高语言艺术尤其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水平,如果没有真知灼见,没有创新之见,只是人云亦云,拾人牙慧,恐怕仅靠修辞炼句是不能达到的。 “侃大山” 、 “耍贫嘴” ,只能当作“消遣” 、 “休闲”语言。语言艺术其实也有层次之分,新词新句的语言是浅层次的;给人新意新知的语言是深层次的;最深层次的语言是给人以新思路、新方法、新智慧。讲话
10、亦好,写文章亦好,总得给人新知、新思。课堂教学语言,更需要教师深思熟虑,对知识、对真理、对生活提出自己的创见,让学生在你语言的“煽情”下,对知识产生多向思维、求异思给、创新思维。激情。艺术需要激情,语言艺术也需要激情,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更需要激情。课堂教学缺乏教师激情的投入,必定是死水一潭。没有一个优秀教师不是在课堂教学中充满激情的。要具有激情,首要的是优化自己的思想修养。只有有了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教育教学观,才可能积极追求、热情开拓、乐于奉献。对教学没有科学的认识,对学生没有爱的关怀,把教育当作“苦差事” ,把教学作为“填鸭子” ,其课堂教学必定言词消沉、感情冷漠,哪可能有什么激情
11、?要具有激情还必须充满自信,语言艺术的最大障碍是缺乏自信。许多教师总以为自己口才不行,其实人的个性,半是先天,半是后天。我们不乏常见生活中木讷口拙,但在专业圈内却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人。学校中我们也不乏常见课堂上神采飞扬、妙语连珠,走出教室却变得静如处子、沉默寡言的教师。可见,个性制约口才;个性能决定语言风格,但是不能限制言语能力。一个具有自信、热情、昂扬的心理和思想品质的教师,方能充满激情,形成自己独特而又精彩的课堂语言。陈景润的素质对于很多人,特别是数学爱好者来说,陈景润的名字并汪陌生。他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意志,用去几麻袋草稿纸,在数论研究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哥德巴赫猜想被人们称为皇冠上
12、的明珠,一代又一代的数学家为摘取这一明珠做出了艰辛的努力,而陈景润在这方面取得了最为卓越的成就。他的“2+1”已经问世 30 多年了,到现在仍然无人向前逾越一步。难道这样的精英人物,其素质还成什么问题么?是的,我过去也一直以为这不应该是个问题,可最近的“北大才子卖肉”一事却让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这里所说的北大才子是指 38 岁的陆步轩。当年,他高考成绩高也本科分数线 100 分,成为长安县的文科状元,被北大中文系录取。毕业后,他主动要求到一家县办厂供职。工厂倒闭后,他多次求职都失败了,最后为了养家糊口,只好在 2000 年在西安街头开了一家名为“眼镜”的肉店。此事在媒体上披露后,引发出众多
13、的议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也正常得很。其中,有这样一种颇为典型、令人困惑的说法:陆步轩街头卖肉不足为怪,既然他多次求职失败了,就说明他的素质有问题,至少是他的综合素质有问题。比如曹林先生在中国青年报上撰文说,陆没有找到好工作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个人能力方面存在着许多缺陷,比如说个人推销、自我包装、自我定位、人际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漏洞,这些能力的提高都需要我们的公众去帮助他,去鼓励他,这才是要紧的事。又如上海影视艺术表演学校的常务副校长邵丽君说,就我个人意见,不会聘他当教师。为什么?墨水多少同能力大小是两码事。一个北大毕业生会去当街卖肉,必然有他自身的原因,至少说明他综合能力比较弱。相信他能教好“
14、作文” ,但他能教好在激烈社会竞争中的“做人”吗?当然,我并不以为高考状元都有一流的素质,并不以为北大的“才子” (这里之所以加上引号,是表示我并不认为北大的毕业生就一定可以称才子)卖肉,就一定丢了什么脸面,我更没有为陆步轩一辩的意思,他的素质到底如何,我不大了解也不能说三道四。我想说的是这个逻辑推理存在着严重的错误:没有找到工作,就一定是素质低下,其在街头卖肉就一定是咎由自取吗?我看未必!了解陈景润的都清楚,其交际能力很是一般,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强,别人为他做了什么,他只会说“谢谢、谢谢” ,其他就似乎什么都不会说了。不仅仅是陈景润,如果按照这种用人逻辑推理,康德、陈寅恪、钱钟书这些大师可能都
15、存在着许多缺陷,他们在专业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在个人推销、自我包装、自我定位、人际交流上可能就比较“欠缺”了。如果生活在今天,我们是不是要帮助他们在提高这些能力上下功夫呢?所谓“术业有专功” ,每个人都有所长有所短,素质也分好多种。自我包装、自我推销、人际交流能力,不可否认这些都是素质的一部分,但是如果过多倚重这些,而没有很好地在专业上下功夫,同样是不可取的。我国人才的交流和使用市场化了,这当然是社会的进步。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一些流弊。有的大学生热衷于包装术、推销术、交流术,甚至为了包装学会吹牛,为了推销而学会作假,为了交流而学抽烟喝酒,学拉拉扯扯,学请客送礼,把社会上那些极为庸俗的
16、东西带进了大学的殿堂。这实在是一种极为危险的倾向。如果个人推销、自我包装、自我定位、人际交流成了人们谋职生存的第一能力,如果陈景润为了生活不得不在这些方面花许多功夫,那应该是社会的悲哀。如果莘莘学子们不能在做学问上多花功夫,而把主要精力花在提高这些能力上,那就是教育的不幸,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明天。这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物质的市场我们尚且要予以调节,难道人才的市场我们反而可以完全放任自流吗?过目不忘有绝招要想记忆好,多交朋友勤用脑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费尔南多诺特博姆和他的同事在研究成年斑胸草雀时发现,群居的鸟与独个闷在窝里的鸟相比,大脑声音区域的新神经细胞大约多 30%。在此之前,研究人员就已经注意到群居动物,比如大象,往往比独居动物记忆力更强。上述研究成果显示,社会交往可能有助于人的大脑神经细胞存活,进而可能提高记忆力。除了多交友之外,勤动脑也可以提高记忆力。早在 1993 年,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鲍博雅各布斯等人通过研究发现,大脑使用程度越高,神经细胞上长出的树突就越长,这样神经细胞接收的信息也就越多;相反,如果懒于动脑,树突就会逐渐萎缩。要想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