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的领导才能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339937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太宗的领导才能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唐太宗的领导才能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唐太宗的领导才能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唐太宗的领导才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太宗的领导才能(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唐太宗的领导才能老嘿近日看贞观政要 ,对唐太宗君臣的治国之道颇多感悟。其中感受最深的,并非求谏、纳谏等内容,那段谏臣与明君的故事早已传为千古佳话而广为流传。我们不妨以下面四则事例,来看唐太宗的领导才能。一、草创与守成,孰难?君道第一中,唐太宗向侍臣抛出一个两难的问题:“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通俗点,就是问打天下难呢还是守天下难?房玄龄说草创难,魏徵说守成难,都说得很在理儿。假设您是皇帝,该怎样评判呢?答案是出乎我们意料的,太宗说:“玄龄从我定天下,备尝艰苦,出万死而遇一生,所以见草创之难也。魏徵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草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

2、思与公等慎之。 ”唐太宗这席话,让我们看到唐太宗是有知人之能的。对于这个两难的判断,太宗并没打哈哈,取中庸,而是设身处地地站在房玄龄与魏徵不同角度分析他们得出结论的原因,恰如其分地肯定了他们安邦治国的功绩,又帮着说出了二人的心迹,并有所戒,实在是跳出两人眼界之外,自是比两大臣高明不少的,只凭这两句话,房玄龄与魏徵就要感谢皇上的知遇之恩了,难怪两位千古明臣对皇帝忠心耿耿。为君之道宜知人善任,唐太宗对自己手下这两位谋臣太了解了,知道把他们放到哪个位置最合适,即实现了人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国家这台机器就运转得风声水起了。其实,一个人要成功,从人际关系角度讲,关键也就是处理好与身边那几个人的关系罢了。

3、二、勤勉思政好皇帝政体第二中,太宗问萧 yu :“隋文帝何如主也?”简单点,你怎么评价隋文帝?对曰:“克己复礼,勤劳思政,亦是励精之主。 ”太宗却一针见血地指出:此人太独。并进一步分析,隋文帝本身性格过于审细,便会多疑,又因自己得来的天下本就来路不正,更是不肯信任别人,那就只好事必亲为了,有时忙起2来连饭都顾不上吃饭,自己累死累活的,群臣知他心意,也只奉承顺旨罢了。你说,皇上当到这份上,是不是够可怜的?隋朝天下,就他一个人忙活。唐太宗不愧为精明的政治家,对前朝这位亲戚皇帝的评价,可谓字字针砭时弊,句句切中要害,言谈洞若观火。那么唐太宗又是怎么做的呢?他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

4、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得,他把权力下放,凡事交待于三省六部长官,让他们相互牵制,各有分工忙活去,最后大事由皇帝拍板儿,解放了大家伙,更是解放了自己,轻松治理天下。观古代皇帝之死因,大致可分为两类:累死的,玩死的,隋文帝属于累个半死的。再看朱元璋,数字显示,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皇帝参阅的奏章共 1160 件,共计 3291 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 411 件事。不累死,也要愁死的。在这里,唐太宗给我们古今大大小小的领导们上了一课,勤勉思政、事必亲躬的领导,不一定就是好领导。懂得放权,更是领导的一门艺术。三

5、、修缮长城之争:安事劳民贞观年间,在安边的问题上,有大臣建议修缮长城,唐太宗一笑置之,说了句:“安事劳民” 。翻译成今天的政治术语,就是“不折腾” 。是否修膳长城,历代中央政权内部就有纷争,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可到了唐太宗这儿,就成了简单的“安事劳民”四个字了!其实唐太宗能如此自信,恐怕与他手中握有三张王牌有关。一,国力强,民心一也,对方惮其天威,自是不敢轻举妄动;二,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唐太宗曾公开表态:“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迫其众,远不如收其心来得长远,故被尊称为“天可汗” ;三,有大将可守,不怕你来犯。突厥人听到李 ji 之名,便“畏威远遁” ,太宗尝曰

6、:“李靖李 ji 二人,古之韩、白、卫、霍岂能及也!”看来,治国安边,关键不在城,而在人哪!3四、著文章与治国本是两码事儿文史第二十八中,著作佐郎邓隆奏请将太宗的文章编辑成文集。按理说,这是个好事儿,可皇帝并不买帐,说:“凡人主惟在德行,何必要事文章耶?”意即做帝王的,重在于于道德品行,何必要做舞文弄墨这些事情呢?在唐太宗看来,著文章与治国本是两码事,理性地说,属于不同的两个领域:治国属于政治领域,著文章则纯属于文化领域,两者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各自有其不同的游戏规则与要求、各自价值信仰与道德操守之所在。身为君主,只要处处存百姓思想,足可传之于后世;若政治腐败,纵使文采飞扬,也难免被后人耻笑。梁

7、武帝父子、陈后主、隋炀帝等人不也有很多文集么,可结果呢,国家社稷不也很快玩完了么!唐太宗有自知之明,在这个问题上早是看透了的。可惜得很,至今,仍有许多人连这个简单道理都不明白的。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做梦都想做官,实现人生政治抱负,殊不知以其“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放荡不羁、口无遮拦的性格,是断不适合从政的。毛泽东文韬武略,可这样的情况世间才能有几个,邓小平从没见动过诗文,可并不影响其成为出色的政治家。中国古代文人治国,可文人也能误国。中国科举制的悲哀,就在于使文人与做官天然地等同起来,而学而优则仕的儒家理念,使从政做官的欲望如同移植到男人的基因当中一样根深蒂固,这造就了中国许多文人落弟后终生郁郁而终的,这恰是中国文人的悲哀!据称乾隆皇帝写诗两万多首,但若由此称之为中国史上最多产的诗人,则会笑掉大牙的,他的诗又有几首流传后世呢?除了“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这首大半截儿诗以外(据说还因此与刘墉发生了著作版权之争) ,此外,就再找不到出名的诗句的踪迹了。如果按领导综合素质能力来投票选中国古代最杰出的皇帝的话,我是要先把选票投给唐太宗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