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教学技巧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388329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教育教学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数学教育教学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数学教育教学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数学教育教学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数学教育教学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教育教学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育教学技巧(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国家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第一章两个第一章两个课标课标解读解读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1)酝酿阶段:自 1999 年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颁布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开始。 (2)实验阶段(2001年6月2004年中): 2001 年 6 月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2001 年 5 月 29 日,新华社刊发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2001 年 6 月国务院批准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颁布试行) (3)全面推广阶段(2004年中2005年秋):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都将进入新课程体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于 1999 年 3 月正式组建了“国家数学课

2、程标准研制”工作组。 1999 年 11-12 月,在北京召开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起草工作三次会议,形成了初稿。 2000 年 3 月,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 由北师大出版社出版。 2001 年 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由北师大出版社正式出版。 这个“标准”作为我国 21 世纪义务教育阶段初期数学教育的纲领性文件。 新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于 2003 年 4 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第一节国家课程标准简介第一节国家课程标准简介 一、课程标准的性质是什么?一、课程标准的性质是什么? 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

3、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 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 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二、二、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与与“教学大纲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教学大纲: 是根据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各门学科的目的任务而编写的,并以纲要的形式具体规定每门学科知识、技 能的范围,深度及其结构,确定讲授时间与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方法上的基本要求。 教学大纲是国家对各门学科的教学内容所提出的具体标准,也是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原则性的标准和

4、依据。教学大纲一般是由说明与本文组成。 三、如何理解国家三、如何理解国家课程标准课程标准? 1、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如 教学大纲或教科书)。 2、课程标准是国家(有些是地方)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 3、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应该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望而不 可及的。 4、课程标准的范围应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体现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 和学段目标的基本要求。 5、课程标准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

5、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 是教教科书”。 6、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教学要求、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也都做出相应的规定和要求,不再包括教学的 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这是课程标准与直接指导教学工作的教学大纲的本质区别。 第二节义务教育国家第二节义务教育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解读解读 一、基本理念一、基本理念 1、在实现数学课程目标方面: 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大众数学”的 目标。2、在构建数学课程体系方面: 基本出发点是构建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数学课程体系。中小学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 的特点,而且更应当遵循学

6、生的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 进步和发展。 3、在体现数学的价值方面、在体现数学的价值方面: 数学的工具价值数学的工具价值不可缺少的工具。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用于建立数学模型等。 数学的语言价值数学的语言价值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的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 数学的思维价值数学的思维价值数学是思维训练的体操。数学在提高人的智能、推理、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方 面有其独特的作用。 数学的文化价值数学的文化价值数学是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4、在课程内容设置要求方面、在课程内容设置要求方面

7、 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包括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 的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其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 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5、在学生的数学学习方面、在学生的数学学习方面 学生所学习的数学应当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的、学生感兴趣的、富有数学内涵的,且具有一定挑战 性的内容。特别地,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与个性发展”;

8、学习的内容也是该年龄段的学生所能够掌握的; 学习的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学习内容的呈现,应根据各学段学生不同的知识背景和认知发展水平,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 化的学习需要。 6、倡导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方式、倡导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方式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是在数学发现基础上的再发现。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和训练,而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建构; 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7、在数学教师的教学方面、在数学教师的教学方面 数学教学是一种数学活动的教学。 教

9、师在数学活动中,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数学问题情境,提供 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帮助学生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8、在教学评价方面、在教学评价方面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即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 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评价的方法应当多

10、样化,可以将考试、课题活动、小创作与发明、撰写论文、小组活动等作为考评的内容, 并将他评、自我评价及日常观察等各种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9、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习和教学的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 数学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特别是要充分考虑计算机(计算器)对数学学习的影响,把现代技术作为 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从大量繁杂、重复的运算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 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二、课程目标与内容特点二、课程目标与内容特点 一、义务教育国家一、义务教育国家数

11、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义务教育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从知识 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阐述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学段目标。 1、课程总体目标、课程总体目标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 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 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

12、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 标准标准在四个方面提出了数学课程目标:在四个方面提出了数学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考 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 标准对各自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3、关于学段目标:、关于学段目标: 为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划分为三个学段: 第一学段第一学段: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 第二学段: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 第三学段:第三学段: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练习。 每一学段的具体内容都有具体目标和案例。对内容呈现的顺序不作限定。 三、三、 数学课程标

13、准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变化的内容变化 1、加强的内容、加强的内容 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重视口算;重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逐渐丰富对现实空间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公理化思想。 重视介绍有关的数学背景知识(数学史) 。对此,三个学段都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 三个学段都安排了统计与概率的内容;注重学生对可能性的感受和认识。 加强实践与综合应用:第一学段设立“实践活动”。第二学段设立“综合应用”。第三学段设立“课题学习”。 重视新技术的应用:要求学生从第二学段起使用计算器。鼓励把计算器和计算机作为学习的重要工具。鼓 励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最终提

14、高教学质量。 2、削弱的内容、削弱的内容 进一步控制计算的难度和速度。 不独立设置“应用题“单元,取消对应用题的人为分类。 删除根式运算、无理方程、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和二元二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等内容。 降低有关术语在文字表达上的要求,淡化单纯的公式记忆和计算。 降低对证明技巧的要求,证明的基本要求控制在标准所规定的范围内。 新课程计划将数学由原来的 16(1992 年)降至 13-15。 第三节第三节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活动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活动 一、数学教学是结论与过程的统一,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一、数学教学是结论与过程的统一,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

15、成与应用过程采用“问题情境一建立模型一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 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 数学的愿望和信心。例,在一个长为 50 米,宽为 30 米的矩形空地上建造一个花园,要求种植花草的面积是整块空地的一半, 请展示你的设计。 例,一个长为 10 米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 8 米。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 1 米, 则(1)猜一猜,底端也将滑动 1 米吗? (2)列出底端滑动距离所满足的方程。 (3)你能尝试得出这个方程的近似解吗?底端滑动距离比 1 大,还是比

16、 1 小?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二、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协作与互动二、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协作与互动 数学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围绕着数学教材这一“教学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和学是不能 分离的,教学需要“沟通”与“协作”。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交互作用的历程。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与合作者, 而不仅仅是“解题的指导者”。 三、数学教学是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意的协调统一发展的活动三、数学教学是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意的协调统一发展的活动学生的学习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 数学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数学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使 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丰富内涵,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