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第三次备课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357925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第三次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五年级语文第三次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五年级语文第三次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五年级语文第三次备课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五年级语文第三次备课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第三次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第三次备课(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罗罗阳阳镇镇中心小学集体中心小学集体备课备课529 9、二泉映月、二泉映月主主 备备 人人:董江波备课时间备课时间:2007 年 3 月 5 日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谱写一段话,描绘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3、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同命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4、5 自然段。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感悟并背诵课文,从而体会盲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

2、映月的艰辛历程,及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 引导法教具准备教具准备:挂图、录音机、磁带课时安排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课时目标: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进程:教学进程:一、揭题、导入。(出示坐落在“天下第二泉”旁阿炳塑像的图片)你知道他是谁吗?编号:24罗罗阳阳镇镇中心小学集体中心小学集体备课备课66通过课前查找资料,你了解到哪些有关他的情况?向同学们介绍介绍。(阿炳创作了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琵琶曲大泊沙、昭君出塞等名曲。其中最著名的是二胡独

3、奏曲二泉月,大约创作于 20 世纪 40 年代。)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历课题就是乐曲的曲名:(板书课题) 9、二泉映月二、初读指导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解意思。2、检查自学情况。(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患病、搀扶、积淀、坎坷、哭泣、泯灭、抒发、委婉(2)指名读,指点学生读准前、后鼻音,多音字。(3)指名试读课文,了解词语掌握情况和各自然段大概内容。 饱经风霜、静影沉璧、萦绕、坎坷、激愤。3、通读课文,思考分段。交流。第一段(第 1、2 自然段):二泉的自然环境和小阿炳跟着师父到

4、二泉商月的情景。第二段(第 3、4 自然段):不幸的经历没有泯灭阿炳对音乐、生活的热爱,他又来到二泉,心潮激荡,似乎听到人世间的不平之声。第三段(第 5、6 自然段):阿炳在二泉边用二胡倾吐自己的情怀,创作出不朽名曲二泉映月。4、质疑问难。三、指导书写罗罗阳阳镇镇中心小学集体中心小学集体备课备课67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主主 备备 人人:董江波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理解课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谱写一段话,描绘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2、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同命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

5、好理想的精神。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4、5 自然段。教学进程: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中秋之夜,瞎子阿炳又一次来到了美丽的二泉。皎洁的月光照耀着清冽的泉水,淙淙流淌的泉声拨动了饱受穷困和疾病折磨的阿炳的心弦。看,他用颤抖的手操起了琴弓;听,如泣如诉的琴声在池畔回响起来了。2、听二胡曲二泉映月 。3、你从音乐里听出了什么?用一句话简单说说感受。(提示:仿佛听到什么或看到什么、感到什么?)4、阿炳用心演奏音乐,你们用心领悟音乐,所以感受都很准确。课文哪一自然段集中体现了这首名曲所体现的内容和意境?找出来,认真朗读体会。二、指导精读第 5 自然段1、自由读,找出

6、表现阿炳演奏二胡时的动作的语句,用“”画出;找出描写琴声变化的语句,用“”画出;找出琴声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用“( )”标出。小组讨沦。2、交流表现写阿炳演奏二胡动作的语句。编号:25罗罗阳阳镇镇中心小学集体中心小学集体备课备课68(1)联系上下文说说对“倾吐”的理解。(2)阿炳要“倾吐”什么?通过什么“倾吐”?3、交流描写琴声变化和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1)出示: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在怀念在思索听音乐起始部分,想象相关画面,感受乐曲的“委婉连绵” ,体会琴声表现的内涵。交流:作者是如何把“委婉连绵”的音乐形象地表现出来的,又是如

7、何把阿炳通过琴声要倾吐的情怀具体表现出来的?指导用徐缓、抒情的语调朗读,加深体会。自由读,女生读。(2)出示: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可挡的力量,表达出抒发了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板书:升腾跌宕表达出抒发了)欣赏音乐高潮部分,进一步体会阿炳通过琴声表达的感情。指导朗读,语速加快,音调加高,读出“势不可挡”的气势。自由读,男生读。(3)出示: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他爱他爱他爱圈出表现这首乐曲特点的词语。朗读理解作者通过这看似矛盾的两对词语所表现的乐曲的丰富内涵。(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乐曲表现了

8、阿炳的悲、苦、恨、怒,更表现了他对音乐和生活的爱。引读: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罗罗阳阳镇镇中心小学集体中心小学集体备课备课69提问:“他爱”的内容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4、听配乐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三、指导精读其余部分1、过渡:阿炳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创作出这样内涵丰富、动人心弦的乐曲?读读其他部分。2、学习第 1 自然段。(1)播放“秀美的惠山”录像片断(2)交流:家乡美好风光对阿炳的熏陶(3)指导读出美感。3、学习第 2 自然段。(1)交流:师父对阿炳的启迪和教海。(2)指导用启发、语重心长的语气读好师父的话,注意强调“倾听” 、 “年纪还小” 、 “许多” 、 “饱经风霜”等词语。4、学习

