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10分钟纸棒、纸球乐(自主活动下的游戏现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392434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10分钟纸棒、纸球乐(自主活动下的游戏现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幼儿园+10分钟纸棒、纸球乐(自主活动下的游戏现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幼儿园+10分钟纸棒、纸球乐(自主活动下的游戏现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幼儿园+10分钟纸棒、纸球乐(自主活动下的游戏现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幼儿园+10分钟纸棒、纸球乐(自主活动下的游戏现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园+10分钟纸棒、纸球乐(自主活动下的游戏现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10分钟纸棒、纸球乐(自主活动下的游戏现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10 分钟纸棒、纸球之乐自主活动下的游戏现象一、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规定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中也明确提出: “游戏是对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为了更好地贯彻纲要和规程中对游戏的主旨,我们将幼儿园的各类游戏放在首位,在一日活动的游戏环节中,以自主活动、户外自主活动为例,充分采取幼儿自发自愿的形式开展。努力为幼儿创建身心放松、积极活动、能够充分表现自己的环境。并根据投放不同材料、不同年龄发展不同能力、不同阶段实现不同发展目标等等,为幼儿游戏的顺利开展不断开拓与跟进。根据游戏的目标要求,以将游戏时间给孩子自由支配开始,现将本班大班的9名孩子在“

2、 10 分钟纸棒、纸球之乐自主活动下的游戏现象”的具体活动过程及分析反思做以下简析。二、游戏中的孩子们孩子们已经很了解什么是“自主活动”,教师将活动名称及注意要点讲完后,活动正式开始。通过观察,张佳雪、王晶晶、潘妤欣、姜徐婷、胡展博、万李翔、姚天宝、李安,4 名女孩子和4 名男孩子展开纸棒、纸球的自主游戏。活动刚开始,张佳雪、王晶晶、姜徐婷、胡展博、万李翔聚在一起讨论这个游戏分为两队,并互相交流互相想要在哪一队做什么。姚天宝、 李安已经决定甲队 (为了方便所取)的“守门员”,在等待游戏的开始。1 分钟过去,潘妤欣选择了当乙队的“守门员”胡展博、张佳雪选择在乙队当“击球员”,万李翔、姜徐婷还在讨

3、论,在他们讨论的时候,陈垣彬加入了他们的游戏,并选择在乙队击球。万李翔、姜徐婷经过2 分钟的讨论无果后,都加入了乙队,游戏准备开始了,这是万李翔发现甲队没有“击球员”,于是选择了去了甲队,甲队万李翔“击球员”,李安、姚天宝为“守门员”,乙队姜徐婷、潘妤欣为“守门员”,王晶晶、陈垣彬、张佳雪、胡展博为“击球员”。游戏正式开始,乙队击球员不断进攻,甲队万李翔不断阻击,期间姚天宝、李安为了守门不断的将即将进门的球击回对方阵地。乙队的击球员不断的寻找球击向甲队,甲队的万李翔、姚天宝、李安不断阻击,少有回击,王晶晶坐在了地上休息,“守门员”姜徐婷在队友们不断的进攻下,有球滚到身边,就离开守门的位置去打球

4、,潘妤欣大声地说:“喂!姜徐婷,守门员是不可以离开位置的!守门员是不可以离开位置的!”姜徐婷听了回到了位置,在球滚到身边时依旧出去击球。在此期间,胡展博去到了甲队将球由甲队带到了乙队,并在中间地带击回了甲队。姜徐婷、潘妤欣在没有球进门的情况下由最初的站立改为坐下,并不断说“都没有球进来,太无聊了”,两人坐在了“门口”拿着纸棒边挥边聊天。王晶晶拿了两个纸球来到自己的队,将球放在地上,对姜徐婷说:2 “我要一下打两个球。 ”姜徐婷想要击球,被王晶晶制止,王晶晶第一次没有成功击出两个球,两个球先后被击出去,陈垣彬则是在球来时用脚踢回甲队,张佳雪专注一个球的方向,不断将击出场外的球拿回场地再击球。在乙

