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第二章测试题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335910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科学第二章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科学第二章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科学第二章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科学第二章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科学第二章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科学第二章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科学第二章测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 为成功举办 2008 年奥运会,改善北京的生态环境,该市加大了城市绿化步伐。绿色植物在 进行光合作用时所吸收的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氢气 2.影响空气质量的气体污染物主要是( ) A.CO2、O2、N2 B.SO2、NO2、CO C.CH4 4、CO2、SO2 D.CO2、N2、CO 3. 所谓地球的“温室效应”是指( ) A 频频发生的森林大火,使地球温度升高 B 大气中二氧化碳等含量增大,阻碍了热辐射,使地表温度升高 C用塑料大棚提高棚内温度,使之适宜农作物生长 D 地球上空臭氧层遭到破坏,使阳光中的紫外线易穿透大气层照射到地球上。 4. 如图是某人在

2、 1 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在 AB 期间,肋间 外肌和膈肌的舒缩状态是 ( ) A.肋间外肌舒张膈肌收缩 B.二者都收缩 C.助间外肌收缩膈肌舒张 D.二者都舒张 5下列关于人体内气体交换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经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后,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 B在组织内的气体交换过程中,发生动、静脉血的转变 C。氧气的扩散过程:肺泡血液组织液 D经过组织内的气体交换后,组织细胞内氧气的浓度升高 6如图所示装置,经数小时后,U 形管 A、B 两处的液面会出 现的情况是(注: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 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的影响) ( )

3、 AA 处上升、B 处下降 B A、B 两处都下降CA 处下降,B 处上升 D A、B 两处都不变 7 “非典”时期,各大酒店和商场等公共场所,大多用臭氧机消毒杀菌,而大气平流层中 的臭氧对地球上的生物具有保护作用,是因为它能 ( ) A阻挡和削弱过强的紫外线 B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 C增强紫外线的杀菌能力 D透过更多的紫外线8 将一株植物在黑暗环境中放置 48 小时,然后将一片叶子的叶脉切 断(如图所示) ,在阳光下照射 4 小时,再将叶片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 发现 a 部(上部)叶呈棕色,b 部(下部)叶呈蓝色,这个实验说明了 ( ) A。叶上部有淀粉产生,下部无淀粉产生 B叶下部有淀粉产生

4、,上部无淀粉产生 C光合作用需要光 D。光合作用需要 CO2 9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玻璃瓶左边底部有一台抽气泵) 放在阳光下,你认为这一装置研究的是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哪 一个条件? ( ) A。CO2 B。H2O C光照D。叶绿体210.地窖里 CO2的含量大于 10%以上,人和动物进入地窖里时可以导致死亡,是因为 CO2 ( ) A有剧毒 B.有腐蚀性 C.会爆炸 D.不能供给呼吸 11. 二氧化碳能灭火,是由于它的性质中具有( ) A.比空气重,能溶于水 B.不能供给呼吸 C.不支持任何物质的燃烧 D. 比空气重,也不能支持燃烧 12.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 CO2气体,等溶液变色后,将它

5、放在酒精灯下加热煮沸,直至溶液不 再发生变化,本实验中观察到的颜色变化过程是( )A.紫色红色紫色 B. 紫色红色无色 C.紫色红色红色 D. 紫色蓝色无色 13小华在他的金鱼缸中放入一些水草,你认为这样做的主要作用是 ( ) A水草给金鱼当食物 B水草可进行光合作用,提供氧气 C水草可有效净化水质 D 水草可彻底吸收水中的二氧化碳 14.利用大棚栽培农作物,科技人员常向大棚内施放适量的 CO2。这是因为 ( ) A. CO2会使大棚内的温度升高 B. CO2能灭火,可避免火灾的发生 C. CO2可使害虫窒息死亡,防治植物的病虫害 D.可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15.下面一些报道中,你认为科学的

6、是( ) A.疏通煤气管道时,充入氩气引起爆炸 B.本饮料纯属天然,决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C.新粉刷过石灰浆的墙壁释放出 CO2,使一老汉窒息而死 D.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服 16.科学家对南极冰川几万年前留在冰中的空气泡里的气体成分进行科学测定,发现几万年 前大气中氧气的含量比现在大气中氧气的含量多,你认为下列哪项是缓解这种氧气含量减 少趋势的最佳办法? ( ) A。减少地球上的生物,以免出现与人类争夺氧气的现象 B工厂生产氧气,并向大气中排放 C植树造林,因为地球上的氧气都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D控制工业生产,可减少煤、石油燃烧对氧气的消耗 17如何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科学家

