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导学设计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380516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别康桥》导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再别康桥》导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再别康桥》导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再别康桥》导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再别康桥》导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再别康桥》导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别康桥》导学设计(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再别康桥再别康桥导学设计导学设计别 了,我 的 康 桥再别康桥导学设计导学 目标1知识技能:了解徐志摩及其诗歌创作;初步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2过程方法:反复咀嚼诗歌的语言,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人情美和形式“三美”。3情感态度:体会诗人对自然的爱,对自由的追求,对美的体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活的高尚情操。导学重难点1是重点;2 是难点导学方法品读法、探究法导学总体思路诗歌是在反复品读中自悟出的,不是靠讲出的,可让学生在“听读赛读演读评读背读写读”中品味诗歌精美的语言和优美的意境,把握诗人细腻而健康的情感,从而在与学生平等对话中挖掘新教材的人内涵。充分运用新标理念的成果,采

2、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创造语实践的机会,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营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堂教学容量和语素养的积淀。借助多种背诵提示,激活学生思维,力争当堂成诵。前 准备按照后网址上网检索相关学习资料;印发有关徐志摩生平和创作的简介和评论。教学时间2 时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计理念设疑激趣1“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故古人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既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又有”执手相看泪眼”的悲戚。那么,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又是怎样的呢?2 播放歌曲再别康桥后问:这首优美的歌曲的歌词是谁写的的呢?他就是被林语堂先生称作“情才”和“奇

3、才”的诗人徐志摩。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走近诗人,和诗人做一次亲密接触吧。1 优美的诗境和乐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求知欲。拨妙析疑出示徐志摩的照片(投影 1)和剑桥的图片(投影 2)时:【旁白】瞧,他面容清瘦,气质优雅,多情的双眼略带些梦幻,料想这弱的外表下,隐藏的必是一颗善感的而细腻的心。瞧,这座桥,风景秀丽,遐尔闻名;这个人,风流倜傥,才华横溢;这首诗,清新空灵,载誉中华。简介作者的生平和创作(投影 3)后:【解说】可惜诗人英年早逝,给诗坛带莫大的遗憾。下面我们随着诗人的笔触,去康桥河畔走一走,领略一下那儿的秀丽风光,去触摸一下被梁启超誉为“一个奠定了中国新诗坛的基础”的徐志摩的心

4、灵轨迹。播放动画再别康桥 (配诗歌原,无朗读)【画外音】这首诗像一首忧伤的小夜曲。诗行在参差变化中见整齐,音节跌宕起伏,旋律轻柔舒缓,叠字的运用同时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教师配乐范背全诗或播放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中徐志摩的扮演者黄磊的朗读录音后:【解说】刚才同学们说黄磊之所以能读得声情并茂,感人至深,主要在于他很好的把握了作者的感情而且自己的感情也很投入。现在,大家想不想挑战一下黄磊?就这首诗歌的诵读要领与学生交流(投影)首先,要把握诗歌的节拍;其次,韵脚字要拖音;再次,要把握轻读和重读。听读赛读一、 整体感知,把握脉络、明线索:抽一朗读好的学生试读后点评。【温馨提示】朗读要把握情感、节奏和轻重缓急

5、。男女生赛读。男生齐读后:【解说】男生刚才的朗读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离愁满怀的诗人,但跟古人的离愁相比又有着怎样的区别呢?你是从中的哪些词语看出的?女生在情感的丰富和细腻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下面请女生齐读:边小结如何读出韵味的要领边讨论:以第一节为例,师生共同划分节奏学生演示其它几段。七节共用了哪些韵脚?中哪些字眼应当重读或轻读?齐读后:概括各节的主要内容。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概括诗人的情感脉络 作者再康桥和再别康桥时去都有什么特点? 作者为什么这样做?2 音乐能陶冶人的性灵;优美的图景可以激活学生欣赏美进而创造美的艺术细胞。播放歌曲,可让学生从另一个层面去感受志摩的诗;配上剑桥的优美的图

