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莽作〈孩儿塔〉序》教案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357192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莽作〈孩儿塔〉序》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白莽作〈孩儿塔〉序》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白莽作〈孩儿塔〉序》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白莽作〈孩儿塔〉序》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白莽作〈孩儿塔〉序》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白莽作〈孩儿塔〉序》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莽作〈孩儿塔〉序》教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白莽作白莽作孩儿塔孩儿塔序序教案教案白莽作孩儿塔序教案教学目标:学会借助资料,理解,品味语言的方法。理解关键语句所凝聚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在中的作用。提高注重关键语句品味在阅读中的重要性的认识。体会作者字里行间炽热、深沉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理解关键语词“惆怅“是怎样统领全篇感情的。体会作者炽热、深沉的思想感情。前准备:印发为了忘却的记念节选及关于鲁迅、白莽的背景资料。学生充分预习,利用印发的资料通读,质疑。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时导入关于鲁迅,我想同学们或多或少都有些了解,那么我们听听同学们所了解的鲁迅。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2、“鲁迅”是他 1918 年为新青年写稿时使用的笔名。检查学生对原有的学常识的掌握情况。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一个爱护青年、接近青年、与青年人心灵相通的鲁迅。在他 6 年的生命中,竟有 19 年时间是做教师的。在学校,鲁迅是一位在学生中找不出一句恶评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鲁迅对青年人、尤其是青年作家,总是热忱地关怀和积极地培养。这也是鲁迅对中国化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之一。1931 年, 白莽被国民党枪杀后,白莽的身影就经常在鲁迅的眼前出现“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面貌很端正,颜色是黑黑的”,鲁迅久久不能平静,为中国失去这样的英雄健儿而痛哭。鲁迅悲痛地回忆着和白莽相处的日子,在白莽死去已经五年后的一

3、九三六年三月十一日夜里,重病缠身的鲁迅当夜便为白莽的遗诗孩儿塔作序。今天我们就结识鲁迅用他那蘸满深情的笔给我们描绘的这位可爱的青年白莽,以及他的诗集。从另一个角度解读鲁迅,帮助学生加深对本的理解。解题白莽作孩儿塔序的意思也就是鲁迅为白莽的诗集孩儿塔所作的一篇序。通过解读题目,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的内容,同时检查学生有关“体”的知识掌握情况。“序”、 “杂”的意思“序”指序,是写在一部书或一篇诗前面对其写作缘由、内容、体例加以说明的字。“杂”包含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艺性和辩论性。它把精辟深刻的说理和形象生动的表达有机地结合起,形成一种尖锐泼辣、风趣幽默的独特体。研读为亡友的遗作序是义不容辞的事情

4、,鲁迅本身也视其为一种义务,这在第三段中有所流露,但为什么作者在这篇序要结束的时候却说“又何需我的序之类”?也就是说在两种看似矛盾的思想背后,作者的感情起了怎样的波澜,发生了什么样的转变呢?我们一起摸索中的情感线索。在中找出统领作者情感的一个字眼惆怅训练学生对本的整体感知度。如何理解这种惆怅,它是怎样串联起全的?诗写序产生惆怅由信的开首而回忆起白莽更加惆怅白色恐怖下不能详加评析诗稿还是惆怅孩儿塔的出世走出惆怅讨论:作者在撰写本时感情是如何转变的。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本、学生和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第二时品位词句春天去了一大半了,还是冷;加上整天的下雨,淅淅沥沥,深夜独坐

