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必修五(20170915063118)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383300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21.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必修五(20170915063118)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苏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必修五(20170915063118)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苏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必修五(20170915063118)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苏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必修五(20170915063118)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苏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必修五(20170915063118)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必修五(2017091506311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必修五(20170915063118)(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必修五第一专题:科学之光一、探索与发现内容目标1从人类在科学领域的探究及对客观世界内在规律的把握的角度,引导学生享受发现与探索的乐趣。2感悟科学家严谨而审慎的科学态度以及对人类负责的精神,使学生对科学家的精神品格,对科学的价值进行深刻的认识与思考。3能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4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并理解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5能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学习要求1思考物种起源绪论一文是怎样表现达尔文严谨的科学态度的,人类

2、基因组计划对“人文”造成了哪些方面的冲击。2学会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准确把握文本的主要信息。3课外收集学术界对达尔文进化论的不同看法,并说说自己的看法;结合对基因科学研究的了解,交流自己对“科学是双刃剑”的理解。4能够结合实例,分析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5了解有关绪言的文体知识。6摘出文中自己认为在培养科学精神方面有启发或警示作用的句子。7积累整理下列词语:栖息狭隘免疫胚胎冒昧阐明辜负教学建议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绪论以说明为主,应以说明文教学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研习,可在理清作品脉络结构的基础上,抓住为什么要提前发表物种起源和物种起源的主要

3、观点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辨析“绪论”与“序言”的差别,明白“绪论”的特点。绪论是著作者本人所写,只用于学术类著作,是著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原作的内容进行介绍,在表达上以说明、议论为主,较为谨严。导言或绪论的这些特点,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绪论中几乎都具备,所以它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达尔文及其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物种起源绪论语言非常严谨,体现了达尔文作为一名科学家所具有的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精神。可以从文本研习入手,通过对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分析,了解科学家的精神品格、工作方式甚至思维特点,如实事求是、谦虚谨慎、注重实践以及自信坚定等,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

4、意义作为学术报告,在结构上具有条分缕析,眉目清晰,纲举目张的特点。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结构的总体框架,用提纲或图表的方法把文章的主要内容提取筛选出来,由总而分,渐次进行,以此来掌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介绍生物科学工程,多用大众化、通俗形象的语言,举重若轻、明白晓畅,应引导学生反复体会其说明特点及其取得的科普效果。生命科学、生物技术是前沿学科,又与日常生活结合得非常紧密;基因问题也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在教学中应结合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情趣,调动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但也要注意不能将说明文教学上成科普课。应致力于促进学生相关语文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5、,观察能力、分析综合、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地认识事物的能力。二、奇异的自然内容目标1引导学生关注科学视野中的丰富多样的自然界,了解自然的奇异,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2指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词语理清说明顺序,说出所说明事物的特点。3引导学生注意斑纹的文体特点:兼具散文随笔和科学小品特点,兼有科学性、趣味性、思想性与艺术性,反映了目前文学创作在文体上走向融合渗透的一种趋向。4指导学生理解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学习要求1思考南州六月荔枝丹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征,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说明,有何好处。2体会自然的奇异,并能清楚、生动地介绍一种自己熟悉的动物或植物。3能理解“斑纹”的内涵,并

6、能举例说出自己观察到的大自然中的“斑纹”。4能体会说明文中所具有的文艺性,能结合具体例子说出南州六月荔枝丹斑纹这两篇文章的特点,尤其是斑纹的文体和表达特点。5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6找出文中的诗词名句,诵读积累;画出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认真品味。7积累整理下列词语:醴酪红缯龟裂渣滓逶迤鹰隼偏袒妊娠罪孽教学建议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一篇经典性说明文,结构比较清楚,相对于一般平实的说明文,其文艺性十分突出,语言生动,特别是引用了大量的古代诗句,不仅有助于了解荔枝的特点,而且营造了优美的意境,使原本可能枯燥的说明变得生动形象,这

