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字的演化过程: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368217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文字的演化过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我国文字的演化过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我国文字的演化过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我国文字的演化过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我国文字的演化过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文字的演化过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文字的演化过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原始社会战国 :一、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识记) 1、元谋人: 在 云南省元谋 县发现的, 是 我国境内 已知最早 的人类,距今约有 170万年。 2、北京人: 发现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距今约有 70 万年至约 20 万年,他们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已经懂得使用 天然火 ,过着群居的生活。 3、河姆渡遗址 ( 水稻) 和半坡遗址( 粟) : 距今约七千年到五千年,开始了原始农耕, 长江流域 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已经种植 水稻 ; 黄河流域 的半坡原始居民(发现于陕西西安半坡村)主要种植 粟 ,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 水稻 和 粟 的国家

2、。过着定居生活;都懂得制造和使用陶器,半坡原始居民烧制的 彩陶 是原始艺术的精品;都懂得纺线织布。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是我国原始社会时期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的典型代表。 二、商鞅变法理解 1、目的 : 战国时期,各国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2、开始 :公元前 356 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3、内容: (1)废井田,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地方。 4、历史作用 : 经过商鞅商法, 秦国 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日后兼并六国统一全国打

3、下了坚实的基础。商鞅变法是当时一次最为彻底的变法。 三、文字、孔子、百家争鸣 识记 1、文字: (1)甲骨文: 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所以称为“甲骨文” 。这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 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2)金文: 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 ,又称铭文; (3)大篆 : 西周 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 大篆 ; (4)竹书、帛书: 战国 时期,出现了 竹书和帛书; (5)小篆、隶书: 秦统一后,把 小篆 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 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简单的 隶书。 我国文字的演化过程: 甲骨文(商)金

4、文(商、周)大篆(西周晚期)小篆、隶书(秦) 2、思想家老子(识记) 春秋时期的老子,是 道家 学派的创始人。著有 道德经 ,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他说“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老子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后被 道教 尊为教主,称为“太上老君” 。(泉州清源山的老君岩就是宋代道教的老子的石造像) 3、孔子:(识记) (1)儒家学派创始人 , 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2)思想 : 孔子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能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 到 汉武帝 时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 正统思想 ,

5、对后世影响极大。 (3)教育 : 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他兴办私学,广收门徒,他注意“因材施教” ,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他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 。他还教育学生要养成老实的学习态度。 (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4、都江堰(识记) 战国时期 ,秦国蜀郡太守 李冰 在 岷江 中游修筑的 都江堰 ,是闻名世界的 防洪灌溉 工程。它既消除了水患,有灌溉了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人民。 5、百家争鸣: 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的主张和见解,形成不同的

6、学派,出现“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及主张有: (1)儒家: 代表人物 孟子 :认为“民贵君轻” ,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实行“仁政”;提出“春秋无义战” ,反对一切战争;还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具有今天的 环境保护 思想和“ 可持续发展 ”思想) 。 (2)墨家 : 创始人 墨子 ,主张“兼爱” “非攻” ,反对不义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3)法家: 代表人物 韩非 ,他主张 改革 ,反对儒家的仁政,提倡 法治 。认为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要胜过前代, 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思想来源 ),著有韩

7、非子 。 (4)兵家: 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 孙武 。著有孙子兵法 ,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提出“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 秦朝南北朝 一、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识记 1、建立: 公元前 221 年,秦王 嬴政 建立我国历史上 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 的封建国家秦朝,都城咸阳。 2、中央专制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其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 : 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 皇帝 ,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 中央 ,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 地方 ,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 36 个郡,郡下设县。 郡县制为后来封建王朝

8、长期沿用 。 (2)经济上: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秦统一后,把 小篆 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为简单的 隶书 。秦始皇还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 圆形方孔 的秦国铜钱( 圆形方孔钱 );同时,还统一度、量、衡;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3)思想上: 为加强思想控制,又实行 “焚书坑儒” ,给我国古代的文化造成莫大的损失。 (4)巩固、开发边疆: 修筑了西起 临洮 ,东到 辽东 的 万里长城 ,用来抵御 匈奴 族的入侵。开发越族地区,开凿 灵渠 ( 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 ) 。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汉通西域理解 1、汉武帝(是西汉的鼎盛时期)的“大一统”的

9、措施: (1)政治上 : 颁布 “推恩令” ,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破格录用人才(如董仲舒、卫青等) 。 (2)经济上: 把地方 铸币和盐铁经营权 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 (3)思想上 : 接受 董仲舒 的 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把 儒家学说 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排斥其他各家思想( 从此 儒家学说 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 ; (4)文化上 : 大力推行 儒家教育 ,在 长安兴办太学 。这是我国古代的 最高学府 。 (5)军事上 : 派 卫青、霍去病 打败匈奴,解除了匈奴的威胁。 (6)民族关系上: 两次派 张骞 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

