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的完善》自主学案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336041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局部的完善》自主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局部的完善》自主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局部的完善》自主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局部的完善》自主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局部的完善》自主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局部的完善》自主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局部的完善》自主学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局部的完善局部的完善自主学案自主学案局部的完善自主学案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例,了解造成中心模糊的原因。 2、通过分析例,了解造成材料的适当与不足的原因 3、通过分析例,了解造成局部思路紊乱与重复的原因。 学习重点 了解局部性失误的几种情况 学习过程 导读 一、话题探究 俗话说:“会做,还不如善改”,古人又说:“世人著述,不能无病”(魏曹植与杨祖德书 ),“改之又改,方成无瑕之玉”(宋代张炎词 ) ,修改,是提高写作的重要手段。上一节,我们通过对整体的调整对进行进一步完善,这节我们学习如何对进行局部的完善。下面大家阅读话题探究北京火车站 ,找出错误并进行修改 思路点拨:这是一个说明语段,介绍的

2、是一个建筑物,用的是定点写景的方法(在固定的地点进行观察、描绘景物的方法) ,需要遵循空间顺序。大家先画出关键词,所谓关键词就是车站大楼各部位的名称,还要注意代词、关联词语,这些都对句子的衔接起一定的作用,是合理安排语序的指路牌。找到的关键词分别是:北京火车站、车站大楼、中部和两翼、屋顶、中间顶端、屋顶两旁、钟楼的屋顶、东西两翼的塔楼、每座钟楼上、针和字标、长短针、钟面。现在我们按照空间顺序重新排序,讲北京火车站的地理位置应是第一句。讲正面包括几个部分,属于整体介绍,放在第二句。介绍中间有钟楼,应承接着第二句说。这几句都是在讲钟楼,应放在一起说。再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由大到小,由外而内的顺序进行

3、调整。讲两侧,应放在描述钟楼的句子后面。是对这座建筑物的评价,放在最后。正确的排序是: 。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空间描写顺序的规律,即先总后分(先整体后局部) ,先大后小,先中间后四周,由远及近,由外而内,也可立足于一点,按东南西北的方位逐一介绍。 描写景物的方法除了上面提到的空间顺序外,还有时间顺序和移步换景。移步换景就是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游记一般都采用这种写法。即随着游览、参观者的立足点不断转移,相应描述不同地点所见的景物。作者如同导游,领着读者一个点、一个点地游览、参观。为了使状物绘景更生动、更具体、更形象,还可以采用多种表现手段丰富描写。导学

4、、导思 二、阅读例可贵的纯情与朴实 、 名与实 、 让生活充满成功的希望 ,了解造成局部性失误的原因。 。 完篇之后的修改,除了在内容和字方面进一步完善外,特别要注意局部性失误,局部性失误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中心模糊或偏离 一篇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中的每一个段落,甚至于每一句话,都必须受中心的管束和统率,都必须为表现和深化中心服务。这个中心可以写出,也可以藏在心里,但不管怎样,中心必须明确。如果中心模糊,思路就会混乱。如例可贵的纯情与朴实的中心是通过对父亲这幅油画的描写表现农民的纯情与朴实,而第二段画线部分却针对“有的人”的观点大发议论,这些议论不能突出农民的纯情与朴实,偏离了中心,所以教

5、材中说这一部分“发出了不和谐的声音”,应该删去,才能保持全、全段的统一。 学生的作中经常会有一些游离中心的句子。 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有二。其一,写前思考不足,还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就急于动笔,目的不明自然主题难以集中。其二,对材料十分喜爱,难以割舍。正如自居易所说:“凡人之为,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 ”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写前要认真思考之外,我们还应该像鲁迅要求的那样,“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二)、材料的失当与不足 衡量材料质量的标准有三点:典型性、新颖性和现实感。 材料的典型性要求我们所选择的材料能够吻合而且体现我们所表述事物、观点的本质

6、。不在材料的大小和数量的多少,而在于材料本身对主题的表现力,有些材料看上去似乎很小,量也很少,却是典型的,对表现主题有“以小见大”的效果。如鲁迅在祝福中,写鲁四老爷书房陈设时,提到了“事理通达心平气和”半幅对联,这是个很细微的材料,但对于刻画鲁四老爷的形象,却具有典型性。所以选材要典型,这同画家要画“眼睛”一样重要。下面阅读教材“名与实”的原稿和修改稿。 材料的新颖性包括两个方面。它既指新近发生、不为读者所熟知的事实及观点,又指过去就已存在,但没人用过,或虽有人用过,而自己又从新的角度去解释的材料。 材料的现实感指的是我们应该立足现实,尽量从现实中取材。这并不是说我们不可以引用史实,但如果有若

