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古诗词鉴赏知识点一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324803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古诗词鉴赏知识点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7古诗词鉴赏知识点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7古诗词鉴赏知识点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7古诗词鉴赏知识点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7古诗词鉴赏知识点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古诗词鉴赏知识点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古诗词鉴赏知识点一(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 古诗词鉴赏知识点一古诗词鉴赏知识点一2017 古诗词鉴赏知识点一一、分析形象型1 提问格式: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解答分析: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3 答题步骤: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

2、、品性等)。4 答题示例:早 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问 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 (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二、分析意境型1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

3、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3 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4 答题示例:绝句二首( 其一)杜甫迟日江丽,

4、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问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三、分析技巧型1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这首诗(某

5、某诗句)在写景(抒情、描写人物/某某)上有什么特点?2 解答分析:这类提问注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解答。3 答题步骤: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释理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析作用: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4 答题示例:早 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问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步骤一)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二)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三)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古诗

6、的“虚”,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实”则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四、古诗中的“虚”“实”运用1 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构之景为虚以雨霖铃为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年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些诗句,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是“虚”。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三句,则是半虚半实。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三句,是想象之景,属虚写。2、现实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之境、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为虚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是苏轼游黄岗城外的赤鼻矶所见到的景

7、象,当算是“实”。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三句,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历史画面,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的实景,故属虚写。3、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以虞美人为例: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句,写愁绪。愁绪本是很抽象,李煜却将之化成了“一江春水”气势汹涌,不可遏止,化抽象为形象,化虚为实。又如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这两句,以少胜多,以有限之红杏表现无限之春意。这是化实为虚。4、侧面为实,正面为虚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小桥流水人家。这一句子以温馨景象,反衬人的孤独、凄凉的心境。、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结合,可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

8、实人们的审美趣味。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五、鉴赏手法诗歌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 ,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方法(表现手法、写作技巧、写作手法) 、修辞手法、篇结构、语言特色等。(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虚实、动静) 、议论、抒情等。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与记叙有关的还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叙述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注意“移位即变换角度”)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9、。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描写有关的:写景状物、铺陈、渲染、工笔(细描) 、白描;描写的角度: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 “形”、 “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包括立足点的变化,如移步换景、定点换景、换点定景等,角度变化,包括俯视、仰视,远景、近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感觉)等。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

10、的意见。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廷筠商早行 )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 “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与抒情有关的:直抒胸臆(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寓情于事、寓情于理、借物抒怀、托物言志。抒情

11、方法从题材和表达方式两方面加以判断和区分。如果题材是描写景或物的,就要想到是否是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表达方式更容易区分,如果是抒情、议论,就是直抒胸臆,如果是描写人、事、景、物,就是寓情于事、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如苏庠的菩萨蛮。宜兴作:“北风振野云平屋,寒溪淅淅流冰谷。落日送归鸿,夕岚千万重。荒陂垂斗柄,直北乡近。何必苦言归,石亭春满枝。 ”这首词的上阙寓情于景。开篇两句写风吼云涌、寒溪冰谷的场面,以风、云、溪、谷的景物,从声、色、势、温等方面烘托、渲染出凄冷的气氛。然而三、四两句,所写的景物和给人的感觉与上两句迥然不同:鸿雁伴随着西下的夕阳缓缓飞回栖居之地,落日映照下的重重峦映入眼帘。此景给

12、人以舒徐宁静的感受。上阙就是这样写出了风卷平野、寒凝大地的景象,以寒流暗示了政坛的险恶,又从鸿雁寄寓了归心。下阙前三句直抒胸臆,开始写北斗星低垂于荒陂,点明方位。丹阳在宜兴之北,因而说“乡近”。家乡既然很近,回去就比较容易,那写出回乡之思完全顺理成。可是结拍两句却词意陡转,说不必苦苦地想回乡,宜兴不久将是满树春光。词人的心意是:政坛既不可涉足,则只有借而隐;宜兴之亦是大好,又何以必归丹阳?“石亭春满枝”以景结情,写的是想象之景,是虚写,它在告诉人们:中未必尽是冬日苦寒,自有春暖花开之日;如果心无所苦,则冬日亦视若春时。真是语浅情深,意味深长,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二)表现手法:起兴、比兴、衬

13、托、烘托、渲染、对照、用典、点化(化用) 、想象、联想、曲笔、逆笔、照应、倒装、铺垫、铺排、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 、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化动为静(以动衬静)、以小见大、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卒显志、言此意彼、意在言外、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画龙点睛、重叠句、意象组合、白描与工笔、以乐景写哀情、借古讽今、运用典故、以小见大、开门见、含蓄蕴藉等。1 总论情与景关系:“情”、 “志”的区别:在诗歌里, “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的;“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描

14、写表达出的。例如,宋人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情,元人王冕墨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属于言志。“情”、 “景”关系区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2、抒情手法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分为借景抒情、借

15、物抒情、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或物) 、情景交融)两种。情景交融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注意乐景与哀景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1) 、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城,无处话凄凉。 ”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白日依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

16、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2)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或物)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是作者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写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如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北阙休上书,南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人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作者落第的失意,多病的苦痛,年华的流逝,种种哀情都借迷蒙空寂之景表达出,含蓄委婉,余味无穷。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象征)就是作者在对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事物中,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抒发感情、表达志向和意愿的一种抒情方式。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以及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言志的对象。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全词以梅自喻,借梅花的悲惨遭遇,喻托作者报国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