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农村饮水安全“十一五”规划报告文本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336154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PDF 页数:77 大小:709.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秀山农村饮水安全“十一五”规划报告文本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秀山农村饮水安全“十一五”规划报告文本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秀山农村饮水安全“十一五”规划报告文本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秀山农村饮水安全“十一五”规划报告文本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秀山农村饮水安全“十一五”规划报告文本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秀山农村饮水安全“十一五”规划报告文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秀山农村饮水安全“十一五”规划报告文本(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秀山县“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报告秀山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队- 1 - 土龙村饮用水安全规划报告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事关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条件,是水利工作第一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多次对农村饮水解困工作和饮水安安工作做出了批示和指示。?十二五?以来,我农村饮水解困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至2015 年底,我县共建成人饮工程2 处,累计解决了 304 户 1140 人的饮水困难。我县的经济快速发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由于我村地下水

2、含氟高,分布较广,地质条件较差,全县地形相对高差大,江河纵横且切割强烈。境内立体气候明显,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旱灾频繁;近20 年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森林覆盖率降低,自然蓄水和保水能力差;随着农业耕作制度的改变,水田减少,地下水位下降,许多井、池、泉水逐渐枯竭。加之锰、汞工业迅速发展,县境内的东辽河、新江、二大主河流受到严重污染,水质中的有害物质超标,严重影响我县农村饮水安全。根据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结果,遵照水利部和卫生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 , 我村居民饮水达基本安全的人数为1140人,占农村总人口的40% ;我村居民的饮水不安全,占农村总人口的6

3、0.1%。?十三五?期间,我村人饮安全建设规划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以加强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供水社会化服务体系、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为秀山县“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报告秀山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队- 2 - 目标,重点解决高氟水、高砷水、高锰水、高汞水、污染水等饮用水水质不达标以及局部地区水源保证率和水量不达标饮水不安全人数1446人,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提高供水质量,保证饮水安全,使农民群众可持续地获得安全饮用水。到2018 年,实现使无法得到或负担不起安全饮用水的农村居民比例降低为0。此次规划拟建各类供水工程456 户,共解决个6

4、 组、456 户、 1716人的人饮安全。工程总投资万元。日供水能力14.2 立方米,新增年供水量 550 万立方米。我村是一个农业大村,也是国家重点贫困村,地理自然条件差,地方财政收支极不平衡,农村经济发展极度缓慢,农村饮水不安全将直接影响我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本规划项目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经国民经济评价,主要经济评价指标均满足有关经济评价的规定,项目合理可行,请上级尽快安排资金予以实施。由于时间紧, 任务重,资料收集不够充分, 加之我们编制水平有限,报告有不够完善之处,敬请在实施中予以修正。土龙村村委会2016 年 4 月 1 日星期五第一章 农村饮水安全现状秀山县“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

5、工程规划报告秀山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队- 3 - 第一节基本情况一、地理位臵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重庆市东南角。东与湖南省的龙山县、保靖县、花垣县接界;南西与贵州省的松桃苗族自治县接壤;北西与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相邻。 地理坐标在东经1084306 1091858和北纬 280943 285305之间,幅员面积 2450.25 平方公里。二、地形地貌秀山属武陵山二级隆起带南段,其地形主要以低山、丘陵为主,其次为平坝和中山。按照山地、丘陵、平坝分类标准划分,低山面积为1307.7 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3.37%;丘陵面积为849.2 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4.66%;平坝面积为 157

6、.8 平方公里, 占全县总面积的 6.44%;中山面积为 135.55 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33%。上述地形分布因受地质构造控制,呈近似平行的三山两谷,其山脉走向与褶皱轴向基本一致,呈南西北东向。全县地形具有如下特点:( 一) 、西南高、东北低,高差悬殊,山谷起伏。西南部群山屹立,海拔多在1000 米以上,为我县主要的中山分布区。西部轿子顶海拔1663.0 米,是县境内最高峰。县境东北角的石堤高桥烂泥湾,海拔仅245.7 米,是县境内最低点。南北相距约80 公里,东南相距58 公里。( 二) 、溪谷纵横,切割强烈。县境内河流如树枝状分布,长度大于5 公里的有 48条, 流域面积大于50

7、平方公里的有13条 (不含过境河流) ,河流流向与构造线基本一致,多发育成顺向谷,支流则发育成逆向谷,秀山县“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报告秀山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队- 4 - 与构造线正交或斜交。谷底切割强烈,具有溪流短,坡度大,岸坡陡等特点。( 三) 、溶蚀谷地、洼地残丘发育广泛,平坝狭小。按照山地、丘陵、平坝划分标准,各类地貌面积详见表1-1。秀山县地貌类型面积分布特征表表 1-1地貌类型面积(平方公里)占总面积( % )中山477.8 19.5 低山1296.25 52.9 丘陵218.25 8.9 平坝262.2 10.7 台地196 8 25坡地536.6 21.9 三、地质构造县

8、内地质构造复杂,北北东向及北东向褶皱发育,背斜、向斜核部除钟灵复式背斜、鸡公岭背斜为浅层变质的板岩和变余粉砂岩外,其余均为碳酸岩,其间为厚度较大的砂页岩相隔,各自形成比较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四、水文气侯特征秀山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无霜期长、日照不足、降雨充沛集中、伏旱明显等特征。( 一) 、气温:历年气温变化不大,据县气象站1958 年以来资料统计,多年平均秀山县“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报告秀山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队- 5 - 秀山县出露地层、面积及主要岩性表表 1-2 单位:平方公里界系统面积主要岩性新生界第四系34.8 砂、砂粒石、粘土、种植土中生界三迭系下

