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言代价与回报》教学设计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375810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言代价与回报》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不言代价与回报》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不言代价与回报》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不言代价与回报》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不言代价与回报》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言代价与回报》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言代价与回报》教学设计(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言代价与回报不言代价与回报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本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本时的内容,是使学生认识到承担责任意味着回报也意味着代价,要学会承担责任,更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对那些无法逃避的责任要积极面对,对那些无私奉献的人们要心怀感激之情。2、学生情况分析。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我看到了这样的一些现象:l 有时他们会因为所谓的哥们义气盲目承担本不属于他们的过错;l 有时他们会在闯祸后只谈别人的过失;l 有时在需要他们承担责任时,他们却犹豫不决;l 有时在实际生活中对于他人无私奉献精神不能完全理解,甚至有怀疑、嘲笑的态度;这些现象反映了学生并不清楚责任的复杂性以及应该如何正确地

2、承担责任。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学习教学材料中不言代价与回报、无私奉献的人的优良品质,并转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能比较客观地分析代价与回报的关系,较合理地作出选择,并承担相应的责任。2、能力目标:从教学材料中提取有关的教学信息的能力(每个学生至少两条) 。对于现实生活中的选择,能正确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作出比较合理的选择。3、知识目标:明确承担责任会得到回报,但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明确有些责任即使不是自愿选择的,也应尽力承担好。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承担责任时如何选择,如何更好地承担责任。2、教学难点:受各种因素影响,学生对于现实生活中他人的无私奉献

3、精神,有时有抵触情绪。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以事例为依托,以情感为支撑,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发他们的道德体验,转化他们的道德实践是教学难点。四、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布置任务教师布置学习任务:1、今天上的内容需要我们分组进行,现在组已经分好,请各组产生一名小组长(可以自荐也可以他荐) ,负责组织本组的学习。每位同学都拿到一个号码,请每组的 1 号作为发言人,代表小组汇报学习成果。2、每组的组长到老师这里选取学习任务,并组织本组想学习。【设计意图】1、本教学选择了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启发引导及师生共同探讨相互结合的教学方法,前对学生小组活动提出明确要求。2、结合本教学主题“责任、选择、代价、回报”,利用

4、学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承担责任,为本的学生道德实践打下伏笔。第二部分:学习任务的分配教师给三组分配的任务分别为:结合提供的教学材料,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完成小组学习任务。教学材料:第一组:小 A 的选择一周前,校运动会的报名结束。体育成绩很好的小 A 报了两个项目。他们班的同学都期盼他取得好成绩,为班里赢得荣誉。可刚得到消息,纠正本周日学校将租用月坛体育场举行校级运动会,小A 的妈妈给他报的绘画班正好也在周日上不能更改。小 A 很喜欢绘画,而且听妈妈说报这个班花了很多钱。但是根据学校规定报名情况不能更改。小 A 很犹豫第二组:斯特鲁格的选择1996 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美国体操选手斯特鲁格

5、在跳马比赛中脚部崴伤。在她的最后一跳之前,她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不跳,美国将失去第一枚体操团体金牌;跳,她将受到终身无法恢复的伤痛,她将永远告别体操事业。她会第三组:一位老人的选择有一位 74 岁的老人,因为他的杰出贡献,多年获得了很多荣誉,几乎成了获奖专业户。他的名字作为品牌价值被估价超过 1000 亿元。他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个人获得 00 万元巨额奖金,他的生活学习任务:1、请同学们将教学材料根据你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进行续写。2、要求各组选择用“选择、代价、无可厚非、责任、奉献、顺理成、理解、权衡、牺牲、放弃、不值得、回报、不计较、无悔、抉择”这些词,对前段材料和续写的原因进行分析

6、。【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对教学材料的阅读、分析、续写,初步了解学生对于“责任、代价、回报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为本的学生道德实践打下伏笔。第三部分:小组学习汇报及综合分析第一组:1、展示第一组材料内容,请发言人对自己小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汇报。2、请其他小组同学发表不同意见。(对于“小 A 的选择”,学生中一定会出现不同的意见,各执一词。在这里,教师让学生体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碰到艰难的选择,需要权衡得与失,权衡代价与回报。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选择可能会越越多,这是我们走向成熟过程中必然要遇到的。在后两组教学内容结束后再

