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现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381507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4.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现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现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现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现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现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现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现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现状原发性肝癌( HCC)及转移性肝癌(MLC)是两种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这两种肿瘤预后很差。已证明包括全身放疗及化疗在内的常规治疗效果欠佳。手术切除肿瘤被认为是唯一可能取得治愈效果的手段。不幸的是,只有极少数患者可以手术治疗。肝肿瘤切除的禁忌征包括:肿瘤数目过多、 肿瘤位于不可切除的位置、肝储备不足以耐受手术以及其它疾病使手术风险增大。据估计只有5%-15% 的 HCC或 MLC 患者可接受手术。HCC或 MLC 行肝切除后,5 年存活率仅为20%40%。大多数患者死于肝癌复发病情进展后的肝衰竭。有报导术后13年复发率分别为42% 、61%81% 。虽然在一些病例中,

2、肿瘤复发可再次切除,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肝切除术只能进行一次。因此,寻求一种有效的微创技术就非常必要,这样就可随时治疗复发肿瘤。近十年来, 发展出多项微创治疗技术用于肝脏恶性肿瘤的治疗。化疗栓塞是其中应用最久且最为广泛的微创治疗技术。但其疗效差且并发症率及死亡率较高。冷冻技术已广泛开始使用,为手术切除提供了另一个补充。冷冻的主要问题是冷冻极较大,不能用于经皮治疗,因此开腹术是标准路径。 大面积冷冻及多点冷冻时,通常会引起严重并发症,如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症,出血症,胸膜渗出。胆瘘,瘘管,肝外脓肿,组织破裂及肝衰竭。经皮酒精注射已广泛使用,尤其是在欧洲及亚洲。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尚满意,但继发肝

3、癌较差。总的来说经皮酒精注射有局限性,原因是即使治疗最小的肿瘤也需多次反复注射。此外, 酒精在肝脏肿瘤内不能精确地均匀分布,因此有肿瘤坏死不全的危险。酒精注射的缺点还有胆管注入,患者中毒及明显疼痛。大部分微波消融的研究在日本和中国进行,其他国家对该技术的经验及认识甚少。微波治疗的主要缺陷是凝固灶范围较小,直径小于2cm 的肿瘤效果较好,但治疗较大肿瘤时容易发生肿瘤残留。激光消融在欧洲国家做的较多。Vogl 等德国的研究人员称这种技术对治疗HCC 及结肠直肠癌肝转移非常有效。 但英国一位研究激光消融的很有影响的专家已完全放弃了这种技术,转而采用射频消融。有两个因素可能会限制激光消融的推广:1、使

4、用及安装纤维光学技术费用高昂;2、与 RFA 相比无明显优势。高强度聚焦超声已成功地消融了动物肝脏肿瘤,但目前用于人类研究的资料少, 只局限在我国。 总之, 人们对射频热消融的兴趣及热情已经远远超过了微波及激光消融。本文将综述射频消融治疗肝肿瘤的现状。背景射频消融技术产生的热毁损灶源于射频波范围内的交变电流。是交变电流产生热毁损灶,而非发出的射频波。首次使用交变电流加热组织可追溯至1800 年的dArsonval ,其后是Von Zeynek 。他们的工作显示,射频范围内的交变电流可用于加热活体组织。他们的发现进一步推动了医学透热疗法及电烧灼术的发展。著名的成果之一是外科Bovie 刀用于组织

5、烧灼止血,在全球范围的手术室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Bovie 刀改良后又产生了其它用途,使得射频热消融系统逐渐用于在心脏内(治疗心律失常)及中枢神经系统(治疗慢性疼痛)产生小的毁损灶。1980年末,射频仪器进一步完善,用于经皮深部肝组织消融。射频热消融在肝组织内产生毁损灶的首例研究由McGahan 等及 Rossi 等于 1990 年完成并发表。 此后出现越来越多的用射频热消融治疗原发性及继发性恶性肝肿瘤的详细报道。射频消融原理所有射频热消融系统均由电发生器、电极针及皮肤电极组成。该系统组成一闭合环路,患者将电极针与皮肤电极相连。传导至肿瘤组织的交变电流震动电极针周围的组织离子。离子震动致使摩擦

6、生热,并传导至邻近组织。电极针通过上述原理产热,与肝血流的冷却作用平衡后,将在电极针周围产生一个球型毁损区。热毁损区的大小与交变电流的强度及持续时间呈正比,与肝血流程度呈反比。50以上的温度可在活组织中产生凝固性坏死。临床上,紧邻电极的组织被加热到大约100 。这样高的温度可确保热毁损区达到预定范围,消融区周边的温度达到50。如果组织温度上升过快,或紧邻电极针周边的组织温度远高于100 ,组织将干燥而使治疗过程终止。适应症目前, 大多数研究者将射频消融局限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包括从手术难度讲不可切除者、身体虚弱不能耐受手术者或拒绝手术者。消融治疗的原则是,大多数接受治疗的患者有4 个以下的肿

