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335916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 3山顶上是人, 山坡里是人, 山 沟里也挤满人; 垣脑上是人, 垣肩 上是人, 垣背上也挤满人; 河谷里 是人, 河滩里是人, 河岸上也挤满 人。 路上更不用说了, 当间是人, 两边是人, 前面是人, 后面也是 人。 人挨着人, 人拥着人, 从平畴 到山麓, 从山麓到峰巅, 密密麻 麻, 摩肩接踵, 首尾相连, 络绎不 绝多少词语拿来形容这庙会 也不足以活画那罕见的盛景。 头一次走进云丘山, 我就被 那波澜壮阔的人潮震撼了! 震撼了, 是震撼了! 平生看过 无数庙会, 哪一次也没有这样浩 瀚的人群, 也没有这么浩大的声 势。 乡宁、 稷山、 新绛, 周边数县的 人都来了, 男男女女挤窄了宽

2、阔 的大路。 汽车、 三轮、 摩托、 自行 车, 凡是带车字的交通工具已寸 步难行, 不得不早早停泊在十里 以外的涧河滩。 人, 人们, 年壮的 扶着年老的, 年轻的拉着年少的, 抱着年幼的, 更小的还有被父亲 顶在双肩上的。 男男女女, 老老少 少, 一律耐着性子, 跟随前头的人 悠悠抬脚, 缓缓蠕动。 年年这样, 代代这样, 祖祖辈辈都这样, 这样心欢神畅地去云丘山赶庙会。 不, 庙会 是书报上的说法, 村乡人不这么说, 都说是 朝山。 年年朝山, 代代朝山, 祖祖辈辈都这样 朝山。 朝山, 各种辞书均解释为: 佛教徒去名 山寺庙烧香参拜。 这说法显然无法涵盖云丘 山这朝山的潮流。 我仔细

3、观察过朝山的广 众, 他们在庙殿烧香磕头, 也在山顶烧香磕 头, 更多的人干脆就在山前山后的沟壑里烧 香磕头。 甚而, 有人会对着一块裸露的石头 也虔诚地下跪, 烧香, 焚裱, 再恭恭敬敬伏地 叩拜。 云丘山, 这朝山的行为有点怪异, 不止 令我, 令每一位初见者无不感到新奇, 无不 感到纳闷。 这是为什么? 这里面潜藏着什么 玄妙? 为破译这费解的朝山, 我一头扎进深 壑峰峦, 扎进熙攘人群, 扎进古典志书, 扎进 岁月风尘, 瞭望、 探访、 捕捉, 每获一丝亮点 我的心域就会荡起一阵欣喜的波澜。 第一阵欣喜的波澜是随着一个名字的 破译而绽放的。 云丘山的最高峰人称圜达 辰。 这里的圜, 不

4、读 “寰” , 而读 “圆” 。 长期以 来, 人们都这样叫, 却没人能确切写出这叫 过不知多少遍、 不知多少代的名称。 当我的 笔下出现这几个字时, 仿佛解开了一个古老 的谜语。 圜即圆, 象征天体, 古人认为天圆地 方, 这高峻的峰顶自然最接近苍天。 达, 即达 到, 这里可以理解为最便于观测天象的地方。 辰, 是日月星辰。 圜达辰, 不就是尘世凡人仰 视日月星辰, 并最早探测到其奥秘的峰巅吗? 这不是我的杜撰, 跪拜这峰巅的山民如 是说。 还说, 那直插云天的山尖就是羲和观 天的地方。 听见羲和, 我倏尔一振, 这名字太 熟悉了, 他是帝尧派出观象测时的要员。 可 是, 之前我仅知道他去

5、往尧都西面的高山, 却不知道他登上的竟是云丘山的最高峰巅。 是他和他的伙伴, 观测日出日落, 察看四时 变化, 将一年判定为360余天, 进而推演出 古老的历法。 人们的生活由此迈出了关键的 一步, 这一步让众生即使不狩猎也有了填饱 肚子的籽实, 可以直起腰和茹毛饮血的往昔 大声告别。 可是先前, 谁也不敢这么大胆放言。那 是个什么时代啊, 蒙昧、 迷茫、 惆怅、 忧虑和愁 闷笼罩着先民。是呀, 先祖神农氏尝百草发 明农耕已有好多载, 然而, 子孙却一直徘徊在 有种无收的囹圄, 顶大也只能广种薄收。忧 虑在于, 弄不清何时该撒播种子。种早了, 刚 出土的嫩苗会被晚霜杀死; 种晚了, 还未成熟

