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正在丧失基本功能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344989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607.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纸正在丧失基本功能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纸正在丧失基本功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纸正在丧失基本功能(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今年的科幻小说雨果奖, 奖给了中国作家的 北京折叠。 这不是一部基于科学技术理论而构建的“ 硬 科幻” 作品, 而是一部更多从社会思考而写作的 “ 软科幻”作品。还有人认为,它甚至还不是一部完 整的作品, 而只是一部作品的开头, 怎样充分展 开,还要再看看。 但这没有妨碍它在投票中脱颖而出。 这在某 种程度上,可以归结为作品本身的奇特想象;在某 种程度上,可能要归结于中国发展所受到的关注, 以及中国现实对急速发展中社会所具有的代表性 或寓言性意义吧。 北京折叠中,经过轰轰烈烈的城市改造,北 京成为一座可以翻折变形的城市,它拥有 8000 万 人口,分成三个空间而分别展开或折叠:第一空间 有 5

2、00 万人,居住着高级人员及其助理、秘书或相 关服务人员;第二空间有 2500 万人,包括中产阶 级及其后备军如在校大学生;第三空间有 5000 万 人,属于社会底层。 第一空间的人占有最好的生产资源和生活资 料,第二空间的人一门心思要往第一空间去,第三 空间的人没有生产资源也缺乏生活资料, 只是出 于社会稳定的需要,才获得了艰难的生活。这三个 空间每个时刻,只有一个空间被展开,当一个空间 展开时,另两个空间就处于折叠状态。 也就是说, 这座城市每个时间只有一个空间是处于现实的活 动状态,折叠空间的居民用催眠药剂进入休眠。 作品不只是为各个阶级设定了自己所在的空 间,更重要的是设定了各自的活动

3、时间,折叠城市 每一次轮替的展开需要 48 小时,其中 500 万人所 在的第一空间,使用 24 小时;2500 万人所在的第 二空间, 使用 16 小时;5000 万人所在的第三空 间,使用 8 小时。 这就相当于说,人的生命因为折 叠而分成了 “ 名义寿命”和 “ 实际寿命”。 拥有同样 “ 名义寿命”的人,如果属于第三空间,他的实际寿 命只是第一空间里的人的三分之一。 空间隔离和不平等的时间分配, 让读者感到 巨大的震撼,但折叠城市本身的设计,却十分符合 经济学甚至法学。 技术发展正在使许多简单劳动 被成本更低的机器取代,大量人口将会失业,大量 失业将带来稳定问题。兼顾增长和稳定的方案,

4、是 通过时空分配彻底减少底层人口的生存时间,并 为之保留工作机会。在 北京折叠中,第三空间的 工作机会是从事 “ 循环经济”,就是垃圾处理,收集 各空间生产的垃圾并运送到再加工工厂。 令人震惊和不安的事实是, 在技术越来越发 达的情况下,底层的生命存在,似乎正在失去经济 价值。 因为机器已经可以替代几乎全部的简单劳 动,甚至相当部分的简单智力劳动,底层作为 “ 劳 动力”的价值消失了。 过去是底层受到剥削,现在 是底层连受剥削的机会也没有。 第三空间还得以 存在,获得 8 小时的展开时间,一方面可以被理解 为巨大的不平等,另一方面似乎也可以理解为 “ 人 道措施”,当然实际上,这可能仅仅是因为

5、稳定的 需要,一种平滑的过渡,让第三空间在高度压缩的 实际寿命中慢慢不再存在。 我们曾经在韩国科幻电影 雪国列车中看到 过一种未来,那就是不同阶层的人,严格限定在不 同的车厢里自成一个世界,但那只是空间的隔离, 不同的空间是平行的,不允许出现交集的,但还是 同时展开的。在 北京折叠中,则重新在形式上完 成了社会的整合, 不同层级的人仍然是空间隔离 的,但通过折叠和展开,也就是激活和休眠的时间 分配方式,显得似乎是三个空间共同构成了 “ 同一 个世界”。 这种表面的 “ 共同体”,维持了 “ 向上”的 努力,带有某种温情色彩,同时又似乎符合以效率 为追求的经济学和以公平为追求的法学。 于是折 叠

6、不仅是一种秩序, 一种社会安排, 一种现实生 存,同时内化为一种受到被折叠者认可的观念,一 种具有激励机制的时间安排和生命排序。 雪国列车是通过空间隔离而使底层空间中 的人陷于生命价值被否定的无意义世界, 折叠城 市则是将生命价值与社会等级进行了直接的编 排,这个编排就是时间,也就是生命的价值标定。 它是显性的,因而是更加残酷的,同时它又可称为 “ 有情操作”,但也能让人知道 “ 有情操作”后面实 际上是冷冰冰的原则,那就是上层、中层与底层严 格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可能被合理化,当人们都 接受安排并且认为这种安排有道理时, 不平等就 合理化了。时间不再从属于生命,生命不再属于它 自身,时间和生

