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青神县基础概况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357765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5.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眉山市青神县基础概况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眉山市青神县基础概况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眉山市青神县基础概况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眉山市青神县基础概况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眉山市青神县基础概况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眉山市青神县基础概况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眉山市青神县基础概况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眉山市青神县基础概况1 地理位置及交通状况青神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龙泉山脉尾段。地处川西平原南缘、岷江中游,县城约居东经103 度 50 分,北纬 29 度 50 分。北接眉山,南靠乐山,西与夹江接壤,东与井研连界。青神地貌以县城为中心,呈盆状结构。岷江由北而南,从中部纵贯全境,东部以龙泉山脉为倚靠,山岭连绵起伏,称为东山;西部以眉山白马台地为主体,丘陵逶迤相续,称为西山。中部为岷江,思蒙河冲积平坝。县城所在地城厢镇就坐落在平坝中心。地势开阔,土壤肥沃,交通方便,农田灌溉条件优越。交通条件相当优越。成(都)乐(山)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眉青二级油路建成通车。距成都100 公里,双流国际机场80

2、公里,成都铁路眉山站 28 公里。即将于 2013 年底通车的成(都)绵(阳)乐(山)城际铁路也设置了青神站。区位优势:成都一小时经济圈,成(都)乐(山)快速干道,借助“天府新区、乐山双遗”黄金分割点和高铁高速区位优势。眉山市 “ 千载诗书城 ” 文化底蕴 。2 自然条件青神县气候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其中主要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暖早而不稳定,夏季无明显酷热。秋季气温下降较快,冬季无严寒。降雨量四季分布不均,夏季雨量集中,易出现洪涝灾害,但雨量分布不均又多夏旱,冬、春季降雨量少,故常年冬干春旱气候特点明显,冬季严寒霜雪少见,无霜期较长。青神年平均气温17.0

3、左右,年总降雨量1100 毫米,极端最高气温 37.7,极端最低气温 -3.6,无霜期 310 天左右。4 基础设施状况青神城市、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能满足工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要; 工业初具规模,形成以机械、建材、造纸、纺织、食品、日化、医药为主的地方工业体系(重点行业)。5 历史沿革青神,古蜀国 “ 后户” 。西魏废帝二年(公元553 年)建政,以崇祀蚕丛氏“ 青衣而教民农桑,民皆神之” 得名。已有 1400 多年历史。青神山川隽秀,土地富饶,资源丰实,文化灿烂。青神县以崇祀蚕丛氏“青衣而教民农桑,民皆神之”得名。青神建制,始于南北朝时期的西魏废帝二年 (公元 553 年

4、) , 初立为郡,继而置县。迄今(2006 年)共有1453 年的历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青神隶属于川西行政区眉山专区,1953 年划归乐山专区管辖,1968 年乐山专区改称乐山地区,1985 年改称乐山市。1997 年 8 月,原乐山市所属眉山、彭山、仁寿、丹棱、洪雅、青神等 6 县成立了眉山地区(地委行署所在地东坡区),青神县划归眉山地区管辖,2000 年 12 月,撤销眉山地区成立眉山市,青神县隶属眉山市管辖至今。6 电力燃气电力以国家大电网供电,全县拥有110 千伏变电站 1 座,35 千伏变电站 3 座,一期农网改造完毕,正实施二期改造。水资源丰实,岷江由北而南纵贯县境40

5、余公里。天燃气直通青神。7 旅游资源青神县旅游景点多。有四川省旅游胜地之一,“ 西川林泉最佳处 ”之称的 “ 中岩寺 ” 。还有以巧、险、幽、奇等各领风骚的中国竹艺城 ,平羌三峡、汉崖墓、玉蟾寺、德云寺等景点。青神县围绕 “ 以游为主,统筹城乡 ” 目标,大力发展三产旅游。一是将江湾神木园创建成AAAA 级景区,打造高档商务宾馆2 家,大力推进三星级以上标准乡村酒店、三星级以上农家乐。 二是建设旅游商品规模专营店,将青神竹编、青神椪柑、汉阳花生等打造成青神特色旅游商品。 三是大力发展都市近郊农业和乡村旅游,构建青神二日游旅线路7.1 中岩寺:苏东坡初恋的地方位于岷江之滨, 为国家 AA级风景区