7、干材料都能说明作者的观点,则立足于现实的材料往往更具有说服力,更能让读者感到作内容与当代生活的联系。能够从现实生活中取材,既反映了作者的视野、观察力和思维的敏捷性,也可以缩短作者与读者的心理距离。我们通过下面这两个例子,看看如何选取素材。 例一: 中心论点:持之以恒是达到目的的必由之路。 我们可以选用林肯竞选总统的例子。 1832 年,竞选州议员落选。1834 年,再次竞选州议员成功。1838年,争取成为州议员的发言人,没有成功。1843 年,参加国会大选,落选。1846 年,再次参加国会大选,当选。1848 年,寻求国会议员连任失败。184 年,竞选美国参议员落选。188 年,再度竞选美国参

8、议员,又落败。1860 年,当选美国总统。 林肯一生屡遭挫败,若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怎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还可选用梅兰芳长期坚持练功的例子。 梅兰芳小的时候眼皮下垂,眼神不能外露,他每天一大早起床,盯着飞翔的信鸽练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矫正了自身的弱点,为他成为一代京剧大师奠定了基础。 另外还有一些例子也可选用。司马迁写史记花了 18 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 30 年,达尔写物种起花了 22 年,弥尔顿写失乐园花了 21 年,摩尔根写古代社会花了 40 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花了 37 年,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 40年,歌德写浮士德竟然花了 60 年。 例二: 论点:尊重可以改变一个人

9、的命运。 论据:一个女孩失去了双腿,北京的一位医生倾力帮助她,感动了医学界,合力治好了女孩。 这里的论据讲的是关爱,不是尊重。 (三)、局部思路的紊乱与重叠 写作也是个不断梳理自己思路使之条理化的过程。但即使整体框架已经梳理清楚,由于构思时不及推敲细节,局部思路仍然可能出现紊乱。话题探究中的例北京火车站就属于局部思路紊乱。再如例让生活充满成功的希望 (P70) 产生局部性紊乱的原因往往是头绪太多,结果纷杂交错。表述紊乱的主要特征,一是句与句之间缺乏明晰的逻辑顺序,如下面一段的原稿和修改稿。 笑,也是一种运动,不断地变化发展。笑的声音有大有小;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粗有细;有速有慢;有真有假;有

10、聪明的,有笨拙的;有柔和的,有粗暴的;有爽朗的,有娇嫩的;有现实的,有浪漫的;有冷笑,有热情的笑,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是笑的辩证法。 点评笑的声音、聪明、浪漫等都不是什么笑的运动。笑的真假、现实也不是什么变化和发展的理由。显然,这篇的逻辑是混乱的。不过当我们把段落稍作变化后,情况就不一样了。请看: 笑,也是一种运动,不断地变化发展。 笑的声音有大有小;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粗有细;有速有慢;有真有假;有聪明的,有笨拙的;有柔和的,有粗暴的;有爽朗的,有娇嫩的;有现实的,有浪漫的;有冷笑,有热情的笑,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是笑的辩证法。 (高士其笑 ) 稍作改变以后,引中包含了三个意思:(1)

11、笑是一种运动;(2)笑的形式(3)作者对笑的变化及其形式的评论。这样,读者可以得到一个比较清晰的观念:笑的不断变化发展和笑声的各种不同都是笑的辩证法。把段落稍作变化后,就可以解决原思维混乱的矛盾。 二是有些内容前后重叠;这两种情况有时候可以并存,而且相互影响。针对前一种情况,我们采取的办法除了调整句序以外,还常常要适当分解,使纠缠不清的头绪条理化;针对后一种情况,我们常常采取的办法是同类归纳,把重复出现的相关内容加以合并。因此,调整后可以是一段分成几段,也可以是几段合成一段。如一位同学写作驳学理科何用语一,一连举了六七位我国现代科学家的例子做论据,论证学理科需要语。其实这就是重复的,只要保留一二位最有代表性的,其余都可删去。 总之,作品是在从整体到局部的不断修改中完善的。一部红楼梦 “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巴尔扎克写作,少则改五六次,多则改十五六次;海明威把永别了,武器最后一页修改了三十几遍,然后才满意。中学生作当然不需要也没有条如此打磨,但也要重视修改,因为在修改中,我们不但可以加深对事物的认识,磨练我们的思维能力,而且可以积累我们在一次性写作中所无法获得的宝贵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