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期末复习资料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376375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欧姆定律》期末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欧姆定律》期末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欧姆定律》期末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欧姆定律》期末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欧姆定律》期末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欧姆定律》期末复习资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期末复习资料期末复习资料欧姆定律期末复习资料第四部分 欧姆定律一、电压1、电的作用是给电路两端提供电压;电压是电路中产生电流的原因。电路中有电流,就一定有电压;电路中有电压,却不一定有电流,因为还要看电路是否是通路。2、电压用字母 U 表示,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 V。常用单位有千伏(V,1V = 103V)和毫伏(V,1V = 10-3V)。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是 220V;一节干池的电压是 1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V。3、电压表的使用:A、电压表应该与被测电路并联;当电压表直接与电并联时,因为电压表内阻无穷大,所以电路不会短路,所测电压就是电电压。B、电压表的正接

2、线柱接电正级,负接线柱接电负极度。 、根据被测电路的不同,可以选择“0 3V”和“0 1V”两个量程。4、电压表的读数方法:A、看接线柱确定量程。B、看分度值(每一小格代表多少伏)。 、看指针偏转了多少格,即有多少伏。、电池串联,总电压为各电池的电压之和;相同电池关联,总电压等于其中一支电池的电压。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1、实验步骤:A、提出问题;B、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D、进行实验;D、分析和论证、E、评估;F、交流(大体内容相同即可,有些步骤可省略)2、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的电压之和。三、电阻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铅笔芯、金属、人体、大地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

3、缘体,如橡胶、塑料、陶瓷等。导电能力介于两者之间的叫半导体,如硅金属等。2、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用 R 表示,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 。常用单位有千欧(,1 = 103)和兆欧(,1 = 106),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为 。3、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A、材料;B、长度;、横截面积;D、温度。一般情况下,某一导体被制造出以后,其电阻除了随温度的变化有一点改变之外,我们就近似地认为其电阻不变了,它也不会随着电压、电流的变化而变化。4、某些导体在温度下降到某一温度时,就会出现其电阻为 0的情况,这就是超导现象,这时这种导体就叫超导体。、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是:电阻部分由涂有绝缘层的电阻丝绕

4、在绝缘管上,通过滑片在上面滑动从而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大小。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正确接法是:一上一下的接。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它应该与被测电路串联。四、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是由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 1826 年通过大量的实验归纳出的。2、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两端的电阻成反比。公式为:I = U / R ,变形公式有:U = I R , R = U / I3、欧姆定律使用注意:A、单位必须统一,电流用 A,电压用 V,电阻用 ;B、不能把这个公式理解为: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因为电阻常规情况下是不变的。4、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额定电压;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叫额

5、定电流;但是生活中往往达不到这个标准,所以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电压叫实际电压,实际工作时的电流叫实际电流。、当电路出现短路现象(电路中电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被接通的情况)时,根据 I = U / R 可知,因为电阻 R 很小,所以电流会很大,从而会导致火灾。五、测量小灯泡的电阻1、根据欧姆定律公式 I = U / R 的变形 R = U / I 可知,求出了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就可以计算出小灯泡的电阻,这种方法叫做伏安法。2、电路图:3、测量时注意:A、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应该滑到电阻最大端;B、测量电阻时,应该先观察小灯泡的额定电压,然后测量时使用的电压应该按照从额定电压依次降低测量。 、可以

6、将几次测量的结果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4、测量过程中,电压越低,小灯泡越暗,温度越低,因此电阻会略小一点。六、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1、对人体安全的电压应该不高于 36V,因为根椐欧姆定律 I = U / R 可知,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电压越高,通过人体电流就会越大,所以高压电对人体说是非常危险的。2、我们不能用潮湿的手去触摸电器,因为人的皮肤潮湿时,电阻会变小,从而会增大触电的可能性。一般情况下,不要靠近高近带电体,不要接触低压带电体。3、雷电是自然界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对人说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在有雷电现象时,不要站在大树或其它较高的导电物体下,也不能站到高处。4、为了防止雷电对人们的危害,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让雷电通过金属导体进入大地,从而保证人或建筑物的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