7、命都被社会化编排、赋值,就搞得 有声有色,成为制度和法律。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不平等的安排,通过观念转变、价值重建而变成被 视为平等。 三个空间的人都对空间及其折叠和展 开的机制不再怀疑,认为这是一种公平的状态,此 时,生命自身完成了对其价值的否定。 什么是公正, 什么是平等, 我们确实经历过 “ 观念变革”。 例如我们不再认为公正和平等不再 是一种结果,而应当体现在机会公平、过程公平、 程序公平上面,这样,巨大的结果差异就会被认为 是合理的, 生命价值的重新标定也被认为是合理 的。但当初,社会主义为何吸引人们去作为一种制 度而争取的呢,人们的 “ 初心”到底是什么呢?生命 的意义应该基于阶

8、层、财富而肯定或否定吗?最近到无锡,与友人一起品尝惠泉水,在惠泉 井上方的陆子祠茶座,选茶时,我点了阳羡雪芽, 仅仅因为张岱笔下曾经提到 “ 雪芽茶”。 我这人真不懂茶, 到惠泉喝茶也不过是好玩 而已,根本辨不出美恶。 虽然知道阳羡雪芽与张岱 当年喜爱的日铸雪芽完全不是一回事,不过,玻璃 杯里始终茶水澄碧,透明如晶,而茶叶丛立,像兰 叶一样劲挺而窈窕,还是自然想到了张岱 “ 如百茎 素兰”的比喻。 陶庵梦忆里的 兰雪茶一文一直惹我好 奇, 觉得这位明末贵公子于饮茶一事简直讲究到 极点,且路数独特。 首先,张岱请来徽州的制茶巧 匠,以制松萝茶的工艺来加工日铸出产的雪芽茶, 提高了雪芽茶的质量。

9、另外,他还发现了一眼适合 烹茶的泉水 “ 禊泉”,在他看来,雪芽茶必须以禊泉 水来冲泡,其他泉水都无法让雪芽茶发香。 但,在张岱的感受中,以禊泉水在小罐内冲泡 兰雪茶,却又使得茶味过浓,于是他又多设计了一 道程序: “ 杂入茉莉, 再三较量, 用敞口瓷瓯淡放 之,候其冷。 以旋滚汤冲泻之,色如竹箨方解,绿粉 初匀;又如山窗初曙,透纸黎光。 ” 向刚泡出的雪芽茶水内投入很多的鲜茉莉花,搅打一阵,放在敞口的瓷碗里,令其自然冷却。 然后再以煮沸的禊泉水兑入冷茶中, 此际茶叶就 像才舒展的竹叶一样青嫩, 而茶水则如清晨映在 窗纸上的曙光一样清澄透明。 这时, “ 取清妃白,倾向素瓷,真如百茎素兰同 雪

10、涛并泻也”,将其倾入素瓷茶盏中,绿茶叶与饱 绽的白色茉莉花随茶水争相流出, 真如同无数的 兰叶与雪涛一同泻下。 张岱说, “ 雪芽”一称只点出 了这种茶水的色彩,但没有概括其独有的香气,因 此为之更名 “ 兰雪茶”。 兰雪茶是张岱经常饮用的茶品,在 蟹会一 文中提到,每次他设宴招待朋友们吃螃蟹,近尾声 时,宾主都会以兰雪茶水来清润口腹。 不过,这篇 小品中还透露一个令人惊奇的细节, 张岱竟然发 明了一款私家秘制的煮奶油“ 牛乳酪”, 作为 蟹宴上的佐味饮品。 张府养有一头牛,每天用鲜奶自制稀奶油,称 为 “ 乳花”。 饮用前,按一斤稀奶油配四杯兰雪茶汁 的比例,把奶油与茶水兑匀在一起,倾入铜锅

11、内, 加热到沸腾之后再耐心熬煮一阵。 据说,出锅后飘 散着茉莉花香、暗涵绿茶滋味的成品 “ 玉液珠胶, 雪腴霜腻,吹气胜兰,沁入肺腑,自是天供”,浓稠,雪白,芳香,喝下去,那美好的感觉似乎一直沁入 五脏六腑,算得人间至味。 漾着淡淡茶味与茉莉微香的煮奶油, 想必相 当浓腻,大概一次也就啜上几口吧? 在张岱的设计 下,蟹会的与席者每人最多可以吃六只蟹,为了避 免冷腥, 每一轮都只为宾主上一只新出笼的热螃 蟹。 吃掉这一只之后,再让下人马上煮下一批。 等 待蟹熟的间歇,大家则可以嚼肥腊鸭,饮奶油煮成 的 “ 奶茶”。 在我一向的印象中, 过去北京水质不好,水 味差,所以流行喝茉莉花茶,实际是靠花香

