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选修一测试卷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354567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5.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选修一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二历史选修一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二历史选修一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二历史选修一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二历史选修一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选修一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选修一测试卷(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历史选修一测试卷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熙宁二年,罢诗赋明经诸科,以经义论策试进士。熙宁四年,以锡庆院朝集院为大 学讲舍,其所教者,以经为主。熙宁五年,又建武学于武成王庙,教以诸家兵法。熙宁六 年,又于大学置律学教授四员,凡命官学人,皆得自占入学。又于大学置医学教授,有方 脉科、针科等。 摘编自中外名人传记百部王安石传 材料二 光绪帝谕自下科为始,乡会试及童岁科各试,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由梁 启超参考日本和西方学制,起草了京师大学堂章程,共分八章五十二条。课程分普通 学和专门学两类。正式科目包括政治、文学、格致、农业、工艺、商务、医术七大类 35 个 门学科,此外,还

2、有预备科的另设一些科目。 摘编自郭齐家中国教育史 (1)概括材料一、二中有关科举、教育改革措施的共同点。(8 分)(2)分析材料二改革内容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8 分)2、材料一 1856 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时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 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 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1868 年 4 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 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

3、人心不倦; 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 名的“五条誓文”。摘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 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 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从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 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 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

4、,人心乃 一,趋向乃定。”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三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 上述三国采取的改革方式有何相同之处?(6 分)(2)上述三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4 分)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 业等;参照法国模式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 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89 年颁布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 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

5、走了近代化之路。 摘编自(美)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和局限性。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康有 为的主要观点。(9 分)材料二 昔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 改弦而雄视东方。此二国者,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后的强盛与我异。闻日本地势近我, 政俗同我,成效最速,条理尤详取而用之,尤易措。 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 材料三 “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拿我们这五 十年和别人家的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无比,试看这五十年的日本如何?这五十年的德 国如何?俄国如何?美国如何?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

6、同真都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 等老国,又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 1923 年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括 (2)材料三中梁启超发出“惭愧无比”的感叹,与同一时期的日本相比较,请分析造成中 日差距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改革的成败,你认为改革的成功需要哪些因素?(6 分)4、材料一 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亡西安期间,便发布“罪己诏”和“改革”谕旨,要求 官员们“各就现在情弊,参酌中西政治,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 等情,考虑“当因当革,当省当并”,限期奏报。 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在此情况下,清廷不得不从 1901 年起实行“新政”,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所列 变法建议凡 27 条

7、,涉及改革机构、裁减绿营、编练新军、奖励实业、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创办学堂、设立学部、鼓励留学、修订法律、废除苛刑、停止捐纳等等,其中许多在戊戌 变法时已提出过。 何顺果著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末“新政”的背景。与戊戌变法相比较,清政 府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采取的相同做法是什么?(9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的积极影响。(6 分)5、材料一 嘉峪关市东北 20 公里处,散布着 1400 多座魏晋时期的地下壁画砖墓群,被誉 为“世界最大的地下画廊”。下图就是其中的代表作。材料二 把游牧民和被征服的农民固定在土地上,成为国家的编户

8、农民,计口授田,保证政 府赋税的来源,同时抑制土地兼并,有利于中原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同时加速了北 魏经济方式的进一步封建化,并最终使落后的游牧经济为先进的封建农业经济所代替。 杨建新浅评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两次少数民族改革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当时我国北方怎样的生产方式?结合所学知识简 答当时北魏生产方式更替的主要原因。(4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种生产方式的变更所产生的影响。(6 分)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体现了宗教改革的宣传形式与内容材料二 就中世纪西方宗教改革而言,它所首先抨击的是久已成为无上权威并且排斥任何 不同理解的天主教会正宗教

9、义。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历史性功绩,就在于确认人的信仰应 当取决于人内心的理解,而非取决于外在的强制。 吴于廑西欧宗教改革与近代社会思潮) (1)据材料一中的内容,概述宗教改革运动的特点。(6 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有何意义?(4 分)7、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据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 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据史记载:“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 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疆”。 材料二 据魏书食货志记载

10、:“九年(公元 485 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 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以供耕作于是海内安之”。飘逝的岁月 中国社会史里说道“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 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材料三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认为:“西法各种,西人藉以富强,已收实效,皆有程式。 我步趋其后,较易见功。由西文译作中文,以西学化为中学,不及十年,中国人才无难与 泰西相领顽”。他在易言中又主张:(中国)“于政事之举废,法令之更张,唯 在上之人权衡自秉”,上下“情谊相隔”,不如西方议院制度优越。他把西方议院制度比 附为士大夫所向往的尧舜“三代制

11、度”,希望中国能够“上效三代之遗风,下仿泰西之良 法”,实现“长治久安之道”。 材料四 (美国)国会拥有国家意义上的最高权力国会制定法律,但总统可以否决之, 最高法院可以宣布经国会通过并经总统签署的法律违宪,但总统经参议院批准任命最高法 院的法官;总统执行法律,但必须由国会给予财政支持任何法案必须经两院批准才能 生效,故参院和众院在制定法律过程中互有对于另一方的绝对否决权。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举措,并指出商鞅变法给秦国民众生 活带来的影响。(8 分)(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孝文帝采取的重要措施及特点。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 对中国历史发展

12、进程的进步作用。(12 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郑观应的主要思想及产生的历史原因。(6 分)(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美国政权构建体现的原则及进步意义。(6 分)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 予十金。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史 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遭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 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天下,与牧守均

13、给 天下之田。魏书高祖纪上 材料三 内秘书令李冲上言:“宜准古法:五家立邻长,五邻立里长,五里立党长,取乡人 强谨者为之。邻长复一夫,里长二夫,党长三夫,三载无过,则升一等。其民调,一夫一 妇,帛一匹,粟二石群臣多言:“九品差调,为日已久,一旦改法,恐成扰乱。”文 明太后曰:“立三长则课调有常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何为不可!”甲戌, 初立党、里、邻三长,定民户籍,民始皆愁苦,豪强者尤不愿。既而课调省费十余倍,上 下安之。一资治通鉴卷一三六 材料四 商鞅的改革措施,可以使一个国家在短时间内富强,但如果把它作为长期国策,则 注定将这个国家引向灾难秦始皇时代,秦施行的仍然是商鞅当年的基本国

14、策,它使秦 国最终统一了天下,却没能使秦朝逃过“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短命怪圈。聂作平 秦国是怎样崛起的?重读商鞅变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简要分析 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4 分)(2)材料一、三都涉及到政治上的改革,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政治改革在作用方面的共同点。 (2 分)(3)据材料四,指出商鞅变法所产生的影响。从中你得出了什么启示?(4 分)9、材料一 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 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 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

15、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材料二 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苟子议兵 材料三 当梭伦成为政事的领导者的时候,他就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一举而永远地解 放了人民,他又制定法律,下令取消公私债务,其法案曾以“解负令”闻名,意即人民卸 下他们的重担。有些人想用这些事情来毁谤梭伦,事实是这样的,当梭伦要制定解负令时, 他曾预先告诉一些贵族,后来,像同情平民的人所说的那样,他被他的朋友以谋胜算了, 但打算毁谤他的人就说他自己也取得一份。因为这些人借了钱,买来许多土地,等到不久 以后实行取消债务时,他们都成了富翁;据说后来以祖传财富闻名的那些家族就是起源于 此

16、。然而,同情平民者的估计是较为可靠的所以我们必须认为攻讦梭伦之说是错误的。亚里士多德关于梭伦改革的论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 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说法的原因。(3)概括材料三中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并指出毁谤梭伦改革的是哪些人?其理由是 什么?10、国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其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 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