6、片,能营造诗一般的意境氛围。3“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要交给学生读书和思考的“金手指”,使之不但“想”问,而且“会”问学生演读后:【解说】很多同学感受到了康桥的一草一木都包含了诗人无限的深情。王国维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学作品中,我们把这种凝聚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景物叫做意象。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是用意象组合的方式渲染了一种孤独、悲凉的氛围,把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一中曾说:“康桥的美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它是全世界最美的一条河。 ”诗人正是选取了云彩、金柳、青荇、拜伦潭、星辉等一系列特有的意象,给人

7、以美的享受。演读评读二、精读剖析,感悟旨趣、品意境:男女生分别选派一名代表上讲台表演朗读后:男生演读后思考诗人告别时,哪些举动可以体现出对康桥的深情?女生演读后说说诗人除了作别云彩,还与康桥的哪些事物作别?诗人又是怎样描写这些意象的呢?这些意象融入了诗人怎样的情思?诗人为什么会对康桥产生如此深刻的情感呢?拨妙析疑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就立意、选材、剪裁几方面提问,而不要揪住细枝末节不放。 (深入到学生中,与其展开讨论)板书学生普遍感兴趣的或弄不懂的问题(例如):明明是“再别康桥”,为何只说“作别西天的云彩”?常言“花红柳绿”,在作者笔下,河畔的柳树为何是“金”色的?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体好在哪里

8、?“油油地”和“招摇”在这里分别有什么好处?体会“甘心”这个词的深刻含义? 清泉一般是碧绿的,作者为何将它比做“天上的彩虹”? 诗人“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时的情绪是兴奋欢快还是失意低落?何以见得? 怎么理解“悄悄是别离的笙萧”一语? 既然诗人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为何又说“但我不能放歌”?【解说】刚才大家畅所欲言,甚至争得面红耳赤,不就是未了捍卫自己心中别人无法体验的康桥么?鲁迅曾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就是说每个人在感受事物时都会有一些自己独特的体验。现在我们既然已经把握了作者的感情,而且也有了自己的独特体验,是不是可以挑战一下黄磊了。老师也给你们点音乐,好不

9、好?让我们再次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播放配乐画面(有诗无朗读)前:【解说】作者写尽了康桥无限景,却道不尽离别无限情。此情此景,情景交融,怎能不令人醉在心头。老师为你们的进步表示祝贺,你们不想为自己的进步鼓鼓掌吗?学生分析诗歌形式“三美”时:【解说】在诗歌的形式美赏析方面,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绘画美:诗歌的语言多选用色彩富丽的词语;音乐美:诗歌的音节琅琅上口,错落有致;建筑美:诗歌“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想读说读分小组反复自由朗读:就感兴趣的地方或不懂的地方发问,在小组内自由交流。每个大组选择一两个普遍性的问题合作解答,推举一人执笔写成 60 字以上的小研究论在班

10、上交流。其它组的同学补充,不同观点允许辩论。学生朗读后,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把心中的康桥表达出。 (可以说出,读出,也可以唱出,甚至可以跳出,但要辞优美)你最喜欢哪一幅画?就你最喜欢的诗句略作赏析。学生闭上眼睛想像自己心中的康桥后:举例说明再别康桥在形式上是怎样体现“新月派”诗人诗歌创作“三美”主张的?教师重点讲析绘画美学生讨论音乐美和建筑美,最后教师总结。4 通过探究式合作学习,有利于形成师生、生生之间信息的立体、多向交流,形成民主、和谐、协作的学习氛围“想像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让学生自主赏析突出了其主体性,也体现了建构主义论、接受美学和多元智能等现代教育理论的理念。反馈释疑背诵指导(出示三

11、种背诵的提示:投影)出示古代写离情的诗句(投影)后:【旁白】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诗人用自己的“才”尽情地抒写自己的“情”,把自己的“康桥情结”融汇在了这首如小夜曲一般优美的再别康桥里。这也许是这首诗常读常新,百读不厌的真正原因吧。难怪朱自清先生说“现代诗人应当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出示古代诗词中写“挥手”的诗句(投影)出示改写后的再别康桥 (投影)后:【解说】一首优美的诗歌就像一曲动人的旋律,令人不由的想要反复吟唱,让我们再次在音乐中品味康桥的美。再现康桥美景和背景音乐,一齐背诵。【画外音】胡适说:“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 ,这里面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

