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权集中的形成及其强化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339000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税权集中的形成及其强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税权集中的形成及其强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税权集中的形成及其强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税权集中的形成及其强化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税权集中的形成及其强化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税权集中的形成及其强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税权集中的形成及其强化(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税权集中的形成及其强化考察近2 0年的税收规范性文件叶姗摘要:分税制改 革确二了 税权集中 在中央的基本原则: 按税种划分中 央和地方的预算收入, 因 此, 地方财力由 地方自 有财力以 及上级政府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构成, 中 央通过财 政转移支付来促进全国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自 此, 税权持续向中央集中。税费改革后, 非税收入也逐渐纳入预算管理, 同时, 事权却不断向 地方分散。中 央既要抑制地方要求分享税权 的冲动, 又必须在税收立法时适度兼顾地方税收 利益诉求。考察国务院、 中央财税主管部门 和地方政府近2 0 年制定 的税收规范性文件, 不难发现其中隐含的税权集中的形成及其强化轨迹

2、。关 键 词:分税制决定; 税权集中 ;税权分散;税收 规范性文 件我国几千年来都没有妥善地处理好中央和地方关系, 而陷人集权与分 权交替的治乱循环 要知道, “ 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对于我们这样的大国大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 1 1 9 0 8 年, 清末的 清理财政章程 就打算将财政收人划分为国家税与地方税, 2 可惜未付诸实 施。1 9 4 9 年建国后, 集权和分权的轮替仍旧继续, 甚至出现经济集权但税收分权的新情势 1 9 7 8 年经济体制改革后, 地方政府逐渐控制了大部分经济资源, 这种模式既不同于发达的市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本文得到国 家社科基金项目 实现经济稳定增

3、长目 标的促进型法研究” ( 0 9 C F X 0 0 2 ) 资助 1 毛泽东选集 ( 第5 卷) , 人民出 版社1 9 7 7 年版, 页2 7 5 。 2 清理财政章程 第1 0 条规定: “ 将来划分税项时, 何项 应属国家 税, 何项应属地方税, 分别性质, 酌 拟办法, 编订详细说明书, 送部候核 ” 转引自 陈锋: 晚清财政预算的酝酿与实施” , 江汉论坛 2 0 0 9 年第 1 期, 页8 3 。场经济国家, 也不同于其他由 政府控制主要经济资源的国家, 其独特性使得我国 经济体制改革 与众不同。尽管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以财政体制改革为突 破口, 但是, 我国 经济权力的 分

4、散程度 却明显超过了财政权力。一般认为, 支持我国 经济奇迹的逻辑正是政治集权下的经济分 权, 然 而, “ 政府面临着的挑战是很复杂的, 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分权或集权的问题” , 3 那么, 对我国 来说, 财政分 权制确实要比委托代理制更有效率吗?事权或财权都可以用于 衡量一国或地区的财政是集中抑或是分散。4 至于财政集中还 是分散更有效率, 则无定论, 无论是赞同还是反对的观点都未能令人信服, 也没有确切证据能 够证明 财政分散就一定比 集中更有效率。传统观点认为, “ 一个国家的财政结构是分散的或 集中的, 要视其政体是联邦制或单一制而定 ” 5 但是, 在过去几十年中, 单一制国家也出

5、现 了 事权和财权向 地方转移的显著趋势, 尽管后者的 程度轻得多。 有学者认为, 中国在经济转轨 过程中 形成了“ 维护市场型” 的经济联邦制, 不同于俄罗斯“ 破坏市场型” 的经济联邦制, 分税 制被称为“ 中国式的财政联邦制” ; 6 也有学者认为, “ 准财政联邦制” 是对现行财政体制比较 合适的 定位; 7 还有学者认为, 分税制改革“ 表明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权划分, 地方政府不再 如同 计划经济条件下, 没有财权了” ; 8 在笔者看来, 尽管分税制很有效率, 但称不上是财政 分 权制, 分税制决定有关中央与地方收人划分的规则表明, 9 这充其量是一种税收分成制: 划 分预算收人和

6、税收立法的权力全部集中在中央。一、 分税制改革将税权集中 在中 央1 9 7 8 年后, 国家汲取财政资金的能力持续下降、 财权极度分散, 中央宏观调控能力不断下 降, 突出地表现为“ 财政收入占G D P 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 的比重严重下降, 所谓 “ 弱政府、 弱中央” 。到了2 0 世纪9 0 年代初, 两个比重已经降低到接近财政分权的底线: 中央 财政难以为继、 捉襟见肘。这一难题考验着政府的智慧, “ 改革开放以前的 三十年分权和集权 不断进行博弈, 到1 9 9 3 年进行分税制改革的时候, 我们已 经避开分 权和集权的说法, 因为掉进 去以后说不清 楚, 说我们要集权

7、, 地方一听就不干了。我们就说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 关系 3 钱颖一著: 现代经济学与中国 经济改革 , 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版, 页2 1 9 。 4 财政收入 权, 简称财权, 包括税权、政府非税收入 权和公债发行权等 在我国, 税收大约占财政收 入的9 0 左右, 税权是最重要的财权。 5 ( 美) 理查德 A马斯格雷夫著: 比较财政分析 , 董勤发译, 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 9 9 6 年版, 页3 2 5 。 6 See Jin Hehui, Qian Yingyi, B. R. Weingast, “Regional Decentralization

8、 and Fiscal incentives: Federal- is m , C h i n e s e Style”,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89(9 -10), 2005, p. 1719. 7 参见冯兴元著: 地方政府竞争: 理 论范 式、 分析框架与实证研究 , 译林出 版社2 0 1 0 年版, 页3 5 6。 8 苏力: “ 当 代中国的中 央与地方分权重读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 第五节” , 中国 社会科学 2 0 0 4 年第2 期, 页5 2 。 9 国 务院 关于 实行分 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 ( 国 发 1 9 9 3 8 5 号) ,

