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备课组会议纪录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368211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历史备课组会议纪录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一历史备课组会议纪录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一历史备课组会议纪录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一历史备课组会议纪录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一历史备课组会议纪录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历史备课组会议纪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历史备课组会议纪录(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厦门一中集美分校厦门一中集美分校 20122013 学年上学期七、八年级历史备课组学年上学期七、八年级历史备课组活动记录活动记录第一周第一周 2012 年年 9 月月 3 日日 活动课题:活动课题: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研讨教学研讨 内容记录:内容记录:1人自来有喜欢寻根的天性。 “人类是怎样产生的?”教师可利用“导入框” 中提出的这 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的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并由此导入新课。 2 “北京人”的发现,也应以教师讲述为主。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古猿头像、北京 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让学生“对比一下,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

2、部有什么区别?” 归结出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但是,教师要强调北京人能直立行走, “手脚分工明显” 。3打制石器和使用天然火。讲北京人的打制石器,应使用投影或幻灯片,使学生获得感性 认识,注意它与天然石块的区别:是经人工打制的工具。教师在扼要说明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的 证据后,可让学生“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为什么说“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 中的一大进步?”可让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议论。 4让学生带着这一问题阅读“山顶洞人”这一子目,要求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阅读后, 可让学生互相议论,再请同学起来说一说。在议论、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可分两步引导学生:第 一,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

3、京人有明显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即引导学生注意找准比较的角度, 如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人工取火、社会组织等方面,以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的能力。山 顶洞人会制造骨针,有了装饰品。这能够说明什么?”从而自然地引出结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 技术;可用兽皮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有了美的意识。 5 “氏族”这一概念对初一学生是难以理解的,教师可抓准六个字给予通俗的解释:“血缘”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成的群体) 、 “公有” (没有私有财产) 、 “平等” (共同劳动,共同享用食物) 。第二周第二周 2012 年年 9 月月 10 日日 活动课题:活动课题: “原始的农耕生活原始的农耕生活”和和“华夏初祖

4、华夏初祖”教学研讨教学研讨 内容记录:内容记录: 1在学习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教师要注意把握教科书中涉及到的整个农 耕经济中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 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 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要以农耕生产为基点,揭示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联系,不要孤立 地罗列经济现象。 2可以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 ,除指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外, 还可以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 能力。 3可通过媒体形式展

5、示黄帝图、 炎黄战蚩尤示意图 ,使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空间位 置以及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的活动区域,使他们对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和部落之间的征 战有更直观的了解和认识。 4在讲述尧、舜、禹的“禅让”时,首先,应向学生说明“禅让” 的实质是原始社会 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被推举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第二,由学生阅读有关小字的材料,解答说明。第三,教师设问:“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 ”要求学生举出实例说明(德才兼备,以身作则,没有特权,是社会的公仆。大禹治水的故事) 。5教师直接提出问题:“涿鹿之战是怎么一回事?”要求学生通过对教材的阅读理解和思 考,对征战的

6、部落双方、征战的过程、征战的结果作出解答。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其 进行评价,得出涿鹿之战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认识。 第三周第三周 2012 年年 9 月月 17 日日 活动课题:活动课题:“夏、商、西周的兴亡夏、商、西周的兴亡”和和“灿烂的青铜文明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研讨教学研讨 内容记录:内容记录:1讲述夏朝建立时,课前绘制一幅夏朝统治区域示意图 ,并用投影或其他方式展示给学 生,指导学生对夏朝都城建立的位置、殿堂的建筑,有较为直观的认识。随后引导学生讨论:我 国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 讲完夏朝建立后,建议教师说明,奴隶社会包括夏、商、西周

7、、春秋,使学生对奴隶社会有 一个整体了解。 2讲述分封制时,建议教师采用提问讨论的方法,让学生思考西周统治者怎样才能把被征 服的广大地区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目的)对被分封的诸侯采用什么办法控制?(方法)分 封制实行的结果如何? 在本课小结时,将夏、商、西周三幅疆域图制成复合式投影片或计算机课件,进行比较,使 学生在“比较” 中了解夏、商、西周疆域的不断扩展。 3教师可通过直观的手段,如计算机、投影或者挂图,向学生展示司母戊鼎或四羊方尊, 使学生对商代青铜制造业的高超工艺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引发学生对青铜文明这一内容进行学习 的兴趣。 4对于“三星堆文化” ,教师应介绍其概况,并引导学生回忆:

8、“在前一课中,我们所学习 的夏、商、西周三代的统治中心在什么地区?”再联系“三星堆文化”主要覆盖地区,使学生得 出“我国青铜文化不仅水平高超,而且分布地区广泛” 的特点。 5可通过对“商朝戴枷的奴隶俑” “人牲” “殉葬”或安阳商王大墓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 夏、商、西周奴隶制的残酷、野蛮的本质,并得出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 奴隶残酷剥削基础上这一历史结论。第四周第四周 2012 年年 9 月月 24 日日 活动课题:活动课题: “春秋战国的纷争春秋战国的纷争”和和“大变革的时代大变革的时代”教学研讨教学研讨 内容记录:内容记录: 1. 应向学生交待清楚“东周”的概念内涵和春秋

