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380963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0.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分院院长:孙玉铃执笔人:杨朝丹分院名称:工商管理编写日期:2007 年 9 月 6 日课程编码 :课程中文名称: 统计学原理课程英文名称:statistics theory 课程类别:专业课(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开课对象:06 级工商管理开课学期 :第三学期学分 :2.5 ;总学时 :50 ( 理论课学时、实验课学时)基本教材 : 统计学原理 ,刘晓利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第一版参 考 书: 【1】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夏淑琴,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第 1 版【2】 统计学,袁卫、庞皓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第 11 版【3】 统计学,龚有

2、容,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姚志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小标题用黑体四号字,下同)1、课程的性质和目的统计学 是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应用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与解释等统计方法,并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统计推断的基本概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一方面加强对社会经济问题的学习、研究及学习其他专业课程 提供数量分析方法,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课程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2、教学任务:本课程的教学基本任务是:教育学生

3、了解我国统计法的基本规定和要求,懂得统计学的基本任务、掌握社会经济统计的最一般的原理、原则和方法,基本能够胜任统计员的工作。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统计学原理是一门规范性、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要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重点讲授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及培养利用数量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总4 学时) 本章是全书内容的纲。要求掌握统计的研究对象、统计的特点、统计研究的方法,明确统计第一节统计学的性质和特点第二节 一、统计的作用第三节、统计的研究方法和统计的工作过程12341234 第四节重点、难点:统

4、计学概念的理解,以及总体和单位、标志和指标的概念、区别与联系。 思考题: 1、统计学的三层含义及相互联系?2、统计学涉及的三组基本概念是什么?举例说明。第二章4 学时) 本章讲述关于统计工作第二阶段统计调查中的理论和方法。要求理解统计调查的概念和种类,掌握统计调查方案的制订和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能根据调查目的和客观实际情况, 第一节1 23 4第二节第三节 一、统计报表的意义 二、统计报表的种类; 三、统计报表的内容四、统计报表的资料来源 第四节专门调查 2四、典型调查 重点、难点:一是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二是各种统计方法的特点、区别以及适用范围。 思考题: 1、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5、?2、我们学习的调查方法中,那些是全面调查,那些是非全面调查?第三章6本章讲述统计资料整理中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要求了解统计资料整理的意义和内容,明确统计分组的有关问题,掌握分配数列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明确统第一节二、统计整理的意义第二节二、分组标志的选择四、统计分组体系 五、统计资料的汇总 第三节一、分配数列的概念和种类1、单项式变量数列; 2、组距数列。四、次数分布特征 第四节二、统计表的构成重点、难点:统计分组方法与变量数列的编制 思考题: 1、选择分组标志应遵循哪些原则?2、举例说明次数分布的特征有哪些?第四章4本章讲述了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的种类、特点及计算方法。要求

6、理解总量指标的概念和 作用,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涵义和区别;掌握各种相对指标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它们不同第一节1 2四、计算和应用总量指标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123456重点、难点: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的计算方法和运用。 思考题: 1、强度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区别与联系? 2、相对指标有哪几种,是如何计算的?第五章平均指标(6 学时)本章理解平均指标的概念和作用,正确掌握各种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理解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作用以及掌握标志变异指标的计算和运用;了解综合指标的运用原则。第一节第二节一、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形式 二、简单算术平均数;三、加权算术平均数第三节 一、简单调和平均数 二、加权

7、调和平均数 三、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平均数的计算 第四节几何平均数 一、简单几何平均数二、加权几何平均数 第五节 一、众数 二、中位数一、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算术平均数与众数、中位数之间的关系第七节应用平均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重点、难点:平均指标的计算方法和运用思考题: 1、平均指标有哪些种类?2、什么是几何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如何计算?第六章标志变异指标(2 学时)本章理解平均指标的概念和作用,正确掌握各种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理解标志变异指标 的概念、作用以及掌握标志变异指标的计算和运用;了解综合指标的运用原则。第一节标志变异指标概述二、变异指标的种类第二节全距

8、和平均差 一、全距 R;二、平均差D;3 第三节标准差和标志变动系数 一、标准差 二、交替标志的标准差 三、标志变动系数 重点、难点:平均指标的计算方法和运用 思考题: 1、测定标志变异程度的指标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第七章6 学时)本章讲述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动态分析的统计方法之一的时间数列分析法。要求了解时间数列的概念、 种类及特点, 了解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掌握时间数列的各种水平指标的概 念和计算方法, 重点是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掌握时间数列的各种速度指标的计算方法,重点第一节123第二节1、由总量指标时间数列序时平均数;按时期数列计算;按时点数列计算,( ) 连续时点数列; ( ) 间

9、断时点数列; 21、逐期增长量; 2、累积增长量;34第三节1 21、定基增长速度; 2第四节1 2 3第五节1( 季 ) 平均法; 2重点、难点:水平分析指标、速度分析指标、长期趋势的测定 思考题: 1、时期数列与时点数列的不同?2、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有哪些?第八章6本章讲述统计指数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如何运用指数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分析。要求理解统计指数的概念和作用;了解综合指数的特点,掌握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理解平均数指 数的意义, 会进行有关的计算;了解平均指标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了解运用指数体系进第一节第二节 一、综合指数的概念1 2 第三节平均数指数 一、平均指数的概念1 2 第

10、四节 一、指数体系二、因素分析 12 第五节平均指标指数一、平均指标指数的概念 二、平均指标指数体系的因素分析 重点、难点:各种指数的编制及因素分析。 思考题: 1、编制综合指数的原则是什么?2、怎样进行因素分析?第九章6 学时)本章讲述抽样调查中的一般原理和各种抽样组织形式的调查方法。要求理解抽样调查的特点和作用; 了解各种常用的抽样方法,特点是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掌握其抽样组织形式的 意义和样本指标的计算方法;掌握平均抽样误差、极限抽样误差的计算方法和如何正确确定第一节三、抽样估计的一般原理 第二节 一、全及总体和抽样总体; 二、全及指标和抽样指标。 三、重复抽样与不重复抽样 第三节抽样误差

11、和抽样估计三、抽象极限误差四、抽样误差的概率度 五、抽样估计 第四节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一、简单随机抽样 二、类型抽样三、等距抽样 四、整群抽样第五节必要样本容量的确定和总量指标的推算 一、必要样本容量的确定 二、总体总量指标的推算 重点、难点:抽样误差、抽样估计及样本容量的确定。 思考题: 1、什么是抽样误差、抽样平均误差和抽样极限误差?2、点估计和区间估计有什么不同?第十章4本章讲述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要求了解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中的基 本概念;了解相关系数的计算和运用;了解回归分析方法;了解估计标准误差的计算;并了第一节相关分析概述三、相关分析的内容 第二节 一、相关表 二、相关图第三节 一、回归分析的概念及相关分析的关系重点、难点:抽样误差、抽样估计及样本容量的确定思考题: 1、相关系数是如何计算的?2、什么是回归分析?如何进行直线回归方程的配合?四、习题及课外教学要求课后习题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平时成绩: 30% (包括考勤、作业、随堂测试)期末考试: 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