5、队的各种方式的进攻下,甲队三人,李安、姚天宝严格守在自己的球门前,有球进击使回击,万李翔则不断回击。6 分钟以后,甲队万李翔、李安、姚天宝不断拦截与回击,乙队王晶晶、胡展博、陈垣彬、张佳雪不断进攻与拦截,潘妤欣、姜徐婷守在“门口”。 10 分钟后,小班的孩子们突然闯入了他们的游戏,几人慢慢停止了游戏。并在休息、喝水、脱衣后加入了弟弟妹妹的游戏中,和弟弟妹妹玩起了纸棒、纸球的游戏,游戏结束后将纸球、纸棒收拾进了框内。三、活动分析与反思(一)游戏活动分析:1. 纵观整个10 分钟的游戏过程,由游戏角色分配的不均匀而展开。游戏开始时,孩子们为分在哪一组而讨论,但是并没有分出具体的小队,皆是根据自己的

6、喜好选择自己的战队,在游戏开始时万李翔发现了甲队只有“守门员”,于是决定去了甲队。分配好了游戏角色,正式开始游戏后发现了游戏角色分配不均匀引发的问题:(1)两队“守门员”游戏状态不同。在两队进行的类似比赛的过程中,甲队的守门员不断帮助击球员击球。几乎每一次的阻击中都会离开自己的位置。乙队由于没有球进门,两人由最初的备战状态改为坐下闲聊的状态,但是坚持守在自己的位置,并没有因为无事可做而加入击球的活动。(2)两队“击球员”的游戏状态不同。甲队的击球员只有一人,常常是左右照顾不及。乙队的击球员不断击球,但是甲队只有一个球回击,于是在游戏过程中可以看到乙队王晶晶采取从框中拿球一人打两球、陈垣彬利用脚

7、踢球、胡展博从甲队拿球回到乙队击球、张佳雪不断四处找球的场面。(3)游戏的持续性出现暂停等问题。从视频中可以看到10 分钟的游戏中有2 次的短暂性、个人的暂停,在游戏活动进行到4 分钟和 6 分钟的间隙中王晶晶和整个游戏出现了短暂暂停,使游戏活动的进行下去出现了较大问题。2. 游戏活动过程中,游戏场地和游戏材料。(1)在孩子们的自主游戏活动中,教师并没有参与,孩子们将活动场地的两边作为“球门”,两队活动的场地并没有规范。(2)游戏材料主要是纸棒和纸球,乙队由于没有球,于是去框内取出很多的纸球进行击打,解决了有人无球的状态。3. 教师在游戏活动全程中以旁观者的状态存在。看着孩子们的游戏,为孩子们

8、的两队角色分配的不均着急,关注潘妤欣、姜徐婷能否坚持守门,胡3 展博、王晶晶、陈垣彬、张佳雪利用各种方式方法击球而思考。以不影响孩子的游戏为主,我在全程中以旁观者的状态存在下发现孩子在自主游戏活动中会出现的亮点和不足。活动后给予建议和鼓励。(二)游戏活动反思:1. 大班的孩子有自己的思想,能够解决很多事情。从10 分钟的游戏中已经可以看出,没有教师的领导和指挥,孩子们也能解决一些问题,也能让自己在游戏活动中获得快乐,快乐的获得补充了在游戏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具体表现在: (1) 解决人多球少的问题。(2) 能够坚守自己的“岗位”。(3) 分工较为明确。(4) 个别幼儿能够看

