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第5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371542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第5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物理上]第5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年级物理上]第5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八年级物理上]第5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八年级物理上]第5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第5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第5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物理上八年级物理上第第 5 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 像像第 5 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透镜的种类。 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了解透镜在投影仪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二、重点与难点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

2、律,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过程 本节分为两个教学板块:(1)了解透镜的种类,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的一些应用。本节内容较多,分两个课时完成。 1.实验探究过程设计 (1)认识透镜 这部分教学需要 1 个课时。 教材从学生较为熟悉的凡尔纳小说入手,介绍了透镜的种类。并通过“博士”用冰取火的描述,引入了焦点和焦距的概念。需要强调,教材中将焦点定义为平行光能量的聚集点,突出了焦点的实质。如果阳光充足,应该组织学生到教室外,找一找透镜的焦点,实际测一测凸透镜的焦距,经历焦点和焦距概念的建立过程。 用冰取火的故事有很多版

3、本,介绍中国古代的“冰燧取火”,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的演示实验设计很巧妙,特别是用手电筒产生平行光,通过烟雾来显示光路,把光束立体化,能够从前后左右不同方向,三维显示透镜对光束的作用。对实验进行总结,得出“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的结论。 这个具体形象的全景演示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为学生认识凸透镜成像留下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实物基础。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老师应引导学生将光束抽象成光线,用图 4-5-5 来描述透镜对光的作用。 对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教学中不要求深入介绍,对主光轴、光心等概念也无需定义。只要求通过对图 4-5-6 的分

4、析,知道透镜成像是由透镜折射光线形成的。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完成这个探究需要 1 个课时。 关于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既有过程性要求,又有终结性要求,即学生要经历实验探究的学习过程,同时也要知道这个规律,并了解这个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这是一个有明确步骤的指导型探究,实验的步骤较详细,实验过程的指导较为具体,要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培养科学研究方法,形成正确的结论。 图 4-5-1 明亮的窗户在纸上成的像 2.实验探究中应注意几点: (1)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探究课题是在一定情境中提出的,教材中的情景只是其中的一个方案,老师亦可以在教室里让学生观察明亮的窗户在纸上成

5、的像(图 4-5-1) ,学生即席就可以做此实验,这是学生事先不容易想到的,会激起学生很大兴趣,适时引导学生讨论,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经历提出问题和猜想的过程。 (2)实验前应使学生明白用什么实验装置和怎样去研究,做好探究计划。进行实验,探究规律的过程,是以旁批里的提示为路标的指导下进行的。在收集数据中,提示 1 指出,实验数据应分三个范围采集,每个范围至少有两组数据。提示 2 中,对实像、虚像从能量角度进行了诠释。对虚像的认识,可能有一定难度,老师可以结合平面镜所成的虚像来理解。完成实验数据的采集活动后,可引导学生作初步总结。因涉及像的虚实、大小和倒正,头绪较多,现象纷繁,学生不易梳理清楚

6、。应允许学生的总结片面、不完整。 (3)在探究活动的最后,教材要求学生将蜡烛从很远的地方逐渐向凸透镜靠近,观察这个过程中像的变化。这个过程,不是对前面实验的简单重复,突出了从局部到整体、从静态到动态的认识过程,给学生一个动态的、全景式的图景。在此,老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过程中像变化的两个分界点:蜡烛放在 2 倍焦距处和 1 倍焦距处。 图 4-5-2 将蜡烛放在 2 倍焦距处,像是怎样的?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推理来分析,突出理性思维的作用。 (4)对透镜成像的应用,教材有意识地介绍了学生发明的手电筒投影仪。在“家庭实验室”,让学生制作了“有凸透镜的照相机”。要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小发明、小制作,