9、16.9 灰岩、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上古生界二迭系下上101.55 炭质页岩夹煤层,燧石结核灰岩、硅质页岩泥盆系中上29.8 石英砂岩、细砂岩、砂页岩、质岩下古生界志留系下中上846.9 砂质页岩、粉砂岩、页岩奥陶系下中上246.5 介壳灰岩、燧石灰岩、页岩、灰岩、泥质灰岩寒武系下中上866.9 灰岩、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页岩震旦系261.4 浅变质砂岩、 砂质板岩、白云岩钙质及灰质页岩元古界上板溪群79.5 浅变质粉岩、砂质板岩、白英砂岩气温为 16.5 ?,变幅在15.9 17.3 ?之间。一月份最低,平均为5?,七月份最高,平均为27.6 ?,极端最高气温39.6 ?( 19

10、71 年 7 月 20日) ,极端最低气温 -8.5 ?( 1977 年 1 月 27 日) 。( 二) 、降雨县内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春秋多绵雨,夏天多伏旱。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1317 毫米。在时间上,全年降雨量比较充沛的410 月的 7个月间的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084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82.3%,是秀山的主要防汛期。降雨最少的1 月份多年平均降雨量为27.5 毫米,仅占全年降雨量的2.1%。县内降雨不仅在时间上有变化,而且在空间上也有变化,总的规律是:东部、南部偏多,西部、北部偏少,坡地偏多,平地偏少。1998-2004 年逐月降雨资料详见表1-3。( 三) 、日照、蒸发。1、日照时数

11、:秀山县“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报告秀山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队6 秀山县 1998 2004 年逐月降雨资料(秀山气象站)表 1-3 单位 :mm 月份 年份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小计1998 30.2 31.3 104.1 180.4 233.2 201.5 128.3 430.2 87.1 71.7 13.9 16.9 1528.8 1999 41.6 23.8 30 203.8 181.7 437 391.4 171.2 110.5 109.9 57.9 0 1758.8 2000 67.5 30.2 62 122.4 102.6 283.5 166.

12、2 181.7 64.6 183.9 61.3 27.5 1352.4 2001 24.9 35.5 62.5 126.3 113.9 168.8 101.8 230.7 11.7 158.3 48.8 30.7 1113 2002 35.7 55.5 109.6 149.7 329.2 349.9 168 224 69.9 134.3 52.7 50.6 1729.1 2003 38.2 49.3 49.6 130.3 161.9 194.2 185.1 60 74.7 81.7 49.6 64.1 1138.7 2004 37.4 38.3 66.4 144.5 183.8 222.5 1

13、85.8 145 124 109.6 64.9 27.7 1349.8 秀山县“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报告秀山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队7 由于我县地形条件复杂,山地、丘陵、平坝、河谷交错纵横,立体气候十分时显,所以日照分配时空不均, 变幅较大。常年日照数为1236.2小时,日照时数以七月最多,平均为 206.4 小时,二月最少平均仅45.8小时,与最多月差160.6 小时。2、蒸发量、气温、无霜期。据秀山气象站和县内各气象观测点多年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为 16.5 ?,极端最高气温39.6 ?( 1971年 7 月 29 日) ,极端最低气温8.5 ?( 1977 年 1 月 30 日

14、) ,全年无霜期290 天,多年平均水面蒸发为 450.0 毫米。( 四) 、干旱由于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气候影响,境内旱灾较为频繁,表现为夏旱、 伏旱、秋旱和冬干。 据秀山气象站资料表明, 夏旱出现的频率为25% ,伏旱出现的频率为68% , 秋旱出现的频率为54% , 冬干出现的频率为48% 。因此,旱灾是我县境内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致使水源水量和供水保证率不达标,造成我县农村饮水不安全。( 五) 、径流:县内径流由过境径流与当地径流组成。多年平均过境径流量丰富,达65.42 亿立方米,当地径流量为20.8609 亿立方米,过境径流是当地径流量的3.14 倍。当地径流量主要由降雨形成,时空分

15、布与降雨同步,多年平均径流深851 毫米。五、水资源分布状况( 一) 、河流水系,水能资源我县降雨、径流充沛,河流水系发育, 县境内除隘口镇的贵郎沟 (集水面积 18 平方公里)属乌江水系外,其余均属沅江水系,除龙潭河、秀山县“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报告秀山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队8 花垣河、酉水河属过境河外, 集水面积大于50 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3 条,流域面积大于1000 平方公里的河流有:梅江河、酉水河、龙潭河和花垣河四条。这四条干流大致平行排列,均由西南往东北流,其主要特征分述如下:1、梅江河梅江河系沅江的二级支流,是县境内最大的一条河流,发源于本县中溪乡云隘山, 向北东方向穿过秀山

16、腹地流经县城,于石堤注入酉水河,全长 137.8 公里,流域面积2890 平方公里,总落差697 米,上游陡,中下游段平缓,两岸为平坝,田土集中,是秀山主要产粮区之一,河口多年平均流量79.0 立方米 / 秒,平均比降 5.18 ,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5.94 万千瓦。上游建有龙头水库钟灵水库,总库容3230 万立方米。梅江河的主要支流平江河,流域面积386.53 平方公里,全长46.8公里,河口多年平均流量为10.64 立方米 / 秒。2、酉水河酉水河又名白河,系沅江一级支流。发源于湖北省宣恩县,流经湖北省的宣恩县、来凤县,重庆市的酉阳县、秀山县,湖南省的龙山县、保靖县、 源陵县、 桃源县、 常德市等 10 县(市) ,到常德市注入洞庭湖。全流域面积 18530 平方公里,河流全长477 公里。酉水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