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资料_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2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367554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7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资料_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2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自考资料_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2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自考资料_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2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自考资料_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2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自考资料_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2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考资料_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资料_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2(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一讲鲁迅研究四题 一、填空 1鲁迅,原名,字,1881 年生于绍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我国文学的奠基人。周树人;豫才;现代 2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著名的“周氏兄弟”是指周树人和。 周 作人 3散文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写道学家对一个乞丐女孩的非分之想,既是对封建道学家虚伪面目的揭露,也是对人性弱点的深入探讨。 肥皂;四铭 4 鲁迅曾受严复译述的赫胥黎的的影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 天演论 5鲁迅在小说铸剑的开头,这样写道:“刚和他的母亲睡下, 老鼠便出来咬锅盖,使他听得发烦。”眉间尺 6爱姑是小说中的主人公。离婚7鲁迅在小说集彷徨的扉页上引用了中的两句诗:“路漫 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离骚 8 鲁迅在给他的朋友的信中说,他因为偶读资治通鉴,才醒悟 到中国人上是一个食人民族。许寿裳9小说风波以复辟为背景,通过鲁镇七斤家里的一场小小风 波,写出了乡村社会的死水微澜。张勋 10呐喊的最后一篇小说是作者一段少年时代与农民朋友交往的美好回忆。社戏 11在小说祝福中,祥林嫂原是决心守寡的,她逃到家为仆, 就是为了逃避婆婆令她再嫁的逼迫。鲁 12 鲁迅笔下的是未庄的雇农, 上无片瓦, 下无插针之地, 全靠打短工维持生计。阿Q 13在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中,有一类属于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一 心求功名的旧文人,除了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外,还有中的陈士成等。白光 14鲁迅自己曾经用“”这四个字来

3、概括呐喊等作品的基调。 忧愤深广 15鲁迅在 一文中说: “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衷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 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三闲集?无声的中国 16鲁迅多次在他的小说中写到群众蜂拥观看杀人场面的情景,早在 他创作小说示众以前,就在他的第三部小说有精彩的描写。 药 17鲁迅小说在酒楼上的主人公是。吕纬甫18鲁迅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作品几乎全以两个字命名,如 铸剑、奔月、出关等,不周山是三个字,后来,这 篇小说改名为。补天 19鲁迅的名言“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出自他的小说伤 逝 20鲁迅在 20 世纪 30

4、年代曾这样说“五四”散文发达的情况:“到 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 小说戏曲和之上。”诗歌 21有的学者将现代散文分出两条不同的语体线索,一是“闲话体”, 一是“独语体”,鲁迅的散文诗野草应归属于。“独语体” 22 鲁迅在 一文中:“京派是官的帮闲, 海派是商的帮忙而已。”“京派”与“海派” 23鲁迅的最后一部小说集是由8 篇历史小说组成的。故事 新编 24鲁迅惟一的一篇以青年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是。伤逝 25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曾以为题在杂志上发表。 旧事重提;莽原 二、单项选择题1在鲁迅小说中,有关于一个知识分子的著名比喻:“蜂子或蝇子 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

5、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 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这个比喻出自( B ) A孤独者 B在酒楼上C孔乙己 D伤逝 2和“五四”前后的许多“前驱者”不同,鲁迅对现实对未来并不乐 观,甚至有些消沉,他躲在S会馆里抄古碑,也以写小说来排遣“苦 的寂寞”。这些小说后结集为( B ) A呐喊 B 彷徨 C 热风 D故事新编 3鲁迅的第一部杂文集是( C )A野草 B随感录 C热风 D 坟 4鲁迅的小说在艺术形式上有许多突破和创新,其中,具有“类散 文体”特点的作品是( C )A伤逝 B风波 C故乡 D明天 5鲁迅的作品具有现实主义的特色,同时也注入了鲁迅的主观精神, 他作品中有的人物的名字,就是

