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第七单元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35360943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第七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三年级第七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三年级第七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三年级第七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三年级第七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第七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第七单元(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小教练第七单元:小教练-统计统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7580 页 教材简析:教材简析:本单元的教学是在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习选择统计量描述数据特征知识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本课信息窗呈现的是篮球比赛中蓝队教练准备换人的情境。用统计表的形式提供了 7 号、8 号两名队员在小组赛中的得分情况,引导学生解答“该换谁上场”的问题,展开对平均数知识的学习。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认识条形统计图,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2、能发现并提出有关平均数的问题,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学习平

2、均数知识的价值。3、在探索求平均数方法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总第总第 课时课时一、创设情境一、创设情境谈话:同学们,喜欢看篮球比赛吗?你们都了解关于篮球比赛的什么知识?其实在解决篮球比赛中的一些问题要用到很多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借助学生最感兴趣的篮球比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为本课的教学创设良好的开端。二、探索新知二、探索新知1、 (多媒体展示课本信息窗中的情景图。 )谈话:看,蓝队和红队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篮球比赛,突然,蓝队的 5 号队员腿抽筋了,跑不动了,他还是本队的主力得分队员,怎么办?篮队还

3、有 7 号和 8 号两名替补队员,换谁上场呢?根据什么?学生会说出很多理由。谈话:同学们考虑的这些因素,都很有道理。但是 5 号队员是主力得分队员,替换他的队员的主要任务是得分,所以我们应该主要从得分能力方面来考虑,对吗?以下是这两名替补队员在小组赛中的得分情况。(大屏幕展示得分统计表)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学生在分析该换谁上场时考虑的因素会很多,有一些是非数学的因素,这些因素会干扰学生的探索,因此通过老师的谈话把学生的注意力迁移到数学问题中来,避免其它非数学因素的干扰,为学生的探索指明方向。2、谈话:根据这些得分情况,请你动脑想办法比较出谁的得分能力高?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最后再在小组

4、中选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学生可能出现的想法有:()换号队员上场,因为号队员在小组赛中一共得了分,号队员在小组赛中才得了分,号队员得分多,所以应该换号队员上场。()因为两名队员上场次数不一样,用总分不公平应该比较平均得分。师生共同辩论各种方法的优劣。引导学生体会到算平均得分是最合理的一种方法。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验“比总分不合理怎么办比平均得分”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3、谈话:怎样算他们的平均得分?谈话: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到台前展示一下?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法有:()把两人得分制成条形统计图,在统计图上进行移多补少。()把两人在小组赛中的得分合起来,再用参加的场次去除。引导学生

5、理解在统计图上移多补少法和计算的方法。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把解决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师生共同总结提升。4、讨论:10 分是 8 号队员哪场比赛的得分?11 分是 7 号队员哪场比赛的得分?引导学生融解平均数的意义。使学生明白 10 分和 11 分不是 8 号队员和 7号队员在哪一场比赛中的得分而是反映他们在所有比赛中的整体得分情况。谈话:现在你们认为应该换谁上场?三、拓展应用三、拓展应用1、课本 77 页自主练习第 1 题:移一移,使它们同样高。2、课本 78 页自主练习第 3 题:哪个小组成绩好一些?3、小明身高 125 厘米,如果他跌进一个平均水深 110 厘米的水塘里会有

6、危险吗?请运用今天所学知识来分析一下。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数学即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第第 二二 课课 时时 总第总第 课时课时一、一、理解意义理解意义1、谈话: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平均数,也知道了如何求平均数,请大家先想一想,你是怎样理解平均数这个知识的?(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理解,也可以举例说明,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2、谈话:同学们,生活中经常遇到有关平均数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请大家轻声地把问题读一读,思考之后,可以和同座交流自己的看法。(1)一条小河平均水深 1 米,小强身高 1.2 米,他

7、不会游泳,但他下河玩耍池肯定安全。( ) (2)城南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 3 元。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 3 元。( ) (3)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 160 厘米,李强是学校排球队队员,他的身高不可能是 155 厘米。( ) 学校篮球队可能有身高超过 160 厘米的队员。( )3、师生共同解决自主练习的 1 和 2 题。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以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不但可以尽快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尊重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达到复习理解平均数意义的目的。二、掌握方法二、掌握方法1、创设情境,探讨策略。(1)准备盛着水的 4 个同样带有刻度的杯子,每个杯

8、子里分别装有 6 厘米、2 厘米、5 厘米、3 厘米刻度的水,还有一个大杯子。(2)如果把四个杯子中的水倒得同样多你有哪些方法?2、小组合作,研究方法。(教师巡视)3、全班交流,尝试解决。(1)移多补少。从 6 厘米高的水杯中倒 2 厘米到 2 厘米高的水杯中,从 5 厘米高的水杯中倒 1 厘米到 3 厘米高的水杯中,这样每个杯子就有 4 厘米高的水了。(2)把四个杯子中的水倒在大杯子中,再平均倒在四个杯子里。(3)列算式解答: (6+3+2+5)44、归纳小结,优化方法。教师: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一般用计算的方法解决平均数的问题。总数量 总份数 = 平均数问:根据这个公式,你还能知道什么?设

