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师敬业奉献先进事迹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332088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教师敬业奉献先进事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市教师敬业奉献先进事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市教师敬业奉献先进事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市教师敬业奉献先进事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市教师敬业奉献先进事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市教师敬业奉献先进事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教师敬业奉献先进事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教师敬业奉献先进事迹市教师敬业奉献先进事迹市教师敬业奉献先进事迹韦,市区乡村人,19年月出生,19年月参加教育工作,现在区乡小学分校任教。生长在一个孤岛上的他,深深地热爱着这片英雄的土地,也深深地热爱着这里的每一个孩子。从教四十年,他能甘守清贫、坚守岗位,细心呵护着稚嫩的祖国花朵。他被当地群众称赞为“大善人”,被库区孩子叫“老师爸爸”。由于他的辛勤耕耘,最终收到丰厚的回报。2003 年和2007 年,他被授予区级 “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12 年被评为区第三届感动校园 “十大人物”;2013 年被评为“八桂优秀乡村教师”;2014 年被评为市“师德标兵”,同时又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一、

2、心系家乡教育,用爱为库区孩子荡起双桨乡是广西 00 个“老、少、边、 、穷”之一的贫困乡。韦老师是土生土长的村屯人。屯就在一个小岛上,全岛面积不足100 亩,住着七、八户人家。七十年代,这里设有一个教学点,仅有两个年级 7、8 名学生。孤岛四面环水,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出入只能靠竹排或小木船作交通工具,每天过着库区渔村那淳朴的淡静生活。记得那是 197 年的一天,刚刚高中毕业,憨厚老实、知识功底不错的他,突然被通知到本屯当教师。从此,他便“意外”地开始了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的教书生涯。刚开始工作时,由于本屯学生人数少,教师编制有限,韦老师除了教本屯学生外,还要到隔水相望的另一小岛上的屯教学点

3、上。当时,他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早上在这个岛上半天,下午又划着小木船到另一个岛上半天,一年到头坚持为库区小孩子巡回上。不管是夏日炎炎、秋霜扑面、还是寒冬冷风,甚至是雷雨交加,为了库区孩子的希望,他时刻牢记自己肩上的神圣职责,从没缺过一节,不迟到一分钟,村民赞不绝口。两年后,因工作需要,他被调到水库边的小学、希望小学等学校任教。这些学校离他的家有十几公里,尽管既爬又涉水,去学校的路途十分艰难,他始终无怨无悔,到哪里任教都一样安心,并且每天都乐呵呵地面对学生、面对同事。凭着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精神,他所教班级都取得很好的成绩,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得到群众的高度评价。1987 年,韦老师调到小

4、学分校任教。这所学校地处达开水库中游,学校三面环水背靠大,交通极不方便,附近一些学生上学、放学都要靠船过渡。家长为接送孩子上学影响工作而十分烦恼,有时由于没有时间接送,只能让孩子自己划小竹排去上学,家长每天都为孩子的安全提心吊胆(古龙村蓝田屯曾有一个学生上学时落水险些丧生) ;有些孩子由于家里抽不出人手接送而被迫辍学。生活在水库孤岛上的韦老师,从小练就了驾驶小木船的好身手,知道孩子上下学的困难后,他想家乡父老之所想,急孩子之所急,决定用自己家的小船接送这里的孩子上学。多年,他风里雨里去,坚持每天回 4 趟,从不间断地为孩子们荡起双桨,驾驭着心爱的小船。二、淡泊名利,甘守清贫乐奉献韦老师天性朴实

5、,不图名利,耐得住寂寞。从教以,他领过 12元钱一个月的工资。20 多年前,在广东开工厂的兄弟曾多次劝他弃教从商,或一起办厂搞经济。但他知道,如果他走了,住在水库岸边的村民确实很难找到一个有化、责任心强的老师愿意教这些孩子。他的收入的确很低,生活的确很清贫,但每想起与他朝夕相处的孩子们,想起家乡落后的教育状况,他痴心不改,毅然选择了坚守在远离城市、寂寞孤独的库区继续从教。由于长期的超负荷工作、加上营养不良,2004 年春季学期,韦老师渐感身体不适,腰酸腿痛,上医院检查后,被医生诊断为严重的肾结石。随后服药治疗,还到医院碎石了两次,但病情并不见好转。尽管疾病缠身,他却不因疾病耽误过一节。他的困难

6、,领导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计划每学期适当给点船费补助,但却被他婉言谢绝了。现在,他所住的,还是 70 年代建造的低矮破旧的砖瓦房。尽管如此,为了库区的孩子,为了乡的教育事业,他坚持克服病痛和困难,把爱留给学生,把苦涩埋藏心底,乐对生活、笑对人生,以一个朴质老实、坚忍不拔的壮乡好男儿的姿态,始终坚守着自己认定的教学岗位。三、爱生如子,助学扶貧献爱心韦老师不但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也用严父慈母般的爱心去关爱学生。记得 1997 年秋季学期,已经开学上了,可是三年级一名叫杨的女生还没回校。第二天早上天刚亮,他就划船到这个孩子的家里。经过了解,小杨父亲病故家庭困难,没钱交书

7、费,加上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作怪,妈妈想把她留在家里帮干农活。目睹一切后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便苦口婆心地做她妈妈的思想工作,并承诺愿意帮助小杨交完这个学期的一切费用。在他的热情帮助和引导下,小杨终于回到校园,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2008 年秋季学期,韦老师的孩子在城里读高中,费用比较高,按理说,仅靠自己一人微薄的工资和爱人在水库边的一些原始性劳作,供孩子读书和一家人生活已经是相当困难的。但是,当他发现班里的韦分和黄秦都是单亲孩子时,马上决定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于是,常常给他们购买学习用品,买鞋子衣服等生活用品。直至这两个孩子到乡寄宿制民族小学读五年级,他还每周按时给他们送去回车、船费。他不但给困难学生捐钱捐物,发现留守儿童无人照顾,还经常把他们接到自己家里吃饭、住宿。对村里的困难户、五保户,同样能伸出热情的双手。不久前,他发现村里一个单身老人摔伤了,就毫不犹豫地给他 100 元钱去医治。风风雨雨坎坷路,忠诚教育谱新篇。韦老师对党的教育事业无限忠诚,对区的教育事业忠心耿耿。他默默无闻地挥洒着辛勤的汗水,呕心沥血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现在,家乡人民爱护他,各级领导关心他,党和政府给他很高的荣誉。而今,他已桃李满天下,虽已年近“花甲”,但宝刀未老。他决心以“碌碌人生终不悔,只求花儿满园香”的园丁精神,继续描绘自己完美的教育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