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民生脉搏躬行为民之政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332217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握民生脉搏躬行为民之政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把握民生脉搏躬行为民之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握民生脉搏躬行为民之政(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利院的 “护老天使”阎立杰 (北京市第一社 会福利院颐养区副主任)阎立杰爱笑, 她的笑容如阳光般灿 烂, 给无数老人带来愉悦与温暖; 阎立 杰爱哭, 只为她见不得孤老们的痛苦和 茫然, 她的泪水中总是充满着真爱与和 善; 阎立杰坚韧,?年来她弱小的身躯 承受住了苦和累的磨练, 只要能让老人 们片刻舒心她总是不遗余力。 阎立杰现任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 院颐养区副主任,?年高中毕业时, 成为一名福利院护理员。 由于被护理的老人多数不能自理, 所以大小便失禁现象时有发生。 阎立杰 当班不久就经常遇到这种情况, 她要做 的是第一时间为失禁老人擦身清洗, 然 后为老人更衣并将老人安置到洁净的 地方休息,

2、随后迅速更换新床单被褥, 把老人安顿回自己的床上, 再把脏床单 被褥擦拭至只有印痕的程度, 随脏衣裤一同送往洗衣房清洗, 待次日洗净烘干 后收回, 叠放整齐。 在工作实践中, 阎立杰意识到, 她护 理的老人们或多或少都患有各种疾病, 要想减轻他们的疾患痛楚, 使他们满意, 除了要有满腔热忱之外,还必须不断提 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了减轻给老人们 注射和输液时的针刺疼痛,她决定在自 己的胳膊上练习, 这一练就是半个多月, 胳膊被扎肿了,疼得吃饭时连筷子都拿 不住。 没多久, 她就练就了一手过硬的静 脉穿刺技术, 下针时果断而又轻快, 瞬间 就能完成任务。 多年来, 阎立杰以她的实际行动, 时 刻感

3、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在年轻护士 面前, 她是大姐、 是老师, 生活上关心照 顾她们, 业务上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们; 在老人和群众面前, 她是一名共产党员, 不管多么艰巨的工作,她都能主动迎难 而上, 时刻维护着 “全国青年文明号” 的 荣誉。(本报记者潘跃)?年?月?日星期五十年来, 我国基本民生保障取得了许多重大历史性成就, 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生活得 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 我国民政事业 把握民生脉搏 躬行为民之政本报记者潘跃构筑“最后一道防线” 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家住山东省荣成市寻山街道的?岁居民赵玉刚没有想到, 不久前全市刚刚开展农村低保评审活动,自己因患先天性心脏 病丧失

4、劳动能力而被评为低保对象。他感慨地说, 是全村的群众 代表投票选的他, 这在往年想都不敢想。 这是荣成市民政部门打造 “阳光低保” 探索实施 “户代表评 议制度” 带来的新气象。 民心大于天, 和谐在人间。不断健全的社会救助制度已经深 深扎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土壤,正以实际效果彰显“民政为 民” 的核心理念。 十年来,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实现了从临时性、 单一性社会救 济向制度化、 综合性社会救助的历史转型, 救助管理的科学化、 信息化、 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 城乡各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了 稳定可靠的制度性保障。 温暖人心的数据, 构筑起社会保障的 “最后一道防线” : 各项救助标准和补助水平大

5、幅提高。从?年到?年, 城市低保对象月平均保障标准由?元提高到?元; 农村低保 对象年平均保障标准由?年底建制时的?元提高到? 年的?元;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标准由?年的?元 提高到?年的?元,分散供养标准由?元提高到 ?元。累计救助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万人次。 从?年起, 中央连续三年为低保对象、 五保对象等群体发放春 节一次性生活补贴共计?亿元;各级财政救助资金年投入总 量从?亿元增长到?亿元。各项救助制度的配套衔接切实加强。全国?个城市开展 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试点工作, 建立了跨部门、 多层次、 分类别的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以城乡低保、 农村五 保为基础, 专项救