10、定了基础。 2、汉通西域 (1)西域的地理概念 :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 玉门关和阳关 以西,也就是现在的 新疆地区和更西的 地方称为西域。 (2)西汉 : 公元前 138 年和公元前 119 年,汉武帝派 张骞 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中央与西域的联系。张骞为沟通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做出了贡献。西域的 葡萄、核桃和良马、地毯 等传入内地,汉族的 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和丝织品、金属工具等 传到西域,促进了西域经济的发展。 公元前 60 年, 西汉 政府设置 西域都护 ,管辖西域事务,保护往来的商旅。 这是西域各国 正式归属 中央政权的开始。从此, 新疆地区 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东

11、汉: 公元 73 年东汉 政府派 班超 经营西域。 (4)欧洲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166 年, 大秦 (古罗马)安敦王朝的使臣来到 东汉 。 三、丝绸之路 理解 西汉 张骞 通西域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 长安 往西,经 河西走廊 、今 新疆境内 ,运到 西亚 ,再从西亚转运到 欧洲 ,这就是有名的“ 丝绸之路 ” 。说明当时中国已与欧洲建立联系,当时的中国被称为“丝国” 。 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丝绸之路经过地区古今地名对照: 古代: 欧洲 西亚 今新疆境内 河西走廊 长安 现在: 欧洲 土耳其、伊拉克、伊朗 今新疆境内 甘肃河西走廊 西安 四、评价汉武帝(理解)

12、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在位五十多年里,实行许多重大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措施(见汉武帝的“大一统” ) ,由于他“兴造功业” ,多方建树,西汉王朝出现了政治、经济、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将西汉的统治推向鼎盛时期。但是汉武帝连年用兵,国力耗损, 晚年 时社会出现动荡。面对危机,汉武帝毅然颁布承认过失的“罪已昭” ,宣布停止征伐,减轻赋税,除去暴政, “与民休息” ,使西汉鼎盛局面又得以延续。 五、三国鼎立形成的史(识记) (1)官渡之战 : 200 年, 曹操 以少胜多在官渡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赤壁之战 : 208 年 刘备 、

13、孙权 联军以少胜多在赤壁打败 曹操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3)三国鼎立的形成 : 220 年, 曹丕 在 洛阳 称帝,国号 魏 ,史称曹魏;221 年, 刘备 在 成都 称帝,国号 汉 ,史称蜀或蜀汉;222 年, 孙权 称王,国号 吴 ,定都 建业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曹操不属于三国时代) 六、江南地区的开发识记 (1)主要原因: 优越的自然条件:江南温暖湿润,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南方战乱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充实了江南的 劳动力 ,也带来了 先进的生产技术 ,加速了南方经济发展的步伐( 最重要原因 ) ;南北方人民共同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

14、良田,使江南得到迅速开发。 (2)江南地区的开发及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 三国时的吴国,重视农耕,江南经济得到发展;西晋末年,中原人民开始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促进了江南的开发;东晋南朝时期,使江南得到迅速发展;从 五代十国 起,南方的 农业 生产水平逐渐超过北方; 南宋时期 , 经济重心南移最后 完成 。 六、北魏( 鲜卑族 )孝文帝 (拓拔宏) 改革与民族融合理 1、背景: 4 世纪后期,鲜卑族拓拔部建立北魏。439 年统一了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分裂的局面。各民族共同生活,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为了顺应这一趋势,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 2、主要内容: (1)政府规定,官吏按

15、季度领取俸禄,严禁贪污; (2)实行均田制: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3)迁都洛阳:为 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494 年迁都洛阳; (4)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下令鲜卑贵族采用汉姓,改穿汉族服装,学习汉话,提倡同汉族人通婚。 3、作用 :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 封建化 的进程,促进了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 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 鲜卑族 )政治改革家。 七、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理解 我国是 世界上最早 发明纸的国家, 西汉初期 ,已经出现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 东汉 时候,宦官 蔡伦 总结劳动人民经验,于

16、105 年, 改进 了造纸术。 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对世界文化的传播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八、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识记 1、佛教的传入: 佛教产生于古印度, 西汉末年(公元前后 )沿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东汉明帝时,派人到西域求取佛经,迎来西域高僧,并在洛阳建成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 白马寺 。佛教的传播,对我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道教的兴起: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东汉时期 在民间兴起。道教的思想来源于战国时期的 道家思想 和 神仙方术 ,奉 老子 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 。张陵是道教的创始人之一,教徒尊他为张天师。 (追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的宗教) 九、石窟艺术识记 1、开凿的原因: 南北朝时期的石窟是统治阶级为了宣扬佛教而开凿的。(石窟艺术与都 佛教的盛行 有关) 2、主要的石窟群: 云冈石窟 (在今山西大同,开凿于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