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行政组织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335961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30.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行政组织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电大《行政组织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电大《行政组织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电大《行政组织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电大《行政组织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大《行政组织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行政组织学》(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行政组织学期末复习题 适用试卷号:2542 一. 单项选择题 (注:括号里面的内容即为选项内容) 1. 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 的组织是(正式组织) ; 2. 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 情趣相近、 利害一致,未经认为的设计而产生交互行为和意识,并 由此自然形成一种人际关系,此种组织为(非正式组 织) ; 3. 以镇压、暴力等控制手段作为控制和管理下属的主要 方式,此种类型的组织为(强制性组织); 5. 以组织的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要的受惠对象,组织的目 的在于维护及促进组织成员所追求的利益,此种类型的 组织为(互利性组织) ; 6. 行政组织是追求(公共利

2、益的组织); 7. (泰勒)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被誉为“科学管 理之父”; 8.1911 年,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掀起了 一场科学管理的革命; 9. 行政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法约尔)被誉为“管理理 论之父”; 10. 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韦伯在社会和经济组织理论 一书中,提出了理想型官僚组织理论; 11. 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奥梅于1933 年出版了工业 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与古典管理理 论截然不同的一些观点; 12. 阿吉里斯在个性与组织一书中提出了(成熟与 不成熟理论) ; 13.(锡盟)由于在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贡献而荣获1978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14. 马斯洛

3、在其代表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 个人中,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 15. 美国学者巴纳德在1938 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 这本书中,系统地提出了(动态平衡组织)理论; 17. 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 (帕森斯); 18. (邓肯)将组织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19. (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将影响一切组织的一般环 境特征划分为文化特征、技术特征、教育特征、政治特 征、法制特征、自然资源特征、人口特征、社会特征、经济特征等几个方面; 20. 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 接或间接影响的诸要素为(组织环境); 21. 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

4、行为直接相关的自 然和社会因素被称为组织的(内部环境); 22. 组织界限之外和组织内个体决策直接相关的自然和 社会因素称为组织的(外部环境); 23. 组织结构垂直分化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 (层级化) ; 24. 行政组织结构横向分化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为组织结 构的(分部化) ; 25. 领导机关或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下 属人员或单位的数目称谓(管理幅度) ; 26. 在单位和人数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 的关系为(反比例关系) ; 27. 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为完成一定的任务或使命, 设置不同的上下层级机关,使其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 自主处理事务,不受上级机关干

5、涉的组织结构体系为 (分权制) ; 28. 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 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时无须完 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行事的组织结构体系为 (集权制) ; 28.20 世纪 60 年代, 钱德勒出版了一本专著,提出了组 织结构的设计要跟随战略变化的观点,此书为(战略与 组织结构) ; 29. 国务院是由(全国人大)组织产生; 30. 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31. 秦朝的裙县制奠定了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的行政 建制; 32. 我国地方各级政府是(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 机关; 33. 省级政府每届任期(5 年) ; 34. 中国当前的城

6、市,在行政级别上分为(4)各层次; 35. 市级政府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 并接受(国务院)的统一领导; 36. 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 37. 在影响组织的各种因素中, (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 38. 个体心理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两方面的内容。39. 人的行为首先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内在的愿望与 冲动,即产生(需要) 40. 在马洛斯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自 我实现的需要) 。 41.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42. 期望理论中的激励力量取决于目标价值和(期望概 率)的综合作用。 43. 根据群体的成

7、因分类,可把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 正式群体)。 44. 群体凝聚力是一个(中性)的概念。 45. (决策)是领导者最基本的职能。 47. 从某种意义上讲权力是一种(影响力)。 48. 领导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基础是领导者个人的品德修 养和(人格魅力) 。 49. 领导心理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为(领导素质理论) 的研究。 50. 管理方格理论有(5 种)代表性的领导类型。 51. 行政组织决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共同利 益) 。 52. 行政组织决策是以(公共权力)为后盾。 53. 风险型决策的决策后果(可以预测,需要冒一定风 险) 。 54. (发现问题)是行政组织进行决策的起点。 55. (

8、调查研究)是行政组织决策科学化的基础。 56. (中枢系统)是行政组织决策的中心。 57. (选择方案)是决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58. 在决策理论研究领域,杜鲁门提出了(团体决策模 型) 。 59. 冲突属于(高对抗)性行为。 60. 现代观点认为, 冲突(既具有建设性又具有破坏性)。 61. (冲突分析)是管理冲突的基础。 62. 组织中最佳的冲突状态是(适度冲突)。 63. 解决冲突最基本的策略是(正视策略)。 64. 合作意向都很高,宁可牺牲自己的利益而使对方达 到目的的冲突处理模式为(克制型)。 65. 缓解策略比回避策略更(进一步)。 66. 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渠道所进行

9、的信息传递 和交流,此种形式的信息沟通为(正式沟通)。 67. 信息的发送者与接收者以写实、会谈、讨论的方式 进行的交流与信息反馈,直到双方共同了解为止,这种2 沟通形式为(双向沟通)。 68. 组织中的成员、群体通过一定的渠道与决策层进行 的信息交流,如下级向上级定期或不定期汇报工作,进 行情况或问题的反映等,这种沟通形式为(上行沟通)。 69. 组织中自上而下进行的信息传递和沟通,如上级意 见、文件、政策的下达等, 这种沟通形式我们称之为(下 行沟通)。 70. 组织系统中处于相同层次的人、群体、职能部门之 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为(平行沟通)。 71.20 世纪 90 年代(陈国权) 开