6、的粟谷又被早霜杀死。嫩禾的夭折会有种无 收, 粟谷的早枯会广种薄收。愧对先祖, 子 孙为什么就不能丰饶收获先祖神农氏开创 的农耕? 这关头深深愧悔和自责的是帝尧, 他决 心带领广众洗刷掉内心的愧悔。 关键之举就 在于羲和登上圜达辰观测天象, 就在于帝尧 敬授民时, 将他收获到的笑颜遍洒人间。 我 记得,尚书 尧典 曾记下这遥远的世事, 却 不知道原来羲和就在云丘山巅仰望苍穹, 揭 示上天的奥秘, 勾画出众生耕种的轨迹。 沿 着这轨迹, 世人走进日出而作、 耕田而食的 岁月平畴。 难怪这么多的人前来朝山,朝拜云丘 山!高巍的云丘山升起了洞明人 世的晨曦, 世世代代朝拜自在情 理之中。 然而, 我

7、没有想到云丘山还 隐匿着另一个为人尊崇的秘密。 说是秘密, 并不确切, 因为这秘密 几乎老老小小无人不知。 故事还 是发生在帝尧时代, 主要人物是他 任用的农官后稷。 后稷的名字叫 弃。 故事从弃的出生开始。 弃所以 叫弃, 是因为他曾被扔弃。 扔弃的 地方就在云丘山。 扔弃他的原因 是他来历不明, 母亲姜嫄去雷泽 游玩, 看见一个巨大的脚印, 好奇 地踩踏上去。 没有想到这一踩浑 身酥麻, 随之身怀有孕。 不用说, 生下的孩子就是这个弃。 自然, 这 个来历不明的孩子被弃合情合 理。 然而, 上天赐予人世一个弃, 似 乎是要他下凡喻世。 于是人们看到 奇异的一幕, 几天过去, 弃扔在大 山里

8、的孩子不仅没有死, 而且还 活得蛮有生趣。 怪呀, 山里树高林 密, 野兽云集, 来来往往的恶狼狂 豹随时会把他吃掉啊! 不吃掉是 因为它们不敢吃, 孩子的身边卧 着一只斑斓猛虎。 有猛虎这百兽之王呵护, 哪个猛兽敢轻启唇齿? 弃就这么活下来, 长 大了, 长成一个播种谷禾的能手。 后来, 帝尧 委派他教民稼穑, 成为有史以来最早的农 官后稷。 后稷和这盛大的朝山礼仪有何联系? 我 们再把目光聚焦于云丘山的庙会。 每逢庙 会, 这里还是一个物品繁多的山乡集市, 吃 的、 喝的、 穿的、 用的, 无所不有, 看得人眼花 缭乱。 我的目光穿过眼花缭乱的物品, 盯住 了农家妇女一针一线亲手缝制的儿童

9、鞋子、 帽子、 枕头。 我的眼睛能盯住这些东西, 是因 为摊点前人拥人挤, 钻出来的人无不喜眉笑 眼, 手里拿的不是童鞋, 就是童帽, 或者怀里 抱着一个枕头。 上前打问, 回答是图个吉利。 可能是我的眼中流露着疑惑, 不用再问, 热 情的山民就点化我, 这是个虎头帽。 哦, 虎头 帽、 虎头鞋、 虎头枕, 还有虎头裹兜。 还用再 问吗? 不用, 一刹间我明白了。 在这座大山 上, 老虎呵护过弃, 呵护过人, 老虎不是人们 恐惧的猛兽, 不是武松、 李逵手下的冤家对 头, 而是人们的保护神。 远远近近的人们蜂 拥而来, 来朝山, 来拜神, 都想恭请一位保护 神带回去, 带回去护佑幼童稚女的成长

10、, 长 成香火旺盛的好日子、 好光景啊! 我在云丘山理解的最后一个隐秘是跪 拜石头。 那么多的人, 不是对着峰巅跪拜, 不 是朝着神庙烧香, 而是神情肃然地跪在地 上, 直朝脸前的石头点燃香裱, 在袅袅升起 烟缕时, 磕头、 磕头、 再磕头。 为啥这么虔敬 石头? 虔敬的山民给不出答案, 苦苦思索也 找不到答案。 突然顿悟, 是我走进云丘山下 的陶寺遗址, 这属于龙山文化晚期的遗址, 也是尧那个时候的墓葬。 墓葬或大或小都有 镇墓的石头, 而且是大墓大石头, 小墓小石 头, 石头彰显着墓主人的身份地位。 就是在 此刻, 我的思绪接通了云丘山, 明白了石头 和人的密切关系。 人类曾经走过旧石器时

11、 代、 新石器时代, 打猎用石头, 耕种用石头, 研磨吃食使用的还是石头。 那时候, 石头是 人形影不离的工具, 是人如影随形的朋友。 人们使用石头, 绝不轻视石头, 而是将石头 视若亲朋, 敬如神灵。 我们的先祖没有鄙视 无言的石头, 没有狂妄自大, 对于一切帮助 过自己的物体都毕恭毕敬, 都感恩戴德, 都 一心一意地礼拜! 好一个感恩戴德! 在对石头的朝拜上, 我蓦然窥视到先祖 的心灵世界和行为轨迹。 他们没有以主宰天 地的面孔出现, 仍然把自己当作自然家族的 一员, 尘世万物的一员。 与山川沟壑, 与花草 树木, 与江河溪流, 与走兽飞禽, 融合在一起, 生活在一起。 即使脱颖而出, 驾