7、瘤,肿瘤直径小于5cm,且无肝外肿瘤证据。大于5cm 的肿瘤也可用这项技术治疗,但完全消融的机会明显减少。原发性肝癌或肠癌肝转移患者向它处转移的机会较其它肿瘤转移至肝脏的可能性小的多。因此这两组患者是进行射频治疗的最佳候选人。很明显,禁忌症包括严重衰竭、活动性感染或不可纠正性凝血功能障碍。治疗途径的选择:经皮、腹腔镜及术中途径经皮途径与其它途径相比有几个优势:经皮途径创伤最小、引发病症最轻、在门诊即可进行、仅需清醒下的麻醉、费用相对较低、可反复应用治疗复发肿瘤。然而,与经皮途径相比,经腹腔镜对肝脏射频热消融有一些独特的优势:应用腹腔镜技术可将高频探头放置于肝脏表面,对肝脏全貌进行超声检查,可对

8、肝脏较小肿瘤进行观察及治疗,而用其它影像技术往往难于做到这一点。此外, 用腹腔镜可对肿瘤进行更准确的分期。用腹腔镜超声可识别术前未能用其它手段检测出的表面肿瘤或腹膜种植,从而放弃原计划的射频消融。如果治疗的目标是取得治愈效果,这一点将十分重要。此外,采用腹腔镜途径者称,运用Pringle 策略(暂时阻断肝动脉及门静脉),可增加热消融的范围。腹腔镜途径的劣势包括治疗过程中损伤略大、相关的并发症、额外费用且增加了治疗的技术难度。电极针布针可能会出现问题。腹腔镜超声探头较昂贵,在我国应用极少,且目前尚无缚于腹腔镜超声探头的针引导装置,因此射频针不能与超声探头平行地刺入肿瘤。最常见的做法是, 电极针与

9、超声探头垂直或倾斜。以这样的角度操作电极针,从技术上讲是个挑战,不易掌握。也有一些作者发表了他们在开腹术中应用射频消融的经验。此种途径的劣势为相关疾患及开腹术、全身麻醉所引起的死亡、治疗费用增加、恢复时间延长,而且此种技术是典型的一次性治疗手段。其优势与腹腔镜途径相同:可用高频探头扫查整个肝脏,准确地进行肿瘤分期。此外开腹途径可以在放置超声探头及射频电极针进针时有更大的自由度。可通过与超声探头绑在一起的引导装置或手持进行射频针布针。开腹的情况下,有些较困难的病灶如邻近膈肌、肠、胆囊的肿瘤可较为容易地得到治疗。这些器官可被移开或与肝脏隔离开,以避免肿瘤消融时对其造成损害。最后,肝脏血运可在射频消

10、融过程中暂时阻断。Pringle策略可暂时阻断门静脉及肝动脉,从而降低了靶肿瘤及临近肝实质的血供,因此能产生较正常血供时大的多的热毁损灶。布针及治疗策略肝肿瘤射频热消融可经皮肤、腹腔镜或开腹术途径进行。这三种途径的唯一区别是肝脏暴露程度不同。 大部分进行肝肿瘤射频热消融的内科医生使用经皮途径,他们发现患者对此技术耐受良好,并发症率较低,无死亡率。 因为无严重并发症,所以可在门诊进行。采用经皮途径治疗时,可使用超声、 CT 或 MRI 引导布针。每种技术均可显示电极针。但毫无疑问超声是引导经皮消融治疗肿瘤最常用的方式。与CT 及 MRI 相比,超声的优势在于实时显示能力、易于观察血管、容易获得、

11、速度快及费用低。大部分进行经皮热消融治疗的内科医生采用超声引导。超声最大的劣势在于判断消融有效性时有其局限性。尽管消融过程会产生高回声反应,但高回声反应的范围大小只能粗略的估计消融范围的大小。此外, 回声反应会使正在被治疗的肿瘤边界模糊不清,较深部的边界更是如此。据报道,这种情况下CT 及 MRI 的结果更为可靠。不管用何种方式进行射频肿瘤消融,布针前必须将策略定好。射频热消融的目的是毁损所有的肿瘤组织及其周边1cm 袖状正常组织。毁损袖状正常肝组织是为了获得一个无肿瘤区域。外科手术原则明确地显示,适当的切除肿瘤周边正常组织,对手术后预防肿瘤的局部复发至关重要。最近的一篇文献报道,恰当的无肿瘤