6、根据他自己的笔名衍生而成的。比如 ( C A吕纬甫 B魏连殳 C 宴之敖 D眉间尺 6除狂人日记外,鲁迅在另一篇小说中也写了一个带象征意味 的“狂人”,尖锐地抨击了封建制度文化的“吃人”本质,痛快地发抒了叛逆反抗之声。这篇小说是( D ) A故乡 B孤独者 C 祝福 D 长明灯 7鲁迅小说故事新编中的人物,大多是历史上有脸有面的大人 物。其中,墨子出自小说( C )A理水 B 出关 C 非攻 D 铸剑 8. 鲁迅笔下的魏连殳形象出自小说( B ) A. 在酒楼上 B. 孤独者 C 肥皂 D.伤逝 9. 鲁迅写作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主要是因为有人在 语丝上提倡“费厄泼赖”(Fairplay

7、)。这位提倡者是(D) A. 周作人 B. 冯文炳; C.梁实秋 D.林语堂 三、多项选择题1对于如何为传统的民族文化寻求新的出路, 鲁迅有三点明确的主张, 它们是( B C D)A分析 B 批判 C继承 D转化 2鲁迅的前三篇白话小说是(A B D ) A狂人日记 B 孔乙己 C阿 Q正传 D 药3. 鲁迅农民题材的主要作品有(C B D ) A狂人日记 B 故乡 C阿 Q正传 D 明天 4. 鲁迅知识分子题材的主要作品有(A B C)A孤独者 B 伤逝 C在酒楼上 D 明天 5. 鲁迅铸剑中有“三头相搏”的描写, 这三头指的是 (A B C)A 眉 间尺的头 B 大王的头C黑色人 D王妃的

8、头 四、简答题1近十年来 ,海内外有人对鲁迅提出批评,甚至否定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人们仍然很腻味把鲁迅作为宣传的工具,试图颠覆神化,让鲁迅回到人间本位。有人认为鲁迅毕生贬低民族传统文化,丑化 中国人,附和了激进的思潮,使传统文化在“五四”断裂。也有人 认为,鲁迅对传统的批判虽有理由,但破坏有余,建设不足。甚至 还有人认为,鲁迅是“五四”以来全盘否定传统的代表 2鲁迅小说的创作基调是什么?呐喊和彷徨主要反映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提示:鲁迅小说的创作基调是“忧愤深广”。呐喊和彷徨 主要反映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彻底揭露和批 判;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及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关注;

9、关 于变革时期几代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讨 3为什么说鲁迅“全盘否定传统”也是事实?提示:鲁迅对中国文 化是当成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对于传统文化,鲁迅并不是虚无主义, 而是努力地去寻找民族文化新生的出路。鲁迅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拓展 所作的工作,包含了三个层面,即:批判、继承、转化。我们可以说 鲁迅对传统文化是整体的否定和局部的继承。是在接受传统文化丰富 养分的同时对传统文化进行否定的。从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整体评价来看,从其坚决反对这种调和的立场来看,说是“全盘否定传统”,也 是事实。鲁迅并不讳言自己反传统之激烈、绝对,乃至全盘否定。他 认为,如果不用全盘否定式的坚决彻底的态度,如果一开始就总是强 调

10、“因时制宜,折衷至当”,那势必被调和折衷的社会惰性所裹挟, 任何改革都只能流于空谈。正是在彻底地不妥协地反传统这个意义 上,我们高度肯定鲁迅对于现代文化转型的价值,肯定他在思想史文 学史上的崇高地位4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简要说明呐喊、彷徨为什么既 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同时又是其成熟的标志? 提示: “表现的深切”。从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揭露和批判、 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对改造国民性的关注,以及对变革时期 几代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讨三个方面反映了“五四”思想革命 的要求,表现出“忧愤深广”的基调。“格式的特别”。鲁迅小说 对传统表现方式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在艺术格局和语言方面都有创 新,