6、助为支撑, 临时救助为辅助, 覆盖城乡、 项目多 样、 功能整合的社会救助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建起一个堡垒 减灾救灾能力大幅提升面对不测风雨, 独具特色的救灾抗灾机制, 为人民群众的生 命财产安全筑起一个强大堡垒。十年来, 民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圆 满完成了南方低温雨雪冰冻、 汶川地震、 青海玉树地震、 甘肃舟曲 山洪泥石流等重特大自然灾害的应急救助和灾后恢复重建任务。 自然灾害救助步入法制化轨道。?年国务院发布 自然灾 害救助条例 , 对灾害救助作了全面规范。?年国务院颁布 国 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年进行了修订;各级政府相应 制订了应急预案和相关配套制度。 救灾补助项目不断完善。新增旱灾救

7、助, 人均?元; 新增过 渡性生活救助,国家启动三级或四级救灾应急响应的每人每天 补助?元、 国家启动一级或二级救灾应急响应的每人每天再增 加?斤粮, 救助期限为?个月; 新增遇难人员家庭抚慰、“三孤” 人员安置项目, 将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公路、 铁路滞留人员纳入救 助范围, 年均救助受灾群众?多万人次。 救灾补助标准大幅提高。因灾倒房重建补助标准由?年 的每间?元提高到?年的每户?万元, 高寒寒冷地区提高 到每户?万元, 有的省份提高到了每户?万元; 受灾群众冬令、 春荒期间人均口粮补助标准由?年的?元提高至?年 的?元。中央自然灾害生活救助专项转移支付从?年的 ?亿元增加到?年的?亿元。 减

8、灾救灾装备水平和保障能力不断加强。建设了?个中央 救灾物资储备库,加强了地方各级救灾物资储备设施和应急避 难场所建设, 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的中央、 省、 市、 县、 乡五级救 灾物资储备网络。完善社会福利 由 “补缺型” 向 “适度普惠型” 转变十年来, 我国社会福利政策不断完善, 受惠范围逐渐由孤寡 老人、 残疾人、 孤儿、 弃婴等特殊群体向全社会拓展, 社会福利事 业正在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迈进。 老年福利事业大大拓展。截至?年底,?个省份建立了 ?岁以上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制度,?个省份建立了生活困难老 人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各个省份均出台了老年人社会优待政策。 养老机构和床位数分别从?年的?

9、万个、?万张增加到 ?年的?万个、?万张,管理运营机制从政府主办向政府 主导、 多元主体参与转变。以居家为基础、 社区为依托、 机构为支 撑, 资金保障与服务提供相匹配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不断完善。国家制定了加快推进残疾 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了生产和装 配伤残人员专门用品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的政策,进一步完善 了福利企业优惠政策;逐步推行了残疾人社会保险补贴和医疗 救助等帮扶政策, 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医疗、 康复、 教育、 就业等 基本需求得到了更加稳定的制度性保障。 孤儿保障有了全面的制度安排。?年国务院下发 关于加强 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

10、, 对孤儿抚养、 教育、 医疗、 康复、 成年后就业、 住房等作了全面的福利制度安排; 实施孤儿最低养育标准, 机构集 中养育和社会散居孤儿养育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元、?元, 中央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补助地方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积极探 索把事实上无人抚养儿童分类纳入保障范围。 基本社会服务不断强化。婚姻登记服务基本实现全国联网, 基本殡葬服务惠民政策覆盖?亿多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加快 推进, 截至?年底, 我国共有城乡社区服务设施?万处, 社 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 一系列重大决策, 一大批资金项目, 一组组温情数据, 无不 体现党和政府对民政事业的关怀, 同时, 也彰显我国民政事业的

11、蓬勃发展。创 造 基 本 民 生 保 障 工 作 新 成 绩民 政 部 党 组 书 记?部 长李 立 国党的十六大以来, 以胡锦涛同 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做出一系列 决策部署, 积极顺应我国发展新要 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 着力推进以 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 设, 有效地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 生活,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基本需 求。 十年来, 全国民政系统按照中 央决策部署, 坚持 “以民为本、 为民 解困、 为民服务” 的理念, 以保障基 本民生为重点, 力求使人民群众特 别是困难群众、 优抚对象得到更多 实惠。主要开展了五方面工作: 一是不断完善灾害救助制度, 高效有序开展救灾工作。 国务院和

