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345787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5-2016学年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5-2016学年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5-2016学年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5-2016学年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学年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卷(选择题 共 18 分)一、( 10 分,每小题 2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气氛(fn) 鞭笞(ch ) 筵席(yn) 咄咄逼人(du)B潜逃(qin) 提防(t) 菲薄(fi) 剑拔弩张( n)C饷银(xing) 笙箫(shng) 似的(s) 叱咤风云(ch)D火钵(b) 漫溯(shu) 强劲(jng) 载歌载舞(zi)【答案】A【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技巧点拨】多音字记忆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提 t(1)垂手拿着有环、柄或绳套的东西。(2)引领(向上或向前等)。(3)说起,举出。(4)将犯人从关押

2、之处带出来。(5)率领,调遣。(6)取出。提 d(1)小心防备。(2)降。提 d,投掷。似 sh,跟某种情况或事物相似。1用在名词、代词或动词后面,表示比况,相当于“似的”、“如一般”2s,相类,像。好像,表示不确定。表示比较,有超过的意思。叱咤 ch zh,怒斥,呼喝。s (形声。从水,朔(s)声。本义:端直地逆流而上)。此外需要注意多音字“载”,记载,写在一定的册页里,有郑重的色彩。zi (形声。本义:乘坐)。还有一些统读字,要注意分类记忆。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百舸 遏制 斑斓 安祥自在 B长蒿 作揖 影碟 凄惋迷茫C浩劫 凋蔽 家俱 迥乎不同 D作祟 津贴 寥廓 山洪暴发

3、【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形,应结合词义来识别。A 项安祥自在安详自在(细密,完备,与“略”相对 )B 项长蒿长篙(用竹竿或杉木等制成的撑船工具)凄惋迷茫凄婉迷茫(婉转)C 项凋蔽凋敝(衰败、残缺破烂、破败)家俱家具(器物、器具)。【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技巧点拨】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成语的考核是重点。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主要的方法是形辨法。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音辨法。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

4、析。义辨法。即结合具体语境,根据字的意思辨析正误。“安详自在”的“详”,细密,完备,与“略”相对;“长篙”的“篙”,用竹竿或杉木等制成的撑船工具。联想法。有些字形相近,意思也相近的一组成语,可以采用联想记忆法,记住其固定搭配。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习近平主席大力反腐倡廉,既“打老虎”,又“拍苍蝇”,我们百姓要上行下效,一起圆中国梦。 B诗中描写了他在父母家里的忸怩不安和对大堰河感情上的依恋,反映了诗人叛逆性格和反抗精神的萌芽。C杜甫在一天内声名大噪,考试时集贤院的学士们围绕着观看他。D在时下的股灾环境下,中国股民确实需要学会冷静,切勿意气用事。【答案】A【考点定位】正确使

5、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技巧点拨】成语的错误类型主要有内涵不明,感情色彩失当、对象错类和不合语法,考核的重点是望文生义、对象错配和褒贬失当,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成语积累中找到成语的关键,记忆含义的同时还要记忆用法,如词义的褒贬、适用的对象、语法功能,在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分析成语的内涵,看是否恰当,对象错配,如本题 A 项上行下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多指不好事。句意为“百姓跟从中央反腐倡廉”,词的感情色彩,使用对象都不对,望文生义。总之不但要加强成语的意思的积累,还要注意用法的积累。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胡人凯旋归来,在长安市上痛

6、饮高歌,这使长安的人民多么痛苦,多么失望。B群众教育活动开展得不错,这关系到现在中国深入改革的成败。C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D针对农产品价格步步攀升的状况,政府制定了打击囤积居奇、投放紧缺商品等,对抑制价格过快上涨起了很好的作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A 项凯旋:战胜归来,语意重复,应该删除一个。B 项“开展得不错”一面对“成败”两面,犯了一面对两面的错误。D 项成分残缺,“制定了措施”【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技巧点拨】结构混乱是课标卷必考点额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成分残缺

7、、搭配不当和中途易辙等几种,“语意重复”多由误用词语造成,解题的要领就是要识辨出造成语意重复的词语。有些短语平时经常误用,而在病句题中常出现这样一些习惯性的不规范用法,很有麻痹性。如本题 A 项凯旋:战胜归来,语意重复,应该删除一个。“一面对两面”最主要的特点是:句子前面(或 “后面”)出现一正一反两方面意思的词语(如“能 否”、“有无”、“好坏”等),后面(或“前面”)却只有一 方面意思的词句(或“正”或“反”)与之相呼应,从而造成前后内容搭配的不协调。如本题 B 项“开展得不错”一面对“成败”两面,犯了一面对两面的错误。5下列各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记文学有着优良的传统,自司马迁“

8、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创作史记,开创纪传体例,历代史书沿用这一传统,形成了以“二十五史”立传篇章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记文学。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B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大盛于宋。又称诗余或曲子词,原是配乐演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称长短句。词牌是填词用的曲调的名称,决定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平仄声韵,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D从短语类型来看,“敬畏生命”属于动宾结构。从句子成分来看,“有着百年悠久办学历史的南山中