9、计意图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合作交流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变大,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及动手操作的能力。三、拓展变通三、拓展变通1、选择题。(选出答案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1)商店第一天卖出自行车 54 辆,第二天上午卖出自行车 25 辆,下午卖出35 辆。平均每天卖出自行车多少辆?A、(54+25+35)2 B、(54+25+35)3(2)三年级同学做好事,第一天做了 22 件,第二天和第三天一共做了 38 件。平均每天做好事多少件?A (22+38) 2 B、(22+38)32、师生共同解决自主练习的 3、4、5 题。3、想一想,填

10、一填三年级同学植树情况如下表,已知平均每班植树 23 课,三(2)植树多少课?班 级 三(1) 三(2) 三(3) 平 均棵 数 23 ? 21 23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并且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四、实践运用四、实践运用1、合情推测 四(2)班第一小组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 学号 1 2 3 4 5 6身高(厘米) 131 136 138 140 141 142师问:A、明明算了他们的平均身高是 143 厘米,不计算,你能不能知道他算得对不对?(让学生明白:平均数的大小应该在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之间,这里最大的数就是

11、 142,平均数不可能超过 142,所以平均身高 143 厘米是错误的。 )B、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求他们的平均数呢? C、指名列式,老师告诉答案为 138 厘米。 由此,你能不能猜测一下,四(2)班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大约是多少? D、你想了解我国四年级同学的平均身高吗? 出示:根据健康网的报道,全国四年级小学生的平均身高约是 139 厘米。看到全国四年级小学生的平均身高,结合自己的身高,你有什么想法? 2、师生共同解决自主练习的 6、7 题。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这几道题的设计,使学生真正弄明白平均数是一个怎样的数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课堂小结。五、课堂小结。谈话:通

12、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第第 3 课时课时 总第总第 课时课时课题:我学会了吗?课题:我学会了吗?复习第七单元复习第七单元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页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是对前面学习的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回顾与整理。教材创设了向希望工程捐款综合情境图,让学生提出有关平均数的问题,从而进一步理解学习平均数产生的必要性,加深对平均数的意义的理解。借助“丰收园”栏目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目标: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2、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学习平均数知识的价值。3、能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13、解决问题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1、创设情境.谈话:同学们,前几天在向”希望工程”捐书的活动中:文文小组有 8 人,共捐书 48 本;红红小组有 10 人,共捐书 50 本。2、提出问题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1)文文小组平均每人捐书多少本?(2)红红小组平均每人捐书多少本?(3)哪个小组捐的书多?(4)两个小组平均每人捐书多少本?(5)文文捐的书一定比红红的多吗?为什么?如果学生提不出第四个问题,教师应给学生加以引导。3、解决问题谈话: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吧。对于前几个问题,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说说自己的想法。第四个问

14、题,要让学生明确:6 本是文文小组平均每人捐书的本数,而不是每个人都捐了 6 本。同样的道理,5 本是红红小组平均每人捐书的本数,而不是每个人都捐了 5 本书。所以文文捐的书不一定比红红的多。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在具体的情境中观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活动中,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把数学知识与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提高学习的兴趣,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回顾整理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二、回顾整理,评价反思二、回顾整理,评价反思1、系统整理谈话:刚才同学们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这么多问题,仔细想想,这个单元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让学生整理交流,教师系统小结)2.评价反思(1)自

15、我评价谈话:对于这个单元的学习,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么样?觉得哪些地方表现得好?哪些地方还有差距,打算怎能样改进?(2)评价他人谈话:你认为谁是你的榜样?他在数学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你想怎样向他学习?(3)教师评价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本节课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觉地梳理知识,养成自我反思的好习惯。在这个环节中,有意识地安排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以及教师评价,既是为了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又是为了鼓励学生大胆对同学进行评价,从而学习别人的优点。三、补充练习三、补充练习,巩固深化巩固深化1移动棋子,看看平均每组有多少个?再算一算。让学生移一移,算一算,再交流思路。2利群商厦今年 15 月份电视机的销售情况如下表:月份12345台数258200165168199(1)今年月 15 月份平均每个月售出电视机多少台?(2)哪几个月卖出的电视机台数和平均数比较接近?(3)哪几个月卖出的电视机台数比平均数多?哪几个月卖出的电视机台数比平均数少?学生自己列式解决,然后交流思路。3小玲期中考试语文,,数学,英语的平均分数是 90 分,其中数学 98 分,语文 88 分,英语多少分?学生自己试算后交流解题思路4、下面表格有一部分被小华弄污了,你能帮他算出小强的身高吗?姓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