12、来压 过水中不适合口感的气息。 如今有来自各地的矿 泉水了,北京人也就渐渐讲究起来,改喝各地名 茶。 没想到,张岱当年也喜欢茉莉花久浸过的茶 水,这却让人有点意外,真懂茶的人不是都只爱 清茶吗? 更有趣的是, 他会在与朋友们吃螃蟹时把煮 奶油作为热饮。 蟹会一文之外,似乎不见谁家在 吃螃蟹时上牛奶类饮品, 张岱的做法可谓自成一 家。 也许,今年,哪位有心人能起兴致尝试一下 “ 陶 庵风格”, 在吃螃蟹时用牛奶热饮来调剂口感,看 看效果如何。专栏14读 周刊201 6年8月30日 星期二 责编: 禹宏 版式: 丽菲 责校: 孙婷眼下, 不时有纸质媒体宣布取消传统的媒 介,宣布进入电子化时代。 我

13、们有理由相信,若干 年后,纸的存在将会成为一桩神话,它一度承载 了人们的记忆,却无法更改自身将遇抹去的凄凉 事实。 华夏民族将纸张视为本民族的重要奇迹之 一。 今天为人所知的最早纸张,出土于中国甘肃的 放马滩一带,纸上所描绘的是西汉时代的地图。 这 份来自公元前 150 年的遗物残破不堪, 宛如碎裂 的历史魔镜,暗藏着遥远的人类秘密。 根据 后汉 书里的记载,一个名为蔡伦的太监通过对纸张的 改良而留名后世。 公元 105 年,蔡伦向皇帝献上了 纸,这种纸被称为 “ 蔡侯纸”,用树皮、渔网等材料 制成,成本低廉。 这是人类记忆史上的重大革命, 伴随着纸张 的出现,缣帛失去了书写这一重要价值,其属

14、性开 始从书写品转换成奢侈品,并大规模向西方出口, 从而催生了 “ 丝绸之路”。 此后人类文化的盛况不 必反复陈说。 “ 蔡侯纸”触发了对书写和阅读的全面挑战,文字的神圣性开始遭到贬谪。 最初的书写者属于 少数掌控着文字,掌控着真理的人。 但自从低廉的 纸张出现后, 真理和记忆就不再是他们独享的权 利。 纸张成为了一种秘密的武器,任何故事都可能 被人们在纸上书写记录下来。 纸张掌握着传播的 秘密。 多年来, 对纸张的严格控制成了一项重要工 作。 宋代文人苏舜钦发明了再生纸,因之触怒了朝 廷。 然而,纸张的潜在革命却始终不曾终止。 在活 字印刷的策应之下, 纸质传播在任何一次人类社 会的重大变化

15、之时, 都饰演了赫尔墨斯式的信使 角色,从东汉的党人运动,到如今的新闻报纸。 笔是男性的,纸是女性的。 纸的符号印记总是 充满着柔和、悲哀和忧伤的气质。 红楼梦中写晴 雯,便说她 “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而同样命比纸 薄的黛玉用火焰将她的诗稿付之一炬, 试图用毁 灭纸张的方式来毁灭记忆, 用青烟的飘散来掩盖 记忆的坚不可摧。 但记忆不断变换着容颜, 消逝的只是曾经与 人们无比亲昵的纸张。这种亲昵是始终存在的。 人们在纸上书写,人 们面对纸来阅读, 人和纸之间的联系总是多情而 暧昧。纸张保守秘密,纸张揭发秘密。纸张喧嚣,纸 张沉默。 在中国,对纸的最早记载来自于汉成帝时 代的一桩宫廷密谋,纸

16、张是毒药的包裹,并记载了 传达死亡的信息。 纸张不断诱惑着人类,以至于蒲 松龄笔下的书生甚至对其展开了热切的爱情。 当 书籍被焚毁之时, “ 烟结不散,瞑若阴霾”,这不是 真理的烟尘,这是纸张的尸体。 我们正在面临变化, 书报的灵魂正在不断向 另一个世界飞升。 电脑和电视之类的媒体以光为 基本媒介,而纸张则是大地的产物。 光最终将取代 植物,普照大地。 纸张将逐渐不再承载知识,将成 为生活品或奢侈品, 其与昔日的竹简丝绸有着相 同的命运。 纸张的消逝是令人哀伤的, 以至于人们总是 乐意于宣称纸质的书籍不会消失。 仍有人沉迷于 墨香和发黄的纸页中,而不愿意接受失恋的命运。 但毕竟,会有这么一天,我们的后代将彼此传告, 曾经有一种东西,叫做纸。无限杂思什么是公正,什么是平等,我们确实经历过“观念变革” 折叠城市 折叠了什么 文/刘洪波刘洪波湖 北 仙桃人。本报评 论员, 高级记 者。凝光笺浓稠,雪白,芳香,喝下去,那美好的感觉似乎一直沁入五脏六腑,算得人间至味 陶庵兰雪茶文/孟晖辩行记这跟你对它有多少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