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养孩给全职妈妈解忧愁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331564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775.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抱团养孩给全职妈妈解忧愁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抱团养孩给全职妈妈解忧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抱团养孩给全职妈妈解忧愁(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全职妈妈创办沙龙王文丽想全心照顾女儿,源于 幼年的经历。她1979年出生于陕 西宝鸡,父母工作繁忙,只好将刚 满月的她送到姥姥家,有空的时 候,母亲才坐长途汽车去看她。有 时候王文丽舍不得让母亲走,拿小 石块去砸母亲乘坐的大客车。那段 漫长的、没有父母陪伴的成长岁 月,成为她的心结。她在心里默默 告诉自己:等有了孩子,一定要好 好陪他成长,弥补小时候的遗憾。 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顺利 进入一家军工研究所。王文丽的工 作就是传说中的“钱多事少离家 近” 。但是,即便工作再清闲,白 天还是要泡在单位,无法陪在女儿 身边。为了女儿,2010年3月,王 文丽向单位递交了辞呈。 辞职回家后,日复一日

2、地买菜 做饭、照顾孩子,几乎淹没了王文 丽的生活。 全职妈妈是一个724小时的 工种,必须随时待命。面对妈妈不 停的唠叨,孩子会顶嘴: “你啥都 不会,就知道管我。 ”辞职以后, 自己把教育孩子当成自己的生活重 点,只要把孩子教育好,就能收获 成就感。可她越刻意,孩子出现的 问题就越大。由于达不成愿望,又 急功近利,脾气越来越暴躁。她常 常用暴躁的情绪去压制孩子,情况 越来越糟糕。 看来问题还是出在自己身上, 把过多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反而剥 夺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自己不该 因为孩子放弃前途,把希望都寄托 在孩子身上,因为孩子会在无形中 感受到来自妈妈的压力。没有一个 孩子希望父母为自己牺牲,他

3、们希 望妈妈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王文丽 决定重新走出家门,寻找与社会的 连接。 2012 年,王文丽找到一份化 妆品销售的工作。每次拜见客户, 她都会带上女儿。就这样,王文丽 一边照顾女儿,一边重新开启自己 的事业。 王文丽想往更广阔的领域拓展 人生。2015 年,她开始报名参加 沙龙。她还参加了大成教练培训课 程,开始写育儿笔记,用文字记录 “做一个母亲的困惑、反思和成 长” 。 沙龙参加多了,王文丽产生了 自己办沙龙的想法。2015年9月, 她创立了私房话沙龙。王文丽觉得 女性需要一个深度沟通和交流的场 所,也需要一个男性视角的观点, 所以特别设置了6+1的规则,即有 一位有丰富社会阅历和见

4、识的男 性,以及6位不同行业、不同年龄 段的女性参加。这个沙龙总共举行了10多期,大家就孩子的教育问 题达成了很多共识。提出“体验式同伴教育”理念私房话沙龙,毕竟局限在小范 围人群中。王文丽将目光投向全职 妈妈这个特殊群体。孩子的教育问 题,似乎是一道无法破解的谜题。 是否可以仿照私房话沙龙的模式, 提供一个平台,让全职妈妈们敞开 心扉地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探索 “育儿真经” ? 王文丽首先想到读书会的方 式,阅读育儿类的书籍,既能丰富 大家的育儿经验,又能有一个固定 的交流主题,大家彼此交流自己在 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困惑。但如果只 是泛泛而谈,就无法帮到迷茫的全 职妈妈。 王文丽为此撰写几百篇育

5、儿随 笔,这篇我不知道就能做到最 能代表她的核心思想。她在文中提 出,传统教育早已不适合这一代的 孩子。做父母其实很简单,只要做 到将心比心,带着对一个独特生命 的好奇,就会懂得如何和孩子沟通 与交流,他们并不需要知道那么多 专业知识,那些知识在某种程度上 反而会阻碍自己和孩子更直接的沟 通和感知。 为此,王文丽提出了“体验式 同伴教育”的理念,摈弃太多成人 对孩子成长的干扰。她希望即将创 办的读书会,成为一个优质的儿童 社交圈。 2016年4月,王文丽举办第一 次读书会,当时读的是为孩子立 界线 ,举行两场招募沙龙,有将 近 30 人参加,约定持续共读 12 次。大家很期待每周一次的聚会,

6、有成功个案,也有受挫经历,彼此 给对方一些有价值的反馈。王文丽 认真倾听参与者的反馈,进一步体 会到全职妈妈们内心的孤独和彷 徨。很多时候,她们也许并不需要 听某个专家讲几次课,而是一些实 实在在的支持,比如建立人与人之 间的连接,寻找归属感。 每次读书会活动,全职妈妈都 会带孩子来参加。一边是妈妈们的 交流,一边是孩子们的小世界,其 乐融融。很多全职妈妈吐槽,当孩 子出现问题,第一责任人一定是妈 妈,全家人会责怪妈妈:你连个孩 子都带不好。这时候,全职妈妈的 内心是崩溃的,因为带孩子是世界 上最不容易的事情,就像一本书上 写的,世界上的事情分三种:容易 的事情、难的事情,最复杂的事 情,最复

7、杂的事情当中,比发射火 箭级别更高的是养育孩子。因为影 响养育孩子的变量太多,很多不在 可以预知的范畴之内。 分析这些吐槽,问题还是出在妈妈对于孩子过分关注,进而强行 介入孩子的世界。如何将强行介入 替换成有效引导,成为王文丽帮助 她们的方向。 此后的每次读书会,都会有一 位全职妈妈详细阐述孩子教育过程 中遇到的问题,接着是与会者的讨 论和互动,最后王文丽再从专业的 角度予以评析。“抱团养孩”落到实处有一位全职妈妈,提到有一次 孩子在院子里面玩,看到一个哥哥 头顶着一个纸壳,孩 子很心仪这个纸盒, 与那个孩子发生了冲 突。后来,大家从不 同维度来分析这件事 情。首先当孩子想要 这个纸壳时,他背