10、始研究组织学习和学习 型组织,并提出了组织学习系统理论OLST 。 72. 行政组织学习的分类是在(阿吉里斯)关于组织学 习方式分类的基础上提出的。 73. 组织学习的研究始于(20 世纪 70 年代) 。 74. 行政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源于(人类文化学)和组 织文化研究的影响。 76. 行政组织文化主要包括行政制度文化和(行政精神 文化) ,但是受行政物质文化的客观影响。 77. 根据行政组织文化产生的时间,行政组织文化可以 分为传统行政组织文化和(当代行政组织文化)。 78. 行政组织文化具有多种功能,它能把组织成员的思 想认识统一起来,汇合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我们把这种 功能称为(凝聚功能

11、) 。 79. 行政组织文化相比于正式的组织规章制度的控制作 用,它具有(软约束性)的特性。 80. 经济性指标一般指行政组织投入到管理中的资源, 其关心的是行政组织的(投入)。 81. 效果通常是指公共服务符合政策目标的程度,其关 心的是 (质量)。 82. 效率就是指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力求以最少的 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其关心的是(手段)问题。 83.1954 年, (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先 提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 84. 哈佛大学教授格雷纳1967 年在组织变革模式一 书中提出(按权力来划分组织变革模式)。 85. 组织发展起源于20 世纪 50 年代初的调查反馈方法

12、 和实验室培训运动,它的先驱是法国心理学家(烈文)。 86.1957 年麦格雷戈应邀到联合碳化公司与公司人事部 门联合成立顾问小组,把实验室训练的技术系统地在公 司使用。这个小组后被称之为(组织发展小组)。87. 作为一套极有系统的组织方案,格道式发展模式的 目的在于使组织达到一种最佳状态。此模式创立者为 (布莱克和默顿) 。 88. 系统变革模式认为,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技术、 人员、结构和任务四个因素组成,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 都会牵动和引起系统的变化。系统变革模式的创始人为 (利维特)。 89美国心理学家埃德加在其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提 出了(适应性变革循环模式)。 90. 罗宾斯特克兹认为,

13、组织变革的方式取决于组织成 员的技术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的组合,提出了(情景变 革模式)。 二、多单项选择题 (注: 括号里面的内容即为选项内容) 1、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透视组织,给予不同的 定义,目前学界对组织界定的取向,主要有以下几种: (静态的组织观,动态的组织观,生态的组织观,精神 的组织观)。 2、管理学家W 。理查德。斯格特在其组织理论一书 中,认为组织的基本构成要素为(社会结构、参与者、 目标、技术、环境) 3、按组织内部是否有正式的分工关系,人们把组织分 为(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 4、美国学者艾桑尼以组织中人员对上级的服从程度、 上级对下级权力的运用关系,将组织划分为(

14、强制性组 织、功利性组织、规范性组织)。 5、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交换学派的代表布劳及史考特, 根据组织目标和受益者的关系,把组织分为 (互利组织、 服务组织、企业组织、公益组织)。 6、从系统理论的角度看,任何一种社会组织大体都发 挥三种功能:( “聚合”功能、 “转换”功能、 “释放”功 能) 。 7、组织是一个纵横交错的权责体系,构成组织权责体 系的三大要素为(职务、职权、职责)。 8、世界银行在其1997 年的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 以下几项基础性的任务处于每个政府使命的核心地位, 这些使命是(建立法律基础、保持非扭曲的政策环境、 投资于基本的社会服务与基础设施)。 9、古典组织理论的主要

15、代表人物有(泰勒、法约尔、 韦伯) 。 10、韦伯对行政组织的建构是从权力分析开始的,认为存在着三种纯粹形态的合法权力,它们是(理性法律 的权力、传统的权力、超凡的权力)。 11、 美国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在其工作的推力 和工 作与人性等著作中,提出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主要 有(激励因素、保健因素)。 12、西蒙把决策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找到一个需要 工作决策的时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当时的情 况及对未来的预测在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方 案) 。 13、西蒙指出,决策有(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 两种极端类型。 14、 里格斯指出, 棱柱型社会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异 质性、形式主义

16、、重叠性)。 15、里格斯在他创立的“棱柱模式理论”中,将社会形 态划分为(农业社会、棱柱社会、工业社会)。 16、邓肯将组织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外部环境)。 17、邓肯从(简单迂夫子)和(动态与静态)两个维度 对影响组织的环境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18、根据学者们的研究,组织的环境分析过程主要包括 以下几个基本阶段: (环境扫盲、环境监视、环境预测、 环境评价)。 19、伯恩斯和斯塔克将组织结构划分为(机械式组织结 构、有机式组织结构) 。 20、行政组织环境的基本特点为(环境构成的复杂性和 多样性、罕见的白花和环境的被动性、行政组织环境的 差异性、行政组织环境的互相作用兴)。 21、组织的环境大致可以分为(一般环境、工作环境)。 22、依据邓肯的环境模式理论,从简单与复杂、静态与 动态两个维度,组织存在以下几种环境状态:(镜头 简单环境、静态复杂环境、动态简单环境、动态 复杂环境)。 23、社会组织的结构与其他生物的机械系统的结构都具 有如下共同的特点(稳定性、层级性、相对性、开放性 与变异型)。 24、组织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