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飞来峰-学生版导学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325878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7.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飞来峰-学生版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登飞来峰-学生版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登飞来峰-学生版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飞来峰-学生版导学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登飞来峰-王安石主备人:刘红艳班级:姓名:作者简介: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嘉祐三年(1058)上书,提出改革政治的主张。他积极推行新法,抑制官僚地主和豪商的特权,但遭到保守派的激烈反对。晚年退居江宁(今南京),封荆国公,世称荆公。他的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写作背景:此诗为北宋诗人王安石30 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 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 写下此诗。 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

2、,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知识链接:本诗中的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期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从东武县飞来,故因此而得名。飞来峰宋有王安石题诗登飞来峰,从此闻名天下。一、导入:飞来峰知识链接 二、 (1)背诵默写登飞来峰 。(2)自主学习,根据注释,翻译诗句。 三、交流展示下列对诗句的分析。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词解:千寻: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日:是皇帝的象征。句解:分析:我们知道,在通常情况下鸡鸣时分是看不到日出的。据说在泰山的日观峰,“鸡 一鸣时,见日始欲出” 。在飞来峰上能不能看到这一奇景呢?从“”二字推断,诗人没有

3、看到。 他不写亲眼看到的景物,而写传闻之景, 为的是突出构思中阐发哲理的重心。鸡鸣日出的灿烂图景,也是诗人的象征。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词解:不畏:不怕。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邪臣的象征。缘:因为。眼:视线。 句解:分析:转入议论,其实也有写景的形式。“浮云”二字,既是实写,也是,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不畏”二字,道出了“”的独特感受,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 政治抱负而精神。“最高层”字面上指的最高层,实则暗喻的最高决策。四、探究点拨1、这 首 诗 处 处 写 景 , 又 另 有 所 指 , 如 “ 泘 云 ” 既 是 实 写 眼 前 景 , 又 比喻,现在一般用来比喻2 “最高层”

4、字面上指。实 则 暗 喻。 也 指 他有。 这无疑是人生的最高层!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人生哲理。 五、自测反馈1 、 登 飞 来 峰 中 表 现 作 者 抱 负 , 蕴 含 站 得 高 、 看 得 远 之 意 的 句 是 : ;这句诗,与王之涣的诗句 “”相似;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 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与苏轼诗“”也是一脉相承,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

5、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两者都极具哲理性,常被用着座右铭。 2、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3、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B “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 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六、课堂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