6、,享有“苏东坡初恋的地方”、 “川西林泉最佳处”、 “川南第一山”等美誉。 ,古中岩为一代文豪苏东坡求学、初恋、成婚之地,也是唐宋名家学者们登高望远、吟诗作赋、切磋交流之地。2013 年,中岩景区入选没有雾霾的中国好风景。7.2 中国竹艺城:青神竹艺甲天下青神竹编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青神先民们就生产、生活方面广泛用竹。到了唐代文宗太和年间(827-835),青神就用竹编篓填石修建青神历史上最早的水利工程-鸿化堰,拦岷江水灌溉农田。民间用竹启成篾条 (片)编竹席晒东西,编成篼筐盛东西,编成簸箕养蚕、编成扇纳凉等。到了宋代,青神竹编扇就比较精兵细美观了,据传东坡在青神“中岩书院

7、”就读时,就用竹扇驱打蚊虫和取凉。到了明代( 1517年),青神余承勋考中进士,官授翰林院修撰(人称余翰林)。到了青光绪年间(1875 年),青神的竹编扇就相当精美了,被列为朝廷贡品,称为“宫扇”,被收藏于沈阳故宫博物院。民国时期, 以竹扇为代表的竹编工艺水平有新的发展,能够编花、编字。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县内曾组织几十名竹艺巧手,用细竹丝编织出一批军用斗笠,帽沿上编有“抗战到底”字样,用以慰劳抗日将士。建国以后,青神竹编工艺水平得到新的发展。除保留传统的生产生活用品的基础上,新编织了一批工艺水平较高的工艺产品。“文化大革命”时期,又发展到竹编挂屏。 当时新发明一种 “坐标方格编织法” 。将人

8、物、花鸟、山水风光等图案编织在竹枕席、 挂屏上,虽不很逼真,但已很相似了。七十年代,以胡志海为代表竹编世人(已故),组建了一个街道工艺厂“集美工艺厂”。八十年代,殷超竹艺师,首创了“描图快速编织法”,这种新方法比原来的“坐标编织法”又前进了一大步。比原“坐标法”功效提高5 倍以上,而且编出的作品比原来更逼真,更生动形象,艺术含量颇高,堪称竹编艺术奇葩。九十年代到 20 世纪末。青神竹编艺术发展到叫鼎盛时期。竹编艺术产业化,成为地方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具有规模大、艺术含量高、品种多、效益好的特点,在全国独占鳌头,2000 年 5 月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竹编艺术之乡”。7.3 赛龙舟民俗

9、文化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中国南方很流行,它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末期。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发扬龙舟精神,弘扬青神民俗文化。旅游商品:金兴茶叶、汉阳花生、瑞草桥、竹福竹艺8.农业发展农耕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红苕为主。经济作物:以桠柑、茶叶、土烟、甘蔗、蔬菜为主。养殖业:以生猪、鸡、蚕桑等为主。青神县农业已形成六大支柱产业,椪柑和竹编分别创全国品牌,“中国椪柑之乡”、 “中国竹编艺术之乡”走红全国,走出国门,为农民致富拓展了渠道。 此外,畜牧业、蔬菜、蚕桑、茶叶等成规模发展,现代农业稳步推进。 青神县围绕“两园一带”加

10、快“一村一品”建设,重点打造以强发禽业为龙头的南城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和以沙溪河流域为主体的水产养殖基地。全县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依托、初步形成了“龙头带基地”、 “基地连农户”、 “协会连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已建成 500 亩以上的基地5 个,起龙头带动作用的企业9 个,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5 个,总产值达 1 亿元,龙头企业和产业化项目带动农户51000 户。畜牧业、竹产业、桠柑等重点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已推广二杂良种母猪4349 头,年出栏三元杂交猪1.9 万头,年出栏生猪17 万头, 牛 2400 头, 羊 11000 只, 小家禽 345 万只。竹产业依托西龙纸业有限