9、出游戏出现的问题。(万李翔)2. 教师在活动中参与存在歧义。经过多种研讨会的开展,教师出现介入、不介入的矛盾,对于大班孩子,此次游戏采取了全程旁观教师不介入的方式,重视孩子们在活动中的互动和心态。3. 游戏材料的多样。自主游戏中,游戏材料是举足轻重的,游戏材料决定了游戏活动的质量和持续等等。此次的击球游戏中,孩子们只用到了纸棒和纸球,孩子们喜欢能让他们和小伙伴们动起来的游戏材料。4. 孩子们喜欢有充分的时间和任由自己支配的时间,在这种轻松、随意的状态下的活动让孩子们自己去思考。四、游戏对策(一)自主游戏活动下的优势及不足当前幼教活动中以游戏为主旨地位,而自主活动下的游戏成为各幼儿园幼儿一日活动

10、的重要环节,通过不断的互相观摩及探讨,不断解读着自主游戏活动对幼儿的意义,现将本班级出现的自主游戏活动中的优势及不足做以下简述:1. 优势:(1)年龄优势。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各方面得到发展,相对于小班、中班的孩子更想玩、会玩,愿意和同伴共同游戏,能够凸显出自主游戏活动。(2)地理优势。 自主游戏互动允许孩子在自愿选择场地的情况下开展,本班级外有足够的场地给孩子进行室外的自主游戏,教师也能够全方位的观察到每一位孩子的基本活动情况。(3)材料优势。幼儿园和家庭对游戏的重视,通过不断的购买和自制游戏材料,孩子们的自主游戏活动的内容更丰富,使每个孩子都有事可干。4 (4)时间优势。教师给孩子充足的游

11、戏时间,让孩子们能够将游戏进行下去。从游戏活动中获得营养。2. 不足:(1)教师对于介入、不介入存在疑惑,会影响到教师利用最好的时机孩子的游戏活动发展的更好。(2)个别孩子不能更好地加入到同伴的自主游戏中,需要教师的提醒和帮助。(3)游戏材料的多样玩法不明显。很多材料的玩法较多且趣味性很强,孩子们能够发现较为浅显的玩法,较少有创造性地玩材料。(二)自主游戏对于不足提出的对策1. 能够继续游戏,则不介入的游戏对策。对于介入不介入的疑惑,本班教师采取在孩子能够将游戏继续下去的前提下不介入的方式。不突然出现为孩子解决问题或给予解决方法,而是鼓励出现问题能够解决的方式及解决不了时只要能够继续游戏的方法

12、来应对。教师习惯发现问题介入或是为孩子提供方法,会出现以下问题:(1)孩子遇事第一想法是寻求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下降。(2)教师创设的情境易因教师的离开而消失,孩子会因为情境的不在而迷茫。(3)同伴们之间缺乏问题的共同交流、共同解决的合作机会。(4)游戏活动不自然的中断,影响了孩子们原本的活动状态和心情。2. 同伴间自然拉入活动的对策。个别幼儿在自主活动开始时模棱两可,在其他孩子们游戏时还举棋不定。使活动时间不断流失。面对这一类的幼儿,教师采取教师暗中建议同伴领导这些幼儿的方式,通过同伴的自然拉入活动的方式,让孩子们开始活动。3. 教师和孩子一起玩材料的对策。对于一些材料的创造性玩法,

13、教师并不是直接告诉,而是通过一日活动的间隙,例如晨间自主活动、餐后自主活动等和孩子一起游戏,将能够多种玩法的材料玩给孩子看,孩子们通过对材料玩法的兴趣自然生成各种游戏方式。以上是对孩子们10 分钟的自主游戏的描述,以及通过这10 分钟的游戏时间对本班开展自主游戏活动的分析反思以及存在问题的对策的剖析。虽然是短短的10 分钟, 但是每一次的自主游戏活动都是教师发现、分析、反思的最好机会,教师能够更直观的发现组织活动中出现的不足并及时填补,在这些不足的填补中不断充实活动的内容,通过一系列的分析与反思让教师自己在组织幼儿园自主游戏活动中不断成长和积累!参考文献: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2 版.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9 2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原理/ 关永红,岳慧兰编著.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