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科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

上传人:n**** 文档编号:35373357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1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化科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消化科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消化科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消化科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消化科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化科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科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消化科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规范消化科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规范目录目录静脉留置针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2深静脉置管术操作并发症.5PICC 置管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16鼻饲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21鼻胃管鼻饲法操作并发症.24留置胃管法操作并发症.31胃肠减压术操作并发症.34三腔二囊管置管术操作并发症.42完全胃肠外营养操作并发症.532静脉留置针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静脉留置针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近年来,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尤其在抢救危重病人和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对长期置

2、管病人常导致某些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观察护理工作十分重要。(一一)静脉炎静脉炎1原因原因(1)细菌性静脉炎:多见于病人抵抗力低下,医护人员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皮肤消毒不严格,套管脱出部分再送入血管内,局部表面细菌通过皮肤与血管之间的开放窦道逆行侵入,造成细菌性静脉炎,甚至引发败血症。 (2)化学性静脉炎:输注的药物和液体损伤静脉内膜或软管进入静脉太短,肢体活动较剧可引起液体自穿刺点缓慢溢出,引起炎性反应。(3)机械性静脉炎:留置的静脉导管固定不牢,导管置于关节部位,导管型号较大而静脉较细,穿刺和送管动作不当等对静脉形成摩擦性损伤。(4)血栓性静脉炎:由于

3、留置的静脉导管固定不牢,导管型号较大,进针速度、角度不当,反复穿刺损伤静脉内膜所致。2 临临床表床表现现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3 预预防和防和处处理理(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2)尽量选用较粗大的静脉血管,使输入药物足够稀释,减少刺激3性药物刺激局部血管。(3)在病情允许并经医生同意的情况下,减慢滴注速度。(4)选择套管柔软的留置针,避免在关节处穿刺。(5)避免反复穿刺造成的套管尖端劈叉现象,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6)每次输液前后,均应观察穿刺部位和静脉走行有无红、肿,询问病人有无疼痛与不适

4、。如有异常情况,可及时拔除套管进行湿热敷、理疗等处理。(7)对仍需输液者应更换肢体,另行穿刺。(8)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灭菌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二二)导导管堵塞管堵塞1原固原固(1)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2)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3)病人的凝血机制异常。2 临临床表床表现现静脉点滴不畅或不滴,推药阻力大。3 预预防和防和处处理理 (1)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2)应正确掌握封管时推注封管液的速度。(3)避免封管后病人过度活动或局部肢体受压、高血压病人因静脉压力过高引起血液反流导致导管堵塞。(4)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

5、彻底冲洗管道。(5)指导病人自我护理。(三三)液体渗漏液体渗漏41原因原因(1)由于穿刺时刺破血管或输液过程中针头滑出血管外,使液体进人穿刺部位的血管外组织而引起。(2)固定不牢、病人躁动不安。(3)外套管未完全送人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2 临临床表床表现现局部组织肿胀、苍白、疼痛、输液不畅,如药物有刺激性或毒性,可引起严重的组织坏死。3 预预防及防及处处理理(1)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经常检查输液管是否通畅。(2)牢固固定针头,避免移动。嘱病人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3)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4)发生液体外渗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肢体和

6、针头,重新穿刺。(5)抬高肢体以减轻水肿,局部热敷可促进静脉回流和渗出液的吸收,减轻疼痛和水肿。(四四)皮下血皮下血肿肿1原因原因 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2 临临床表床表现现局部皮肤淤血、肿胀。3 预预防及防及处处理理(1)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5(2)局部湿热敷、理疗。 深静脉置管术操作并发症深静脉置管术操作并发症一、血一、血肿肿(一)(一)发发生原因生原因1.操作者技术不熟练,定位或穿刺方法不正确,短时间内在一个穿

7、刺点重复多次穿刺造成血管壁形成多个针孔而渗血,形成血肿。2.穿刺时用力过大,针头穿破血管壁,导致血液外漏,形成血肿。3.血管弹性差、脆性大,或凝血机制功能障碍者,在穿刺和拔管过程中易形成血肿。4.误穿动脉而又未恰当止血。(二)(二)临临床表床表现现穿刺部位隆起,如位置表浅则皮肤可呈青紫色,一般不会引起大出血。(三)(三)预预防及防及处处理理1.操作者要有娴熟的穿刺技术,熟悉穿刺部位的解剖特点,准确定位,防止盲目乱穿出现血肿;禁止在一个穿刺点反复穿刺。2.严格掌握置管适应症,对于凝血机制障碍、血管条件不好的患者慎重穿刺并延长止血按压时间;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禁作此项操作;使用抗凝剂的患者拔管时局部