12、 各级政府制定并完善了灾害救助 的应急预案和相关配套制度, 自然 灾害救助步入法制化轨道。 中央救 灾资金投入连年增长, 救灾项目不 断完善。十年来, 我们会同有关部 门支持地方党委政府圆满完成了 南方低温雨雪冰冻、汶川地震、 青 海玉树地震、 甘肃舟曲泥石流等重 特大自然灾害的应急救助和灾后 恢复重建任务, 累计救助受灾群众 ?亿人次。 二是不断完善城乡最低生活 保障制度, 基本实现社会救助工作 全覆盖。?年, 农村低保全面建 制, 低保制度实现城乡全覆盖。农 村五保供养列入财政预算, 实现了 由农村集体互助共济向以财政保 障为主的历史转型。 城乡医疗救助 制度全面建立, 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

13、开始试点。 废除强制性 收容遣送制度, 建立自愿受助、 无偿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救 助制度。 有?个省份建立了临时救助制度。 十年来, 各级财 政救助资金投入总量增长了近?倍,各项救助标准和补助 水平逐年提高,?多万人常年得到救助。社会救助标准 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普遍建立。 三是不断健全扶老救孤体系, 推动社会福利制度向适 度普惠型迈进。十年来, 养老机构床位数增长了?倍多, 以 居家为基础、 社区为依托、 机构为支撑, 资金保障与服务提 供相匹配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万残疾人在福 利企业集中安置就业,孤儿最低养育标准正式实施,老年 人、 残疾人和孤儿的生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同时,

14、不断拓 展面向公众的基本公共服务, 婚姻登记基本实现全国联网, 基本殡葬服务免费政策逐步推开。 四是不断推进优抚安置工作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实 现退役士兵安置制度改革。 十年来, 国家陆续制定并完善了 各类与退役士兵相关的扶持政策, 建立了城乡一体、 以扶持 就业为主的新型退役士兵安置制度,退役士兵的职业技能 教育培训得到更多支持。军队离退休干部和伤病残退役军 人安置保障制度及服务方式不断完善。?年底享受国家 定期抚恤补助的重点优抚对象增加到近?万人。 五是不断促进公益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着力发挥慈善 在保障基本民生中的支持作用。颁布了慈善事业发展指导 纲要, 出台了 公益慈善捐助信息公开指

15、引 、关于规范基 金会行为的若干规定 , 有效加强了对公益慈善组织和慈善 事业的引导。十年来, 我国慈善捐赠规模不断扩大, 慈善组 织不断壮大, 人民群众参与慈善事业日益扩大, 在改善民生 和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这十年, 我们做了一些工作, 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离人 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民政部门将继续努力, 不断完 善基本民生保障制度, 为保障好困难群体、 特殊群体和优抚 群体的基本生活不懈努力。将百姓利益举过头顶代常安(辽宁省开原市民政 局局长)“民政人,应保持为人民服务的本 色,将百姓的事情放在心间、将百姓的 利益举过头顶,让人民群众体会到真正 的幸福! ”这是辽宁省开

16、原市民政局局长 代常安的心声。 “真心”赢得“民心” 。?年履新 担任开原市民政局局长的代常安走遍所有 乡?镇?街的贫困户,亲眼看见贫困户的 种种窘境,泪水一次次夺眶而出。在特大 暴风雪中,他带领民政干部将救灾款物第 一时间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全市灾民无 一人挨饿受冻;在特殊贫困户救助中,他 不遗余力解决贫困户的种种困难,成了贫 困群众的亲人;在特大暴风雨中,他仅用 ?小时就组织转移安置全市灾民? 人,未出现一例灾民伤亡事件。 “主动”换来“和谐” 。代常安主动 下访老上访户郭淑梅,帮她解决了多年解决不了的特殊困难,郭淑梅高兴了; 代常安主动帮助老上访户左小薇租到房 并解决了房租问题,左小薇满意了;代 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