12、边缘应该界定为不应少于1 cm 的正常肝组织。如果射频消融的目标是获得与肝手术切除一样的成功率,那么就应满足这种无肿瘤边缘的要求。假定某种射频消融设备可以产生大约5cm 的消融灶,那么一次消融所能治疗的最大肿瘤的直径应该小于4cm 。用 5 cm 的消融灶治疗4 cm 的肿瘤,最多可以产生5mm 无肿瘤边缘。如果布针略有偏差也被考虑进去的话,此边缘将会更小。当然5 cm 的肿瘤也就不应该用单次5 cm 消融来治疗。 治疗更大的肿瘤,就应该采用多次消融使其彼此重叠,从而形成一个融合在一起的足够大小的热毁损灶,达到杀死肿瘤并提供一个无肿瘤边缘的目的。更大的肿瘤可以用射频消融治疗,但需要更多次的消融

13、或需要其他辅助技术来增加消融范围的大小。需要指出的是,多次重叠消融增加了肿瘤被遗漏的机会,这也是较大肿瘤射频消融后复发率较高的重要原因。当采用超声引导进行多点消融时,消融顺序的计划非常重要,要确保先做深部的再做表浅的肿瘤。若先做浅部消融,产生的微气泡可能会影响对深部的观察,从而防碍了完全消融,采用上述策略可使这种可能性减至最小。随访治疗当时进行超声检查可判断疗效。这在高血运的HCC 肿瘤是有益的,但在转移性肝癌并无帮助。 Solbiati 等发现,射频治疗后行增强超声检查有助于检测出残余肿瘤。这种即刻的回馈信息可用于在未治疗区域再次使用射频。尽管超声是射频消融的主要监测手段,但在判断消融是否完

14、全或是否有肿瘤复发方面价值不大。多数医生使用动态CT 来判断消融是否完全或肿瘤是否复发。有些医院在消融后数小时内行肝脏 CT 检查,来判断消融是否完全及是否有并发症。但即刻CT 扫描对判断消融是否完全有局限性,因为在消融组织周边有一消融引起的充血带。充血很难与残余肿瘤区分开。消融后1个月充血通常被吸收,此时对消融是否完全进行判断更为准确。因此,有些患者并不在消融后即刻做 CT,而是在1 个月后做检查。最终判断消融是否完全,应取决于1 个月后的CT 扫描。此时反应性充血已被吸收,可较为准确地观察消融边缘。此后每3 个月随访一次CT,以随时发现残余肿瘤或复发肿瘤。因为治疗目的在于消融肿瘤及其周围正

15、常肝组织边缘。因此与术前肿瘤灶比,术后一周的热凝固灶应该有所增大,如果未能证实凝固灶的扩大,则预示着治疗上的技术失败,是局部复发的一个危险因素。此后随着消融组织的被吸收,其后的扫描应发现病灶逐渐缩小。因此,若病灶逐渐增大,则视为肯定的局部复发。表现为消融区外周肿瘤浸润。若在肝内发现若干新病灶,或在消融区附近发现新病灶,则视为可疑复发。复发肿瘤的形态随肿瘤类型而不同。复发高血运肿瘤表现为在过去消融的肿瘤区域边缘或肝脏其它部位多处组织充血。低血运肿瘤表现为原消融区域增大,消融后的肿瘤边缘结节状生长,或在消融肿瘤边缘有一密度减低的环。治疗后系统性CT 扫描不仅用于检查肝脏内肿瘤的复发,也用于检查是否

16、有肝外病变。随访使用何种技术手段对能否在早期发现肝内肿瘤复发有重要意义。大部分HCC 患者的早期复发仅在高质量三相CT 上的动脉相能够检出。同样,肠癌肝转移瘤复发的这种微妙变化,仅能在门脉相对比增强CT 观察到。此外,所有HCC 患者及肝转移患者每3 个月检测1 次 AFP 及CEA。不管使用什么手段对术后的患者进行随访,主要目的是尽可能早地发现肿瘤复发,以便于安排恰当的治疗。若复发局限于肝内,再次消融可能是有效的。如患者出现肝外转移或广泛肝内病变,则应考虑系统化疗或肝化疗栓塞。射频消融临床疗效因为这是一项相当新的技术,所以尚无原发或继发性肝癌射频消融后的长期随访结果。大部分早期报道的消融治疗目的是肿瘤完全坏死及有可能治愈。但从已发表的文献,我们可看到射频消融后对患者短期随访的结果。可分为不同肿瘤类型及治疗方式的结果。许多结果是用早期产品做的,并不能反映目前的技术改进。1996 年, Rossi 等报告了他们7 年内治疗50 例患者的经验。39 例为原发性肝癌,11 例为转移性肝癌。每一个治疗过的HCC 结节的直径均小于3cm, 肝转移结节直径均小于3.5 cm 。做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