11、“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新形式”,实现了对传统小说的革命性突破, 从而完成了小说形式向现代的转型,并成为中国现代各体小说发展的2 重要源头 5简述阿 Q的命运,并指出精神胜利法的特征。提示:阿 Q正传 是鲁迅的代表作。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的江南小镇未庄为背景,塑造了阿 Q这个跨越时空的不朽典型。阿Q是未庄的雇农,上无片瓦,下 无插针之地,全靠打短工维持生计。他受愚弄,受压迫,受剥削,他 的“恋爱”与“革命”都遭到了打击,而他往往以“精神胜利法”得 到自慰。 他虽然有改变自身生活处境的渴望,但愚昧、 麻木、不觉悟,最后成为当权者杀一儆百的牺牲品。 精神胜利法的思想根源是宿命论。其特征为:妄自尊大;自欺欺

12、人; 自轻自贱;麻木健忘;欺软怕硬等6简述阿 Q临死前在人群中看到吴妈这一细节安排的意义。提示: 小说的细节描写更能体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阿Q临死前在人群中看到 吴妈这一细节安排,说明阿Q对爱情的执著及其不觉悟,同时揭示了 他可悲的精神面貌,而吴妈的表现也正恰恰说明了这一点7 示众 场面描写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描写的意义是什么?提 示:示众是鲁迅描写看客形象的众多作品中最有代表性、最为含 蓄的一篇。 小说没有一般小说都有的故事情节、人物刻画和景的描绘, 也没有主观抒情和议论,只有一个场面:看犯人。于是男女老少这些爱看热闹的中国人,只有一个动作:看。鲁迅先生以他深刻的洞 察力,看透世间一切的假、丑

13、、恶,以他尖锐的文笔将所有所感真实 的或含蓄地藏于他的文章中,以他独有的,对现实丑恶的不满的讽刺手法,将这些丑恶展露于世人之前,警示人们,告诫人们,呼唤着人 们乃至整个民族从中得以自省 五、分析题 1鲁迅小说反映了五四思想革命的要求,请以阿Q正传为例,说明鲁迅小说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 提示:关于对辛亥革命的总结,以及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关注,是 鲁迅小说的重要方面,这在阿Q正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阿Q是我国辛亥革命时期一个受尽地主豪绅剥削、压迫和毒害,最终被杀害 了的落后农民的典型。鲁迅塑造阿Q是有意通过这个形象来刻画出国 民的灵魂。阿 Q形象的塑造最能体现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的

14、态度。鲁迅写了辛亥革命来到时阿Q的一场革命梦幻,阿Q对革命的理解十 分愚昧,但却毕竟也包含着革命要求。“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喜欢谁就是谁”,这就是阿Q所可能提出的革命目标,他不分敌我,要杀 小 D,但同时毕竟也把赵太爷归入应处决的首恶。他暂时还没有想到 取赵太爷而代之,只是要把赵家的宁式床搬回土谷祠,至少当时还没 有忘掉自己这个生活根据地。可以想见,阿Q的革命如果成功,用不 了多久他就会抛弃土谷祠住进赵府的。所以,这无非想拿点东西式的革命,带着农民自发性革命的特色。 阿 Q这类农民的革命,如果没有无产阶级给予教育和领导,大体上只 能是这么个革法。对于阿Q身上有革命的要求,鲁迅是明确的。他说 “

15、中国倘不革命,阿Q便不做,既然革命,就会做的。”只是对阿Q 式的革命并不持肯定的态度。因为这种革命正是他所批评的“盗寇式 的破坏,奴才式的破坏”,还谈不上是革新的破坏。可悲的是当阿Q 怀着满腔抱屈之情去投革命党时,遇到的却是“不准革命”。资产阶 级革命党宁愿联络,依靠地主阶级反满,而鄙弃农民的力量,最后阿 Q竟被当作抢犯随随便便地杀了。这是阿Q的悲剧,更是辛亥革命的 悲剧。 1913 年,列宁曾经批评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政党说:“这个 党的弱点是什么呢?弱点就是它还没有能充分地把中国人民的广大群众吸引到革命中来。”“农民由于没有无产阶级当领袖,非常闭塞, 消极被动,没有知识,对政治漠不关心。由此也可以看出,吸引真正 广大的人民群众来积极支持中华民国这件事还做得很差。而没有群众 的这种支持,没有一个组织起来的坚定不屈的先进阶级,共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