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羊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病与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绵羊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病与治疗(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羊养殖过程中常见病治疗方法一、羔羊痢疾 羔羊梭菌性痢疾简称羔羊痢疾,主要由B 型魏氏梭菌引起,是 羔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剧烈腹泻和小肠溃疡为特征。预防方法:在该病易发 地区,每年对羔羊用 “ 羊快疫、肠毒血、猝狙、羔羊痢疾、羊黑疫 ” 五联苗预防接种, 剂量和用法按说明书使用,免疫期一般为9 个月。母羊分娩前30 天和 20 天分别 皮下注射羔羊痢疾甲醛灭活菌苗2 毫升和 3 毫升,羔羊可通过吃初乳获得被动免 疫。治疗方法:内服土霉素0.20.3 克或土霉素、蛋白酶各0.20.3 克,水调灌 服,每天 2 次,连服 23 天;也可将敌菌净与磺胺按15 的比例混合后灌服病 羔,每公斤体重用药3
2、0 毫克。 二、羔羊肺炎由肺炎球菌和羊霉形体引起。此病多发生于冬末春初昼夜温差 大的季节,并多见于瘦弱母羊产下的羔羊。由温带转入寒带饲养的羊所产羔羊发 病率高。预防方法:在发病严重地区,给母羊和2 月龄以上的幼龄羊注射羊肺炎 支原体灭活疫苗23 毫升。治疗方法:胸腔注射青霉素、链霉素各10 万20 万单位,在倒数第 68 肋间,背部向下 45 厘米处进针深12 厘米,每天 2 次, 连用 34 天。肌肉注射磺胺嘧啶,每天2 次,每次 23 毫升,连用 34 天。 枝原净、泰乐霉素口服或注射,每公斤体重用药45 毫克,每天 1 次,连用 6 天。 三、羔羊腹泻多种病原微生物都能引起羔羊腹泻,其中
3、主要是大肠杆菌、产 气荚膜梭菌、沙门氏杆菌、轮状病毒、牛腹泻病毒等。该病一般发生于7 日龄内 羔羊,以 24 日龄羔羊发病率最高。防治方法:必须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口 服土霉素、链霉素各0.1250.25 克,也可再加乳酶生1 片,每天 2 次。肌肉注 射痢菌净,每次12 毫升, 2 次即可。口服杨树花煎剂、增效泻痢宁、维迪康, 对病毒引起的腹泻疗效较高。 四、眼病 该病多发生在温湿度较高的夏秋季节,传染很快,多呈地方性流行。 发病率可达90%100%,但病死率很低。病羊流泪,羞明,疼痛,结膜充血,浮 肿,角膜混浊,严重的角膜呈云雾状,最后视力可能完全丧失。病羊精神沉郁, 食欲下降,生长缓慢,
4、掉膘。防治方法:用生理盐水或2%硼酸、 0.5%1%的 明矾溶液进行冲洗。用氯霉素、氟哌酸或红霉素、金霉素眼药膏(水)点眼治 疗。用皮脂类固醇药物(如地塞米松、0.1%0.2%氢化可的松)配合抗生素、 麻醉药进行结膜下注射治疗。 五、羊流感 波尔山羊耐高温不耐低温,酷暑中即便暴晒也很少中暑。但一入 秋,羊只早晨大多不太愿意出圈,易患感冒,流鼻涕。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 退或不食, 呼吸急促(每分钟120 次左右),肺部无明显锣音,体温达40.5左右。 一般用青霉素、链霉素治疗无效。病因:引进的波尔山羊尚未完全适应我省的气 候条件,尤其是春秋季节气温变化剧烈,易导致波尔山羊发生“ 流感” 。治疗
5、方法: 每天上午用复方氨基比林20 毫升,下午用安乃近20 毫升肌肉注射,连用2 天, 另加地塞米松10 毫升注射。经过治疗,第3 天可痊愈。为预防继发感染,可每天 每 100 公斤体重用长效青霉素10 毫升、卡那霉素250 万单位分别作肌肉注射,每天 2 次。 六、寄生虫病羔羊的体外寄生虫主要有疥癣、虱蝇;体内寄生虫病主要有线 虫病、绦虫病等。防治寄生虫病的基本原则:外界环境杀虫,消灭外界寄生虫环 境中病原,防止感染羊群;消灭传播者蜱和其他中间宿主,切断寄生虫传播途径; 对病羊及时治疗,消灭体内外病原,做好隔离工作,防止感染周围健康羊;对健 康羊进行化学药品预防。 根据寄生虫普遍存在的特点,