7、提出多种方法。其中有人提出将二氧化碳通过高压 管道,通入深海海底储存,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但也有一些人提出反对意见。下列反 对意见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 A将二氧化碳收集和通人深海海底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消耗能源也会加剧二氧化碳的排放 B几十万年来,海水的 pH 保持在 82 左右,大量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会使 海水的酸性增大,破坏海洋的生态环境 C将二氧化碳储存在海底,会严重影响陆上植物的光合作用 D当发生海底地震时,深海海底储存的二氧化碳会被重新释放到大气中 18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因为人类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燃料而受到影响,直接导致的后果是 ( ) A。大气中 CO2含量增多,对植物生长不

8、利 B。造成酸雨3C。产生温室效应使地球变暖 D使人类、动物呼吸困难 19由于森林的过量砍伐、草场的大面积开垦,土地出现严重沙漠化,导致我国北方地区 近年来入冬多次出现沙尘暴天气。沙尘暴天气使空气中增加了大量的 ( ) A。二氧化硫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可吸人颗粒物 20某农业科技工作者在“酸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对策的研究”中,得出酸雨的 pH 大 小与小麦减产幅度关系的一组数据,如表所示。根据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酸雨的 pH 越大,小麦减产幅度越大 B酸雨的 pH 越小,小麦减产幅度越小 C。酸雨的酸性越强,小麦减产幅度越小 D 酸雨的酸性越弱,小麦减产幅度越

9、小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21.“纳米材料”特指微粒直径为 1100nm(1nm=10-9m)的颗粒。用纳米级的某种氧化物作 催化剂,使汽车尾气中的 CO 与 NO 反应转化成为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可参与植物的光合 作用,另一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2.煤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煤完全燃烧时,会排放出二氧化硫(SO2)和二氧 化氮(NO2)等污染物(酸雨的主要来源之一) 。根据以上事实,请你作出推测,煤的成分中 还含有(写元素符号) 等元素。 23.下图是某人在 1 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 变化曲线图,请回答:(1) 曲线 AB 段表示

10、 时肺内气压的 变化。(填“吸气”或“呼气”)(2) 在曲线 BC 段的变化中, 胸腔的体积 。(填“增大”或“减小”)(3)本次呼 吸中,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坐标系中的点,此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值。 24下图是人体气体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1)甲图表示的过程为 。(2)血管 B 内血液的 pH 填“大于”“小 于”或“等于”)血管 D 内血液的 pH。(3)甲、乙两处 的气体交换主要通过 .A。呼吸作用 B。渗透 作用 C扩散作用 D。交换作用 25.如图所示,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瓶口塞紧,并 用 U 形玻璃管与外界相连,U 形玻璃管内的澄清石灰水两边的液面相平.据 此回答下列问题:

11、(1)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 U 形管内发生下列现象: ; 。(2)在广口瓶中发生的主要变化的文字表达为 .26如图所示,在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1)A 表示的气体是 ,B 表4示的气体是 。(2)在没有光照时, 作用不再进行,而 作用可继续进行。 27当你在复印社复印材料时,经常能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这种气味就是臭氧的气味。氧 气在放电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请写出氧气变臭氧的化学方程式 在距地面 2035 千米的大气平流层里有一层臭氧层,臭氧层有吸收 的作用,可以说是我们 地球的保护伞。但在青藏高原,其上空臭氧总量正在不断减少,这将是继南北两极之后出现 的世界上第三个“臭氧空洞”

12、,请你说说导致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三、实验设计、探究题三、实验设计、探究题28.如图,水槽内盛有少量新制的澄清石灰水,点燃阶梯上的蜡烛,用玻 璃钟罩将其扣在水槽内(钟罩内外液体相通),观察到 的蜡 烛先熄灭,其原因是 ,在这个实验中还能观察到 。29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需要制取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 验装置(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2)浓硫酸的作用是 ,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30为了验证植物呼吸作用的原料和产物,小容同学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将一定量吸干水的 新鲜豆芽分别装入 l 只塑料袋和 1 只大口塑料瓶中,在塑料袋口连接上导管和橡皮管,扎紧塑 料袋口,并用夹子夹紧橡皮管;将大口塑料瓶的盖子拧紧,使外界空气不能进入,在黑暗处放 置 12 小时。请回答:(1)在黑暗处放置 12 小时后,将夹子移去,将塑料袋中的气体通人澄清 石灰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这个现象说明了 。(2)在黑暗处放置 12 小时后,用温度计测量豆芽的温度,结果发现高于周围环境的温度, 这个现象说明了 (3)在黑暗处放置 12 小时后,打开 大口塑料瓶的瓶盖,将点燃的蜡烛放入瓶内。预计应出现的实验现象是 ,理由是 。(4)本实验中将豆芽放置在黑暗处的理由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