5、,听得令人有些凄凉。这就使我更加惆怅。惆怅中指忧伤,烦恼,凄凉。春寒料峭,雨声淅沥,身患重病,时局动荡使作者感时伤怀,产生了惆怅。鲁迅心境本是惆怅,亡友白莽被害已经五年,自己留存的“遗”还没有给以“流布”,一旦有人提起,深深的怀念和歉疚一齐涌上心头,所以就更加惆怅。让学生在理解感情的基础上,品位咀嚼语言的魅力,感受作者的灵魂。热天穿着大棉袍,满脸油汗,笑笑的对我说道:“这是第三回了。自己出的。前两回都是哥哥保出,他一保就要干涉我,这回我不去通知他了,”赞颂年仅 19 岁,已入狱 3 次的革命青年白莽坚定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寄托作者的思念;表达对国民党反动派残酷镇压革命者的愤慨之情。一团火”、

6、“简直”、 “也许”以及语句:“我一句也不说因为我不能”“一团火”:形象地展现出作者急于流布之心,从这一比喻中可以体会出作者与白莽深厚的友情。“简直”:不懂的是志趣不投者的作品,也可以是下提到的“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也就是不愿懂那些无聊人的诗。“也许”:表示不肯定,回忆鲁迅与白莽第一次碰面的原因。鲁迅与白莽是因为共同热爱匈牙利革命浪漫主义诗人裴多菲的诗而相互认识和亲近的。真和鲁迅闹开的都是志趣不投者,和白莽没有闹开的原因是因为志同道合,属于同一战线的艺战士,共同与反动人、反动学进行不懈的斗争,粉碎反动派的化“围剿”。貌似自嘲,实则顺乎一击。“我一句也不说因为我不能”:虽然“我”不说,但“我

7、”心中依然凝聚着对于白莽的炽热的爱和怀念。是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革命化围剿,使我不能说的深层原因。从中表现了对国民党政府的讽刺,抨击。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白莽的战斗诗篇,是向千百万民众发出的向反动派进军的动员,预示着革命高潮的临,所以把它比作“东方的微光”,比作“响箭”,比作“进军的第一步”。当时白色恐怖严重,还是严冬季节,白莽的诗篇向人们报道了春的消息,蕴涵着勃勃生机,所以把它比作“冬末的萌芽”。白莽的诗篇倾吐了对革命者的无限热爱,激励人们团结战斗,彻底打碎旧世界,所以把它比作“爱的大纛”。白莽的诗篇永远记

8、录了敌人的罪恶,永远记录了人民对反动派的憎恨,好象铭刻的碑,所以把它比作“憎的丰碑”。这组排比句,以丰富的比喻(博喻),予以形象的表现集中评述孩儿塔宣传革命,动员革命的战斗作用和鲜明的思想倾向,语势酣畅,充分抒写出作家对革命作家,作品和革命事业的热爱和赞颂。小结作序对鲁迅而言是份内事,但是即使没有序,白莽的诗照样会流传,因为他有许多前仆后继的战友,他们是永远不会忘记他的。作者因此而走出惆怅,惆怅已不复存在,只是感到如释重负后的无限欣慰,所以在结尾处说“又何需我的序之类”。这样的结尾是意味深长的。再次体验作者的感情变化,加深对本的理解。整体感悟在作者从产生惆怅到走出惆怅这样的感情波澜的涌动中,我

9、们体会到的是什么?体会到了作者深深的思念和火一样的友情,也就是作者炽热、深沉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从情感上与作者、本产生共鸣。结束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在鲁迅富有魅力的语言中,不仅了解了白莽以及他的诗集,更重要的是体会了鲁迅先生对青年人的炽热、深沉的情感。其实,在鲁迅的诸多作品中,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一个作为精神战士的鲁迅,也可以是一个作为青年人朋友的鲁迅,还可以是一个作为孩童的鲁迅、作为孝子的鲁迅、作为丈夫的鲁迅、作为慈父的鲁迅、作为兄长的鲁迅等等。了解一个人必须要用心灵去体会。如果你读鲁迅的越多,引发的思考越深,你就越喜欢他、越佩服他。希望今天的这堂能成为你尝试着认识生活中不同侧面的鲁迅,并与之进行心灵对话的一把钥匙。引导学生走近鲁迅、理解鲁迅、感悟鲁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