6、 每年定期驱虫。一般每年 4 5 月份及 1011月份各驱虫 1 次,当年羔羊应在78 月份驱虫 1 次。还可用辛硫 磷(浓度为0.25%0.5%) 、林丹乳油(浓度为0.025%) 、单甲脒杀虫脒(药液与 水按 1500 配制) 、倍特(即 5%溴氰菊酯水剂, 50 10-680 10-6 浓度)等药浴。 常见寄生虫病波尔山羊是草食动物,在日常饲养管理上如不注意,往往会因寄生虫的感染而带 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患病羊轻者消瘦,生长缓慢,生产力下降;重者死亡。 对寄生虫病的防治,在于平时加强羊群饲养管理,注意羊舍卫生,饲草干净,饮 水清洁;增强羊群体质,提高抵抗力;治疗病羊,消灭体内外病原;粪便处
7、理, 环境杀虫,消灭外环境病原体;对羊群进行定期预防性驱虫。 根据寄生虫的生活特点, 一般每年 4 月份 5 月份及 10 月份 11 月份各驱虫一次。 药物驱虫一周后,宜再驱一次,以便使体内幼虫得以驱除。驱虫后要注意羊粪的 收集,并集中堆积发酵处理,防止病原扩散,引起重复感染。 现将波尔山羊易患的各种内外寄生虫病及其具体治疗方法分述如下。 1片形吸虫病片形吸虫病是羊最主要的寄生虫病之一。由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寄生于肝脏 胆管所致。该病分布于全世界,我国遍布各地。主要危害羊、牛,人也可感染。 贫血、感染山羊呈急性或慢性肝炎和胆管炎,并伴有全身性中毒现象和营养障碍, 危害相当严重,尤其对幼畜可
8、造成大批死亡。 病原肝片形吸虫新鲜时呈棕红色,扁平时状, 前端有个锥状突起, 突起后面为 “ 肩 部” ,虫体大小为 (2035)毫米 (513)毫米。虫卵大小为 (130150)微米 (6390) 微米,卵圆形,黄色或黄褐色,卵盖不明显,卵内充满卵黄细胞和一个胚细胞。 大片形吸虫形态与肝片形吸虫相似,但其虫体长叶状,大小为(3376)毫米 (5 12)毫米, “ 肩部” 不明显。虫卵较大,为(144208)微米 (70109)微米。 虫卵随胆汁人肠道经宿主粪便排出,在适宜条件下经10 天15 天孵出毛蚴。毛蚴 游动于水中,遇中间宿主椎实螺(小土蜗等 ),即钻人其体内,发育为胞蚴、雷蚴至 尾蚴
9、逸出螺体,在水草或水中形成囊蚴,羊吃食后感染。童虫在羊体内穿过肠壁 至腹腔,经肝包膜人肝胆管寄生,也可经肠系膜静脉或总胆管开口处人肝脏。囊 蝴发育为成虫需2 个月 4 个月,成虫寄生寿命达3 年5 年。 流行特点 本病流行与病畜粪便污染的牧场及中间宿主椎实螺类的被感染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本病呈地方性流行,多发生于低洼和沼泽地区的放牧场所。雨后地 面积水会增加羊感染的机会,特别是多雨年份或久旱逢雨的温暖季节,常可促使 本病的暴发和流行。夏秋两季是本病的主要感染季节。在放牧吃草或饮用生水时 可受感染。 症状与病变 羊急性感染病例是由于同时感染上万个囊蚴所致,多发生在夏末和秋 季,但并不多见,病羊表现
10、体温升高,腹胀,有腹水,严重贫血,重者可在几天 内死亡。慢性病例较多见,多发于冬春,病羊高度消瘦,粘膜苍白,贫血,眼脸、 颌下及胸腹下水肿,衰竭死亡。 急性感染者肝肿大,肝包膜上有纤维素沉积,出血,暗红色虫道内有凝固的血液 和很小的童虫,腹腔中有带血色的液体,成虫在胆管中引起慢性胆管炎、慢性肝 炎和贫血,早期肝肿大,以后萎缩硬化,胆管扩张、增厚、变粗或堵塞,切开见 有虫体和污浊稠浓的液体。 诊断:根据症状,流行资料、粪便检查和死后剖检等进行综合判定。粪便检查可 用水洗沉淀法或尼龙绢袋集卵法。只见少数虫卵而无症状出现,只能视为带虫。 急性病例以剖检在肝脏中找到大量幼虫而确诊。近年来有使用皮内变态
11、反应,间 接血凝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免疫学方法进行诊断。 防治治疗片形吸虫病的药物较多,可选用硝氯酚, 每千克体重 4 毫克 5 毫克, 一次日服,对童虫无效。硫双二氯酚,每千克体重80 毫克一 100 毫克,一次日 服,对成虫有效。丙硫咪唑每千克体重10 毫克一 15 毫克,一次口服,对成虫 有效,且对童虫也有一定疗效。三氯苯唑(肝蛭净 ),每千克体重10 毫克,一次 口服,对成虫、童虫均有效。溴酚磷(蛭得净 ),每千克体重 12 毫克,一次日服, 对成虫、童虫均有效。双乙酰 胺苯氧醚 (可利苄 ),每千克体重100 毫克,一次口服,主要对童虫有效。 预防定期驱虫,每年春秋两季各驱虫一次