7、一点教学时需要特别强调。斑纹这类文章,文体特征不是非常明显,兼具散文随笔和科学小品的特点,兼有科学性、趣味性、思想性与艺术性,它反映了目前文学创作在文体上走向融合渗透的一种趋向,也与现在的人文主义、生态主义有一定的关联。 这一点要提醒学生注意, 不要只是简单地从传统说明文的角度来解读文章,可以把这些边缘性、交叉性文体的表达方式吸收到说明文写作中来。要引导学生理解“斑纹”的内涵:“斑纹”在文中含义是多样的,动物皮毛的花纹,人体、自然与人为的纹样,人类劳作与动物生存在自然界留下的印记,以及冰花、河流等等,都是作者要说明的斑纹。通过这些斑纹,作者试图说明自然的神奇与造物主的鬼斧神工。应引导学生注意斑

8、纹的写作特点:一般说明文都是以单个的事物、事理与现象作为说明对象的,而斑纹却是以一驭多,自由而洒脱,文章描写了许多现象,但始终以斑纹为中心,散而不乱。应引导学生注意斑纹在表达方面的特点,如运用多种手法,说明、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使表达对象的各方面都得到了揭示,富有艺术感染力;又如语言绘形绘色,准确又富有诗意与智慧;有的地方画面的说明与描写具有质感, 逼真,而有的地方则极富抒情性。再如文中的许多议论性的语句,将自然现象进行文化的阐释,富于个性与启发意义。在教学时应注意说明文的实用性特点,将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课外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例如南州六月荔枝丹、斑纹等,在教学时应该调动学生的知

9、识积累,开拓与课文有联系的课外知识。三、美丽的制造内容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中所展示的景泰蓝、歧江公园的完美的制作与设计,使学生感悟欣赏其内在精神与情感,享受发现与探索的无穷乐趣,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2能理解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来安排说明顺序、运用说明方法的特点。3指导学生学会综合运用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学习要求1理解景泰蓝的制作一文是如何安排说明顺序和详略的,“足下的文化”和“野草之美”分别具有怎样的精神内涵。2学会感受景泰蓝的制作和歧江公园的设计中的“美”,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3整理说明文知识,如根据对象特点说明、说明顺序、

10、说明方法、说明的语言等,并学会能把自己在某些方面的新构想或创造诉诸文字。4在文中画出一些用语准确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5积累整理下列词语:砧椎臼釉料栈桥湮没教学建议本板块属于“选学”内容。可以安排课外自读,也可以在课内完成。景泰蓝的制作和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的说明对象既与科学有关,又与艺术有关,是科学与美的结合。要提醒学生注意审美和科学技术因素在景泰蓝制作过程中的体现。景泰蓝的制作是一篇传统典范说明文,应以此文为范例,让学生加强对于同类说明文明白晓畅的风格以及说明顺序、详略安排、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的认识。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是景观设计师的设计手记,景观设计是艺术的,也是科学的,在设计时不仅

11、要考虑到艺术观赏,还要考虑到气候特征、地形地貌、建筑学、环境保护等方面,要提醒学生注意文中涉及的这些内容。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是一篇复杂的说明文,在指导研习时,应首先让学生把握文章大的结构,再把握作者的设计理念,尤其是其中许多文化的、科学的、审美的思想信息,以及其语言方面的现代感、思辨性,有一种智性之美的特色。景泰蓝的制作、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等都有大量实物或图片资料,应尽量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以创设理想的教学情境。同时,在指导研读时,则要引导学生依托文字去发挥想像,培养把抽象的说明文字转化为形象的思维能力。这个专题的几篇作品类型不同,特点各具,既有关于事物说明的,也有关于事理说明的;既有关于