9、、战国的历史分期。进而引申出王室衰微 这一时代特征。建议教师举出具体、生动的事例应当说明王室衰微的情况,并指导学生思考: “王室衰微与诸侯争霸之间有何因果关系? 2. 讲清改革与争霸之间的关系是教学的重点。为防止教学过程的简单化和枯燥,建议教师 采取边叙边议的教法,边叙述改革措施,边与学生讨论措施的作用。最后形成对改革与强国之间 关系的总体认识,可由学生去评说。 3. 引导学生对比城濮大战与长平大战的不同特点,不仅认识战争过程本身的不同,而且认识争霸战争体现出的不同时代特征。春秋时期的政治,就是各大国争夺霸权的政治,是大国靠武 力胁迫弱小国家承认其领导地位的强权政治。战国时期的政治,就是富国强

10、兵,吃掉对方,进而 统一中国的政治。因此,春秋政治是“争霸” ,战国政治是“兼并” 。历史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 逐渐趋向统一。 4.战国七雄的形成与诸侯国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相联系,教师讲述时要从社会发展和变革 史的高度,讲明时代赋予七国兼并战争的新意义。5. “商鞅变法”一目是本课的重点。首先,教师要求学生用已学过的内容,思考春秋战国时 期大国争霸的主要目的和结果怎样?那时社会阶级关系有怎样的变化?到战国时期,各国为什么 纷纷进行改革?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解决上述问题,由此正确理解变法的背景和目的。关于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教师讲述其改革措施时,应让学生逐项分析它的历史作用。建议教师第六

11、周第六周 2012 年年 10 月月 8 日日 活动课题:初二历史教学中的体会活动课题:初二历史教学中的体会 内容记录:内容记录: 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师在把握重点和难点的同时,必须对琐碎的知识点进行加工, 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我们现行的历史课本一大特点就是对历史事件交待得比较简单,而且不是很连贯,这对于 作为一个新教师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加强对整个历史过程的了解,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初二上学期所讲的近代史部分的内容,我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了一些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使学生对知识结构有所了解,使教材内容的连贯性增强一些。 历史学科的时间和空间跨度比较大,一些历史事件如果能用

12、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间相结合, 利用网络资源展示一些影像资料和图片,可以拉近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会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记 忆,同时也与时事相联系。 今天是历史的延续,我们可以在今天找到历史的影子。比如,香港问题,我们可以把它与 1840 年的南京条约及后来的瓜分狂潮联系起来;我们还可以把日本侵略台湾与今天的台湾 问题结合起来。总之,我们可以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找到一个比较好的结合点,让学生感到历史离 我们并不是很遥远。第七周第七周 2012 年年 10 月月 15 日日 活动课题:活动课题:“中华文化的勃兴中华文化的勃兴”(一)(一)和和(二)(二)教学研讨教学研讨 内容记录:内容记录: 1学习这部分内

13、容时,要注意梳理知识。本课内容琐碎,可指导学生在课后根据三个子目 按类别列表格归纳学习内容,也可让学生打乱书上结构,按朝代时期总结这一阶段的文化成果。 通过按类和顺时两次梳理加工知识,提高驾驭知识的能力。 2学习本课后,可以引导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做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例如,分析常见 汉字的构成方法,探究中国古代乐器的演进过程等等。总之,通过对一个问题的深入研究,可以 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全方位得到提高 3指导学生学会联系。第一,学习本课文化史内容可与同一时期经济、政治特点联系;第 二,注意不同时期同一学派观点的前后承袭关系;第三,注意同一时期不同学派观点的联系;第 四,可以将学生课外知识与本课涉

14、及到的内容结合起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4指导学生注意总结、归纳知识。本课共学习了六位思想家和一位军事家,内容十分庞杂。 但是有些人的活动和思想是十分接近的,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归纳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也可以利用表格进行分类总结。这样将有助于学生深入、牢固地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处理 复杂学习内容的方法。 5要让学生加强理解,避免死记硬背。本课学习内容或涉及政治,或涉及哲学,如果不理 解,学习将变得十分乏味,如同嚼蜡。第八周第八周 2012 年年 10 月月 22 日日 活动课题:活动课题:“秦王扫六合秦王扫六合”和和“伐无道,诛暴秦伐无道,诛暴秦”教学研讨教学研讨 内容记录:内

15、容记录: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可以运用图示逐次演示,使抽象 的概念直观化、条理化,既便于学生记忆,又可加深理解皇权是权力的中心。 根据图示可以看出:从皇帝到地方有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上的权 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又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再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 里,这就是君主专制。 2讲述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的内容,教师可以事先准备战国时期各国的货币模 型或用卡片准备各国同一字的不同写法,让学生观察、想象。然后提问:“秦统一货币、度量衡、 文字有什么意义?”适时引导学生结合现实,各抒己见。 3焚书坑儒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教

16、师可以从三方面进行引导:首先,通过教师的讲述,让 学生了解焚书、坑儒两件事发生的背景(秦刚刚完成统一后不久)和动机(主观上是为了统一人 们的思想,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一) 。其次,指出秦始皇采取的手段是极其野蛮、粗暴的,对 他的这种做法应予以批判。 4通过设计秦朝刑法残酷的案例,让学生随着老师的叙述而探求思索下去,使平淡的原始 材料活跃起来,初步培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其从中体会到自己分析问题的乐趣,以达 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5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可以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然后归纳秦朝暴政的 主要表现,以加深学生对陈胜、吴广起义更深一层的理解。还可借助教材中的小字和动手动脑 计算征发徭役之数,形象地揭露秦朝的暴政,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第九周第九周 2012 年年 10 月月 29 日日 活动课题:活动课题:“大一统的汉朝大一统的汉朝”和和“两汉经济的发展两汉经济的发展”教学研讨教学研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