9、学成功地培育出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学子”中“成功地”作状语。【答案】C【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名师点睛】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 722 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 468 年)。二、(4 分,每小题 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和古人寻求永恒与不朽相反,聪慧的现代人寻求相对与新变。世界属于流动,唯“一切皆变”的规律才能永恒。就中国诗歌而论,从诗经而楚辞,从律绝而曲令,从旧体诗而新诗,留下的正是流

10、动的轨迹。任何一个时代的中国诗歌总是在对自己时代新的审美精神的最大适应中获得出世权,中国新诗亦如此。 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又是“诗体大解放”的产物。郭沫若的自由诗宣告了“诗体大解放”的最初胜利。“诗体大解放”的倡导者们虽然激烈地反传统,其实,传统的诗学范畴仍潜在地给他们以影响。胡适就自称尝试集的“尝试”二字也是从古诗那里取用的。传统是具有神圣性、社会性、广泛性、相对稳定性的文化现象。任何民族的诗歌都不可能完全推开传统而另谋生路。推掉几千年的诗歌积蓄去“解放”,只能使新诗成为轻飘、轻薄的无本之木。诗,总是具有诗之作为诗的共有品格。然而,作为文化现象,不同民族的文化又会造成诗的差异。大

11、而言之,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在天人关系、对人的看法、对自然的看法、对历史发展的看法上从来不同。因此,西方诗与东方诗也有很大不同。把话说得更远一点,西方诗学和东方诗学也有颇大差异,无论是二者的诗学观念、诗学形态,还是二者的发展之路。西方诗学推崇戏剧,东方诗学以抒情诗为本;西方诗学注重分析性、抽象性、系统性,东方诗学注重领悟性、整体性、经验性;西方诗学运用纯概念,东方诗学运用类概念;西方诗学滔滔,东方诗学沉静等等。中国诗歌有自己的道德审美理想,有自己的审美方式与运思方式,有自己的形式技巧积淀。中国的大诗人必定是中国诗歌优秀传统的发扬光大者。自然,中国新诗也处在现代化过

12、程中。这是一个扬弃过程,对传统有继承与发展,也有批判与放弃。只有经受现代化验收、经过现代化处理的传统才可能在新诗中生存、活跃与发展。现代化是一个时间概念。本民族的传统和他民族传统是一个空间概念。不能用空间概念代替时间概念。如果将现代化理解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这将是一种滑稽剧。接通新诗与传统的联系不是倡导传统主义,应当将传统和传统主义分开。对传统作僵滞的、静止的理解,甚至将诗传统窄化为传统诗,因而指责新诗的种种“不是”,呼唤旧体诗的复兴等等,这种传统主义是新诗寻求新变的障碍。从总趋向看,西方诗存在着摆脱不了传统影响的焦虑,而中国新诗却存在着与传统隔绝的焦虑。和与散文界限太不清相

13、反,新诗与传统界限太清这个“太清”已经有近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为它的危害性作证。接通传统是诗体解放以后新诗的十分关键的使命。6下列对“中国新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新诗是对“五四”时期新的审美精神最大适应的文化运动产物,又是“诗体大解放”的产物。B中国新诗的倡导者们虽然激烈地反传统,但实际上,传统的诗学范畴仍潜在地给他们以影响。倡导传统主义是诗体解放以后新诗的十分关键的使命。C中国新诗处在传统要经受现代化验收、经过现代化处理的过程中,这是一个扬弃过程,对传统有继承与发展,也有批判与放弃。D中国新诗存在着与传统界限太清的焦虑,这个“太清”已经有近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为它的危害性作证。7下列对文章

14、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和古人寻求永恒与不朽相反,聪慧的现代人寻求相对与新变。郭沫若的自由诗就是应变而生的产物。B推掉几千年的诗歌积蓄去“解放”,只能使新诗成为轻飘、轻薄的无本之木。胡适的新诗诗集尝试集的“尝试”二字也源于古诗。C传统是非常稳定并且神圣的文化现象,而中国的大诗人必定是中国诗歌优秀传统的发扬光大者。D西方诗学推崇戏剧,运用纯概念,注重分析性、抽象性、系统性;东方诗学以抒情诗为本,运用类概念,注重领悟性、整体性、经验性。【答案】6B7C【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

15、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联系题干。此题的 B 项根据最后一节内容“接通传统是诗体解放以后新诗的十分关键的使命。”可知,“倡导传统主义”属偷换概念,应为“接通传统”。7【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既有对全文内容的理解分析,又有对部分语段的理解分析,这就要求考生在全面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涉及的问题锁定关键语段仔细比对分析。C 项根据文本第三节内容“传统是具有神圣性、社会性、广泛性、相对稳定性的文化现象”可知,传统的稳定性是相对的,此处绝对化了。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C 项根据文本第三节内容“传统是具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