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条形统计图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330784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式条形统计图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复式条形统计图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复式条形统计图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复式条形统计图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复式条形统计图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复式条形统计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式条形统计图(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能看懂复示条形统计图所表示的数量关系 ;知道怎样制作复式 条形统计图; 2、经历把两组数据集中在一个图中进行比较的探索过程,从中体会 引进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作用. 3、使学生领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 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的意识 4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 及动手实践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和发展创 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看懂并能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一、课前谈话一、课前谈话,激趣引入激趣引入教师活

2、动学生活动一、谈话: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再过几个 月你们就要告别小学跨进中学的大门.近来, 我时常不自禁的在心中勾画你们的未来,相 信你们自己也或多或少有过对未来的思考: 我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未来社 会又需要具备什么特质的人呢?带着对这 个问题的思索,我通过亲身采访和网上调查 搜集,概括出了这样几点: 二、屏幕展示:在未来社会,什么样的人最 具发展潜质,最受未来社会的欢迎? 1.善于思考,会学习;2.善于沟通,会合作; 3.乐于创造,会创新;4.兴趣广泛,有特长; 5 不怕困难,有毅力;6.珍惜时间,效率高. 三、在这几条中,选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一条。 请把这一条的序号写在纸上,同时写

3、上名字.师选几张阅读:通过一张张纸条,老师能清 楚的知道每个同学的看法,可怎样反映出咱 班同学们的总体情况? 因为我们课堂四十分钟的时间十分宝贵,在 这种极需快速高效的情况下,怎样最快地知 道结果?(举手计数) 四、刚才统计同学们的看法,获得了一组数 据,想不想知道老师们师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的? 阅读比较这两张表,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 受到了什么启发? 生发言后师综合:刚才的发言说明同学们很 善于思考问题.综合大家的观点,未来社会 最具发展潜质的人应该是几种素质齐备特 别善于合作与创新的人.学统计.做统计不 光是为了得到一图表,关键是要学会透过统 计数据思考问题,这才是统计的价值所在. 小到一

4、个班级,大到一个国家,统计能帮我 们解决很多问题.1.生选择 2、组织统计,快速经历统计过 程,再次感受统计的必要性育才一小六(8)班同学“未来最具 发展潜质的人调查统计表 单位:人 2005/04/07项 目合 计123456人 数44看到这一统计表,你得到了哪些信 息?你想说什么?(有何感受感想?) (生自由发言)“未来最具发展潜质的人”教师问 卷调查统计表 2005/04/07 单位:人项 目合 计123456人 数4431618133生发言二二. 探索尝试探索尝试,学习新知学习新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两张统计表,看起来不太方便,怎样 使他们看起来一目了然? 二、.现在看起来是方便多了,

5、要想更 直观地反映出你们和老师对同一问题 的不同看法,我们还可以制作成统计图, 请各小组合作完成. 三、 各组制作的统计图表,你们有哪 些看法,提一提你们的建议. 四、.形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后问:这样 的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五、总结 制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 的步骤相同,但复式条形统计图要用 直条分别表示两个不同项目的数据, 为了区别,要用不同颜色的直条来表 示,并标明图例生将两表合成一复式统计表.生尝试制作的统计图 各小组展示介绍 为方便比较,将两张统计图合并到一张 上去形成复式条形统计图.(避免两张统计表刻度不统一会造成错觉-统一单位刻度)三、联系实际三、联系实际,应用内化应用内化(

6、快乐练习,巩固提升快乐练习,巩固提升)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同学们课前进行了一些统计工作, 从他们统计的结果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你能作出什么推测?你还有什么建议 等? 思考看哪组统计的内容适合用复式条 形统计图反映出来? 1、 零花钱数量统计 2、 阅读时间统计 3、 平均每天作业时间统计 4、 最喜欢的球类运动 5、 学习情况统计 二、预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1 根据统计信息自由发言,辨别是否 适合用复式条形统计图? 领悟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和特点2、生巩固练习制作条形统计图.3、第四、五分别适合用什么形式的 统计图?四、总结质疑反思总结质疑反思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本节

7、课中你 做得成功的什么?还有什么需进一步 改进的? 你还有什么想法?教后反思:教后反思:复式条形统计图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的内容,我试图将老教 材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对教材教法进行了大胆的、创造性地处理。1 1、关于教学目标的定位。关于教学目标的定位。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 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实际上是对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有关知识进行巩固与扩充我认为六年级的孩子已经积累了许多有关统计方面的知识, 甚至是无师自通的。这节课旨在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 流,运用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主动参与新知的探索与 学习,从而完成统计数据、制统计图

