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反思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324652 上传时间:2018-03-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反思(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反思本为人教版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这节的程标准是: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本节教学主要完成第一时,分析程标准,结合教学实际,其中包含的具体要求如下:首先学习新知应落实在地图上,其中最主要的是教材图 3“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图 36“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图”,以及绘制简图。其次在熟练绘出“洋流模式图”或“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图”的基础上,归纳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一时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前面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基础上,对地球上最主要的水

2、体海水的运动进行更加具体、深入地学习,是对全球大洋环流的分布及运动规律的概述。本节内容包含了“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部分。其中本时“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主要介绍了洋流的概念、洋流的性质分类、洋流的形成和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等。从知识的内在联系看,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是基础性知识,为后一节“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做好知识的预备。 由于学生对海洋的了解还停留在初中的阶段,大部分同学只知道海水运动的两种形式,比如波浪和潮汐,对洋流一无所知。本节内容教学难度较大,又是本册书的重点,因此针对高一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相当薄弱、缺乏地理空间思维能力,阅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

3、相对较差,在教学中,本人尽可能地利用地图、模拟实验等增强直观性,采用问题式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归纳,让学生学会分析资料、提取信息;并引用学生较为熟悉的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关注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本人这节上的总体思路是:在学生自主学习洋流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后,结合地图,通过自己绘图,自主发现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进一步去探究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成因。所有的教学内容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师生共同完成。重要的结论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自己归纳出,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在重难点突破方面,将重难点分成若干个小问题,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画图、主动对比分析、观看模拟实验视频等方法各个击破

4、,从而化难为简。上一开始,本人利用学生熟悉的电影片段“泰坦尼克号”沉没的视频导入,让学生带着思考和兴趣进入新,发现效果较好,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到了堂上。的确,一节新,导入是否新颖,是否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非常重要。成功的堂导入往往能让我们后面的堂教学事半功倍!紧接着我布置学生自主学习书 P7 的内容,了解洋流的概念和按照性质划分的类型,并完成学案上的相关内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本人对基本概念中的关键词进行强调,然后师生共同完成例题。通过例题演练及时检测和巩固学生所学知识。从学生回答问题和完成例题情况看,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较高,基本学会了洋流与等温线关系图。堂上,有时我们教师

5、缺乏对学生的信任,总是担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往往不知不觉中堂上以教师讲解为主。事实上,如果我们尝试着放手,尝试着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间自主合作探究,可能教学效果更佳!学生通过合作和交流,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在师生完成例题巩固以后,我进行了小结,对学生易混淆易错的地方进行了强调,紧接着转入第二个学习环节,去探究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顺序我略做了修改。教材上是先简单地介绍了成因,然后归纳了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因为洋流的成因对于学生说比较抽象,比较难理解,所以我先让学生通过洋流分布图,感性

6、地去认识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然后再去探究其成因,层层深入,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堂实践证明,我这样调换顺序后,有助于学生掌握洋流的成因,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主要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法去学习,我设计了三个小组探究活动:活动 1:结合本图 3,在世界海陆分布示意图中,依次描绘出太平洋海区、大西洋海区和南印度洋海区的表层洋流。 (红线表示暖流,黑线表示寒流)活动 2:绘制洋流模式图(红线表示暖流,黑线表示寒流)活动 3:总结全球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画图,进一步绘制出洋流模式简图

7、,然后再去分析总结规律,引导学生逐步主动去获取知识,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读图、分析和归纳的能力。关于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通过让学生“找找茬”活动,引起学生重点关注。当学生掌握了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后,自然会产生疑问:是什么原因形成了世界表层洋流这种分布规律的呢,从而水到渠成地转入探究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成因这部分内容的学习环节。由于洋流的成因比较抽象,所以我通过了“北半球洋流模拟实验视频”,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转换难点。学生观察了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并结合之前所学的全球风带模式图,分析归纳洋流的成因相对简单了。关于北印度洋的的季风洋流,借助了多媒体,学生结合PPT 上动画形象地

8、演示南亚夏季和冬季不同的风向,从而形成不同的环流。并且结合地图,最终落实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规律:夏顺冬逆。在学生掌握洋流成因的基础上,再一次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通过简化的“80”模式,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堂最后又展示一开始上时的疑问:我们视频中看到的撞击“泰坦尼克号”的冰从何而?又是怎么的呢?你能说出那股洋流的名称吗?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让学生感受到收获知识的快乐,同时也为本节第二时的学习作了铺垫。堂结尾和开头呼应,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用所学地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知识的意义。然后师生结合 PPT 上的思

9、维导图,共同回顾和总结了本节所学的知识。最后通过“堂巩固”环节,进一步检测和巩固本节的堂学习效果。回顾整节,教学设计合理,条理清楚,一环扣一环,让学生逐步深入地掌握了相关知识。并且借助于视频、实验等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化难为易。堂上,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借助于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地理问题,进一步探究并解决地理问题,不仅锻炼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堂上学生学习氛围浓厚,参与度高,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发言。在最后给学生归纳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80”模式,并且当学生发现写“8”和“0”这两个数字的正确的笔顺顺序就是洋流的流向

10、时,学生都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我相信此时的学生一定是真正感受到了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的快乐。最后下铃声响起,宣布“下”时,教室里再一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也感染了我,让我带着愉悦的心情,暗暗地发誓:每节之前一定要充分认真地备,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更高效地掌握地理知识。同时也暗暗自责,如果这次备能够再细致一些,有些不足的地方完全可以避免。例如,由于我的电脑和上教室的电脑程序不匹配,所以原本在我电脑上清楚美观的格式到了教室电脑上变样了。我想如果我事先到高一的教室电脑上试一下,及时地调整好格式,学生看起会更舒服。此外,由于对学生学情的不了解,在让学生在学案上自己动手画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图时,耽误了一点时间,以至于在后续的教学环节中,时间有点赶。我想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备时不仅要研究标,研究教材,研究考点,还必须要研究学生。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基础上,才能有更加精彩高效的堂。每一次学校组织的堂教学大赛,对于年轻老师说就是一次锻炼和提升的机会。通过堂教学大赛,我们不仅能发现和学习别人的长处,同时也能找到自己的不足。在后面的教学中,我们年轻老师会再接再励,不断提升自己的堂教学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