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与当代经典》读后感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376809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化与当代经典》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文化与当代经典》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国文化与当代经典》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与当代经典》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与当代经典》读后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文化与当代经典中国文化与当代经典读后感读后感庄子的逍遥人生可以说是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要实现这种境界谈何容易。可是只要我们努力去做的话,离这种理想的人生境界就会更近一步庄子认为要实现逍遥人生的理想境界首先要认清实现这种境界的障碍自身认识及外物的限制。自身认识的限制包括地域的限制、生存时间的限制、教育实践的限制、时代变迁的限制、风俗习惯的限制、自身职业的限制、厉害关系的限制、思想观念的限制。外物的限制有两种,一是属于物质方面的诱惑、另一种是属于精神方面的诱惑。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到影响逍遥人生的理想境界的因素有很多,作为一个社会人要完全摆脱这些因素的限制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比如地域、风俗习惯、道

2、德规范等这些客观存在的限制,我们完全摒弃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还有教育实践,我们都知道一个人所受到的教育不同,在实践中的感悟就不同,自己在不同阶段也有会不同的感受与认识,人的认识受自己所受教育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在教育学生时要给学生施以正确的教育,要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从而塑造学生完美的道德品格。了解了实现教育理想状态的逍遥人生所受到障碍,我们就可以通过一些途径来实现。庄子认为生活在喧嚣世界的人们,要想获得逍遥人生,就要摆脱束缚我们的一切桎梏,摆脱扰乱我们生活得一切观念,追求这种逍遥的人生境界需要一个过程,既要养心又需要按照自然的规律去做事、去处事。首先要做到心斋。所谓心斋就是指

3、排除一切思虑和欲望,让自己的心能够静下来。作者认为我们当前的教育弊端就在于功利性太强。确实,我们的教育存在着这种现象,家长或老师用金钱与权力来诱惑孩子,让孩子去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各种愿望,致使我们的孩子不知该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可喜的是已经有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不足,开始改变了这种做法,教育界提倡的“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主”的教育理想其实就是对这种不良的教育方式的一种宣战。其次要做到坐忘。坐忘就是能够做到遗忘自己的形体,抛开自己的聪明;消解由生理所激起的贪欲,消除由心智作用所产生的系累。只有这样,才能心灵开敞无碍,和天地达到融通为一,就达到了坐忘的境界。作者用了几个小故事来向我们阐述了这一境界:“操

4、舟人忘水”告诉我们要想做成一件事情,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二要不断地进行生活得积累;“驼背老人粘蝉”告诉我们学好任何一种本领,都需要扎实的基本功,专心致志,日积月累,这样才能成功;“庖丁解牛”告诉我们必须像庖丁解牛那样善于掌握和认识事物的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去办事;“梓庆削木做鐻”告诉我们要忘掉一切,心无外物,达到一种理性的精神状态,才能成功。同时庄子的一些书也告诉我们,决定成败的关键不是你技术的高低,决定学生成绩的好坏的不是你掌握知识的多少,而是你的心态,患得患失往往成为获得成功的障碍。再者是自然。自然就是要符合自然的规律,按照事物的本性和其发展规律来从事各种活动。在这里阐述了两个方面:一是物各有其性,我们不但要了解事物的本性,而且还要尊重事物的本性。另一个是自然无为,我们的行为活动应该遵循事物的本性和其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能人为地违背自然的法则,不能人为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人和物。所以在教育学生时,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做到因材施教,不能以我们认为合适的方法来教育学生,否则就会抹杀学生的本性。庄子的理想教育状态逍遥人生对我们当今的教育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符合我们当今的教育理念的,值得我们学习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