9、第 3 自然段。(1)从“双目失明” 、 “卖艺度日”等词语可看出他饱受穷困和疾病折磨。(2)磨难并没能泯灭他对音乐、生活的热爱。所以“但是” 、“泯灭不了” 、 “热爱” 、 “向往” 、 “多么希望”等应重读,表现出阿炳同命运抗争的精神。(3)练习朗读,指名读:5、学习第 4 自然段。(1)轻声自读第四段,勾画出对二泉映月旋律的描写。(2)播放二泉映月 ,看文体会。(3)你体会到了什么?(4)有感情朗读。6、最后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什么是“享有盛誉”?二泉映月为什么会享有盛誉?四、总结全文琴弦即心弦,琴声即心声。正是长期积淀在胸的种种情怀,化作创作的灵感,才孕育出这不朽的乐曲。罗罗阳阳镇

10、镇中心小学集体中心小学集体备课备课70布置作业:布置作业:写一段话,描绘月夜的优美景色。下面的词语可供选用。月光似水 、静影沉壁 、赏月、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照耀 10 、郑和远航、郑和远航主主 备备 人:人:董江波备课时间:备课时间:2007 年 3 月 6 日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4、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教育学生学习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11、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感悟、细听、表达教具准备:教具准备: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时间: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初读书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课时目标: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进程: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 1492 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你们知编号:26罗罗阳阳镇镇中心小学集体中心小学集体备课备课71道吗?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郑和。2、揭示课题,质疑。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

12、人公的。补充板书:10、 郑和远航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郑和是什么样的人?郑和远航到底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二、初读课文1、同学们带着刚才的问题自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找答案。2、组织反馈交流,了解课文内容。3、逐段指名朗读。 (同学之间相互评议)4 自学生字,认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生自由组合,展开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习。反馈体会。5、练读词语。 (出示投影片)指名读,小组读,抽读。6、这篇课文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你读书时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7、反馈理解词语的情况。8、自读课文思考:如果把全文分成两段,可以怎么分?(1)反馈:说说这样分的理由。第一段(15):写

13、郑和第一次远航。第二段(67)写郑和共有七次远航。这样分段,可以看出全文的内容重点和写作特点。(2)默读第 15 自然段,根据“扬帆起航”、 “友好交往”、 “战胜凶险”三个标题把第一段分成三个层次。(3)组织反馈。罗罗阳阳镇镇中心小学集体中心小学集体备课备课729、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课文也读得通顺、流利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和郑和一起经历一次远航。布置作业: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备备 课课 人:人:董江波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分析、理解课文课时目标:课时目标:1、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2、通过学习感受以郑

14、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教学进程教学进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2、听课文录音二、精读课文1、自学第 1-3 自然段,思考:(1)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2)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宝船”?反馈,交流。指导朗读。出示投影片:将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起令旗,大声喊道:“起航!”a练读,体会应该读出什么语气。b角色表演。2、自学第 4、5 自然段。(1)分组讨论:郑和在航行中和各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他们在途中遇到编号:27罗罗阳阳镇镇中心小学集体中心小学集体备课备课73哪些困难,又是

15、如何克服的?(2)指导朗读。练读第 4 自然段,在读中体会文字中流露出来的友好之情。哪些词语表现了航行的凶险?找出来读一读。面对危难,郑和有什么表现?组织讨论,反馈。三、学习第 6、7 自然段1、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思考体会: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对郑和的形象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2、讨论:为什么略写其余六次远航?3、郑和远航有什么重要意义?4、组织学生反馈、交流。四、总结全文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的主要内容2、你能试着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吗?3、分小组反馈,交流。4、总结:我们和郑和一起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远航,在众多欢呼声中“扬帆起航” ,途中和各国友人“友好交流” ,一次又一次“战胜凶险” ,真是

16、令人回味无穷啊!我们还感受到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开拓、探索精神,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为此而感到骄傲。布置作业:布置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2、写一则 200500 字的读后感,互相交流。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1010、郑和远航、郑和远航第一次远航 友好交流(详写) 战胜凶险其余六次远航罗罗阳阳镇镇中心小学集体中心小学集体备课备课74(略写)11、司马迁发奋写、司马迁发奋写史记史记备备 课课 人:人:董江波备课时间:备课时间:2007 年 3 月 7 日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4、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教学难点:教学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