9、 简称分 税制决 定。这个话要最高层领导人讲。”10更重要的问题是, 税权集中在中央的改革是否会破坏经济增 长趋势呢?“ 究竟有没有一种选择, 可以既保持地方主义的兴起所带来的强劲经济发展动力, 又保证中央政府能够有效行使全国治权, 从而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日 益加深的矛盾, 化解危 机, 并推动中国 进一步实现平稳的制度转型? ” 11我国宪法没有使用单一制的概念, 但规定了 单一制的政体结构, 宪法 第3 条规定: “ 中 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 权的划分, 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 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 积极性 的 原则 ” 单一制国家的宪法通常不规范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关系, 也不限制中央的

10、立法权。由 于1 9 7 8 年经济体制改革几乎都是通过中央经济政策与规范性文件推动的, 这使得中央和地方 的 权力关系变动的预期性大大降低, 地方对中央的信任程度也大大削弱。有学者根据“ 中央 授权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县升级为县级市作为激励” 的实践, 得出我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属 于委托代理关系的结论, 1 2 也有学者认为, 我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更接近财政联邦主义。 13 中 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重心是税权的分配, 我国的税权集中好还是分散更好呢?对这个问题 的回 答, 有实然和应然两个层面。笔者更加关注实然的 层面: 分税制改革及以后, 税收政策和 法律都反复强调税收立法权集中 在中央。分税

11、制改革确立了税权集中 在中央的基本原则: 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预算收入。尽管 分税制是一个“ 利益矛盾冲突的妥协方案, 中央政府继续在改革中充当让利者的角色” , 14 然 而, 它试图从制度化和规范化的 角度来规制中 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分税 制基本结束了此前财政体制频繁变动的状态, “ 一个稳定的制度不论是财政分权或集权皆优 于一个不稳定的、 不透明的财政制度” , 1 5 而且, 它始终很有效率。16 由于税收立法权集中 在中央, 中央可以 决定开征某种地方税、 对其课税要素进行设计, 也可以授权地方选择某一课 税要素的适用标准。 通常来说, “ 单一制下的地方政府通常对

12、于自己的收入和开支没有任何 控制权, 而是完全由中 央政府规定” 。17中央可以 采取划分税种或测算地方财政需求的方法 1 0 当 时的 财政部部长项怀诚称:江泽民、 邓小平和陈 云等领导都赞 成适当集权, 认为中央 财政确实太 困 难了 参见马国 川著: 共和国 部长访谈录 , 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 0 0 9 年版, 页2 5 8 。 11郑永 年、 吴国 光: “ 论中央 地方关系: 中国 制度转型中的 一个轴心问题” , 当 代中国 研究 1 9 9 4 年第6 期, 页3 。 1 2 See Lixing Li, “The Incentive Role of Creating

13、Cities in China”, China Economic Review, Mar. 2011, 2 2 ( 1 ) , p . 1 7 2 . 1 3 参见王守坤、任保平: “ 财政联邦还是委托代理: 关于中国式分权性质的经验判断” , 管理世界 2 0 0 9 年第1 1 期, 页2 9 。 14何帆著: 为市场经济立宪当 代中国的 财政问 题 , 今日 中国出 版社 1 9 9 8 年版, 页1 8 9。 1 5 邹继础著: 中国 财政制度改革之探索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0 3 年版, 页8 0。 1 6 2 0 1 1 年全国 税收收入 比1 9 9 2 年增长2 6

14、. 2 1 倍, 年均增长 1 9 . 1 3 , 税收 增长率是同 期 G D P 增长率 近2 倍 数 据 来源: 国 家 统 计 局 编: 中 国 统 计 年 鉴( 2 0 1 0 ) , h t tp : / / w w w . s t a t s . g ov . e n / t j sj / n d s j/ 2 0 1 0 / i n d e x c h htm , 下文的数据如无特别说明, 均源于此。 17张千帆: “ 主权与分权中 央与地方关系的 基本理论” , 国家检察官学院 学报 2 0 1 1 年第2 期, 页 8 3 。来分配财政资金。长期以来, 我国 都倾向于前一种

15、方法, 这就使得税权集中更具有正当性: 只 要中央能够解决财政资金的有效筹集和公平分配问题就可以了。早在2 0 世纪8 0 年代初, 中央就想实行分税制, 1 9 8 6 年, 中央安排了规模很大、 为期很长 的 价格、 税收、 财政配套改革方案的设计, 但遭到了 几个省强烈反对, 只好作罢。 有学者提出了 划分中 央、 地方和共享税的设想, 1 8 也有学者反对, “ 在行政性分权的总的格局下, 建立中央 与地方的分税制是不可能的, 因为这样会使得地方掌握广泛的行政干预的权力, 就会通过各种 手段变动税基, 减少中 央财政收入。” 1 9 这两种观点明显对立, 另外一个相关问题是, “ 从宪

16、法 上明确的分 权和财政权力分散, 能否有效地全部或部分替代对征税权的直接控制呢? ” 2 0 2 0 世纪9 0 年代初, 中 央意识到地方财政包干制使得税权过于分散, “ 八五” 计划纲要 指出: “ 除 了能够调动地方发展经济、 增加收入的积极性, 也产生了财力过于分散和地区封锁、 市场分割 等消极现象; 进而指出, 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 是在划清中央和地方事权范围的前提下实行分 税制” , 然而, 当时地方和企业财力都不足, 在全国 范围内 实行分税制的条件不成熟。因此, 中 央决定“ 八五” 期间在有条件的城市和地区, 积极进行分税制改革试点, 此后, “ 中 央各部门不 要干涉有关地方财政的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