12、单个对象说明的,也有关于一类对象说明的;既有传统的,也有体现了现代说明文写作特点的;既有平实的、典范的,也有文艺性较强的: 基本上涵盖了说明文教学所需要的基本元素。在本板块教学时, 可以与前两个板块打通,进行比较,使学生通过各种类型的说明文的学习,感受科学精神、把握科学方法;能看清文章是如何由主到次,由易到难,由现象到本质,来阐明科技知识和科学道理的;学习如何汲取观点,搜集论据;进一步的理解与掌握相关的说明文知识,例如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等。写作实践本专题“写作实践”的教学要点是“说明的要素”、“说明的语言”,文体为说明文。1能了解、熟悉说明的对象及相关的背景资料。2能准确地把

13、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并能够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进行写作。3能根据说明的需要,确定说明文的写作顺序,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第二专题:此情可待成追忆一、如泣如诉内容目标1感受李密对自己坎坷遭遇、艰难处境的曲折“陈情”,归有光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深情追忆,体会亲情的美好与动人。2领悟陈情表项脊轩志的丰富内涵,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会其哀婉动人,如泣如诉的艺术表现力及风格特点。3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4指导学生诵读。陈情表项脊轩志都是抒情的名文,感情真挚强烈,应该多读,读出文气,读出意蕴,读出感受,并揣摩其传情达意的手法。学习要求1能够感受、理解

14、李密和归有光在文章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能理解陈情表项脊轩志传情达意的手法。2能分析项脊轩志表达的“喜”与“悲”之情,具体说说有哪些“喜”,哪些“悲”。3归有光善于选取生活细节,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自己的深情。结合具体语段,分析这一特点。4整理陈情表项脊轩志中的古今异义词语,归纳整理“乃”“何”“且”“然”“者”“所”等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5查找资料,了解有关“表”“志”的文体知识。6积累整理下列词语:险衅夙见背夺志躬疾病零丁鲜 成立祚茕茕独立形影相吊逮沐浴拜除蒙恩逋慢拔擢故老希冀朝不虑夕区区皇天后土结草雨泽修葺洞然栏楯兀坐万籁庭阶迨先妣瞻顾归宁教学建议陈情表项脊轩志都表达了感人的亲情,为

15、什么感人,应是教学的突破口。陈情表陈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其中情感表达的层次性、曲折性以及分寸感的把握、火候的拿捏,十分到位。应结合特定的交际环境,扣住“表”可以“陈情”的文体特点,抓住情感表达的独特之处,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奥妙。例如分析文中 8 次出现“祖刘”“刘”“祖母”的作用。项脊轩志平静地描述记忆中的细节,只在关键处不经意流露感情,将巨大的情感波澜潜藏在文中的今昔对比中,写出了今不如昔的人生悲怀,具有巨大的情感冲击力。应带领学生披文入情,如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文章中补写后两段,分析作者补写的目的,叙写的往事的细节,以及体味其流露出的情感。应强化对古代散文的鉴赏。鉴赏重整体感受,忌支离破碎

16、;重体验想像,忌冷漠操作;重个性解读,忌标准答案;重语言品味,忌架空分析。应该突出对文章表情达意的关键处、精妙处、奇特处的鉴赏。比如可以鉴赏陈情表第3 段“凡”“况”“且”“今”“但”几个虚词,引导学生在诵读中鉴赏它们的表情效果;还可以分析项脊轩志中补写的两段的作用和妙处,也是能够提高鉴赏能力的。应重视对鉴赏方法的指导。可以运用诵读、替换、对比、举例等方法,指导学生的鉴赏,养成良好的鉴赏习惯,培养优良的鉴赏品质。应重视诵读。陈情表项脊轩志都是抒情的名文,感情真挚强烈,应该多读,读出文气,读出意蕴,读出感受。运用多种读法,比如默读、领读、个性化美读等,用声音把文中深沉的感情表现出来。在读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必要的分析,分析其情感及其表达形式,以求感知更深入,理解更透彻。应引导学生进行扩展阅读。例如课外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