7、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第二组:1、展示第二组字材料,请发言人对自己小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汇报。2、听取其他小组同学发表不同意见。(对于“斯特鲁格的选择”,学生中也会出现不同意见,教师要给学生宽松的环境,允许他们发表不同的意见。 )3、学生发言后,教师播放斯特鲁格的选择视频,给学生揭示故事的真实结局。视频内容:斯特鲁格忍着剧痛做了最后的一跳,她跳完以后,由于伤痛,只能跪着爬出赛场,这情景让裁判员、在场观众心痛。然而,她的脸上始终挂着微笑和坦然。当她和队友站在最高领奖台上时,体育馆内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她没有流泪,依然是微笑和镇定1、看过这段视频后,大家的感受是什么?(学生回答一定是感动,很多

8、人看过这段视频都感动得掉泪)但你发现斯特鲁格的表情了吗?(她平静、坦然、微笑、坚定)这说明什么?(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即一旦我们作出了选择,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承担责任。)2、 “她这样做值吗?”很多人都在问这个问题。你的看法呢?(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或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如何权衡才是社会道德提倡的高尚境界。 )3、 “其实,她别无选择,要是我也会这样做。 ”也有人这样说。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确,她代表的不是个人,是团队,是国家。这种责任有时是不容我们选择的,但她最后的出色一跳,说明她竭尽全力了。-她选择了积极面对。 )4、说到这里,老师想再问一下,刚才选择小 A 放弃

9、参加运动会的同学,现在你的选择是否会有些改变?刚才选择小 A 应该参加运动会的同学,可否想出一句表扬的话鼓励一下小 A?【设计意图】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教师通过三个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面对责任,面临选择,该如何正确地、合理地选择,并积极地承担由此产生的责任。即使是别无选择的责任,我们也要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是高尚的道德品质。第三组:(对比前两组阅读材料,这组材料悬念较少。学生一定能猜出是“水稻之父-袁隆平”,对他的事迹比较了解,但初中生也许会出现不同意见。如:他完全可以安度晚年;他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更安逸一些等。如果学生没说出相反的

10、意见教师也可以反过问学生。 )1、展示第三组字材料,请发言人对自己小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汇报。2、出示袁隆平的生活、工作图片,补充新的字材料。补充材料:然而,他的“坐骑”是一辆旧摩托车。74 岁的他还在为解决我国和世界的粮食问题奔走在田间地头。荣誉和财富的不期而至并没有改变这位科学家的本色。他将国家奖励给他的巨额奖金全部用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上。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教师提问:1、这位世界闻名的科学家,完全可以安度晚年。他巨大的贡献授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当之无愧。可人们用这样的词形容现实生活中的袁隆平:“淡泊名利,一介农夫,两腿沾满了泥点子的科学家,荣誉和财富没有改变他的本色。 ”你

11、能说说袁隆平身上的品质吗?(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考虑个人得失等)2、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像袁隆平这样的人物,你能说出吗?(丛飞、徐本禹、李向群、徐虎、魏青刚等)3、引导学生补全板书,梳理教学思路。教师总结:说到这里,同学们一定对“如何选择责任,如何衡量回报与代价”有了新的认识。教师展示:歌德的话: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的一种爱。老师的话:责任要求我们学会抉择,勇于承担,追求高尚。【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袁隆平等先进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认可社会道德提倡的无私奉献、不计代价与回报等的优良品质,并以他们为榜样。力图实现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学生积极实践的有机结合。第四部分:学生活动

12、小结教师总结:其实这节同学们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已经经历了一次”如何选择,如何承担责任”的考验。老师将对一些同学进行现场采访:1、关于选择责任-勇于承担。三个小组长:你们是自荐做组长的还是别人推荐的?感觉到压力了吗?相信自己能做好吗?是否想到过别人会抱怨你?小组成员:对你们组长的工作满意吗?小组长:如果别人不满意,你后悔吗?2、关于必须承担的责任-认真对待。发言人:你们是老师指定的发言人吗?有压力吗?对自己的发言满意吗?小组成员:对你们的发言人的表现满意吗?为什么?3、关于默默奉献-不计较回报。全体组员:除了组长、发言人,你们认为今天对你们组贡献最大的同学是谁?贡献最大的同学:你积极为本组出谋划策,却没有发言的机会,你的感受是怎样的?教师总结:这节,同学们表现都很好,在责任面前,你们学会了选择,也勇敢地承担了责任。面对压力,你们积极应对,尽量做好,还有些同学默默奉献。其实在生活中,无论大事、小事,你们总会遇到各种责任的选择,老师相信你们会勇敢地做负责任的人。【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对本学生参与活动的总结,对相关学生的采访与评价,揭开本学生践行“承担责任”的真实情况,使学生回味本的情感体验,真切地体会“如何更好地承担责任”。积极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用高标准要求自己,力争做负责任的公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