8、、分析统计图的过程;不仅要使学生 学到知识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还要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主动 参与的生动活泼的个性化的活动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自己的体验和 感悟,丰富自己的学习经历和经验,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和价值 观形成的统一。2 2、关于导学方法的确定。、关于导学方法的确定。为实现上述目标,我选择了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索,根据统计时 要达到两类数据清楚直观、对比鲜明的要求自己悟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 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的效率在新知的学习中,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 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学生分小组讨论,

9、合作交 流,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异同,从而掌握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 方法和步骤,并会根据统计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有关问题。让学生互相评价, 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2 2、关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关于教学内容的选择。课本是以“前进车床厂各车间男、女工人数统计”为素材指导学生制复式 条形统计图,然后引导观察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关系及优点所 在,选材落后于时代,严重脱离学生的生活,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六年级的孩子,再过几个月就要毕业升中学了,正开始思索自己未来的路。他 们想得很多的是自己将来要干什么、要成为一什么样的人,但没去思考“什么 样的人最具发展潜质最受未来社会欢迎?”教

10、师以面向未来的眼光,让学生讨论一 个“发展”的话题,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由于话题富吸引力,观点真实的来源 与学生自己,使统计在学生感兴趣的情景下展开,学生有亲切感,对数据的收集 与整理更有兴趣练习的内容来源与课前的自我调查就是学生自己的生活, 让 学生体会到使用什么形式的统计图是有统计的需要和实际内容决定的,密切数 学与生活的联系,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并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 问题。3、关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关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这节课我力图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重学生的尝试及其亲身体验,关注 知识发生过程中学生的亲身感悟,教师不是教给学生画法,而是让学生思考为什么 要用两

11、组条形表示两组数据的多少,为什么要将两组数据中对应值的条形成对 排列。让生根据已有数据,产生使用复式条形统计图的需要,在课堂上让学生经历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使他们看到表示对应数据的条形成对排列的优越性。 从结果看,学生基本做到了知其所以然,条形如此排列的合理性,两种条形加以区别并注明图例的必要性,都变得十分鲜活。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通过自我实践和 群体互动,基本实现了关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意义的建构。学生是发现者、设计 者,经过了尝试交流修改的过程,生所获得的探究经历和成功体验正是新课程追 求的目标之一。4、关于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关于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关注教与学的随机生成性。在分析学生已有知

12、识、明确教学起点的基础上, 基本的教学环节和大致的教学内容是预设的,探讨的内容来源于学生自己的创 造和想法, 具有随机生成性,学生怎样完成由单式到复式的过渡等具有较大的 不确定性。 5、关于价值导引关于价值导引师事先预设的教师调查统计表与学生的观点的差异,反映的实际上是学生的 思想与未来社会对人才要求之间的差异,是师预设的很好的教学资源,希望在潜移 默化的影响下给学生深刻的启发,通过对比,使学生感觉到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 要求;通过反思,让生感受到自身努力的方向。这里价值的引导使润物细无声的, 教者的构思是巧妙的,没有空洞说教,让数据说话,让生透过统计数据思考问题, 引导生辩证全面地思考问题,

13、相信走进中学或踏入社会,其中有人在思索自己 的人生之路时会回想起我跟他们曾经做过的这一有意义的探讨,会对学生的思 想有所影响。不足之处:不足之处: 本节课上完后感觉不尽人意处较多。觉自己的思想理捻与实际的操作存在 着一段距离,课堂调控能力欠缺。课初在进行有关“未来社会最具发展潜质的 人”的探讨时老师说得太多,引导欠佳,时间花费较多;学生在小组内探索复 式条形统计图的画法时,由于小组人数太多,意见难以统一,后来有的小组各 行其事,耽误了时间,合作效率不高;对统计图的规范性学生感觉不够充分, 后面的练习没有时间完成。 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先进的教学理念只有与高超的教学行为匹配才能达到 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后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更要加强教学行为的改进,在日常的 每一节中去历练,每节课后认真反思,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课堂调控能 力,在怎样引导学生全面把握课堂等方面尤其应注意,达到高屋建瓴,提高课 堂教学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