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123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339122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体备课123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集体备课123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集体备课123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集体备课123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集体备课123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集体备课12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体备课12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研讨中达成共识 在课堂上彰显个性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交流我们新华路小学在集体备课方面的一些举措和我们六年级语文组的一些具体做法,我交流的题目是在研讨中达成共识 在课堂上彰显个性 。 (出示片 1)我准备从两方面和大家交流:一、学校层面;二、教研组层面。一、学校搭建集体备课平台我们从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可以看出,谁抓住了课堂,谁就有了更多成功的机会,那些成功的老师,无一不是把握课堂的能手,集体备课这种集慧式的研讨形式就是实现愿望的最佳突破口。我们新华路小学对集体备课的改革,重在抓备课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强调集体智慧与个人才华的融合,追求自我反思与同伴互助的教研功效。首先,开

2、学初,学校业务领导让老师们根据教材特点,按三种类型准备教案:(出示片 2)一类是针对新教材中的老课文老内容准备“名篇教案” 。一类是突破新教材中的新课文难课文准备“精品教案” 。一类是集体研讨自己主备的次重点课文的“自备教案” 。三种教案的研究点虽各有侧重,但都要完成严格的备课程序,是教研同伴集体智慧的结晶。对于精品课我们按以下六个步骤进行研讨:(出示片 3)(1) 分头研究教材,分头设计亮点。(2) 集体研讨教材,共同设计思路。(3) 主备人汇总意见,形成教案初稿。(4) 教研组初试教案,集体反思修改。(5) 学科领导验初稿,二次修改教案。(6) 形成教案终稿,个人修改分头使用。二、教研组长

3、负责集体备课具体事宜。开学初预备周,我们集中讨论本学期的教学方向,重点研讨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的调配等宏观性的问题。再根据教材编排的体系,制定好切实可行的集体备课计划,确定集体备课的内容、时间、主备人等。一式二份,一份备课组留存、一份交教科处。下边我就以我们六年级语文组冯育敏老师主备的伯牙绝弦一课为例,给大家交流一下我们是怎样集体备课的。本课也是冯老师的一节展示课。(一)分头研究教材,分头设计亮点。 (出示片 4)我们在教研组长李老师的带动下,明确各自职责,即主备和辅备。对集体备课要研究的内容在事先认真研读教材,分析其“三维”目标以及课程资源开发,充分考虑教材的实际,学生的实际,准备自己创造性的

4、教学设想,以补充主备人的发言。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策略等。重视每一个教学步骤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努力设计出最优化的教学过程,最后形成一个比较完美的教案。我们首先各自对文本进行研读。(出示片 5)1、研读文本。 每次面对新的文本,我们首先考虑的不是设计,而是反复对文本进行透视:这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列子汤问,叙述了发生在春秋时代的一段千古流传的故事。俞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善于悟琴,伯牙以子期为知音。后来子期不幸身亡,伯牙悲痛欲绝,将琴摔碎,立志再不鼓琴。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非常了解自己特长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

5、水”比喻乐曲高妙或知心朋友。这个文本,是一场人生的悲剧,是一个人生的寓言,是知音难求的人生叹息,是人们在孤独中寻求温暖的见证,是心存美好、渴望美好、珍惜美好的心灵的呼唤。诠释了“境由心造,琴为心声;云烟万里,知音难求”的千古主题。2、关注人本。 本文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学生初次见识文言文是五年级第二学期的杨氏之子,对于文言文的特点和理解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本课的内容,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有助于培养学生借助注释,读懂课文的意思。 3、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学生的实际学情我们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把重点放在文

6、言语感的初步感知和对故事本身的体味上,以“读”为突破口,读中感悟。通过诵读、体验、对话、联想,走进这场悲剧,理解这个寓言,聆听这声叹息,见证这种寻求,向往这份美好我们觉得不仅仅要对文本的挖掘领悟深入、透彻,更重要的是能够把自己的情感深深地融入到文本中,传递给学生,去体悟作者内心深处的人性的光辉。4、分头设计亮点。老师们利用根据第一阶段的研讨,把自己设计最出色的环节填集体备课亮点设计表。 (二)集体研讨教材,共同设计思路。 (出示片 6)教研组六位教师就每个教学环节共同商讨实际思路。首先由主备人围绕教学内容逐一抛出自己的理解、观点、设计及有关的理论依据。辅备人随时补充、完善。为了保证交流不流于形

7、式,教师可以不拘形式,可以就一点有感而发,可以就整体发表见解,可以中途打断,可以相互讨论。我们共同梳理出教学流程:(出示片 7)1)古诗引入,学法铺路 2)初读课文,品味韵味3)初解绝弦,感悟相知 4)深悟绝弦,回味绝响一、古诗引入,学法铺路(六位老师分别设计了导语,供冯老师参考)1、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 ,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引导学生说词。老师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课件出示:清风徐徐 杨柳依依 明月皎皎 炊烟袅袅 流水淙淙 芳草萋萋 霞光灼灼 春雨绵绵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这些都是美丽的自然景物。2、由杨氏之子引入,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总结

8、学法。3、背诵古诗,温故知新首先背诵一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这首诗里有一句千古名句是?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江山难阻。谁也能背诵几首表达朋友间情谊的送别诗? 生:赠汪伦 送元二使安西 芙蓉楼送辛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师: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什么? 师:边读边想象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阅读时,如果你运用了它,你就会走进文章的意境,感受其间的美。师:在刚才背诵古诗的过程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古文伯牙绝弦 ,相信你会对知己有更深的理解。4、课前游戏。出示与知己好友相关的诗句,请