7、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材料准备与实验设计 1.实验材料准备 本节教学需要准备的材料如下:凸透镜、凹透镜、蜡烛、光屏、烧杯、手电筒等。 2.实验设计 (1)演示透镜对光的作用: 在 J2501 型光具盘上分别悬挂凸透镜和凹透镜,调整平行光源发出的 5 条细光束,使中央一条光束和透镜的主光轴重合,可观察透镜对光束的作用。 (2)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将光源、1 字屏、凸透镜、毛玻璃屏依次固定在滑块上,用学生电源给平行光源供 12 伏电压。调整光源和光具的高度,使它们中心等高。分别移动光源和光屏,使屏上成清晰的像。 图 4-5-3 J2507 型光具座 (3)用学具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

8、律 打开学具,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远大于 2 倍焦距的地方,并逐渐移向凸透镜,选取若干位置,分别移动光屏,寻找清晰的烛焰的像观察这个像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 把蜡烛继续移近透镜,观察像的情况有什么变化 图 4-5-4 利用学具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图 4-5-5 直接观察凸透镜成的实像 四、发展空间 (一) “自我评价”参考答案: 1. a.凸透镜 b.凹透镜 2.玻璃瓶中积聚的雨水,会形成一个凸透镜;当太阳照射时,这个凸透镜汇聚阳光于森林中的枯叶上,可能会点燃它们而引起森林大火。 (二) “物理在线”指导 五、教学资源 (一)课件 凸透镜

9、成像的动态过程(见“教师备课系统”光盘) (二)小说 凡尔纳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 (三)参考资料 1.透镜研究的一些名词 在透镜研究中有几个重要的特定名称。它们是: (1)主光轴,它是连接透镜两球面曲率中心的直线。 (2)副光轴通过光心的任意直线。所以副光轴有无数条。 (3)光心透镜主轴上的一个特殊点。通过光心的光线,其出射方向和入射方向互相平行,但可有旁向的平行位移,对薄透镜一般认为其方向不变。薄透镜的中心可以近似地当作光心,射向薄透镜中心的光线可认为无折射地通过。 (4)焦点平行光束经透镜折射或曲面镜反射后的交点。有实焦点和虚焦点两类。薄透镜两边的焦点对称。而一般透镜的第一焦点(物方焦点)和

10、第二焦点(像方焦点)不对称。 (5)主焦点平行于透镜的主光轴的平行光束,经反射或折射后和主光轴相交的点。 (6)副焦点平行于跟主光轴夹角不大的副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会聚(或发散光线的反方向的延长线)于该副光轴上的一点。副焦点都处在焦平面上。 (7)焦平面通过透镜(球面镜)主焦点并和主光轴垂直的平面。和主光轴成任意角度的平行光线经折射后相交的交点,均处于焦平面上。 (8)焦距薄透镜的中心到焦点之间的距离。 (9)焦度透镜或透镜组焦距的倒数。会聚透镜的焦度规定为正,发散透镜的焦度规定为负。如果焦距用米作单位时,焦度的单位叫做屈光度;而眼镜的焦度通常用度作为单位,1 度为 1 屈光度的 1/10

11、0。 2. 蝴蝶杯: 中园古代有一种“蝴蝶杯”,非常奇异,只要斟酒入杯,自有蝴蝶在杯中翩翩起舞,杯中酒干。蝴蝶也就隐去。 图 4-5-6 (a)外表 b没酒(水)时蝴蝶在透镜焦点之外 (c)盛酒(水)时蝴蝶在透镜焦点之内 (d)光路图 图 4-5-6 是人们成功仿制的“蝴蝶杯”。它象个小巧玲珑的反口金铃,所以杯口截面比较大。这个反口金铃安在细脚的座上。杯底中央嵌装一枚凸透镜。在杯脚里以细弹簧装上一个彩蝶。彩蝶的位置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外。在怀内无酒时,彩蝶形成与人眼同侧的实象,人眼视之很模糊。当斟酒入杯时酒与杯中的凸透镜组合成为复合透镜。复合透镜的焦距比凸透镜的焦距大,彩蝶便落在这复合适镜焦距之内,形成了放大的虚像。人眼能很清楚地看到这个放大的蝴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