8、后 的诉求是什么?是想 和那个哥哥玩,自己 不知道如何表达,还 是只想要一个纸壳。 思考这些问题, 一方面让父母解读孩 子的情绪。如果是有 社交的需要,那就引 导 孩 子 如 何 表 达 自 己。如果是想要某个 东西,为什么想要? 仅仅是因为别人有就 想要,还是对那个东 西真的感兴趣?除了 得到别人的,是不是 还有别的方法获得? 是不是可以和父母自 己做一个? 这里面涉及一个 和 同 龄 人 相 处 的 问 题。如果这位全职妈 妈能引导好孩子,与 哥哥和谐相处,一起 玩那个纸盒,而不是 占为己有,孩子身上 自私的弱点就能得到 克服,引导孩子合理 处理人际关系。这就 是 “ 体 验 式 同 伴

9、教 育”的重要内容,在 和同伴们相处的过程 中,对孩子适时进行 引导,远比父母脱离 实 际 的 灌 输 效 果 要 好。 2017年6月,王文丽创办了音 乐工作坊。那天播放了一位9岁小 女孩的歌剧音乐会,一开始,她还 担心孩子们听不懂,结果孩子们都 沉浸在音乐带来的美和享受中。两 小时的音乐会结束后,孩子们反馈 很积极,一个 9 岁的男孩认真地 说: “我第一次知道了深情是 什么? ”一个10岁的男孩说: “我观察到她唱的时候嘴巴是颤抖 的,她用了颤音。 ” 2017年7月,王文丽组织了一 次暑期公益主题夏令营,有4组家 庭出行,随行者还有来自摩洛哥 的一位国际志愿者,一行近20人 入住在湖北

10、秭归一个朋友家里。 行程安排得很自由,除了去当地 福利院为老人们拍“一张照片” 外,其余时间都是孩子自由玩耍。 为老人拍照片环节,孩子们 和志愿者姐姐为老人表演了节 目,还为他们做了黏土玫瑰花, 在表演、献花和拍照过程中,一 颗善良的种子播撒在孩子心上。 随后他们又去大峡谷玩,在河边 生火烤玉米。城里的孩子,先前 没有这样接近过大自然。其中一 个妈妈要去附近做乡村教师援助活 动,她安心把自己的孩子交托给其 他妈妈照顾。孩子有机会离开父 母,度过一段特别的时光,是挑战 也是突破。通过这些活动,让王文 丽“抱团养孩” 、 “体验式同伴教 育”的想法真正落地。用“三种镜子”看孩子王文丽还提出,看孩子

11、的时候 要用到三种镜子:第一种是“放大 镜” ,第二种是“平面镜” ,第三种就是“望远镜” 。 “放大镜”是从孩子的言行举 止中了解孩子的认知偏差,以及孩 子不经意间透露出的兴趣爱好和天 赋,父母要用心发现孩子,根据孩 子的特点制定成长计划和方案。 “平面镜”是客观看待孩子的 优缺点,不要因为孩子一次犯错而 暴怒,或者取得一点小成就就沾沾 自喜。要了解清楚行为背后的原因,到底是因为偶然为之,还是其 他某些原因。中国人总喜欢说:孩 子还小,长大就好了。孩子如果不 在第一次做好事时得到鼓励,不在 做坏事时候去斥责,他不会建立正 确的是非观念。 “望远镜”是做父母的要明 白,今天孩子做事情的态度,就

12、是 明天她面对生活的态度。而一个人 的人生态度,决定他到底会成为一 个什么样的人。用20年后的态度 来培养今天的孩子时,父母就会放 弃很多只是为了缓解当下问题的短 视做法。如果一个人从小都是被塞 饱的,他几乎没有饥饿感,这个孩 子的主观能动性就不会太强,因为 他不必要为了人的基本诉求去努 力。 王文丽的团队有 9 位核心成 员。他们在参与组织活动的同时, 也实现了自己的华丽转身。比如菊 花分社的社长廖爱琳,她的改变是 突飞猛进的,完全没有了以前“怨 妇型”妈妈的痕迹。 她从2016年11月开始参加读 书会,到2017年3月自己召开读书 会,再到如今是所有妈妈中输出文 字最多的那位。她还计划年底

13、前出 品自己的亲子漫画系列,还准备 2018 年底前,为所有妈妈导师写 一本关于母亲的书,以后每年一 本,还有可能拍电影。这些成果,仅仅源自于她找到了愉悦自己并对 他人有益的方式。 王文丽很高兴看到全职妈妈们 的变化。读书会就是希望帮助她们 做出角色的调整,真正完成了一个 “家庭养育支持系统”的功能,支 持一个女性从一个人(女人)再到 另一个人(母亲)再到一个独立的 人(社会人)的演进。 (本报特稿 版权所有 转载必究)抱团养孩给全职妈妈解忧愁文/图 嵇振颉非常视点相比于职场妈妈, 全职妈妈在面对育儿问题时更加头疼。很多原先职场中的精英, 就是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和照顾, 毅然离开职场, 只为见证孩子每个重要的成长时刻。没想到这番苦心却不被孩子理解。孩子成长的种种问题, 还可能影响到夫妻关系的和谐。王文丽创办全职妈妈读书会, 和一群全职妈妈 “抱团养孩” , 倡导 “体验式同伴教育” , 就是希望找到破解这个难题的答案。特别报道 2017年9月27日星期三新闻热线 8244111广告热线 824896506B专刊部主办 责编 / 古力王文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