11、公司和中岩竹编厂,已建成 6 万亩的竹基地,全县桠柑种植已达8.5 万亩,占全省桠柑种植面积的75 %,年产量6 万吨,产值达1.25 亿元。全县有黑龙、南城、西龙、瑞丰4 个省级小城镇试点镇。青城、南城、黑龙、青竹、西龙5 个乡镇工业区,占乡镇的50 %(青城乡、西龙镇为亿元乡镇工业区) ,1 个农业科技园区,规划占地1000 亩,有核心区和示范区。 该科技园区主要以普甜玉米、超甜玉米的育、繁、推、产、加、销一体化为主要内容,正在申报省市立项。青神县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 青神县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精神,从四个方面下功夫,着力打造农业特色示范新亮点。一是打造“两水一竹,幸福

12、新村”。二是打造椪柑产业基地强县。三是打造林产业基地强县。四是打造特色农业园区。重点建设 5 个特色农业园区: 即沙溪河特色水产养殖园区、 白果优质椪柑生态观光园区、 南城竹编文化产业园区、 黑龙良种兔繁育推广园区和西龙茶叶观光园区。 建成以生态循环种养业为主题的“穗康现代农业示范园” ,以现代畜牧业为主题的“南城现代畜牧示范园”,以生态特色水产养殖业为主题的“沙溪河水产养殖带”。9.特色产业青神县产业发展模式: 一是标准示范模式。 以万亩椪柑产业基地为核心,通过实施以螨治螨等现代农业技术,推广青神红等椪柑主打品种,发展群体蜂窝经济,2012 年椪柑产量达 15 万吨,产值 3.4 亿元。二是

13、合作组织引领模式。在青神县茶叶合作社为龙头的带动下,建设白茶基地 3.2 万亩,带动农户 8650 户,年产值 2.8 亿元以上。在青神椪柑专业合作社引领带动下, 1.2 万户农户从事椪柑种植和营销。三是龙头企业带动模式。 在云华竹旅带动下, 集中发展竹编艺术品编织和竹制品加工销售产业;依托西龙纸业、竹福竹编工艺公司,在瑞峰镇建成优质竹基地7.2 万亩,从事竹产业人员达3000 人。四是外向订单引导模式。 在互联网设立青神县特种鱼销售网络平台,并培训了一支由 86 人组成的渔业专业农民经纪人队伍,常年在外联系区域销售商组织对外销售,年销售名优鱼18000 吨,年产值 3 亿元以上,人均单项收入

14、增收4200 元。五是利益联结促进模式。将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紧密联接在一起, 增强企业与农户共同抵御风险的能力,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共同发展。9.1 椪柑产业椪柑以色、形、味俱佳,畅销不衰,被授予“ 中国椪柑之乡 ” 。县农业局采取多举措在白果乡、高台乡建设“以农为主、农旅结合”椪柑产业大环线。规划在沿环线两旁约500 米范围内,开展以退林还果、排稀成行、整形矮化等为重点的椪柑标准化生产和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椪柑产业环线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水平,突出节点打造,形成新亮点。目前,全县椪柑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1 万亩,产量达 20 万吨,产值达 5.5 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5%,成

15、为四川省最大的椪柑生产基地,青神椪柑在全省形成了“八个之最”、 “三个唯一”。即以“规模最大,效益最好,上市时间最长,管理技术最好,品质最佳,品牌最响,留树保鲜技术推广最成功,农民参与度和占收入的比例最高”;青神是全省唯一的 “中国椪柑之乡”, 全省唯一获得椪柑 “绿色食品”称号的区县、全省唯一获得原产地证明商标的宽皮柑桔产区。9.2 竹编产业以“半城山水半城竹”的滨江城市、竹编产业、中国竹博园、江湾神木园的规划定位与建设发展。争对竹编产业四川省批复 青神县竹编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15 年) 9.3 机械产业围绕“一县一主业”发展要求,坚持建设顶天立地机械之都的目标不动摇。“按照青神县城市总体规划,将集中在黑龙镇发展机械工业, 这也意味着,青神县机械工业发展重心北移。 眉青快速通道以西,以高墩、新平、龙女、桥楼等村为核心,集中发展机械工业,打造机械之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