12、。若常年放牧, 每年可进行 3 次驱虫。 急性病例可随时驱虫。在同一牧地放牧的动物最好同时都驱虫,以减少感染源。 做好粪便管理发酵处理及灭螺工作。保持动物饮水和饲草卫生。在流行地区 不喂生的水生饲料和不饮生水。防止在低洼草地放牧和饮水。 2前后盘吸虫病前后盘吸虫病由多种前后盘吸虫寄生于羊等反当兽的瘤胃和胆管壁上引起的,一 般成虫的危害不甚严重,但若大量童虫在移行过程中寄生在真胃、小肠、胆管和 胆囊时,可引起严重的以顽固性下痢为特征的疾病,甚至发生大批死亡。青壮龄 羊最易感染,发病重,死亡多。该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遍及各地,南方比北方 多见,且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甚高。 病原前后盘吸虫种类繁多,虫
13、体的大小、颜色、形状及内部构造均有差异。虫体 大小从数毫米至二十多毫米,肉红色或灰白色,肥厚呈锥状、圆筒状或米粒状, 腹吸盘在虫体后端,大于口吸盘,有些具腹袋。角皮光滑。虫卵灰白色,椭圆形, 卵黄细胞常集结在一端,有卵盖,大小为(136 一 142)微米 (7075)微米。生活史与肝片形吸虫相似,毛蚴在水中侵人中间宿主小椎实螺或尖口圆扁螺,尾 勘逸出螺体,附着在水草上形成囊蚴,羊吞食附有囊蚴的水草而感染。童虫先在 小肠、胆管、胆囊和真胃粘膜下寄生,最后移行达瘤胃发育为成虫。 流行特点 本病多发于夏秋两季,特别是在多面或洪涝年份,在此季节中长期在湖 滩地放牧,采食水淹过的青草的羊最易感染,其中吃
14、草猛、食量大的青壮龄羊发 病严重,甚至死亡。 症状与病变 成虫寄生于瘤胃,危害轻微。但童虫移行 于小肠、胆管、胆囊、真胃中时,危害严重。病羊呈现顽固性腹泻,粪便成粥样 有腥臭,消瘦,高度贫血,粘膜苍白,血液稀薄,颜下水肿。后期卧地不起,衰 竭而死亡。 童虫引起的病例呈现高度消耗性恶病质状态。肩前、膝壁淋巴结肿大,大网膜、 肠系膜增厚,充满胶样浸润物。真胃粘膜水肿,有出血点及童虫附着。肠壁严重 水肿,粘膜表面有充血区或出血斑,肠内充满水样内容物。或肠粘膜发生坏死和 纤维索性炎症,肠内充满腥臭味稀粪,小肠内有很多童虫。肝稍肿或萎缩,胆囊 显著膨大,内有童虫,胆管中也有童虫。 诊断根据粪便中检获虫卵
15、或死后剖检检出大量童虫便可确诊。 防治参照片形吸虫病。氯硝柳胺,每千克体重75 毫克 80 毫克,一次口服,对 童虫疗效很好。 3日本血吸虫病日本血吸虫病是由日本分体吸虫寄生于人、牛、羊等的肠系膜静脉和门静脉系统 所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俗称血吸虫病。主要流行于亚洲,在我国分布很广, 遍及长江沿岸及其以南各省区。本病长期危害着疫区人、畜,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和畜牧业的发展。 病原日本分体吸虫雌雄异体,线虫样,常呈雌雄合抱状态。雄虫粗短,乳白色, 长 12 毫米一 20 毫米,腹吸盘较口吸盘大,自腹吸盘后方,虫体两侧向腹面卷起 形成抱雌沟。雌虫细长,灰褐色,长15 毫米一 26 毫米,口吸盘、腹
16、吸盘均较雄 虫小。虫卵短椭圆形,无卵盖,淡黄色,大小为(70 一 100)微米 (5080)微米,壳 薄,一侧有个小棘,卵内含已发育的毛蚴。成虫在寄生部位产卵,一部分随血流 达肝脏,一部分逆流到肠壁,形成结节。结节破溃后,虫卵人肠道,随宿主粪便 排出体外。虫卵在水中孵出毛蚴,钻人中间宿主钉螺,经胞助、子胞助产出大量 尾蚴,逸出螺体。当家畜入水时,经皮肤或口腔粘膜受侵袭,胎儿也可经胎盘感 染。通过血液循环,最后到肠系膜静脉和门静脉发育为成虫。一般从尾蚴经皮肤 感染至成虫产卵需30 天一 40 天,成虫寿命可达20 年以上。 流行特点 带虫的人、畜、野生动物不断排出大量虫卵,污染牧地、河流、湖沼、 水田和低湿地等,成为传染来源。而野生动物更是造成自然疫源地的不可忽视的 传染源。水牛在血吸虫病流行环节中处于重要位置。钉螺是血吸虫发育所必须的 中间宿主,适宜在小河边、湖岸、稻田、山区和平原的水边潮湿杂草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