9、生猜下句:(1)海内寸知己 (2)桃花潭水深千尺(3)又送王孙去 (4)春草明年绿 (5)劝君更进一杯酒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的课文伯牙绝弦。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于是冯老师根据大家提供的导语,把 3、4、2 有机融合一起,设计的自己的导入语。二、初读课文,品味韵味1、自由读,大声读,有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我们先在组内读文,发现有位老师在读“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时,断句不对,读成了“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赶忙纠正,并集体商讨,逐句试读,并划出节奏。2、必要时教师范读或带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

10、的节奏和韵味。三、初解绝弦,感悟相知老师们设计的亮点有导语,有结束语,但大多集中在这个环节。亮点 1:知道学生读文时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钟子期不幸染病身亡。子期死后,伯牙曾到子期墓前道别。在墓前,伯牙回忆起与子期在一起时那快乐的一幕幕(深情地朗读):亮点 2: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园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子期一死,谁是知音?那一曲高山流水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面对伯牙的痛苦和绝望,也许,你想劝劝他;也许,你想安慰他;也许,你想赞美他;也许,你还想到别的。孩子们,把你想对他说的话写下来吧!亮点 3: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

11、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之交淡如水”“莫逆之交”“士为知己者死” “刎颈之交”“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忘年之交”“患难之交”“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酒逢知己千杯少”亮点 5:必要的拓展延伸:“我们知道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音乐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呢?”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对“依依杨柳,萋萋芳草,袅袅炊烟”这样的场景进行感悟朗读,有效地调动学生去读书、去思考,步步深入又准确地演绎着文本中丰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那个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四、深

12、悟绝弦,回味绝响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冯老师觉得这里可以出示老师准备的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俞伯牙:春秋时代楚国人,著名琴师,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我们认为这里可以播放高山流水乐曲,请学生欣赏。伴着乐声再读读这个故事。让典雅流畅的琴音款款地浸润学生的心灵,再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朗读课文,会更好地增强课文的表现力,让文言文那优美的韵味深深地植根在学生心中。 我们也设计了板书。(三)主备人汇总意见,形成教案初稿。 (出示片 8)同组老师要事先把自己的各种设想写入各业务组

13、集体备课记录表 , (出示片 9)主要发言内容即各自设计的亮点。研讨后交给冯老师,以备取舍形成教案初稿。(四)教研组初试教案,集体反思修改。 (出示片 10 )教案整理出来后主备人试讲,认真填写集体备课评课表 ,全组评课。(出示片 11)每人都要说出优点、缺点及改进意见。听完冯老师的这一课,我们觉得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1、闫老师认为:学生对伯牙、子期的相关阅读链接我们在教学设计中也增加了,由老师给学生讲述伯牙在子期墓前作短歌悼念并决然摔琴的一段故事(介绍时代背景时讲),同时给学生深情朗读伯牙所做短歌,让学生更进一步感悟“知音”情深,理解“绝弦”。但可惜因为时间的关系,在授课结束之际,

14、不得不忍痛割舍,没有让学生由文本了解更多的知识。2、李老师觉得:虽然范读起到了引领的作用,但是在范读之后,没有引导学生把朗读的节奏在书上划出来,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遗憾。3、我想:蹲下是一种姿态,放手是一种责任。虽然最初都认识到要放手,要放手,但还是放得不够。可以首先让学生自己借助注释和手中的资料来试着理解课文的意思。然后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理解,最后在班上交流感悟。因为学生有学习古诗的基础,再说,经典诵读是我们学校的一个系统工程,理解意思应该难度不大。这样一方面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也为那些不爱发言的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由表达的空间和机会。集中大家的建议,于是冯老师做了以下调整:1、课前布置学

15、生搜集资料,为课堂交流做准备,也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大意。老师不再做过多的背景介绍和内容的讲解。2、划节奏以课件形式出现,给学生以明朗的认识,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3、伯牙断绝了琴弦,也断绝了名誉、地位,从此后,富贵如云散,名利成枉谈,只有明月清风相伴,高山流水相依,剩下的只有无边的寂寞了。有记载,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经来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写下了一首短歌。你们想知道吗?(课件出示短歌):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五)学科领导验初稿,二次修改教案。学科领导亲自把关初稿,并把初稿

16、审验情况记入语文学科集体备课考评记录表 。表上设计有“主备人、主备内容、初稿上交时间、审阅时间、审阅人、完成情况等。冯老师本课的初稿领导批阅为设计很详细,很精彩。同时针对第三个环节的第 2 个问题:“绝弦意味着什么?向世人宣告了什么?”的设计稍显突兀提出修改意见。同时提醒我们要设计合理的作业,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分层布置。我们把问题放在后面第四个环节的教学中,并共同商定以下作业:1、诵读课文;2、课外搜集整理关于交友的成语、古诗名句或古诗词;3、有条件或对音乐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欣赏中国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 “梅花三弄”、 “夕阳箫鼓” “汉宫秋月” “阳春白雪” (六)形成教案终稿,个人修改分头使用。主备人冯老师在综合大家的意见之后,备出详案,领导再次审阅,并把定稿完成情况记入集体备课考评记录表 ,然后主备人打印 6 份分发。在打印设计时,教案纸上留有“个性化修改”的空白(供教师在教学中的再调控),在教案最后设有“教学反思”表。为了开发利用学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