12、这三个理想的条能够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 。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 ”这或许才是揭开这首诗朦胧面纱的真谛吧。背读写读三、研读评价,揣摩韵味、得精髓:学生自由背诵:【温馨提示】:提示上句,缺省下句(投影) ;关键词语:轻轻的、金柳、青荇、榆荫,寻梦、笙箫、悄悄的(投影) ;重现康桥实景,画面联想记忆(投影)比较鉴赏:自古写离愁别绪的诗作可谓灿若星河,大家还记得哪些诗词?这些诗和徐志摩的这首诗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同? 柳永雨霖铃一词中离别的气氛带给我们的感觉和在别康桥带给我们的感觉有何不同?(中等生及以下回答)赏析徐志摩的莎扬娜拉 (优生回答)谈谈你的总的

13、看法。仔细品味这首诗所体现的“三美”的主张。发挥想象,口头描述女郎的形象和内心活动。拓展延伸(外作业)摘录有关“挥手”的古代诗句。 (中等及以下学生做)仿照送友人 ,把再别康桥改写成一首五言律诗。模仿再别康桥 ,将王维的居秋暝改写成一首现代诗。 (优生做)6“温故而知新。 ”以学生旧有经验为起点,有助于学生知识的重构,并增加其语素养的积淀。7 以读促写,有助于积累语言和语感,训练其发散、求异、转移、逆向等创新思维能力6 实行分层教学有利于解决优生“吃不饱”和差生“吃不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附再别康桥堂教学实录【前演讲】师:今天的前 3 分钟演讲由同学讲。生:演讲(照稿子念)师:不能照着

14、念,能背就背,不能背可以看一看。 (上铃声响)这个同学伏在桌上照稿子读,读得极快,大家听不清。师:完全不符合演讲的要求。第一,他完全是在读,没有达到要求。第二,他的仪容不好,一直伏在桌上。第三,上演讲最起码的规范是:同学们,今天我演讲的内容是他没有做到。第四,老师说过,第一轮,老师不规定题目,但是有一个默认的前提。应该是大家都认可的公众话题。因此,今天这个演讲要重新做。生:明天不可能。师:后天。明天该谁呢?(李老师在安排) 。师:我们今天学习再别康桥 。这首诗大家读过了,比较熟悉了。在没有学这首诗前,大家对徐志摩有没有了解?生:我看过一些,似乎是说鲁迅和徐志摩在学上是对立的。师:你是在哪里看到

15、的?生:我是听我们老师说的。师:你说的是对的,他们在学观上是对立的,而且老师年轻的时候,第一次知道他也是从鲁迅那儿了解到的。还有哪个同学?生 2:他是新月派诗人。师:这你也知道,真了不起。从哪儿知道的?生 2:从优化设计的。师:很好,有预习的习惯,就是不一般。还有没有?没有了?那老师补充。有一个电视看过没有?人间四月天生(议论后)发言:讲他和三个女人的感情。师:哪三个女人?其他同学补充,生 3:(还有其他同学补充)林徽音,陆小曼,张幼仪。师:徐志摩比较风流,只是因为他是学家,就成了中国有一个不好的传统,一个人成了名人,缺点也就成了优点。当然,也有人替他辩护,正因为感情丰富,所以写出好作品,我觉

16、得还要应该分开评价。师:徐志摩怎么死的?生 4:飞机失事。师:对。徐对新诗贡献很大,我甚至认为,仅以此诗,就足以称优秀诗人。他还做过许多大学的教授。当时很多人都是二十岁做教授的,比如胡适等,很有才华,现在找不到多少这样的人。当然他们不会玩电脑游戏,没有读过金庸。你们看了朱光潜的可能比较清楚。一个人不一定写诗但要有诗情。就讲徐志摩这个人可以讲很多,我不想讲很多。我们不能因一些事情否认他的贡献。时间过得越长,对人评价越客观。同学们前有没有读过?生(齐):读过。师:大家一起读,看有没有读错的。生(齐):读诵师:停停停!我觉得你们再这样读下去,愧对地下的徐志摩,我听了也很不舒服,这位为汉语羸得声誉的诗人的诗怎么可以这样读。我觉得,这首诗与毛的长沙完全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