12、驭它们, 驱使 它们, 支配它们, 也没有盛气凌人, 妄自尊大, 更没有发出战天斗地、 重新安排河山的疯狂 吼喊, 依然敬畏万物, 敬畏自然, 一如早先那 般感恩戴德, 那般恭敬礼拜。 于是, 就演绎出这朝山的礼仪, 这朝山 的风俗。 朝山, 祖祖辈辈朝山, 世世代代朝山, 永 永远远把自己当成天地万物中卑微的一员。 朝山, 男男女女朝山, 老老少少朝山, 永永远 远感念日月星辰, 敬畏山石水土、 花草树木、 飞禽走兽, 还有那些小小的不起眼的蜂蝶和 昆虫天涯共明月孙滋溪作从家乡的中学退休后, 只身北漂已经一年多 了。 为了方便出版我的第一本诗集, 我先在北京 的一家民营文化公司做了编辑。 从

13、中学语文教师 到文化公司编辑, 角色反串在老年车上进行, 转 换的车轮声也仿佛格外锈涩。 民营文化公司没有拿书号的权利和资格, 我 在文化公司做好诗集的排版和封面设计后, 自己 联系出版社自费出版了。我请责任编辑邓燕玲 老师要求出版社代为销售2000册诗集,出版社 发行部的老师同意了。我知道这并不是因为我 的诗集大陆风写得有什么好,而是发行部 老师看这是中国第一本当代少见的乐府诗集, 看我可能算是中国出版第一本诗集时年龄最大 的人, 同情我老才援手相助的。 孟子曾倡导 “老吾 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希望人们能 像关心自己的老年父母和幼年儿女一样关心他 人的老年父母和幼年儿女。

14、 出版社发行部的老师 遵奉古代传统美德帮助我这老年诗人, 我从心底 感谢他们。 诗集出版后不久,我向文化公司辞了职。 因为我来北京主要是为学习,我星期六、星期 天要去文学馆、图书馆听讲座,其他时间经常 去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等院校听文学课, 在公司上班请假多了不好意思,辞职是最好的 办法。虽然在文化公司每月能挣 2000多元钱, 但我还是放弃了。 因为中国人民大学王家新教授、 北京大学王 岳川教授、 姜涛副教授的课都排在下午3点或4 点开始上, 我听课回来乘地铁和公交车需要两个 小时, 所以每次回来都比较晚了。 北京交通的发 达比不上人口的发达, 堵车挤车是常有的事, 有 一次我在西单站几乎

15、是脚不沾地被挤进车厢的。 我有感而发, 写了一首诗 挤地铁挤公交 , 后两 节的内容是: 挤地铁挤公交天天是上班高峰生育高潮 公交站夏天烈日当头 冬天雪花飘飘 无车族上班只有把公交等 别无选择只有这路一条 见孕妇再挤我也让一让 哎哟 又一代挤车族就要来到挤地铁挤公交 挤的功夫练就了 来年跻身全世界 我自豪 9月份中旬的一天, 下午下了雨, 风也骤然冷 了许多。 我听完课乘地铁赶到四惠公交站时, 天 已经黑了。 排在我前面的也是一位老年人, 他头 发斑白, 穿的衣服跟我一样单薄, 在冷冷的秋风 中显得难以支撑。 苦苦等待了一个多小时才来了 一辆我们要乘坐的公交车。 长龙般的队伍前端早 已不成形,

16、 车一来, 顿时拥挤不堪。 一个管理员对 人们喊别挤别挤, 但根本无 “挤” 于事。 这一辆车无论如何也乘坐不了那么多人, 我 已经累得没有再等的力气了, 我对前面的那位老 人说:“咱去跟管理员说说, 让咱提前上车吧, 车 站的牌子写的有 老幼孕残优先 。 ” 我和那位老 人一起到车门口管理员身边, 还没等我们提要求, 后面一个人大声呵斥道:“都那么大岁数了还 不守规矩, 到后面排队去! ” 我的脸顿时羞红了, 回头看了一眼呵斥我们的是一个胖胖脸、 短 短头发的男青年, 他显得很愤怒的样子。 我对他 说:“牌子上写的有 老幼孕残优先 ” 我还想 对那青年解释, 但和我同行的那位老人却说:“走 吧, 咱还过去排队吧。 ” 说着, 他已先我而去了。 我 叹了口气, 我知道站牌上和公交车上写的 “老幼 孕残优先”“老幼孕残座位” 是形同虚设的, 那位 胖脸男青年对牌子上的字熟视无睹, 他的心里不 会有让老人优先一步的意识, 更别说让他在公交 车上给老幼孕残者让座了。 他可能很孝顺他的父 母, 很疼爱他的儿女, 但他不会 “以及人之老, 以 及人之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