8、加压按压35分钟。3.穿刺针进入血管后,根据回血情况确认所进入静脉血管后,方可置入扩张器。置管过程中如导引钢丝放置不顺利,应慢慢旋转穿刺针,调整体位和进针方向后再轻轻插入,防止血管损伤,形成血肿。4.如一侧穿刺不成功,可改为对侧穿刺,禁在原点穿刺点反复穿刺,以免出现血肿;局部隆起疑有血肿者立即停止穿刺、拔针,局部加6压止血。5.操作前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头转向对侧,肩背部垫枕抬高,以便于定位及操作。6.穿刺成功后如导引钢丝放置不顺利,可慢慢旋转穿刺针,使针的斜面朝向心脏方向,针稍稍退出再置入导丝或稍前进再置入,切勿硬性插入,防止血管损伤、形成血肿。7.对于形成的血肿,视其大小选择处理方法,小的血

9、肿无需处理,大的血肿早期可用冷敷促进止血,48小时后再热敷以促进淤血吸收。二、二、导导管感染管感染(一)(一)发发生原因生原因1.置管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或所用物品未能保持严格无菌。2.穿刺部位被汗液、尿液、粪便污染,换药不及时;所连接的输液器具更换不及时。3.年老体弱、婴幼儿、放疗患者、器官移植、应用免疫抑制剂等身体抵抗力低下的患者,置管后易发生感染。4.长期置管(二)(二)临临床表床表现现感染轻者只表现为局部的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重者可有全身表现:头痛、寒颤、高热、白细胞计数升高、核左移等,血细菌培养可呈阳性反应。(三)(三)预预防及防及处处理理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0、,穿刺时认真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所用物品保持无菌并在使用期限之内。2.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按时换药,定时更换输液器具。3.对于抵抗力低的患者,可给予丙种球蛋白、氨基酸等营养液,7以提高机体抵抗力。4.尽量避免长期置管,一般情况下一个部位置管最长不超过10天。5.置管患者出现体温升高,如找不到解释发热的其他原因,应首先考虑置管感染,此时应拔出导管并剪下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同时给予抗感染治疗。三、空气栓塞三、空气栓塞(一)(一)发发生原因生原因1.所连接的输液器内未排尽气体或输液器密闭不全;输液过程中输液管脱落或加压输液时无人看守导致气体进入;输液结束封管时未用肝素帽塞住针头,致气

11、体进入体内。2.当患者处于低血量状态时,穿刺前又未取头低位,穿刺进入静脉后一旦注射器脱落与大气相通时,随着心脏的舒张而将空气吸入心脏。(二)(二)临临床表床表现现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与进入空气的量和进入速度有关,轻者可无临床表现;进入空气量大者可感到胸部异常不适,随即发生呼吸困难和严重发绀,心前区听诊可闻及响亮持续的水泡音;进入空气特别大者,可由于空气栓子阻塞肺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气体交换发生障碍,引起机体严重缺氧而立即死亡。(三)(三)预预防及防及处处理理1.医护人员加强工作责任心,输液前或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防止空气进入,加压输液应有人看守,管道连接处要紧密连接。2.置管前要摆好体

12、位,颈静脉穿刺时头部低20,并在呼气状态时插管。83.进入少量空气不致引起严重后果,空气在右心房随血液压入肺内,并分散到肺小动脉,最后经毛细血管吸收,损害较小。大量气体进入后立即让患者左侧头低足高位,使空气栓子浮向右心室的尖部,避开肺动脉入口,随着心脏收缩,将空气混合成泡沫,分次少量进入肺动脉,逐渐被吸收。4.患者如有缺氧症状可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严重者应用表面张力活化剂。四、四、导导管堵塞管堵塞(一)(一)发发生原因生原因1.输注脂肪乳等大分子溶液后未用生理盐水冲管,药液沉积于管壁造成管腔堵塞。2.输液结束后未按规定用肝素封管或方法错误,导致回血在管腔内形成血凝块而堵塞管腔。3.利用留置针抽

13、血,抽出后未注入肝素盐水,致使留置针被血凝块堵塞。(二)(二)临临床表床表现现管腔不通、液体输注不畅,用注射器抽吸有明显负压,部分可见外露导管内附有凝固血迹。(三)(三)预预防及防及处处理理1.输注脂肪乳等大分子溶液后及时用生理盐水冲管。2.掌握正确的方法封管并按时封管。3.尽量不用深静脉导管抽血,如确实需要,抽后需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并以肝素盐水封管。4.遇见导管堵塞,可接注射器抽吸,将堵塞物抽出,切不可加压推注,以免形成血栓,如抽吸无效,则应拔管,更换位置后重新穿刺置管。9五、气胸、血气胸五、气胸、血气胸(一)(一)发发生原因生原因1.锁骨下静脉穿刺时进针的角度和针尖的方向不当误伤肺组织所致。如用锁骨下路进针时,针干与皮肤角度太大使针尖离开锁骨下缘,很易穿破胸膜和肺。2.行颈内静脉穿刺时,为避开颈总动脉而针尖指向过于偏外,往往会穿破胸膜顶和肺尖。3.对意识不清的患者或躁动的患者进行穿刺时,患者躁动不安,穿刺针刺破胸膜或肺,使气体和血液流到胸膜腔内,形成血气胸。4.肺气肿和使用呼吸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医师/药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